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转经习俗与个人宗教体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虎生 陈映婕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主题的口头神性叙事得到自我认同与集体传播,同时折射了个体心灵世界中的强音与弱音,满足了人们差异又多元的世俗心理需求。融入到民众生活内部的、大量宗教体验的深刻存在,是转经习俗得到稳固传承的隐形动力,甚或成为藏传佛教长期扎根于青藏高原的民间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习俗 个人宗教体验 转经人
下载PDF
脱凡入圣、由圣返凡——试论明代高僧见月读体的自传书写
2
作者 吴岳聪 《现代传记研究》 2020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明代高僧见月读体的自传《一梦漫言》记录了其由普通人成长为一代高僧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其宗教实践过程和心路历程,蕴含着真挚的宗教情感,是十分珍贵的自传文本。在其自传中,见月读体呈现出精进不已的求法者、宝华道场的构建者、律宗复... 明代高僧见月读体的自传《一梦漫言》记录了其由普通人成长为一代高僧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其宗教实践过程和心路历程,蕴含着真挚的宗教情感,是十分珍贵的自传文本。在其自传中,见月读体呈现出精进不已的求法者、宝华道场的构建者、律宗复兴的担荷者三重身份。在自我、寺庙、律宗的三重复调下,展现了其脱凡入圣的过程,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同时《一梦漫言》在创作层面取得突破,采取神圣描写世俗化、空间描写详细化、心理状态开敞化等书写方式,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僧传的神圣色彩,由圣返凡,弥补了传统僧传在人物刻画上的不足,塑造了真实可感、有血有肉、凡而不凡的高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月读体 自传 宗教实践
原文传递
从禅宗观点看未来基督教的走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昌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4-21,共8页
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外,基督教与禅宗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并非是在万物起源的解释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拯救心灵的途径上。与禅法思想相比较,归纳起来,基督教教义中有关拯救途径主要基于原罪论(生来有罪)、信靠论(上帝主权)、预定论(事先拣选... 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外,基督教与禅宗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并非是在万物起源的解释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拯救心灵的途径上。与禅法思想相比较,归纳起来,基督教教义中有关拯救途径主要基于原罪论(生来有罪)、信靠论(上帝主权)、预定论(事先拣选)这三条原教旨之上,远没有完全自信自立自成的禅法途径彻底。因此,只有破除外在的权威"上帝",才可以使基督教进一步向着更高宗教形态阶段发展,而目前非实在论基督教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代表着基督教的发展走向。当然,基督教要达到禅宗倡导的思想高度,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衷心希望,像那种贴近日常生活的非实在论基督教,能够更多地融入禅宗的思想,发展得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教义 禅宗心法思想 宗教修行方法 非实证论基督教 未来基督教
下载PDF
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
4
作者 李佩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转识成智"理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的途径来探讨这一理论,从而分析唯识学是如何说明人们的认知能够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及生命个体在现世当中可能明了... "转识成智"理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的途径来探讨这一理论,从而分析唯识学是如何说明人们的认知能够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及生命个体在现世当中可能明了生活真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识成智 三性三无性 四智 种子 修行位次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教关系研究刍议——基于国内外研讨现状的理论与政策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1,共9页
如何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不但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国内外宗教学界的前沿课题。本文基于考察国内外的四种新近理论倾向,即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提出了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以期探索一... 如何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不但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国内外宗教学界的前沿课题。本文基于考察国内外的四种新近理论倾向,即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提出了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以期探索一条更契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的理论与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关系研究 宗教市场论 宗教生态论 宗教兼容论 宗教实践论 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
原文传递
阿昌族“上奘”宗教实践与现代养老模式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素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1,共6页
阿昌族老人"上奘"的宗教仪式、理念和实践体现了该民族尊老敬老的世俗生活伦理。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下,"上奘"的宗教信仰、仪式过程以及"老年会"、"青年会"的社会团体功能,基本实现了与阿昌族... 阿昌族老人"上奘"的宗教仪式、理念和实践体现了该民族尊老敬老的世俗生活伦理。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下,"上奘"的宗教信仰、仪式过程以及"老年会"、"青年会"的社会团体功能,基本实现了与阿昌族家庭养老、社区敬老的地方生活方式的统一。阿昌族"上奘"宗教实践即与家庭(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现代养老模式建构有了可对接分析的可能性。多视角的切入观照和具体而微的田野描写提示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提升构建为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因素,从而可使"银发浪潮"中农村少数民族的现代养老模式建构的探讨更具人文色彩和社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上奘 宗教实践 养老模式
下载PDF
通过征用帝国象征体系获取地方权力——明代广西土司的宗教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江华 《民族学刊》 2010年第2期25-41,161,共18页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的工具,也为土司可能的扩张铺平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土司似乎也尝试利用新的宗教象征体系将其家族权力与地方社会扣连在一起,但这一结果也最多只能是杜绝其他土司对其领土的觊觎,反而更加强了帝国对广西土司地区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土司 土司制度 帝国象征体系 宗教实践 岑瑛 思恩军民府
下载PDF
灵性政治:新自由主义语境下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龚浩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进行考察,展示在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信仰者如何通过灵性体验来回应政治转型中的问题。有研究者用"灵性经济"的概念来解释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宗教实践如何与更大的经济转... 本文通过对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进行考察,展示在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信仰者如何通过灵性体验来回应政治转型中的问题。有研究者用"灵性经济"的概念来解释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宗教实践如何与更大的经济转型过程结合起来。本文则试图提出"灵性政治"的概念,指将个体同时转变为更具有激情的宗教主体和更具有个体价值自觉性的政治主体的规划。泰国城市中产阶层中的修行实践者基于个体在当下解脱的价值优先性,发展出对于原子化的社会机体的想象,即:社会由个人组成,在当下止息个体之苦是去除社会之苦的前提。对个体理性的强调彰显了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修行者用人人都可在当下涅槃的观念来反对基于三世两重轮回说的宿命论,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宗教和政治意识。但是,与此同时,原子化社会机体的观念也否定了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实质意义,对分配正义等现实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其所倡导"人人皆可涅槃"的平等观念并未进一步成为推动社会革新的动力。灵性政治的概念同时包含了个体化修行实践的超越性和局限性,彰显出在新自由主义语境下,信仰层面的能动性与政治层面的无力感如何在人们的灵性体验中相互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修行 灵性政治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中古中国佛教仪礼与艺术中的琉璃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5,共11页
以往有关琉璃的研究成果,其着眼点主要在于琉璃的名义考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史考察,对于琉璃在佛教信仰与仪式实践中的意涵则未能深入开掘。本文综合运用佛教典籍、史志诗文、敦煌文献、图像资料、考古遗存中的相关史料,从琉璃在佛教&qu... 以往有关琉璃的研究成果,其着眼点主要在于琉璃的名义考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史考察,对于琉璃在佛教信仰与仪式实践中的意涵则未能深入开掘。本文综合运用佛教典籍、史志诗文、敦煌文献、图像资料、考古遗存中的相关史料,从琉璃在佛教"七宝"观念中的意义和仪礼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入手,分析琉璃与其他宝物的整体关系,从佛教供养与法器的信仰实践揭示其宗教功能与象征含义,进而追溯其观念源流以及在文本和图像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 颇梨 七宝 佛教仪礼 信仰实践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的传承与创新: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的多元化宗教信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幸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49-58,共10页
作为对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南亚唯一唐人街及华人社区生活的加尔各答华人多元化宗教信仰。通过对其宗教信仰中"中国传承"和"住地创新"两方面... 作为对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南亚唯一唐人街及华人社区生活的加尔各答华人多元化宗教信仰。通过对其宗教信仰中"中国传承"和"住地创新"两方面内容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在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社区内,独特的中国及印度元素兼备的华人多元化身份特征及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印度华人 印度 加尔各答 文化认同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梁武帝萧衍的佛学思想及宗教实行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伟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2-54,66,共4页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结缘的一生,乃是中国古代佛教史上辉煌的一笔。他以帝王之尊无限虔敬甚而疯狂地对佛教进行信仰与维权,宗教与政治、私利与公心复杂地纠缠在一起。萧衍对自身宗教身份的自觉定位,其佛学理论的立论基点及其宗教实践活动,...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结缘的一生,乃是中国古代佛教史上辉煌的一笔。他以帝王之尊无限虔敬甚而疯狂地对佛教进行信仰与维权,宗教与政治、私利与公心复杂地纠缠在一起。萧衍对自身宗教身份的自觉定位,其佛学理论的立论基点及其宗教实践活动,都与他封建帝王的身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留下了许多的传奇与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人王 儒学 宗教实行
下载PDF
论虞集的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光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9,共10页
元代文坛领袖虞集在阅读道经、服食丹药、参与科仪活动、交游道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道教的体悟,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并因此成为元代文坛与道教界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人。其道教诗词不仅反映了其与道士的密切交游,而... 元代文坛领袖虞集在阅读道经、服食丹药、参与科仪活动、交游道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道教的体悟,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并因此成为元代文坛与道教界关系最为密切的文人。其道教诗词不仅反映了其与道士的密切交游,而且揭示了儒士与道士共同的精神追求,即将归隐与修道完全等同起来的精神追求。其道教散文尽管大部分是应用文,但由于其与道士交谊深厚,且是以一个道教信徒的心态从事创作,所以不仅详细记载了元代道教各派的历史,而且颇能彰显元代道士的内在风神、儒士道士之间的情谊以及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所有这一切,均与元代特殊的宗教政策和族群政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道教 宗教实践 儒道互动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瑞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古代佛教从"等视有情"和"毕竟平等"的双重意义上论述"平等",但与以"权利"为中心的现代平等观念依然有基本的差别。通过考察"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即从近代思想家从佛教中发... 古代佛教从"等视有情"和"毕竟平等"的双重意义上论述"平等",但与以"权利"为中心的现代平等观念依然有基本的差别。通过考察"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即从近代思想家从佛教中发掘现代平等观念的传统资源这一现象出发,反观佛教的理论说明与宗教实践之间的紧张,可以凸显佛教"平等"观念的历史轮廓。反思"消极平等"和"积极平等"之间的变形,从而提示观念嬗变的现代性条件不应被研究者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佛教 权利平等 宗教实践
下载PDF
扩大中国文学版图 建构中国佛教诗学——《中国佛教文学史》编撰刍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光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3-69,共7页
中国佛教文学史就是中国佛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佛教实践即佛教修持与佛教弘传过程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就是用汉语、西域胡语、藏语、蒙古语、傣语等语种写成的大中华佛教文学的历史。"中国佛教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禀持民... 中国佛教文学史就是中国佛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佛教实践即佛教修持与佛教弘传过程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就是用汉语、西域胡语、藏语、蒙古语、傣语等语种写成的大中华佛教文学的历史。"中国佛教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禀持民族本位立场和教派史视野,全面清理中国佛教文学的历史进程,并进而提炼民族精神、建构宗教诗学。"中国佛教文学史"的书写特别要关注印度佛教在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本土化进程以及汉语佛教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化进程,在民族互动和国际交流中探讨宗教实践对社会和谐、文明演进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文学史 佛教徒 宗教实践
下载PDF
试论金元全真高道辞世颂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光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2,共12页
由于教主王重阳的刻意倡导,辞世颂的书写在金元时期成了全真教道士辞世的一大传统。这些辞世颂以其独特的宗教理念、宗教情怀和文学意象锻造了自身的教派文学标志,体现了道教史和道教文学史上的新变化。辞世颂的创作揭示了道教教义的新... 由于教主王重阳的刻意倡导,辞世颂的书写在金元时期成了全真教道士辞世的一大传统。这些辞世颂以其独特的宗教理念、宗教情怀和文学意象锻造了自身的教派文学标志,体现了道教史和道教文学史上的新变化。辞世颂的创作揭示了道教教义的新发展、反映了全真教对形神关系的新思考,全真教的文学书写成了道教建构信仰认同乃至教派认同的重要手段,其对文学表现手段的经营让金元全真教文学登上了道教文学史的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辞世颂 宗教修持 生命感悟
下载PDF
“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蒙元时期丘氏师徒的草原丝路景观认知探析
16
作者 僧海霞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31-44,共14页
蒙元时期丘氏师徒秉持着修持、弘法、济世的宗教理想和信念,经草原丝绸之路前往成吉思汗的行宫,“北蹈野狐岭”之后,所见皆非“中原之风”。这是他们在宗教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把域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同中原进行比较,... 蒙元时期丘氏师徒秉持着修持、弘法、济世的宗教理想和信念,经草原丝绸之路前往成吉思汗的行宫,“北蹈野狐岭”之后,所见皆非“中原之风”。这是他们在宗教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把域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同中原进行比较,从而形成的具有宗教文学属性的景观认知。这些认知是他们宗教信仰、宗教体验、宗教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其践行宗教理想和树立宗教典范的策略,由此形成的文本掀起了游记书写之风潮,为域外地理、名物、丝路等考证提供了依据,也为后世探究西域和中亚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留下宝贵文献资料,其展现出的域外地理认知能力和所达到的境界,见证了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实践 景观认知 宗教理想 丘处机 草原丝路
下载PDF
信仰与理性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冲突和对话——美国印第安人宗教政策(1978—1994)的反思
17
作者 刘贤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6,共6页
《1 978年美国印第安人宗教自由法》的制定和颁行,对美国印第安人争取和维护自身宗教信仰及其自由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印第安人利用这部法律诉诸司法实践积极为自身争取宗教自由权利,这一过程生动而鲜明地彰显了信仰与理性在... 《1 978年美国印第安人宗教自由法》的制定和颁行,对美国印第安人争取和维护自身宗教信仰及其自由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印第安人利用这部法律诉诸司法实践积极为自身争取宗教自由权利,这一过程生动而鲜明地彰显了信仰与理性在当代美国社会场景下的冲突和对话,从而丰富和深化对作为美国历史文化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印、白关系史的理解,美国文化群体应当逐渐走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趋向从印、白文化关系的相互观照中理解和把握共同生活栖居的文化世界,使美国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从"两极"对立与排斥到"多元"包容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印第安人 宗教信仰 自由实践 宗教政策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穆斯林群体宗教实践探析
18
作者 王国栋 《中东研究》 2018年第2期115-127,220,共14页
美国穆斯林群体人口规模不大,内部构成多元,需在异质性、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传承伊斯兰宗教文化,其伊斯兰宗教实践的外在表现和运行规律必然与典型伊斯兰国家有所不同。美国清真寺或伊斯兰中心的功能多样,成为穆斯林群体举行宗教仪... 美国穆斯林群体人口规模不大,内部构成多元,需在异质性、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传承伊斯兰宗教文化,其伊斯兰宗教实践的外在表现和运行规律必然与典型伊斯兰国家有所不同。美国清真寺或伊斯兰中心的功能多样,成为穆斯林群体举行宗教仪礼、进行日常交际及开展伊斯兰教育的平台。美国穆斯林宗教领袖着力迎合穆斯林的实际需求,角色不限于宗教实践的指导者。此外,穆斯林群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注重与其他宗教进行充分的跨信仰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穆斯林 宗教实践 伊斯兰中心 宗教领袖 跨信仰交流
下载PDF
宗教实践与净慧长老的文学创作
19
作者 吴光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0-86,共7页
《经窗禅韵》是净慧长老的古体诗词集,是其宗教人生的形象记录。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切入分析,可知其诗词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试炼期、积淀期和开创期。作为开创生活禅宗风的一代高僧,净慧长老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伤记忆与弘法意识、祖庭... 《经窗禅韵》是净慧长老的古体诗词集,是其宗教人生的形象记录。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切入分析,可知其诗词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试炼期、积淀期和开创期。作为开创生活禅宗风的一代高僧,净慧长老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伤记忆与弘法意识、祖庭意识与生活禅理念、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则具有强烈的个人品格和宗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实践 宗教经验 净慧 《经窗禅韵》
下载PDF
从唐诗看天台山道教的宗教实践
20
作者 陈再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0,共4页
天台山道教在唐代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这在唐诗里也有反映,有些作品记述了天台山道教的宗教行为,最主要的有导引服气、炼服丹药、研习经书、举行斋醮仪式等,这可以为天台山道教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唐诗 天台山道教 宗教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