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石莉 鲍红光 +6 位作者 徐亚杰 斯妍娜 王晓亮 孙凡 潘笑笑 徐晨婕 程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难治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依据接受治疗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盲探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盲探组)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分别于盲探或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难治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依据接受治疗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盲探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盲探组)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分别于盲探或超声引导下于治疗位点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评价治疗效果、记录实验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及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及48hSBP和HR,计算心肌氧耗指数(SBP×HR)。结果与盲探组比较,超声引导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计分及治疗后24h心肌耗氧指数明显降低;且超声引导组明显低于盲探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难治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满意,且应用超声引导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难治性心绞痛 治疗效果 心肌耗氧指数
下载PDF
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伊遐 杨天崙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13-518,共6页
顽固性心绞痛是指存在客观的心肌缺血的依据,心绞痛症状严重,最大限度内科治疗无效,不适合介入或手术治疗,或多次治疗无效的心绞痛。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这部分患者越来越多,这对心绞痛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对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 顽固性心绞痛是指存在客观的心肌缺血的依据,心绞痛症状严重,最大限度内科治疗无效,不适合介入或手术治疗,或多次治疗无效的心绞痛。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这部分患者越来越多,这对心绞痛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对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包括非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性血管再生、经皮激光血运重建术、脊髓刺激、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冲击波疗法及经皮心肌冷冻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伊伐布雷定 治疗性血管再生 经皮激光血运重建术 脊髓刺激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冲击波疗法 经皮心肌冷冻疗法
下载PDF
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光明 崔嘉妍 +2 位作者 姚耿圳 赖仁奎 唐波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疗效。方法纳入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升解通瘀汤颗粒,1剂/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疗效。方法纳入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升解通瘀汤颗粒,1剂/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相关评分、心电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P-选择素(Ps)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硝酸甘油用量、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s ICAM-1、v WF、Ps及PAC-1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升解通瘀汤颗粒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抗血小板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升解通瘀汤颗粒 血管内皮损伤 抗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小陷胸汤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瑞文 郭颖强 侯杰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陷胸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均连续治...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陷胸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评分,检测血清细胞色素C(CytC)、心肌营养素-1(CT-1)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P-选择素(Ps)、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含量变化。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67.50%,观察组分别为74.42%、76.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硝酸甘油用量、疼痛程度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CytC、CT-1、PAF、Ps、PAC-1含量降低,PAF-AH含量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陷胸汤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抗心肌细胞凋亡、抗血小板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难治性心绞痛 抗血小板活化 抗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忠 李中言 +3 位作者 窦元元 王金华 陈东生 吴晓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 (RAP)的治疗效果 ,监测血压 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的变化。方法 :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 ,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 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 ,同时检测血... 目的 :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 (RAP)的治疗效果 ,监测血压 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的变化。方法 :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 ,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 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 14天ET 1水平。结果 :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 10 0 % ,TEA后 30分钟、2 4小时、第 7天和第 14天血压 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 ,但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 (P <0 .0 5 ) ;TEA后第 14天ET 1浓度较TEA前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TEA治疗对RAP患者疗效满意并改善心肌供血 ,可能与ET 1浓度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顽固性心绞痛 内皮素 TEA RAP
下载PDF
李庆海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难治性心绞痛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焦梦钰 王小伟 +3 位作者 王雪臣 高帅飞 杨丽 李庆海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7期38-41,共4页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的病死率为32%,本病是继脑中风之后,严重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第二杀手。尽管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心...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的病死率为32%,本病是继脑中风之后,严重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第二杀手。尽管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心绞痛患者经过标准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后,病情仍难以控制或缓解,甚至逐渐加重。通过对李庆海教授临床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经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在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逆转斑块、避免再次支架或搭桥术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庆海教授 难治性心绞痛 临证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毛竹青 曹小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80-183,共4页
难治性心绞痛(RFA)即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后,仍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的一种心绞痛。RFA作为临床最严重且难治的心绞痛类型,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是目前心血管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RFA的病因病机的实质为本虚标实,以心阳不足为病... 难治性心绞痛(RFA)即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后,仍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的一种心绞痛。RFA作为临床最严重且难治的心绞痛类型,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是目前心血管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RFA的病因病机的实质为本虚标实,以心阳不足为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病之标。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浊为主,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血瘀、寒凝心脉、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及心阳欲脱7种。中医治疗以口服汤药、中成药为主,西医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以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脊髓刺激术、心脏体外震波等体外治疗。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归纳出较为常用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及体外特色治疗方法,为RF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研究进展 胸痹心痛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电图ST-T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鑫 肖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7-10,共4页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电图ST-T段的影响。方法 92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电图ST-T段的影响。方法 92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T段下移、T波低平、T波倒置导联数分别为(2.77±0.12)、(1.82±0.24)、(1.91±0.24)个,均少于对照组的(3.52±0.68)、(2.19±0.14)、(2.19±0.7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纤维蛋白原(3.18±0.49)g/L、血浆粘度(2.09±0.13)mPa·s、全血粘度(4.25±1.05)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3.85±0.58)g/L、(2.77±0.58)mPa·s、(5.03±1.94)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15.49±2.54)ng/L、(7.14±1.55)ng/L、(5.13±1.3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39±5.47)ng/L、(13.84±3.25)ng/L、(7.82±1.2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改善心电图ST-T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顽固性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ST-T段 影响
下载PDF
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蒋芳勇 孙立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0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34例住院期间确诊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8周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元胶囊;疗程8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硝酸甘油耗量、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及ST...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34例住院期间确诊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8周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元胶囊;疗程8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硝酸甘油耗量、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及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均有所减少,运动至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明显增加。结论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心元胶囊
下载PDF
稳斑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难治性心绞痛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冬梅 李兴渊 +1 位作者 刘新灿 朱明军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199-2201,2207,共4页
目的:观察稳斑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难治性心绞痛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连续应用体外反搏和稳斑贴治疗14周。比较治疗前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 目的:观察稳斑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难治性心绞痛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连续应用体外反搏和稳斑贴治疗14周。比较治疗前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使用量、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NO水平及心脏彩超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加拿大心绞痛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疼痛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难治性心绞痛患者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稳斑贴联合体外反搏可有效减轻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稳斑贴 体外反搏 硝酸甘油 心脏功能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顽固性心绞痛的现代治疗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旭 杨树森 李为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由于经历初次冠脉事件后患者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因此症状顽固且不适合进一步血运重建术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本文综述顽固性心绞痛的定义及其目前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治疗对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丹参舒心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平 岑勇军 刘雪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724-1727,1731,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舒心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地尔硫卓口服,90 mg/次,1次... 目的探讨丹参舒心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地尔硫卓口服,9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舒心胶囊,2粒/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心绞痛相关评分、心电图及血清细胞色素C(Cyt C)、心肌营养素-1(CT-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症状各项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血清Cyt C、CT-1、vWF及ET-1含量降低,NO、IGF-1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舒心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瘀血型难治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地尔硫卓 丹参舒心胶囊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雅文 蔡长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0-362,373,共4页
背景 顽固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 RAP)发病率逐年增多,临床上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治疗RAP报道较多,并取得较显著疗效。 目的 综述SCS治疗RAP的临床应用现状,以... 背景 顽固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 RAP)发病率逐年增多,临床上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治疗RAP报道较多,并取得较显著疗效。 目的 综述SCS治疗RAP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增加对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临床应用。 内容 叙述SCS用于治疗RAP的发展简史、电极植入及刺激方法,介绍其可能的治疗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其存在争议进行客观论述分析。 趋向 SCS用于治疗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应进行大样本研究探讨其机制,使其更安全并进一步规范化,更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顽固性心绞痛 安慰剂效应 硝酸甘油用量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新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亚梅 余云华 郑兴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严格上述治疗后心绞痛仍发作频繁或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或预后。因此,为这些患者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体外... 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严格上述治疗后心绞痛仍发作频繁或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或预后。因此,为这些患者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已被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本文就体外心脏震波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原文传递
难治性心绞痛的心率变异性表达及其预后研究
15
作者 李季 余意君 +1 位作者 邱丽 顾晔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2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RF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特点,探讨HRV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并以同期非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HRV指... 目的分析难治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RF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特点,探讨HRV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并以同期非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HRV指标,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功率(very lowfrequency power,VLF)、低频功率(lowfrequency power,LF)和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power,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难治性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难治性心绞痛组分为MACE和非MACE两个亚组,分析并比较两亚组间患者的HRV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难治性心绞痛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VLF、LF、HF显著低于非难治性心绞痛组(P<0.05),校正后rMSSD、PNN50、LF仍显著降低(P<0.05)。难治性心绞痛患者MACE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HRV指标SDNN、SDANN、VLF显著降低(P<0.05),校正后两亚组间SDNN、SDA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HRV降低,HRV下调是难治性心绞痛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心脏震波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荃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04-207,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冠心病患者高达1 100万人。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生存率明显升高。但尽管接受最佳...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冠心病患者高达1 100万人。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生存率明显升高。但尽管接受最佳的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体外低能量心脏震波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心室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震波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难治性心绞痛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Improved Angina Symptoms Following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Im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Angina and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 Case Report
17
作者 Crt Langel Mrak Miha +1 位作者 Nejc Pavsic Matjaz Bun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9年第11期604-612,共9页
Background: Due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ebilitating angina refractory to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w... Background: Due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ebilitating angina refractory to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revascularization. In case of low ischemic load,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refractory angina is aimed at symptom reduction. There are several new treatment methods target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vailable, including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FR) implantation.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CCS class IV angina despite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h further revascualrization options exhausted, who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FR). Besides technical skill to reach ostium of coronary sinu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tip is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CFR. The reduction of angina symptoms started after epithelisation of CFR frame, usually 6 - 7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At 6-month follow-up, the patient reported a marked reduction of angina symptoms, with CCS grade improving by three classes (from IV to I). At 10-month follow-up, the sustainment of CCS grade I angina symptoms was reported by the patient.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CFR can be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fractory angin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 in CCS grade may be experienced in certain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Pain 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schemia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焦秀清 代升平 王耀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6期91-92,94,共3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μg/(kg·min),30min...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内微量泵泵入,继以维持量0.1μg/(kg·min)微量泵泵入48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T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肌钙蛋白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替罗非班是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难治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魏月娟 韩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7期123-124,共2页
目的 :观察用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5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 :观察用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5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血栓通和尼可地尔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9.8%(42/45),对照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改善率为75.5%(3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指标的改善率为87.6%(41/45),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指标的改善率为69.9%(32/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用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血栓通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周张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132-132,145,共2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顽固性心绞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