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崔蕴璞 童笑梅 +2 位作者 叶鸿瑁 王波 汤亚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6月,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OVI...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6月,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OVID全文数据库、Coe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NIPPV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分析,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篇,共284例RDS早产儿,其中在撤除气管插管呼吸机后阶段应用NIPPV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疗效比较共3篇,Meta分析显示NIPPV组拔管失败率低于NCPAP组(8.34%vs4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1(95%CI:0.10—0.45;P〈0.001)];3篇研究中2篇进行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e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分析,Meta分析显示NIPPV组BPD患病率较低(39.34%VS54.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49~1.07;P=0.11)];以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2篇,其中与气管插管常规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模式比较1篇,NIPPV组比CV组BPD患病率低(10%vs33.33%,P=0.04);与NCPAP比较1篇,NIPPV组比NCPAP组BPD患病率低(2.33%vs17.07%,P=0.03)。结论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RDS是可行的,NIPPV组具有较低的BPD患病率。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拔管后阶段应用NIPPV可降低拔管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刁诗光 何定鑫 +1 位作者 王冬妹 刘晓燕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安全性,可靠程度和操作性。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固尔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简称:PS),确诊后PS按200 mg/kg,单体位一次性快速气管导管内注入。随...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安全性,可靠程度和操作性。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固尔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简称:PS),确诊后PS按200 mg/kg,单体位一次性快速气管导管内注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2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B组)15例早期采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监测在诊断确立(基础值)、治疗后2,6,12,24 h,各个时间观察点的PaO2、氧合指数(OI)值。结果 B组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24 h内的各个时间观察点OI显著低于A组(P<0.05~0.01),即B组氧合功能较A组改善快。结论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NCPAP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原文传递
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华 许志有 +1 位作者 林鲁飞 张余转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5期815-818,共4页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124例RDS新生儿。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鼻塞式持续气道...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124例RDS新生儿。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观察组:HHFNC+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氧合指数、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和PaO_2为352.34±45.17和86.52±11.43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08±41.34和77.48±9.62mmHg(P<0.05),观察组PaCO_2为30.87±4.3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7±5.63mmHg(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45/62)(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为83.15±10.34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6±12.17 h(P<0.05)。观察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为6.5%(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P<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1.3%(7/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15/62)(P<0.05)。观察组鼻部损伤和腹胀发生率为3.2%(2/62)和8.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11/62)和19.4%(12/62)(P<0.05)。结论 HHFNC治疗新生儿RDS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可显著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早产儿出生时和生后早期呼吸支持指南解读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超 袁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对于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现有指南多推荐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进行气管插管和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然而,近期发表的几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认为超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必要时选择性使... 对于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现有指南多推荐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进行气管插管和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然而,近期发表的几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认为超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必要时选择性使用PS的方法较预防性使用PS,可减少肺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最近,美国儿科学会制定新的指南,推荐这种新的早产儿生后早期呼吸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固尔苏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丽 杜逸亭 刘阳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1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NCPA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固尔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NCPA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固尔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机参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使用固尔苏治疗后,血气pH得以纠正,PaO2显著提高,而PaCO2降低,NCPAP的参数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生化成熟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剑平 张建平 +3 位作者 王蕴慧 鲍蕴文 张睿 刘颖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342-2344,共3页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价值。方法:测定118例妊娠≥28周羊水标本的LBC,用ROC曲线分析LBC诊断L/S比值、磷脂酰甘油(PG)成熟的界值和价值。结果:LBC与L/S比值、PG、泡沫试验、OD 650密切相关(P〈0.001);LBC诊断L/S比值≥2.0或PG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 I=0.929-0.989),最佳界值为≥86×10^9/L,诊断L/S比值〈2.0及PG阴性的最佳界值为〈40×10^9/L;LBC以≥86×10^9/L为界,诊断胎肺生化成熟的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价值100%,阴性预测价值为75.86%;以≥40×10^9/L为界,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羊水板层小体计数对胎肺生化成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肺成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板层小体 卵磷脂 磷脂酰甘油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国成 李志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32-835,共4页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减少肺泡中液体外渗、预防肺水肿、促进气道的清除功能、抑制支气管收缩及增加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抗感染能力等多...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减少肺泡中液体外渗、预防肺水肿、促进气道的清除功能、抑制支气管收缩及增加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抗感染能力等多种作用。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经气管注人或雾化吸人,临床治疗原发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性疾病及各种继发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相关性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
下载PDF
陕西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娟 刘俐 +11 位作者 王全丽 李占魁 付慧玲 周卫平 张月萍 万彩红 李和勤 李文君 贺波 宋文萍 刘晓会 张燕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现状,探讨本地区RDS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陕西省内12家医院新生儿病房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诊断为RDS的患儿,收集全部病例的基... 目的调查陕西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现状,探讨本地区RDS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陕西省内12家医院新生儿病房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诊断为RDS的患儿,收集全部病例的基本情况、围产期、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并且按医疗机构所在地分为以省会城市西安组及其他地市组进行比较。结果参与调查的12家医院2011年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9 994例,RDS患儿366例,占新生儿收治总数的3.7%。常见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低Apgar评分23.5%,多胎20.5%,妊娠期高血压17.8%,胎膜早破14.8%,胎盘早剥3.6%,妊娠期糖尿病2.2%。西安组的产前激素使用率(9.2%)低于地市组(10.0%),x^2=42.899,P<0.05;剖宫产率(71.1%)高于地市组(41.7%),x^2=37.843,P<0.05;西安组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早(u=4.104,P<0.05)、INSURE技术及辅助通气使用率高(x^2值分别为9.206、6.461,均P<0.05)、辅助通气时间短(u=1.965,P<0.05),地市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西安组(u=3.732,P<0.05)。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脑室内出血10.7%、肺出血3.4%、导管未闭3.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1%、脑室旁白质软化2.1%、肺气漏0.9%。RDS患儿总病死率为8.2%(30/366)。结论陕西省RDS的救治应继续规范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降低剖宫产率预防RDS发生,与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地区PS使用仍不足,出生后尽早、足量使用PS及INSURE技术是本省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流行病学
下载PDF
X射线与超声在鉴别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月 邹永蓉 +1 位作者 陈伟 唐文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64-6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X射线胸片与肺部超声在鉴别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TTN及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TTN患儿纳入TTN组(54例),RDS患儿纳入RDS组(32例)。两组患... 目的:对比研究X射线胸片与肺部超声在鉴别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TTN及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TTN患儿纳入TTN组(54例),RDS患儿纳入RDS组(32例)。两组患儿均行肺部超声及X射线胸片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儿肺部超声与X射线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分析两组患儿超声影像表现。结果:两组患儿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TTN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正确指数分别为90.74%、92.11%、7.89%、9.26%和0.829,X射线诊断TTN分别为83.33%、84.21%、15.79%、16.67%和0.675;肺部超声诊断RDS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正确指数分别为81.25%、93.33%、6.67%、18.75%和0.746,X射线诊断RDS分别为87.50%、96.67%、3.33%、12.50%和0.842。X射线诊断RDS特异度明显高于TT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P<0.05)。结论:X射线与肺部超声均可有效诊断新生儿TTN和RDS,而肺部超声对TTN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X射线对RDS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X射线 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35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美卿 宋旸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4期721-723,共3页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35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特点,探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35周早产儿RDS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住院的89例RDS患儿,按照胎龄分为胎龄≥35...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35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特点,探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与胎龄<35周早产儿RDS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住院的89例RDS患儿,按照胎龄分为胎龄≥35周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组(32例)和胎龄<35周早产儿组(57例)。就其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龄<35周早产儿RDS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早产,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剖宫产(59.4%),其次为窒息、胎粪吸入、母妊娠合并糖尿病等(x^2值分别为6.52、6.47、9.24、4.15,均P<0.05)。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组出现临床症状较胎龄<35周早产儿组晚(t=3.92,P<0.01),开始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机的时间亦较晚(t=4.20,P<0.01),而持续应用呼吸机的时间较胎龄<35周早产儿组长(t=2.27,P<0.05);与胎龄<35周早产儿组相比更易并发气胸(x^2=5.82,P<0.05)及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x^2=9.49,P<0.01)。结论剖宫产、胎粪吸入、窒息、母妊娠合并糖尿病等是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发生RDS的危险因素;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出现呼吸窘迫的时间比胎龄<35周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气胸和持续肺动脉高压。故积极地防治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减少剖宫产可减少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RDS的发生。同时要提高临床医生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RDS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胎龄〈35周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克江 周立新 强新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Z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肺复张策略的疗效与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两组均用PB840呼吸机采用Bilevel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相同;B组在A组的通气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肺复张策略的疗效与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两组均用PB840呼吸机采用Bilevel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相同;B组在A组的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复张策略。记录开始前及24、48、7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否出现气压伤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12、24、72h均有明显改善,PaCO2在12、24、72h均有明显降低,而气压伤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结合应用肺复张策略和Bilevel通气模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 肺复张策略
下载PDF
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英 柯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评价产前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早产RDS患儿分为未给予地塞米松组60例(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60例(试验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即产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6 mg,q12 h,共4次,比较2组... 目的评价产前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早产RDS患儿分为未给予地塞米松组60例(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60例(试验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即产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6 mg,q12 h,共4次,比较2组临床总体疗效,早产儿RDS发生情况,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RDS发生率分别为1.67%,6.6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室出血(HIE/IVH)发生率分别为18.33%与43.33%,死亡率分别为8.33%与20.00%,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早产儿1,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用地塞米松并结合综合护理措施是预防早产儿发生RDS的有效方法,且能降低NCPAP的临床应用及早产儿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症 地塞米松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降钙素原及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8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51例RDS早产儿(RDS组)...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51例RDS早产儿(RDS组)和54例非RDS早产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早产儿RDS患儿血清VA、PCT以及Cor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级RDS早产儿血清VA、PCT以及Cor水平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DS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显著降低,PCT和Cor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RDS组早产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而轻度组和中重度组RDS患儿血清VA、Co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RDS组早产儿血清VA、PCT、Co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DS早产儿早期血清VA、PCT以及Cor水平均有明显改变,其中PCT水平可作为早产儿RDS临床分度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维生素A 降钙素原 皮质醇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治疗证据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华 母得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目前早产儿较难治疗的并发症之一。近20年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而增加,临床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定义,从40多年前首次提出的... 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目前早产儿较难治疗的并发症之一。近20年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而增加,临床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定义,从40多年前首次提出的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展成为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目前,不管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以期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药物,还是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本身,均有极大进展。虽然已有一些很好的证据,支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药物的"常规"运用,但目前很多治疗方式,仍依据经验而采用。本文就目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相关药物的治疗证据,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药物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联合PS对早产儿RDS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婉茹 王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开始使用时间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RDS的早产儿分为A组(PS开始治疗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小时龄<6 h)、B组(PS开始治疗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小...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开始使用时间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RDS的早产儿分为A组(PS开始治疗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小时龄<6 h)、B组(PS开始治疗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小时龄≥6 h~<12 h)和C组(PS开始治疗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小时龄≥12 h),收集并比较3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于PS治疗前、治疗后3~6 h、12 h及24 h时取各组患儿左手桡动脉血,检测血气指标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PS治疗后,3组患儿的pH值、PaO2及PaO2/FiO2较用药前上升,PaCO2较用药前下降,且以A组改变最明显(P<0.05);A组早产儿的插管呼吸机使用率、肺部感染率、BPD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PS治疗对RDS患儿有效,尽早使用PS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通气机 机械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燕舟 李继红 刘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作用和联用珂立苏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早产儿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作用和联用珂立苏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早产儿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了珂立苏分为n SIMV+珂立苏组105例和单纯nSIMV组43例;再按使用珂立苏的时间不同,将nSIMV+珂立苏组分为1~5五个小组,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 n SIMV+珂立苏组与单纯nSIMV组比较,初始nSIMV失败、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肺炎、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IMV治疗2~4 h,再给予珂立苏,血气分析和上述结果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初始n SIMV失败、NEC、ROP、BPD的最低发生率分别为23.8%、8.3%、19.0%、8.3%。结论 nSIMV作为早产儿RDS的初始治疗模式,能减少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珂立苏,降低RDS并发症的发生率;先使用nSIMV 2~4 h,再给予珂立苏,可显著改善RDS预后,起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珂立苏 早产儿
下载PDF
NICU吸入一氧化氮治疗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极早产儿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建民 卢涛 +3 位作者 邱娟 张鑫 李春红 孟宪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合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极早产儿吸入一氧化氮(IN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RDS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PHN,将患儿分为P... 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合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极早产儿吸入一氧化氮(IN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RDS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PHN,将患儿分为PPHN组与非PPHN组,比较PPHN组与非PPHN组患儿的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前,治疗后3、6、12、24、48、72 h的平均气道压(MAP)、氧浓度分数(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吸入气体氧含量比值(SpO2/FiO2)和氧合指数(OI).根据患儿对INO治疗的反应情况,将患儿分为反应组与未反应组,比较反应组与未反应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变量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RDS极早产儿INO治疗后反应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88例患儿,PPHN发生率为59.1%(52/88).PPHN患儿在INO治疗3h后氧合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并一直持续到INO治疗72 h.在治疗后第3、6、12、24、48、72小时,PPHN组FiO2与O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SpO2/Fi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非PPHN患儿的氧合改善较慢,在INO治疗12 h后才开始改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O2 >0.65(HR=6.409,95%CI:1.655~ 24.779,P=0.015),出生体质量> 750 g(HR=4.063,95% CI:1.115~ 14.804,P=0.033)和患有PPHN(HR=9.275,95%CI:1.732 ~49.653,P=0.006)与RDS极早产儿经INO治疗后反应独立相关.结论 PPHN是严重RDS极早产儿的一种常见合并疾病,对于严重RDS极早产儿不推荐使用INO治疗,但对于同时诊断为PPHN的RDS极早产儿则可以考虑进行INO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极早产儿 吸入一氧化氮(INO)
下载PDF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血浆中miRNAs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桓 褚瑞海 +1 位作者 薛琦 路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 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新生患儿血浆miRNAs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RDS新生患儿、15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各选取6例进行血浆测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 目的 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新生患儿血浆miRNAs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RDS新生患儿、15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各选取6例进行血浆测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血浆miRNAs表达。鉴定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两个miRNAs进行后续研究,用RT-PCR检测RDS发作期、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时的miRNAs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作期时血浆miRNAs表达水平诊断RDS严重程度的价值。分析发作期时miRNAs表达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吸氧分数(Fraction of oxygen uptake, Fi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RDS新生患儿与健康新生儿血浆中共1 230种差异表达miRNAs,其中693种表达上调,537种表达下调。miRNA-200b及miRNA-449差异表达倍数>20,是差异性表达最显著的miRNAs。出院后1个月时RDS新生患儿血浆miRNA-200b及miRNA-44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发作期和出院时(P<0.05),且出院时水平低于发作期(P<0.05)。血浆miRNA-200b、miRNA-449诊断RD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2、0.763,灵敏度分别为73.6%、76.9%,特异度分别为69.8%、72.8%。血浆miRNA-200b与miRNA-449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与PaO_(2)、PaO_(2)/FiO_(2)呈负相关(P<0.05),与PaCO_(2)、FiO_(2)呈正相关(P<0.05)。miRNA-200b、miRNA-449分别与CK-MB、LDH、MDA呈正相关(P<0.05),与SOD呈负相关(P<0.05)。结论 RDS新生患儿血浆miRNAs有明显异常表达,其中miRNA-200b、miRNA-449差异较为显著,二者在RDS新生患儿血浆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MIRNA 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首选高频与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好 李俊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8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作为首选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45例患有RDS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给予常频或HFOV治疗作为首选通气模式,常频通气...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作为首选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45例患有RDS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给予常频或HFOV治疗作为首选通气模式,常频通气失败转为HFOV治疗,按照首选通气模式分为首选常频组和首选HFOV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的变化,以及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临床结果。结果治疗后,首选HFOV组的氧合指数、a/ApO_2与FiO_2在不同时间点较首选常频组均明显好转(氧合指数:t值分别为4.736、4.816、4.983、5.041;a/ApO_2:t值分别为4.913、4.968、5.218、6.035;FiO_2:t值分别为8.122、9.113、7.963、7.017,均P<0.05);首选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8.356、6.321、5.329,均P<0.05);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气漏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76、0.200、2.070、0.186、0.226、1.685,均P>0.05)。结论高频作为首选通气模式能更好地改善通气氧和,缩短病程,同时并不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常频机械通气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傅光华 谭清 +1 位作者 梁美嫦 余韶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5期2321-2324,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常频机械通气(CM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罗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CMV治... 目的观察评价常频机械通气(CM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罗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CMV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NIPPV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比73.47%,χ^2=9.5245,P=0.0000);两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而PaCO2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a0,高于对照组(t=1.7249,P〈0.05),PaC02低于对照组(t=4.5703,P〈0.05),但两组SaO2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9,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比59.18%,χ^2=21.2509,P〈0.05)。结论NIPPV治疗RDS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地改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频机械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