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作者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环境保护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此为基点,作者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 作者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环境保护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此为基点,作者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保护的五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人口 环境保护 矿山
下载PDF
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清澜港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培宏 韩梦真 +3 位作者 唐得昊 周雪晴 黄威达 黄朝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072,共12页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海水、沉积物、底栖生物样品,采用目视鉴别和体视显微镜、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分析研究区资源环境的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塑料袋和泡沫等生活与渔业垃圾;微塑料有碎片、纤维、线状、薄膜、颗粒和球形六种形态,多为大塑料经日晒和海水动力作用形成的碎片,人造纤维占比最高,为37.91%。研究可为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红树林海岸资源环境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海岸 塑料污染 微塑料 资源环境保护 海南岛清澜港
原文传递
推广树葬的利弊探讨
3
作者 熊诗鹏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2-54,共3页
树葬是节地生态葬的一种,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但在我国现行条件下推广树葬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推广树葬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大力推广树葬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树葬 生态葬 森林资源保护 环保价值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再认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茂鑫 吴次芳 +1 位作者 李光宇 施昊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106,共9页
研究目的:试图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其要素关联逻辑进行再认识,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节约集约的关联逻辑,揭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原理,并提出相应评价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 研究目的:试图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其要素关联逻辑进行再认识,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节约集约的关联逻辑,揭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原理,并提出相应评价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由资源、环境、人类活动三要素构成,“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结果最终决定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2)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相关,具有动态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的差异,这是释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原因。(3)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承载力评价原理:宏观尺度上,可能性福利边界随着资源节约集约度的变化而变化;微观尺度上,资源节约集约边际的变化影响资源环境单元的承载能力。研究结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新的理论视野和路径选择。研究以“已耗占量—节约集约利用量—总量”的思路构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提出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在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承载力评价可能路径,增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用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关联逻辑 路径选择 再认识
下载PDF
四川资源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碧 张素兰 +2 位作者 张世熔 于丽娟 高成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5-1518,共4页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四川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应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力度;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搞好骨干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评价 对策 四川省
下载PDF
我国能源节约审计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章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能源消费大国地位,积极开展能源节约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落实能源节约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响应国际社会对保护环境的呼吁。但是,目前我国能源节约审计的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不足。本文借鉴最高审计机...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能源消费大国地位,积极开展能源节约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落实能源节约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响应国际社会对保护环境的呼吁。但是,目前我国能源节约审计的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不足。本文借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工作组(WGEA)发布的研究报告《能源节约》中有关能源节约审计案例的经验,结合我国能源节约审计现状,探讨了能源节约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并从审计业务类型选择、审计标准制订、审计内容拓展、审计方式方法改进、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优化我国能源节约审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环境审计 能源节约审计 能源节约
下载PDF
西部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探讨
7
作者 胡克刚 铁卫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税收理论 ,分析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存在的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缺陷 ,探讨完善西部资源开发中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 ,以实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对生态环境的最佳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西部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税收政策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官冬杰 黄大楠 殷博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7,共10页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InVEST)模型分别计算2015年和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固碳功能、水源供给功能、土壤保持功能这3大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①2015—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碳储存量增加,2015年的碳储存量...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InVEST)模型分别计算2015年和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固碳功能、水源供给功能、土壤保持功能这3大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①2015—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碳储存量增加,2015年的碳储存量为6.8×10^(7) t,2018年碳储存量上升至7.1×10^(7) t,变化率为+3.54%;②2015—2018年期间水源供给量略有降低,从2015年的2.8×10^(10) mm下降至2018年的2.6×10^(10) mm,变化率为-7.70%;③2015—2018年土壤保持量减少,从2015年的9.7×10^(10) t降低到2018年的7.8×10^(10) t,变化率高达-19.74%;④研究区域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2015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得分为6.02分,2018年得分为5.5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工程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红线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新形势下煤矿企业节能减排之路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联合 《价值工程》 2010年第30期85-85,共1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提出关于煤...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提出关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和环境 节能减排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