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属东印度华侨蒙难与国民政府的护侨交涉(1945—1948)
1
作者 余秋文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论文梳理了二战后国民政府保护荷印华侨的外交实践,分析了其背后的复杂动机与战略考量,进而揭示了战后国民政府面临的复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属东印度爆发了独立战争。在此期间,荷属东印度华侨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论文梳理了二战后国民政府保护荷印华侨的外交实践,分析了其背后的复杂动机与战略考量,进而揭示了战后国民政府面临的复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属东印度爆发了独立战争。在此期间,荷属东印度华侨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当时国民政府尚未与印尼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只能依靠当地英军保护华侨,但护侨效果不彰。随后,文登地区爆发了大规模屠杀华侨的事件。国民政府试图联合英、美、澳等国进行争端调解,但因各国意见不一而暂时搁置。不久,国民政府派出以李迪俊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荷属东印度宣慰华侨。然而,荷印华侨在“第一次警察行动”中再次遭受重创。国民政府随即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护侨交涉,促使荷兰与印尼共和国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华侨。这一系列护侨交涉不仅体现了战后国民政府在外交与侨务方面的特点,也反映出中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中的艰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国民政府 侨务 护侨 宣慰华侨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东地区民间力量对回国难侨的救济
2
作者 闫亚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3-77,85,共6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对香港、南洋等地的占领以及对华侨的迫害,大批华侨沦为难侨,被迫返国。在广东地区,除了政府积极救济难侨外,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对难侨的救助。民间力量对难侨的救助既配合了政府的救侨活动,稳定了社会,又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对香港、南洋等地的占领以及对华侨的迫害,大批华侨沦为难侨,被迫返国。在广东地区,除了政府积极救济难侨外,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对难侨的救助。民间力量对难侨的救助既配合了政府的救侨活动,稳定了社会,又增加了近代中国救济事业的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广东地区 民间力量 救侨
下载PDF
国民政府的救济难侨活动(1931-1937)——以广东为中心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丁 李亚丽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37-46,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的南进运动及东南亚各地排华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批难侨。在这些难侨归国后,广东省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扶助和救济,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本文运用有关的档案资料,力图探讨...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的南进运动及东南亚各地排华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批难侨。在这些难侨归国后,广东省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扶助和救济,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本文运用有关的档案资料,力图探讨广东政府在1931-37年间的有关政策和活动,并以此来揭示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国家意识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济难侨 东南亚 广东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事前后国民政府救济难侨的活动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金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34-40,共7页
太平洋战事爆发前后,大批旅居南洋一带的侨胞为躲避战乱纷纷撤退归国。国民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归国难侨给予了积极的救济。在整个救济归国难侨的过程中,粤、闽、滇、桂等省在中央的指导与支持下,对于归国难侨、侨生以及国内... 太平洋战事爆发前后,大批旅居南洋一带的侨胞为躲避战乱纷纷撤退归国。国民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归国难侨给予了积极的救济。在整个救济归国难侨的过程中,粤、闽、滇、桂等省在中央的指导与支持下,对于归国难侨、侨生以及国内的侨眷采取了积极的救济措施。太平洋战事爆发前后各地救济归国难侨的活动反映了政府在处理紧急事件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是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侮的团结互助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事 国民政府 救济难侨
下载PDF
“典”与“赎”: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福建难侨的救济——以公典局为中心
5
作者 张宇帆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4期54-63,共10页
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南洋大批华侨被迫回迁,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难侨群体。福建是难侨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救济与保护,侨贷政策中的典卖与回赎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南洋大批华侨被迫回迁,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难侨群体。福建是难侨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救济与保护,侨贷政策中的典卖与回赎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随着当局针对侨民的三千万贷款的拨放,1943年,以此为启动资金,专门以贫侨为救助对象的公典局在福建地区广泛设立。公典局为侨民提供了典当与赎回业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侨民渡过经济难关,也发展了战时生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诸多弊端,反映出战时体制之下国民政府救侨措施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侨民 太平洋战争 救侨政策 公典局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广东南路救侨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12,90,共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在广东南路救护难侨,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广东省政府侨务工作曲折发展的体现。南路救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定的成绩,基本达到了政策所设置的目的,为以后中国政府难侨救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历史借鉴。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前 国民政府 南路 救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