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王菲案看我国隐私权保护范围的扩展与保护方式的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建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1,共7页
对隐私权的尊重及其所保护的各种具体隐私利益的认定,越来越呈现出逐步扩大、日渐精细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在隐私权保护的理念与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在侵犯隐私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的情形,属于同一... 对隐私权的尊重及其所保护的各种具体隐私利益的认定,越来越呈现出逐步扩大、日渐精细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在隐私权保护的理念与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在侵犯隐私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的情形,属于同一侵害行为,引起多个损害后果的问题,而非独立的侵权行为。只有在披露隐私事实时,同时发表侮辱、诽谤性言论,导致当事人名誉损害的情形,才有必要在承认侵害隐私权的同时也承认侵害名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隐私利益 名誉权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上的利益结构及其民法保护 被引量:9
2
作者 时诚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50,共8页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能,同时认可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为两翼的综合性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体系,明确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并确立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人格权竞合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 利益结构 信用权 名誉权 个人信息权益 民法保护
下载PDF
名誉侵权中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雨亭 秦前红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83,共22页
《民法典》第1025条规定了针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首次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写入法律。它需要弥补此前实务中引入的公众人物理论的不足,提供确定性规则。依据宪法,名誉权与表达自由均未... 《民法典》第1025条规定了针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首次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写入法律。它需要弥补此前实务中引入的公众人物理论的不足,提供确定性规则。依据宪法,名誉权与表达自由均未被赋予绝对优先的地位,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在适用时,可通过价值填充与规则再造实现法规范的进一步具体化。前者指根据法规范的目的及内容完成价值填充,后者指限缩案件范围,区分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与确认主体,将公共利益目的抗辩融入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中,在个案中审慎开展利益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目的抗辩 公众人物理论 新闻报道 舆论监督 名誉权
原文传递
法人人格权体系的再检讨
4
作者 刘晟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已然单独成篇,但有关法人人格权的立法界定还不甚明晰。关于法人能否成为人格权的主体,并非毫无争议。虽然我国《民法典》中已经确定了法人也是人格权的主体,但在学术理论上仍然存在“法人人格肯定说”和“法人...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已然单独成篇,但有关法人人格权的立法界定还不甚明晰。关于法人能否成为人格权的主体,并非毫无争议。虽然我国《民法典》中已经确定了法人也是人格权的主体,但在学术理论上仍然存在“法人人格肯定说”和“法人人格否定说”的对立。在如今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允许法人具备特殊的人格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外很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法律形式规定了法人人格权。此外,在人格权篇中,对法人人格权并没有像自然人权利一般加以独立列举,而只是在具体的人格权条款下加以补充性说明,此种依附性立法模式给法人人格权的内容及其在实施上的保障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建立法人人格权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分别着眼于作为主体的法人以及人格权进行范围上的限定,避免如今的派生性立法方式,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法人人格权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人格权 法人人格权 名称权 荣誉权 名誉权
下载PDF
网络名誉权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1-34,共4页
公民、法人在现实社会享有名誉权,在网络空间同样享有名誉权。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在对互联网内容的管制方面实行不同的措施。在我国,对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有关名誉权的保护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公民、法人在现实社会享有名誉权,在网络空间同样享有名誉权。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在对互联网内容的管制方面实行不同的措施。在我国,对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有关名誉权的保护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做的司法解释之中。解决网络名誉侵权纠纷,既要考虑事前预防,又要考虑事后补救,事前的预防胜于事后的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名誉权 网络名誉侵权
下载PDF
我国网络语言暴力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知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网络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网络语言暴力这样负面影响巨大的产物。网络语言暴力传播力强、危害大,它不是语言,是以语言为工具去实现的人的行为,引发的问题是可以借由法律手段治理。当前我国高度注重对网络语言暴... 网络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网络语言暴力这样负面影响巨大的产物。网络语言暴力传播力强、危害大,它不是语言,是以语言为工具去实现的人的行为,引发的问题是可以借由法律手段治理。当前我国高度注重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控制,并在民法和刑法上都给出了相关依据,用来限制这种不良行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暴力 人肉搜索 隐私权 名誉权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中信用权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尚国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信用乃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享有的一项独立人格权。从我国《民法通则》的制定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均未规定信用权,凸显了我国... 信用乃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享有的一项独立人格权。从我国《民法通则》的制定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均未规定信用权,凸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民事立法层面对信用利益保护的不足。信用与名誉是两种不同标准的社会评价。司法实践中通过名誉权制度对民事主体信用利益进行间接保护的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诚信社会的迫切要求。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积极确立信用权制度,强化民事主体信用利益的法律保护,对完善现代民事权利体系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信用权 社会信用体系 保护模式
下载PDF
短视频应用中的公民名誉权保护研究
8
作者 刘凤芹 赵凤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0-95,共6页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的急速增长,短视频作品、短视频评论频频出现诽谤、辱骂、丑化等侵犯公民名誉权现象,不仅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影响民法典顺利实施,还造成网络环境的无序,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民法典时代,要有效治理短视频侵... 随着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的急速增长,短视频作品、短视频评论频频出现诽谤、辱骂、丑化等侵犯公民名誉权现象,不仅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影响民法典顺利实施,还造成网络环境的无序,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民法典时代,要有效治理短视频侵犯公民名誉权乱象,保护公民名誉权,必须强化“1墙4力”,政府、短视频平台和网民共同发力,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名誉权 民法典 网民 保护
下载PDF
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传统基础与现代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岳业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92-401,共10页
赔礼道歉是我国重要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一,产生于儒家礼制传统文化,并被东亚甚至西方国家和地区广泛借鉴。由于现代宪法对人格尊严与表达自由的保障,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遭受违宪的争议,但在我国合宪说的观点更为有力。赔礼道歉是救济受害... 赔礼道歉是我国重要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一,产生于儒家礼制传统文化,并被东亚甚至西方国家和地区广泛借鉴。由于现代宪法对人格尊严与表达自由的保障,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遭受违宪的争议,但在我国合宪说的观点更为有力。赔礼道歉是救济受害者名誉的最适当、有效责任方式,既妥善地平衡了表达自由与人格权保护,又契合了人格权所具有的道德与法律双重属性,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救济需要,实践中应予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责任 人格尊严 赔礼道歉 恢复名誉 名誉权 人格权 不表意自由 礼制传统
下载PDF
浅议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费艳颖 孙玉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0-32,共3页
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问题在理论界争议颇大,存在不同的说法。该文接受死者名誉的说法,并评述了其它说法的不足。同时,该文还论述了侵害死者名誉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侵害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保护死者名誉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 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问题在理论界争议颇大,存在不同的说法。该文接受死者名誉的说法,并评述了其它说法的不足。同时,该文还论述了侵害死者名誉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侵害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保护死者名誉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名誉权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的法学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与一般人的名誉权相比,公众人物由于其具有公共利益性和公众兴趣性等特点,其名誉权应受必要的限制。它是人类社会自然属性的根本要求;是基于宪法价值的判断;既是权利、义务对等观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权利”对“权力”的制衡;是维护民众... 与一般人的名誉权相比,公众人物由于其具有公共利益性和公众兴趣性等特点,其名誉权应受必要的限制。它是人类社会自然属性的根本要求;是基于宪法价值的判断;既是权利、义务对等观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权利”对“权力”的制衡;是维护民众知情权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表达自由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民众“话语权”之需要。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必须坚持人格权保护优先、维护公共利益、容忍正当舆论监督和差别对待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限制 名誉权 公众人物
下载PDF
论国家机关名誉的法律保护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延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机关不应享有名誉权,但我国对国家机关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司法实践与相关立法原意相脱节的困境。西方国家对国家机关名誉的保护具有在刑法上限制甚至取消诽谤国家机关罪、在民法上不赋予国家机关名誉权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机关不应享有名誉权,但我国对国家机关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司法实践与相关立法原意相脱节的困境。西方国家对国家机关名誉的保护具有在刑法上限制甚至取消诽谤国家机关罪、在民法上不赋予国家机关名誉权的特点。实践中,应运用综合法律手段加强对国家机关名誉的法律保护,包括限制国家机关名誉权诉讼能力、对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职行为慎重使用名誉权保护制度、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执法水平和集中处理机关行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机关 名誉 名誉权 法律保护
下载PDF
由“馒头”引发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霞 余懿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0-72,共3页
《无极》一上映就备受关注,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这种关注从一般普通的老百姓和电影发烧友,延续到了整个法学界。著作权法中的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与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冲突,再一次引起法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 合理使用 保护作品完整权 名誉权 恶搞
下载PDF
美国对运动员隐私权、名誉权与形象权的法律保护
14
作者 郭树理(译) 《体育科研》 2022年第6期54-63,共10页
对运动员的隐私权、名誉权与形象权的法律保护,在美国主要是通过各州法律实现的,且各州法律内容还不完全相同。形象权在美国判例法中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不确定性。美国一些州已经尝试通过制定单行成文立法,纠正相互冲突的关于形象权的司... 对运动员的隐私权、名誉权与形象权的法律保护,在美国主要是通过各州法律实现的,且各州法律内容还不完全相同。形象权在美国判例法中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不确定性。美国一些州已经尝试通过制定单行成文立法,纠正相互冲突的关于形象权的司法判例。“表达性作品”可以合理使用某运动员的形象而无需授权。倘若未经授权就把运动员的姓名或形象等身份标志用于产品标志或广告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认为运动员与产品促销有关,在实质上起到了商标的作用时,运动员可以依据美国联邦《兰汉姆(商标)法》的规定,提起商标侵权民事诉讼。对运动员隐私权、名誉权与形象权的保护,可能受到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表达和资讯传播自由的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通常会享有侵权责任的豁免。判断被诉侵权的作品是否属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对象,属于法院自由裁量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名誉权 形象权 商标 言论自由
下载PDF
网络名誉权纠纷中“公益性言论”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4,共8页
在网络名誉权纠纷中,公益性言论的认定一直是司法的模糊地带。实践中法官会考虑言论的公共性质、当事人的公众身份以及言论的正当性来作出综合判断。但是,由于缺乏确定的标准,法官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在公共性质的认定上,过于倚重"... 在网络名誉权纠纷中,公益性言论的认定一直是司法的模糊地带。实践中法官会考虑言论的公共性质、当事人的公众身份以及言论的正当性来作出综合判断。但是,由于缺乏确定的标准,法官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在公共性质的认定上,过于倚重"客观真实性";在公众身份的认定上,忽略身份带来的"影响力";在言论正当性的认定上,偏好结果导致"后果主义"的拣选。因此,结合统计学回归模型的提示,明确法官在公益性言论认定中的核心关注因素,矫正审判中后果主义思维的适用,或可解决实践中公益性言论认定的混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誉权 公益性言论 客观真实 公众身份 后果主义
原文传递
舆论监督中的公务员名誉权保护与限制——兼论公务员名誉新闻侵权责任的认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文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5-138,共4页
舆论监督权的行使与公务员名誉权的保护由于价值取向不同经常发生冲突,其协调关键在于以公共利益为标准来界定权利的边界,在新闻侵权责任的认定上确立实际恶意、大体真实、适度容忍三原则。
关键词 舆论监督 名誉权 公共利益 新闻侵权责任 原则
下载PDF
军事新闻传播侵权形态及责任认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凌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随着网络媒介普及和受众对军事新闻的日益关注,军事新闻的采写和传播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关军事新闻侵权问题亦日益突出。未经过先进典型人物同意擅自采访,过度报道先进典型伤残、疾病和舍身救险等细节,过度报道被先进典型抢救的未成... 随着网络媒介普及和受众对军事新闻的日益关注,军事新闻的采写和传播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关军事新闻侵权问题亦日益突出。未经过先进典型人物同意擅自采访,过度报道先进典型伤残、疾病和舍身救险等细节,过度报道被先进典型抢救的未成年人,造成对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害。未经授权公开报道新武器和新技术,公开报道部队番号、人数和武器装备,构成泄露军事秘密罪。为此,应加强关于军事新闻传播侵权形态及责任认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新闻 侵权 隐私权 名誉权 泄密
下载PDF
“知名运动员”作为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法理维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1,共6页
知名运动员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因新闻媒体侵犯而引起的冲突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讼争也日益增加。而新闻侵权主体又以公众人物作为抗辩事由,阻却了知名运动员的权利救济。为此,探讨和明晰"知名运动员"作为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 知名运动员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因新闻媒体侵犯而引起的冲突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讼争也日益增加。而新闻侵权主体又以公众人物作为抗辩事由,阻却了知名运动员的权利救济。为此,探讨和明晰"知名运动员"作为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法理维度,不仅是规制体育新闻职业合法化的现实之需,更是保障知名运动员权利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名运动员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 名誉权 隐私权
下载PDF
荣誉权性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鲜晓 宁定一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荣誉权的性质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下,并无独立的荣誉权存在的空间。为此应取消荣誉权,将民事主体获得的荣誉的保护交由名誉权调整。
关键词 民事权利 荣誉权 名誉权
下载PDF
信用利益保护模式研究
20
作者 刘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信用利益包含道德上及经济上两方面之评价。我国现行民法对于信用权未设明文规定,实务中对侵害信用利益之行为主要存在名誉权保护模式、一般人格权保护模式、《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保护模式三种处理模式。前两种处理模式均无法使信用... 信用利益包含道德上及经济上两方面之评价。我国现行民法对于信用权未设明文规定,实务中对侵害信用利益之行为主要存在名誉权保护模式、一般人格权保护模式、《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保护模式三种处理模式。前两种处理模式均无法使信用利益得到妥当救济。在现行法体系下,唯有将信用利益纳入《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指称的其他人身、财产权益的范畴,进而结合第6条第1款方可对信用利益进行周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利益 名誉权 一般人格权 侵权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