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被引量:10
1
作者 段德智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6期17-25,共9页
近30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自任继愈提出"儒教是教"观点以来,先后经历了3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儒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开始跳出西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藩篱,逐步驶入了去政治化和去... 近30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自任继愈提出"儒教是教"观点以来,先后经历了3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儒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开始跳出西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藩篱,逐步驶入了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面向事情本身"的学术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教 宗教 宗教性 中国学派
下载PDF
世俗运动的宗教性:球迷狂热的动因与文化表达——以足球项目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冰 刘连发 杨鑫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本文从仪式和宗教的理论视角入手,依靠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球迷狂热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现代运动项目经历了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保留了仪式性的隐喻,在神圣与世俗之间寻找平衡并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互动仪式是球迷... 本文从仪式和宗教的理论视角入手,依靠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球迷狂热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现代运动项目经历了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保留了仪式性的隐喻,在神圣与世俗之间寻找平衡并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互动仪式是球迷实现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基础;足球项目具有宗教性的表征,这给球迷的崇拜和痴狂提供了动因;球迷对球星的崇拜来源于赢球崇拜情结和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情感上的狂热和行为上的偏执是球迷文化的共同特征;作为社会文化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球迷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一线球迷的行为表达更为痴狂,二线和三线球迷的行为表达方式相对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运动 宗教性 球迷 足球运动 狂热 文化表达 行为表达
下载PDF
从儒学的宗教性看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德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属于本体论层面...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属于本体论层面的,主要表现在自我转化的终极性与存有的终极性、自我转化的无尽性与存有的层次性、自我超越的内在性与存有的终极性的内在关联上。这些关联一方面使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呈现出超越于西方主体性思想的面貌,从而对近代西方主体性学说的某些弊端有某种对治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儒家的主体性思想总具有某些严重的局限,如"太过立体性"、"太过理想主义"以及社会归属的偏狭性等。相信当代儒家在同西方世界的积极对话中定能开展出一个更为健全的、具有普世性质的主体性学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家 宗教性 主体性思想
下载PDF
儒礼之宗教意涵——以朱子《家礼》为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罗秉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他通过补充及更新材料,编辑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论著——《仪礼经传通解》。另一方面,他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世俗化和平民化,推广至民间,编成《家礼》一书,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实用手册。通观整部《家礼》,祠堂及祖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祭祖只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而已。朱子编修这本《家礼》,希望能培养人对祖先"爱敬"、"崇爱敬"、有"谨终追远之心"、"报本反始之心",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祖先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礼 朱熹 《家礼》 宗教性
下载PDF
三教通体:士大夫的宗教态度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天纲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26,共19页
本文综合近代中外学者对于中国(民间)宗教的论述,在现代宗教学的理论框架下观察儒家对于儒、道、佛三教的信仰态度,揭示中国文化确实存在着"儒表佛里""儒表道里"的特征。考察宋明以降直到清代民国江南士大夫在乡镇... 本文综合近代中外学者对于中国(民间)宗教的论述,在现代宗教学的理论框架下观察儒家对于儒、道、佛三教的信仰态度,揭示中国文化确实存在着"儒表佛里""儒表道里"的特征。考察宋明以降直到清代民国江南士大夫在乡镇之间的信仰生活,不难看到儒家的宗教性。这种宗教性既反映在儒家的"经学"中间,更是根植于从古至今的民间信仰实践。明清时期儒家学说中强调的"三教合一",还不足以说明儒家的宗教性,"三教通体"的说法,更能说明儒学与民众信仰生活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民间宗教 士大夫 经学 宗教性
原文传递
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去宗教性”倾向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文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性",宗教心理学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
下载PDF
从《中庸》看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和超越性
7
作者 温海明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7,157,共9页
虽然《中庸》有很强的哲理性,但学界关于《中庸》的研究较少触及祖先崇拜和天地意识,即对其体现的中国文化宗教性和超越性挖掘不够。《中庸》之“诚”不仅是个人信念和意识的真诚,而且是“诚”于祖先、祖宗与天地的和谐状态之中。作为... 虽然《中庸》有很强的哲理性,但学界关于《中庸》的研究较少触及祖先崇拜和天地意识,即对其体现的中国文化宗教性和超越性挖掘不够。《中庸》之“诚”不仅是个人信念和意识的真诚,而且是“诚”于祖先、祖宗与天地的和谐状态之中。作为《中庸》哲理的核心概念,“祖天之意”中的祖天由祖(先)而天(地),不是天祖,不是人格神。祖天虽然不具有西方犹太—基督教意义上的人格性,但在中国文化当中有着同样强大的宗教性和超越性,此可通过经典当中对“天命”的揭示而彰显出来。历史上,祖天意识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日常信仰,这一点在海外华人建立孔教、儒教和维系文化中国等宗教情感当中体现较为明显。祖天之意既是对着过去祖先的崇拜意识,也是对着未来开放的生存意识,因为海外华人的人生不仅生活在日常、庸常的家庭当中,而且时刻与祖先和天地同在。虽然祖天意识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意识,但其哲学与宗教意味需要迂回到与西方哲学及宗教意识的比较视域当中才能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国文化 宗教性 超越性 祖天之意
原文传递
儒耶对话的新范式——评田薇《基督教与儒家——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
8
作者 赵法生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78-182,190,共6页
田薇教授借鉴现代西方宗教学理论,以突出信仰内在层面的宗教性概念作为儒耶比较研究的思想前提,将儒教和基督教作为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不但摆脱了以往儒耶对话中的护教立场,而且基于宗教性概念对于儒耶的超越精神和天人关系进行了... 田薇教授借鉴现代西方宗教学理论,以突出信仰内在层面的宗教性概念作为儒耶比较研究的思想前提,将儒教和基督教作为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不但摆脱了以往儒耶对话中的护教立场,而且基于宗教性概念对于儒耶的超越精神和天人关系进行了客观、深入和系统比较,建构了儒耶对话新的思想范式,是对该领域研究的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薇 基督教 儒家 宗教生存伦理 超越 罪性 性善 仁爱
原文传递
当代俄罗斯国民宗教性发展状况(1989-2012年) 被引量:5
9
作者 Ю.西涅丽娜 赵凤彩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4-165,共22页
俄罗斯国民宗教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东正教追随者自1992年以来的宗教意识及行为,是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根据对俄罗斯国民对教会态度的调查数据,以及通过分析和考察东正教教会在当代俄罗斯社会的作用,可以发现,反映东正教追随者最... 俄罗斯国民宗教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东正教追随者自1992年以来的宗教意识及行为,是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根据对俄罗斯国民对教会态度的调查数据,以及通过分析和考察东正教教会在当代俄罗斯社会的作用,可以发现,反映东正教追随者最近10年来入教程度的各项指标均变化不大;唯一明显的趋势是,受调查者中从未光顾过教堂、从未参加过圣餐祈祷仪式的比例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参加圣餐礼的比例相对明显增加。但综合来看入教程度的各项指标,俄罗斯国民的宗教意识是比较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俄罗斯 宗教性 宗教意识及行为 东正教
原文传递
从歌剧《茶花女》看西方艺术的宗教维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卫翔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7,共8页
威尔第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茶花女》虽然是从当时流行的小说改编的,但在创作歌剧时,作曲家与脚本作者通力合作,对原作小说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削减了不必要的枝蔓,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作品立意更加崇高,达到了近乎古典悲剧的戏剧效果。本... 威尔第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茶花女》虽然是从当时流行的小说改编的,但在创作歌剧时,作曲家与脚本作者通力合作,对原作小说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削减了不必要的枝蔓,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作品立意更加崇高,达到了近乎古典悲剧的戏剧效果。本文主要立足于将该歌剧作为戏剧作品,通过深入解读其文本,关注剧中出现的一系列关键概念和特定表达方式,揭示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几种不同伦理取向的内在冲突,进而说明该歌剧所代表的西方艺术背后所依靠的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茶花女》 悲剧 宗教性
下载PDF
《论语》英译史中宗教性、哲学性与文学性互动关系变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华文 裔传萍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2期119-127,203,共10页
《论语》,由于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成为了自传教士汉学时期以来历代英译的重点。这一经典文本包含有基本的文本性特征,即宗教性、哲学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体。原文本身的文本性特征就有着多种游移的解读可能,尤其是围绕宗教性和哲学性... 《论语》,由于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成为了自传教士汉学时期以来历代英译的重点。这一经典文本包含有基本的文本性特征,即宗教性、哲学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体。原文本身的文本性特征就有着多种游移的解读可能,尤其是围绕宗教性和哲学性哪个更为突出的争论历来颇受争议。而在早期、近代和当代的英译中,这两个特性更是彼此消长。译本在宗教性和文本性之间的游移可以体现在对"天""敬""辟"等范畴的英译处理上,因为它们的译名会影响宗教场域与哲学场域的在场或缺席、浓烈或淡化,也直接影响到作为"体"的这两个文本性同作为"用"的"文学性"的关系上。根据三个时期《论语》的代表英译本的比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宗教性变淡,哲学性变强,而文学性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 宗教性 哲学性 文学性
原文传递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教学、情感与宗教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丽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5-78,共4页
对于演奏家与教育家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即是钢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试金石,也是学生规范技巧,理性思维养成的集大成教材;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其作品无疑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还首创了调性色彩与... 对于演奏家与教育家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即是钢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试金石,也是学生规范技巧,理性思维养成的集大成教材;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其作品无疑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还首创了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为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提供了创作范式。通过分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教学、情感与宗教性三位一体的作品特征,进一步勾勒巴赫作品独特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律钢琴曲集 教学 宗教 情感
下载PDF
论孔子伦理理性的宗教意蕴——兼评孔子思想的理性与宗教性的矛盾说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朝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5,共7页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孔子思想中存在着理性与宗教性矛盾,这值得商榷。孔子思想的伦理理性和宗教性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孔子把天看成是道德客观性、普遍性的基础,力图通过对天的敬畏情感来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意识;他认为仁德...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孔子思想中存在着理性与宗教性矛盾,这值得商榷。孔子思想的伦理理性和宗教性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孔子把天看成是道德客观性、普遍性的基础,力图通过对天的敬畏情感来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意识;他认为仁德践行是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孔子对周时期的鬼神信仰文化作进一步的理性改良,注重发挥鬼神祭祀活动中的道德教化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感的作用。作为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孔子在使原始宗教理性化、伦理化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以往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伦理理性 宗教性
下载PDF
宗教与绘画之间——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宗教性问题片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德胜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宗教性母题在中国最早绘画形式中便已扎根,在以后中国绘画发展中更以鲜明、直接的形式而具体化、肉身化。中国传统人物画和山水画在深层精神结构上一定地成为宗教信仰的绘画表意形式,其中合流了宗教精神与传统道德精神。
关键词 宗教性 绘画精神 道德精神
下载PDF
西美尔以“宗教性”为轴心的宗教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8,共6页
西美尔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视野区分了"宗教"和"宗教性":宗教指称一种外在的客观的教义和机构,是后天建构的结果;宗教性则指称一种内在的生命特征,是先天的灵魂品性。宗教性是宗教的核心,宗教是宗教性外化的结果,也是... 西美尔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视野区分了"宗教"和"宗教性":宗教指称一种外在的客观的教义和机构,是后天建构的结果;宗教性则指称一种内在的生命特征,是先天的灵魂品性。宗教性是宗教的核心,宗教是宗教性外化的结果,也是建构世界图景和规整生命内容的另一种整体性方式。在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存在着深刻的宗教性,它使社会的各个片段凝聚在一起,构成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和精神结构。宗教是社会关系的绝对形式,超验世界是社会关系形式不断凝聚和脱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性 宗教 生命哲学 宗教社会学
原文传递
略论传统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以盘瓠信仰为例
16
作者 李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从"中心"与"边缘"、"华夏"与"蛮夷"、"制度性"与"分散性"三个方面看,盘瓠信仰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质,其变迁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提供了颇具典型性的观... 从"中心"与"边缘"、"华夏"与"蛮夷"、"制度性"与"分散性"三个方面看,盘瓠信仰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质,其变迁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提供了颇具典型性的观察案例。改革开放以来,盘瓠信仰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有了逐渐复兴之势,但复兴之中的盘瓠信仰如同大多数民间信仰那样,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有进一步"弥散化"的趋势,即它的"宗教性"在逐渐减弱,而"民俗性"在慢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瓠信仰 民间信仰 宗教性 民俗性
下载PDF
1996-2004年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新进展
17
作者 张亚宁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19,128,共19页
1996-2004年,中国大陆的孔子、儒学研究持续繁荣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儒学与世界和平; ( 2 )儒家人文精神; ( 3 )简帛儒家文献; ( 4 )儒学宗教性问题; (5)儒学与生态伦理; (6)儒学与普世伦理; (7)儒学与文化保守... 1996-2004年,中国大陆的孔子、儒学研究持续繁荣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儒学与世界和平; ( 2 )儒家人文精神; ( 3 )简帛儒家文献; ( 4 )儒学宗教性问题; (5)儒学与生态伦理; (6)儒学与普世伦理; (7)儒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8)儒学与自由主义; (9)儒学与民主、人权; (10)儒学与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世界和平 人文精神 简帛 宗教性 普世伦理 文化保守主义 民主、人权 自由主义 全球化
原文传递
科学·宗教·道德生活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延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共7页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借助科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幸福感、道德自律、审美情趣和共同生活的智慧没有同步的提升。这表现为人的生存的虚无化和价值观的低俗化。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能体会到宗教的社会整合和赋予意义的功...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借助科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幸福感、道德自律、审美情趣和共同生活的智慧没有同步的提升。这表现为人的生存的虚无化和价值观的低俗化。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能体会到宗教的社会整合和赋予意义的功能。也许我们应当意识到:科学、宗教、艺术是人类面对自然发展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彼此无法替代的互补的认知方式。宗教与科学在当代的接触也促进了宗教的改变,使得她有可能与现代理性和谐地组成“经纬”关系,共同编织现代全球的文化生态。断言“人类历史未来的方向取决于现代人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宗教性 终极关切
下载PDF
杜维明的儒学宗教性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长虹 徐朝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第3期83-87,共5页
在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上,杜维明摒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宗教性。"天人合一"为儒学宗教性提供了本体依据,人分享了天地的创生性,逻辑上必然带来人的神圣性、人与人的关系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的神圣... 在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上,杜维明摒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宗教性。"天人合一"为儒学宗教性提供了本体依据,人分享了天地的创生性,逻辑上必然带来人的神圣性、人与人的关系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的神圣性,神圣性是儒学宗教性的重要表现。杜维明认为不同于其它宗教,儒家宗教性是内在超越,主要体现为超越物质、超越自我,在现世中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体现了自我救赎的理念。杜维明关于儒学宗教性的论断有利于拓展当代儒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开展文化对话、交流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儒学 宗教性 天人合一 神圣性 内在超越
下载PDF
论俄罗斯哲学的宗教性质及其悖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百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粗略地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在中世纪,哲学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沦落为证明基督教信仰的工具;近代西方哲学则试图以理性的名义压制宗教信仰。不满于近代西方哲学的这种世...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粗略地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在中世纪,哲学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沦落为证明基督教信仰的工具;近代西方哲学则试图以理性的名义压制宗教信仰。不满于近代西方哲学的这种世俗化倾向,俄罗斯哲学重拾哲学的宗教性这一古老的主题,这既表现在俄罗斯哲学的问题意识之中,也表现在其独特的方法上。然而,正是这种调和哲学和宗教关系的努力使俄罗斯哲学包含了不可克服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哲学 宗教性 悖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