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产业的省域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星宇 戴俊骋 孙东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240,共8页
对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普遍采用地理相邻或地理距离的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在自变量选取上存在内生性。对此文章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设置经济权重矩阵和空间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 对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普遍采用地理相邻或地理距离的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在自变量选取上存在内生性。对此文章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设置经济权重矩阵和空间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历了从"分散"到"极化"的转变。人力资源、文化需求和政策支持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城市化程度、财政支持等因素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集聚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 效应分析 虹吸现象 区域禀赋
原文传递
外资企业集聚对本土企业国有占股比例的影响——基于区域禀赋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懿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1732,共12页
旨在研究企业所在地的地区禀赋差异如何通过外资企业集聚影响本土企业国有占股比例的调整。因变量为企业国有占股比例,关键自变量为通过地区自然及人文禀赋差异作为工具变量代理的外资企业集聚程度,以及企业所在的地理区位特征,包括交... 旨在研究企业所在地的地区禀赋差异如何通过外资企业集聚影响本土企业国有占股比例的调整。因变量为企业国有占股比例,关键自变量为通过地区自然及人文禀赋差异作为工具变量代理的外资企业集聚程度,以及企业所在的地理区位特征,包括交通和经济区位。基于世界银行工业调查数据库企业调查数据并运用IV-Tobit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较高的外资企业集聚程度将降低同行业内本土企业国有股份占股比例;2主要矿产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外资企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人文科技教育越发达的地区,外资企业集聚程度越高;3传统的沿海沿江及经济特区等区位特点对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当地交通货运发达程度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经济 区域禀赋 外资企业集聚 国有占股比例 IV-Tobit估计
原文传递
区域养老模式下机构注册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多中心对策研究
3
作者 於凯欣 张菊 《全科护理》 2022年第10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了解区域发展理念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注册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完整版Utrecht工作投入自评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对杭州市、北京市、潍坊市3个城市72名养老机构... 目的:了解区域发展理念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注册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完整版Utrecht工作投入自评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对杭州市、北京市、潍坊市3个城市72名养老机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名护士工作投入总分为(58.36±9.51)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绩效考评及工作满意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注册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水平;通过积极引育全科护士、加强高校全科护士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形式完善全科护士培养和基地建设,并构建综合医院-养老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新模式等举措,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认同感,以提高其工作投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养老 注册护士 养老机构 工作投入 多中心对策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测度与比较研究--基于中国2007~201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封伟毅 杨硕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160,共7页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空间分布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各细分行业在区...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空间分布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各细分行业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与区域特征相关联的特点。鉴于此,可以通过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培养和吸引高技术人才、建立高技术产业园区、建立行业规范的法律法规、发展数字经济等方式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度 空间基尼系数 区位熵指数 区域禀赋优势 产业集群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新安 李慧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3,共10页
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基于构建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实证测算后发现:在变动趋势上,中国制造业绿色... 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基于构建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实证测算后发现:在变动趋势上,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效应较为明显,总体水平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整体差异性趋于缩小,且东部和中部省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趋势要相对快于西部省份。从省际空间上制造业绿色发展变动来看,存在多数省份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和个别省份绿色发展水平下降并存的趋势特征。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相互依赖性,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从局域空间自相关来看,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和水平低的省份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均相对集中,总体上呈现双高型HH聚集和双低型LL聚集两种较为明显的分异性演变格局,而这种发展格局则对中国制造业的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形成制约。因此,需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并通过优化区域制造业要素禀赋结构、完善制造业绿色化区域协同机制等,着力消除制造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阻滞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区域要素禀赋 区域差异 污染防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区域技术要素强度门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冰 韩敏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0,共11页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2009-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以区域技术要素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两个...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2009-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以区域技术要素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两个阶段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知识创新阶段,随着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呈阶段性增强;在成果转化阶段,当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绩效 区域技术要素强度 门槛回归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董微微 王瀚林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I0001,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群层级的影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五大城市群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韧性 熵权-TOPSIS方法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群层级 区域资源禀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