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企改革小说的新视野——评楚荷长篇小说《苦楝树》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文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一反先前反映国企改革的小说叙事模式,以普通工人的视角取代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的领导的视角,透过改革这个宏大叙事题材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以底层工人的温情和苦难揭示了工厂文化这...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一反先前反映国企改革的小说叙事模式,以普通工人的视角取代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的领导的视角,透过改革这个宏大叙事题材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以底层工人的温情和苦难揭示了工厂文化这个以往被改革所忽视的精神力量对工人的支柱性作用;它不仅开启了改革小说的新动向,而且展示出作家积极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荷 《苦楝树》 改革小说 底层体验 工厂文化
下载PDF
论贾平凹新时期改革小说对现实主义的探索
2
作者 江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10-114,140,共6页
贾平凹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小说”从以下方面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探索: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主人公选取了普通人、“好人”与立体的人,从人性、文化、伦理、道德等角度介入现实。贾平凹的写实是抒情的写实,这种写实继承了中国古代悠久... 贾平凹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小说”从以下方面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探索: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主人公选取了普通人、“好人”与立体的人,从人性、文化、伦理、道德等角度介入现实。贾平凹的写实是抒情的写实,这种写实继承了中国古代悠久的抒情传统和以史传为源头的叙事传统,糅合了日常、魔幻、意象、史笔等多种元素,“表达心迹”和“记录社会”的写作诉求此消彼长、彼此交融,形成了开放多元、独具特色的抒情写实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改革小说 现实主义 抒情的写实
下载PDF
改革痛史的地方性叙事——评楚荷长篇小说《苦楝树》
3
作者 李婷 刘郁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4-88,共5页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探察国有工厂的兴衰史,企图对198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改革文学"进行历史化的超越。它避开以往改革文学仅关注工厂领导层的的叙事惯例,聚焦底层职工生活,着力表现改革过程中的...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探察国有工厂的兴衰史,企图对198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改革文学"进行历史化的超越。它避开以往改革文学仅关注工厂领导层的的叙事惯例,聚焦底层职工生活,着力表现改革过程中的人性与文化之痛,并创造性地再现和建构了以湘潭为依托的地方性知识,是新世纪以来改革文学的又一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树》 改革小说 史诗性小说 人性痛苦 地方性叙事
下载PDF
试论改革小说的话语机制
4
作者 冯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7-69,共3页
新时期以来的改革文学作家在小说话语机制的构造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改革与反改革”的二元对立模式成为聚焦改革英雄的一种手段;此外集中反映平民百姓生活和理想观念变化的线性模式也是一些作家热衷创作的方向;将文学文本放置于历... 新时期以来的改革文学作家在小说话语机制的构造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改革与反改革”的二元对立模式成为聚焦改革英雄的一种手段;此外集中反映平民百姓生活和理想观念变化的线性模式也是一些作家热衷创作的方向;将文学文本放置于历史大背景中的历史纵深式,则进一步探寻了“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改革文学话语机制多样化的呈现,表明了改革文学作家对社会变革的复杂态度,同时传递出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小说 话语机制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土改小说:意识形态与仪式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晓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借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理论,以著名的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为例,讨论了意识形态是如何经由文本与实践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探讨了文本中各种意识形态的纠合与冲突关系。
关键词 土改小说 意识形态 仪式
下载PDF
“中农情结”对莫言创作的影响——兼析莫言小说对土改、合作化叙事模式的突破
6
作者 杨新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莫言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农情结"的过度释放可能会带来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他的小说因此跳出了阶级视域的历史局限,完成了对土改、合作化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中农情结 土改小说 合作化小说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土地改革政策的文学化演绎——论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与土地改革政策之间的互文性
7
作者 张根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4,共5页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文艺界涌现出来的长篇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两部小说是对土改政策进行形象化阐释的典型文学文本,两者之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选择的时政化;素材处理的典型化;形象配置的阶级化与...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文艺界涌现出来的长篇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两部小说是对土改政策进行形象化阐释的典型文学文本,两者之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选择的时政化;素材处理的典型化;形象配置的阶级化与情节结构的线性化;创作方法的集体化。上述几个方面不仅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表现的范围,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开掘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政策 长篇土改小说 《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下载PDF
边缘化的“朝圣者”——论土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8
作者 程娟娟 《武陵学刊》 2013年第4期90-96,共7页
土改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提供了契机,他们从启蒙者变成了学习者,需要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知识分子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单调的精神生活以及革命与家庭的两难抉择。而知识者对于暴力革命的怀疑,对群众精神弱... 土改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提供了契机,他们从启蒙者变成了学习者,需要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知识分子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单调的精神生活以及革命与家庭的两难抉择。而知识者对于暴力革命的怀疑,对群众精神弱点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等都在作品中成为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潜在地构成了对于主流话语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下载PDF
土改小说中的苦难言说——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中心
9
作者 戚学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中的个人、民族、阶级、性别等身份问题,以探讨革命话语如何利用苦难言说这一媒介语进入乡村社会,形塑农民的阶级身份认同,从而将农民纳入革命历史进程之中,同时本文也将考察苦难言说中存在的"杂语"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言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集体回忆 苦难言说 革命话语
下载PDF
审视翻身的两扇窗:阶级视角与人性视角——中国两类土改题材小说的叙事比较
10
作者 李俊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新时期土改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前者以阶级为叙事视角阐述着土改运动的政治合理性与道德正义性;后者以人性为视角倾向于弘扬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命运、苦难、悲剧的深切思索。在前者与后者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新时期土改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前者以阶级为叙事视角阐述着土改运动的政治合理性与道德正义性;后者以人性为视角倾向于弘扬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命运、苦难、悲剧的深切思索。在前者与后者之间出现了张爱玲"另类"的土改人性书写,由于作家特殊的身份背景,"另类"书写的思想内涵显得微妙复杂,备受质疑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阶级视角 人性视角 叙事比较
下载PDF
“林译小说”与林纾文学创作的关系
11
作者 林娟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15,共5页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翻译 创作实践
下载PDF
微观叙事下的岭南史诗——评陈玺长篇小说《珠江潮》
12
作者 杨星丽 曾海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57,共7页
小说《珠江潮》以独特的岭南文化为背景,以佘族大家庭为主枝干,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塑造了一系列意蕴丰赡的典型人物形象,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图谱。尤其着重聚焦了岭南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珠江两岸广阔的... 小说《珠江潮》以独特的岭南文化为背景,以佘族大家庭为主枝干,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塑造了一系列意蕴丰赡的典型人物形象,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图谱。尤其着重聚焦了岭南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珠江两岸广阔的社会图景,以史诗式的架构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堪称一部“70年岭南百姓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改革小说 史诗架构 岭南文化 人物群像
下载PDF
1946-1952年土改小说创作潮流初探
13
作者 彭冠龙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31-37,共7页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是一种特定时代特定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通过史料发掘和作品重读会发现,这股声势浩大的创作潮流长期以来被研究者简化,导致土改小说创作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从宏观... 土地改革小说创作潮流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土地改革运动而起,是一种特定时代特定题材的文学书写思潮。通过史料发掘和作品重读会发现,这股声势浩大的创作潮流长期以来被研究者简化,导致土改小说创作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从宏观角度来看,这股创作潮流的发生与推进,既源自延安文艺理论与运动的指引,也是广大作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变革之配合与跟进,从这些作品中折射出了延安文人精神层面的变化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延安文学 50年代文学转型 政策与创作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