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谦抑性原则为视角审视连累犯处罚的合理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贾长森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52-54,共3页
连累犯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标准极其不统一,特别是对近亲属的窝藏、包庇行为的处理上。究竟什么连累犯罪行为应该处罚,什么行为达到了刑罚的当罚性要求,最好的考量标准就是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当然如何运用刑罚谦抑性原则来... 连累犯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标准极其不统一,特别是对近亲属的窝藏、包庇行为的处理上。究竟什么连累犯罪行为应该处罚,什么行为达到了刑罚的当罚性要求,最好的考量标准就是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当然如何运用刑罚谦抑性原则来衡量和指导刑事司法实践不仅仅是个司法问题,也应是个立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累犯 刑法谦抑性 定罪量刑 基本犯
下载PDF
连累犯与本犯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俊甫 周立英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80-82,共3页
连累犯是由本犯派生的犯罪,连累犯对本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但独立性是其本质属性。连累犯是否应以本犯成立犯罪为前提,需要针对连累犯类型的不同区别对待,总体上应建构以事实上本犯成立为根据、以法律上本犯成立为补充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 连累犯 本犯 两重性
下载PDF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之刑事责任适用标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杰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7-39,共3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它们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罪名"标准说和"犯罪行为"标准说。采用不同的标准,是影响他们刑事责任有无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适用标准 犯罪行为
下载PDF
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理性探求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振晓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刑法》第17条第2款对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有若干含义不明之处,应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合法、合理地探求其应有的含义。该条款规定的八种犯罪应该理解为是指具体的罪名。在这八种犯罪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 《刑法》第17条第2款对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有若干含义不明之处,应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合法、合理地探求其应有的含义。该条款规定的八种犯罪应该理解为是指具体的罪名。在这八种犯罪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应该包括其他罪名的犯罪中包含或隐含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犯罪;“强奸罪”应该包括刑法分则其他条文中规定的“强奸”或“奸淫”行为;“抢劫罪”应当包括三种转化型的抢劫罪;“贩卖毒品罪”不包括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投毒罪”应当包括修正后的投放危险物质罪。不能将这法定的八种犯罪限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该条款可以增设一些其他严重的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 故意杀人罪 绑架罪 强奸罪 抢劫罪 贩卖毒品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下载PDF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新探——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的研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书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是罪名抑或是犯罪行为,理论界和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构成要件判断原则、犯罪的严重性与常发性并重原则,紧扣立法精神和立法宗旨,对8种"罪"逐一进行研... 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罪"是罪名抑或是犯罪行为,理论界和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构成要件判断原则、犯罪的严重性与常发性并重原则,紧扣立法精神和立法宗旨,对8种"罪"逐一进行研析,以准确界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及所触犯的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7条第2款 罪名说 罪行说 相对刑事责任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罪名”抑或“具体犯罪行为”之析——对刑法第17条第2款有权解释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紫雄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3-45,共3页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能力与其年龄密切相关。立法上始终贯彻"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作出了及其严格的限制规定。但如何确定犯罪的相对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能力与其年龄密切相关。立法上始终贯彻"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作出了及其严格的限制规定。但如何确定犯罪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触犯的罪名等,在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刑事责任 刑法解释 罪名确定
下载PDF
事后抢劫罪若干问题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洋洋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2-69,共8页
事后抢劫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经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司法解释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能否成立事后抢劫罪出现了不一致的规定,立足解释论的立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被重新理解,故此承认相对... 事后抢劫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经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司法解释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能否成立事后抢劫罪出现了不一致的规定,立足解释论的立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被重新理解,故此承认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是本罪的犯罪主体。事后抢劫罪与承继的共犯也是一个疑难问题,事后抢劫罪不是身份犯,后行为人成立共同正犯和共犯的想象竞合。但是,根据正犯优于共犯的法理,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论定刑事责任。最后,事后抢劫罪存在未遂,盗窃等前提行为相对于事后抢劫罪是一种潜在的实行行为,经由后续暴行、胁迫行为的实施,成为一种显在的实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抢劫罪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承继的共犯 未遂 潜在的实行行为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 被引量:49
8
作者 詹建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0,共10页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间的衔接适用已成为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新常态"。法律文本的不同表述,导致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规范存...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间的衔接适用已成为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新常态"。法律文本的不同表述,导致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规范存在较大差异,进而致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间呈现出"交叉适用"和"适用冲突"的困境。职务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未来发展应当坚持"司法主导、保障权利"的原则,分步骤地在统一认定与适用标准、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利、规范认罪认罚文本的记载及使用,以及建立被调查人认罪认罚的审查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机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职务犯罪案件 程序衔接 权利保障 权力制约
下载PDF
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宪权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9,共14页
网络黑产链犯罪中的帮助行为与传统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的关联程度及行为的作用效果等方面。然而,目前对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人以共同犯罪论处存在理论障碍,如... 网络黑产链犯罪中的帮助行为与传统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的关联程度及行为的作用效果等方面。然而,目前对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人以共同犯罪论处存在理论障碍,如欠缺共同故意且正犯行为难以认定为犯罪等。司法实践将帮助行为正犯化确实具有现实需要。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论域应当限定在正犯、共犯分离二元参与体系的形式正犯概念之下。在我国刑法分则对实行行为明确定型的立法体制下,司法机关超越解释权限将帮助行为扩张为实行行为的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有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增设是网络帮助行为正犯化理论的典型立法实践,但成立该罪既不要求帮助行为人对被帮助者实施的具体犯罪内容有明确的认识,也不要求被帮助的犯罪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被认定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产链 共同犯罪 帮助行为正犯化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原文传递
再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兼论增加概括性规定的必要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银华 张晓明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97刑法第 17条第 2款有关相对负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规定 ,与 79刑法相关条款相比有进步 ,但仍有不少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 ,司法实践中该条款也显现出局限性。本文试图从给该条款增加概括性规定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
关键词 刑事责任 概括性规定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中国 刑法
下载PDF
司法制约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的逻辑定位与法治路径
11
作者 陈辉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163,共16页
在职务犯罪监察与司法二元治理模式下,监察调查作为职务犯罪诉讼案件的前置程序,有可能形成主导职务犯罪办理全局的监察中心主义倾向,影响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职能的实现。对此,需要加强司法对监察调查的制约机制。司法制约监察的目... 在职务犯罪监察与司法二元治理模式下,监察调查作为职务犯罪诉讼案件的前置程序,有可能形成主导职务犯罪办理全局的监察中心主义倾向,影响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职能的实现。对此,需要加强司法对监察调查的制约机制。司法制约监察的目标应定位为监察机关不得妨碍审判权、检察权的依法独立行使;防止其不当介入司法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活动。在程序调控层面,应将监察机关的强制措施建议权形塑为一项配合机制,强化对庭外核实技术调查类证据建议权的程序控制,合理规制情况说明的适用范围。在制度保障层面,须强化职务犯罪监察干预司法过程的法律控制,消弭监察监督与司法监督的内在张力,完善职务犯罪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约 职务犯罪案件 监察调查 监察法治化
下载PDF
涉毒犯罪人员冲动性特征及对再犯的预测作用
12
作者 楼新娟 倪宁 李勇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涉毒犯罪人员的冲动性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冲动性对再犯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横向和纵向研究设计,问卷与行为任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UPPS-P、BIS-11量表测量犯罪人员的特质冲动,使用Go/No-Go、信息取样任务测量犯罪人员的状... 目的探讨涉毒犯罪人员的冲动性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冲动性对再犯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横向和纵向研究设计,问卷与行为任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UPPS-P、BIS-11量表测量犯罪人员的特质冲动,使用Go/No-Go、信息取样任务测量犯罪人员的状态冲动。施测人员共798名。结果(1)对吸毒史、贩毒无吸毒史、诈骗无吸毒史犯罪人员进行比较发现,三组的特质冲动和状态冲动多数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涉毒犯罪人员冲动性显著高于非涉毒犯罪人员;(2)文化程度、性别和婚姻情况等因素与冲动性相关(P<0.05);(3)特质冲动和状态冲动基本保持稳定(P>0.05);(4)积极紧迫性对再犯预测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涉毒犯罪人员的冲动性显著高于非涉毒犯罪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冲动性越低。犯罪人员的特质冲动和状态冲动基本保持稳定。积极紧迫性对再犯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毒犯罪人员 冲动特征 再犯预测
原文传递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理论反思——基于120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张文馨 郭旨龙 《犯罪研究》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的裁判文书后可以发现,量刑规则说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帮助行为正犯化说和累积犯说不如协作犯罪说更能妥当解释该罪的正犯性;“明知”应指对犯罪活动的概括性认识,但需谨慎适用推定;“犯罪”应指《刑法》分则的行为类型,无须满足罪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行为正犯化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以刑事不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为中心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玉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0,共8页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范围界定问题,直接决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处罚边界。既有的界定路径都没有能够充分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前置法产生了脱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采...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范围界定问题,直接决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处罚边界。既有的界定路径都没有能够充分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前置法产生了脱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采用空白条款的法定犯,应当立足于刑事违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立场,根据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对前置法进行过滤和筛选,总结出适格的具有刑法价值的作为义务,才能合理避免前置性法律规范不当介入刑法领域,才能使本罪的处罚边界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违法判断独立性
下载PDF
关于受贿罪主体之重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山 吴洪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3,共5页
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状况,"公共服务"应纳入到对"公务"范围内的实质解释中;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规定,我国刑法对受贿罪主体的表述应由"国家工作人员"修改为"公职人员";以根本... 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状况,"公共服务"应纳入到对"公务"范围内的实质解释中;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规定,我国刑法对受贿罪主体的表述应由"国家工作人员"修改为"公职人员";以根本解决我国针对受贿犯罪的刑事立法和解释被动应对的局面的理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主体 关系刑法 重构
下载PDF
刍议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的税警协作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彬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在处理涉税犯罪案件时,受立法、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执法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协作配合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调整机构设置、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职责义务、搭建信息平台等措施,可以提高税警协作的质量。
关键词 涉税犯罪 侦查 税警协作
原文传递
《反有组织犯罪法》视域下涉黑涉恶罪犯的监管矫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卫国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涉黑涉恶罪犯的监管与矫正是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反有组织犯罪法》在此方面有诸多制度创新,如强调个别化处遇原则和依法从严管理原则;确立异地执行刑罚制度;严格规范“减假暂”适用,设立减刑、假释建议的复核制度和减刑、... 涉黑涉恶罪犯的监管与矫正是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反有组织犯罪法》在此方面有诸多制度创新,如强调个别化处遇原则和依法从严管理原则;确立异地执行刑罚制度;严格规范“减假暂”适用,设立减刑、假释建议的复核制度和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制度,以及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的关联机制;完善罪犯刑满后的保护与管束机制。这些创新性规定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对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黑涉恶罪犯 《反有组织犯罪法》 刑罚执行 “减假暂”适用
下载PDF
涉二维码犯罪的典型化数据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祺 王世卿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二维码的迅速普及在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涉二维码犯罪情况进行研究,尤其对浙江省近4年(2014—2017年)公开的50份涉二维码犯罪案件的判决书情况进行...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二维码的迅速普及在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涉二维码犯罪情况进行研究,尤其对浙江省近4年(2014—2017年)公开的50份涉二维码犯罪案件的判决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分布、犯罪人及被害人、法律以及犯罪手段4个视角,围绕涉二维码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二维码犯罪 典型化数据分析 涉二维码犯罪信息共享机制
下载PDF
涉外刑事诉讼翻译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960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白羽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136-139,共4页
从对960份涉外刑事诉讼裁判文书的分析来看,涉外刑事诉讼翻译活动具有主体以来自翻译公司的译员居多,服务对象以越南等国的被告人为主,有关案件以偷越国(边)境占比较大等特点。其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翻译人员存在缺乏资质、中立性不足... 从对960份涉外刑事诉讼裁判文书的分析来看,涉外刑事诉讼翻译活动具有主体以来自翻译公司的译员居多,服务对象以越南等国的被告人为主,有关案件以偷越国(边)境占比较大等特点。其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翻译人员存在缺乏资质、中立性不足,翻译程序不到位等。解决上述问题,要以市场为导向,在高校协同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建章立制和特色培训,发挥翻译服务机构重要作用;公检法机关当好涉外刑事诉讼翻译“把关人”;加大技术投入,政府要全力扶持人才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刑事诉讼 翻译 裁判文书
下载PDF
涉疫刑事司法政策的理性审视与优化进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伟 吴裕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涉疫刑事司法政策深度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刑事司法适用,后疫情时代应对该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总结和理性审视。此次疫情防控的涉疫刑事司法政策以依法重点惩治涉疫违法犯罪、用足用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以司法解释严密刑事法网... 涉疫刑事司法政策深度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刑事司法适用,后疫情时代应对该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总结和理性审视。此次疫情防控的涉疫刑事司法政策以依法重点惩治涉疫违法犯罪、用足用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以司法解释严密刑事法网和发布典型案例予以警示教育为基本内涵。应肯定涉疫刑事司法政策基于社会现实的积极作为,同时也要看到涉疫犯罪范畴不当延展、对责任要素界定有失规范、以司法解释严密部分刑事法网时难以契合罪刑法定原则、警示教育对象需进一步周延等不足。在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治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活动中,应在坚持涉疫刑事司法政策合理内核与法治理念相结合的前提下,确保涉疫犯罪范畴框定精准化,犯罪责任要素司法裁定规范化,涉疫刑事司法政策适时法律化和疫情防控期间警示教育对象范畴全面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疫刑事司法政策 涉疫犯罪 政策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