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模块化机械臂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闫继宏 郭鑫 +1 位作者 刘玉斌 赵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研制一种新型机械臂模块化旋转关节.为使模块化关节结构更紧凑,采用电机、编码器和制动器轴线平行的布置方式,具有标准的机械、电气接口,可以根据需求组装成不同构型的机械臂;针对模块化机械臂运动学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基于构型平面匹... 研制一种新型机械臂模块化旋转关节.为使模块化关节结构更紧凑,采用电机、编码器和制动器轴线平行的布置方式,具有标准的机械、电气接口,可以根据需求组装成不同构型的机械臂;针对模块化机械臂运动学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基于构型平面匹配的方法,将空间构形转换为平面几何关系,实现对机械臂的模块化运动学求解;设计了机械臂运动学仿真平台,能够快速获得不同构型机械臂的运动学;结合该模块化旋转关节的特点,构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各种构型机械臂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模块化关节 可重构机器人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面向任务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型设计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文强 管贻生 +3 位作者 朱海飞 苏满佳 李怀珠 周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共6页
为解决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在应用时如何找到合适的构型来满足特定任务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任务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型多目标优化方法.讨论该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的模块和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在任务描述的基础上,给... 为解决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在应用时如何找到合适的构型来满足特定任务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任务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型多目标优化方法.讨论该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的模块和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在任务描述的基础上,给出模块化机器人构型设计的优化模型和流程;针对特定的攀爬任务和操作任务,对模块化机器人的构型进行优化设计.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具有面向任务和多目标优化等特点,涵盖了自由度、可达性、耗能等多方面的性能优化,适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构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任务 模块化 可重构机器人 构型设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2-34,共3页
介绍了可重构机器人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总结了可重构机器人的发展和目前国内外对可重构机器人进行研究的现状 ,展望了可重构机器人研究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研究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自动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杰 王卫忠 蔡鹤皋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由于可重构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工作空间可以灵活定制,工作空间的自动计算是设计和校核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讨论了基于旋量和Jacobian矩阵计算运动学逆解的通用方法、采用降维搜索和二分法计算工作空间边界点的计算方法以及采用双向链... 由于可重构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工作空间可以灵活定制,工作空间的自动计算是设计和校核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讨论了基于旋量和Jacobian矩阵计算运动学逆解的通用方法、采用降维搜索和二分法计算工作空间边界点的计算方法以及采用双向链表确定工作空间多连域截面封闭曲线的算法.由此,工作空间的各个截面的形状、面积以及整个工作空间的形状、体积可以方便地确定,算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现了可重构串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自动计算.通过一个典型工业机器人的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工作空间 运动学逆解 二分法 双向链表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斌 吴镇炜 +1 位作者 谈大龙 王越超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84-688,699,共6页
本文概述了可重构机器人研究和发展现状 ,对基于多 Agent的可重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根据可重构机器人的应用背景 。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多AGENT
下载PDF
Center-configuration selection technique for the re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 被引量:8
6
作者 LIU JinGuo WANG YueChao +2 位作者 LI Bin MA ShuGen TAN DaLo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7年第5期697-710,共14页
The re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 has an enormous amount of configurations to adapt to various environments and tasks. It great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configuration research in that the possible configuration nu... The re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 has an enormous amount of configurations to adapt to various environments and tasks. It great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configuration research in that the possible configuration number of the re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 grow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dule number. Being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of the reconfigurable robot, the center-configur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ystem's actual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novel center-configuration sele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proposed for re- 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s.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onfigurations' transformation and graph theory, configuration network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modeling and analyzing of these configurations. Configuration adjacency matrix, reconfirmation cost matrix, and center-configuration coefficient have been defined for the configur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ly. Being similar to the center-location problem, the center configuration has bee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largest center-configuraUon coefficient. As an example of the reconfigurable robotic system, AMOEBA-I, a three-module reconfigurable robot with nine configurations which was developed in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SI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has been introduced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 the center-configur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se nine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validate this technique. Lastly, a center-configuration selection example is provid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adjacent configurations. The center-configuration selection techniqu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also available to other reconfigurable modular rob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nfigurable robot modular robot center-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cost matrix center-configuration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基于旋量理论的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卓 赵杰 王卫忠 《机械与电子》 2004年第7期13-17,共5页
研究了可重构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算法,应用旋量理论和指数积公式法,而非较常用的D-H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得出了与机器人构型无关的正运动学算法,并推导得到通用性较好的迭代计算逆解的数值算法,通过基于实例进行Matlab编程的实现,验证... 研究了可重构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算法,应用旋量理论和指数积公式法,而非较常用的D-H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得出了与机器人构型无关的正运动学算法,并推导得到通用性较好的迭代计算逆解的数值算法,通过基于实例进行Matlab编程的实现,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旋量理论 运动学 指数 积公式
下载PDF
模块化可重构外肢体机器人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思恺 李长乐 +2 位作者 张宗伟 赵杰 朱延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8-227,共10页
针对单人无法独立完成的操作任务,需要额外辅助的需求,提出并研制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的外肢体机器人,该机器人由多个结构、功能相同的基本模块单元串联组成。为了实现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的模块连接配置与变形重构能力,分析了基本模块... 针对单人无法独立完成的操作任务,需要额外辅助的需求,提出并研制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的外肢体机器人,该机器人由多个结构、功能相同的基本模块单元串联组成。为了实现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的模块连接配置与变形重构能力,分析了基本模块单元的结构、功能需求,根据需求设计了基于舵机驱动的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由两个楔形子模块共轴相互转动构成,形成一个转动自由度。设计了基于磁铁吸附的机械连接机构,可以实现两个模块间的快速连接与分离;提出了双排金属触点间隔错位连接方法,保证两个模块单元间实现可靠的电气系统连接。划分了双模块串联条件下4种不同的连接方位,得出了外肢体机器人的构型配置种类与串联模块个数关系。面向具有任意模块个数、不同连接方位的外肢体机器人,建立了基于虚拟转轴的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通用正向运动学模型。对基本模块的转动能力、承载能力、快速连接能力以及外肢体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辅助操作人员夹持导线、递送电话等能力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的辅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机器人 外肢体机器人 模块化机器人 可重构机器人 人机协作
下载PDF
基于柔性化工作的可重构机器人系统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延辉 朱延和 +1 位作者 赵杰 蔡鹤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9-453,共5页
根据柔性化作业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机器人模块系统。先按功能要求对可重构机器人模块进行划分,并设计了各模块相应的机械结构。然后基于可重构机器人的模块特性,设计了单模块的控制系统,并且重构后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分布... 根据柔性化作业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机器人模块系统。先按功能要求对可重构机器人模块进行划分,并设计了各模块相应的机械结构。然后基于可重构机器人的模块特性,设计了单模块的控制系统,并且重构后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最后进行了机器人的运动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可重构机器人 模块化 柔性化工作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动力学自动建模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肖锋 张明路 葛为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5-361,377,共8页
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单元模块结构及对接机构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可移动重构机器人模块单元,该单元具有12种连接方式,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正弦加速度传动槽与插销组合的对接锁紧机构。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几何构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双模块... 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单元模块结构及对接机构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可移动重构机器人模块单元,该单元具有12种连接方式,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正弦加速度传动槽与插销组合的对接锁紧机构。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几何构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双模块空间方位变换表,基于递归牛顿-欧拉方法提出多支链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自动生成方法,并给出自动生成的算法流程。最后以6个模块组成的双支链构型为例,进行了自动生成动力学方程的计算与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自动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动力学自动建模 递归牛顿-欧拉方法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新型可重构机器人逆运动学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延辉 赵杰 +1 位作者 朱延河 蔡鹤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提出新的模块建模方法,通过新的建模方法,可快速搭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将机器人在目标点的工作位形分解成有限个构形平面的方法,通过对分解的平面构形的工作空间描述,进行构形平面间的姿态和位置匹配,从而找到机器人的数值逆解.通过... 提出新的模块建模方法,通过新的建模方法,可快速搭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将机器人在目标点的工作位形分解成有限个构形平面的方法,通过对分解的平面构形的工作空间描述,进行构形平面间的姿态和位置匹配,从而找到机器人的数值逆解.通过对采用基本模块搭建的八自由度机器人构形的运动学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机器入 可重构机器入 逆运动学 构形平面
下载PDF
基于改进RRT^(*)算法的可重构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茜 袁德成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3年第3期70-74,共5页
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RRT^(*)算法的可重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首先,针对RRT^(*)算法规划时间过长问题,提出缩小节点采样空间法,并在迭代过程中优化采样区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此外,设计了... 针对可重构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RRT^(*)算法的可重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首先,针对RRT^(*)算法规划时间过长问题,提出缩小节点采样空间法,并在迭代过程中优化采样区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此外,设计了路径点冗余裁剪法,使得可重构机器人路径点数减少,拐点消减,总体规划路径缩短。在此基础上,建立多足可重构机器人的基本运动状态库,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改变自身构型来完成路径规划。采用MATLAB软件在障碍物数目和环境不同的状况下进行路径规划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RT^(*)算法减少了规划时间,缩短了规划路径,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改进RRT^(*) 采样空间优化 节点冗余裁剪 路径规划
下载PDF
新型可重构机器人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思安 葛为民 +2 位作者 王肖锋 刘增昌 刘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99-2404,共6页
针对一类新型可重构机器人的构型自适应控制问题,采用牛顿—欧拉迭代方法自动生成其通用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对方程中含摩擦力及外部扰动的模型不确定项,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算法加以逼近,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模糊算法权值参数... 针对一类新型可重构机器人的构型自适应控制问题,采用牛顿—欧拉迭代方法自动生成其通用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对方程中含摩擦力及外部扰动的模型不确定项,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算法加以逼近,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模糊算法权值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律,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针对系统存在建模误差问题,引入鲁棒项对其整体补偿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最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3个单元模块所组成的可重构机器人中,采用一机器人的两种不同构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快速适应可重构机器人的构型改变,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模糊自适应控制 位姿跟踪 构型自适应
下载PDF
改进型A^(*)算法的可重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会龙 武炎明 刘金国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0,共7页
路径规划是保证可重构机器人快速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可重构机器人的行驶效率,缩短行驶路径,首先,提出一种基于Bresenham直线算法思想的改进型A^(*)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可重构机器人路径点数消减、拐点消除,提高路径平滑度。... 路径规划是保证可重构机器人快速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可重构机器人的行驶效率,缩短行驶路径,首先,提出一种基于Bresenham直线算法思想的改进型A^(*)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可重构机器人路径点数消减、拐点消除,提高路径平滑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可重构机器人本身体积以及机器人可重构的特性,建立可重构机器人构型库,讨论了可重构机器人体积与周围障碍物的关系,减少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与障碍物的碰撞几率。利用MATLAB仿真平台对改进型A^(*)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分析了机器人重构后路径规划问题,利用可重构特性可缩短机器人运行路程,体现了可重构机器人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A^(*) Bresenham直线算法 路径规划 构型库 MATLAB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建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0期12-13,共2页
文章从可重构机器人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地域、申请人、主要技术构成等角度,对相关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重构机器人技术已经开始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转移到产业应用阶段。中国申请量虽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方向涉及... 文章从可重构机器人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地域、申请人、主要技术构成等角度,对相关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重构机器人技术已经开始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转移到产业应用阶段。中国申请量虽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方向涉及多个技术分支,但申请人主要为大专院校,技术市场转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模块化机器人 专利分析
下载PDF
可重组机器人教学模型的建立及软件实现
16
作者 董慧颖 孔文 程坷飞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7-28,16,共3页
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新兴分支 ,可重组机器人教学模型的建立 ,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中 ,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 ,通过对可重组机器人的不同组合方式、工作空间和轨迹规划等方面的分析 ,给出了一个具有三个自由度... 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新兴分支 ,可重组机器人教学模型的建立 ,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中 ,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 ,通过对可重组机器人的不同组合方式、工作空间和轨迹规划等方面的分析 ,给出了一个具有三个自由度的可重组机器手教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手 软件设计 可重组机器人 教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全自动定位捡乒乓球机器人系统设计
17
作者 孟群康 杨凯宁 +1 位作者 李井源 江先阳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12期28-32,37,共6页
对现有电子辅助的运动器材行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应用于场馆训练的大量散落乒乓球主要依靠人力或者简单的工具拾捡,而已有的捡乒乓球机器人很多智能化程度不高、识别不够精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对现有电子辅助的运动器材行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应用于场馆训练的大量散落乒乓球主要依靠人力或者简单的工具拾捡,而已有的捡乒乓球机器人很多智能化程度不高、识别不够精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全自动定位捡乒乓球机器人的系统设计方案,利用摄像头采集机器人前方的图像数据实现乒乓球定位,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自动避障,利用机械臂完成抓取乒乓球动作。图像识别乒乓球的部分创新性地将Hough变换算法硬件化,有效提高识别率和捡球速度。测试结果表明,机器人在定制测试条件下可以达到97.8%的识别准确率,具有自动寻球、自动捡球、自动避障以及手机蓝牙便捷开关机的功能。系统可以快速方便应用到乒乓球球馆中,市场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可重构机器人 自动避障 图像处理 SOBEL边缘检测 HOUGH变换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越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艳花 《机械管理开发》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可重构机器人作为一种新的机器人应用形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兴趣与关注。然而,可重构机器人协调越障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为此提出采用一种新的越障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机器人 协调 越障 模块
下载PDF
可重构机器人构形容错性分析及控制的研究
19
作者 魏延辉 刘胜 +1 位作者 赵杰 蔡鹤皋 《机械与电子》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首先对可重构机器人工作构形的容错性进行了研究,以相对可操作度和容错空间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关节对当前工作构形容错性的影响.在满足任务对构形性能要求下,通过增加较少数量的关节补偿容错性能较差的关节,进而提高工作构形的容错性... 首先对可重构机器人工作构形的容错性进行了研究,以相对可操作度和容错空间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关节对当前工作构形容错性的影响.在满足任务对构形性能要求下,通过增加较少数量的关节补偿容错性能较差的关节,进而提高工作构形的容错性能.然后对形成的容错构形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实例仿真,验证构形容错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器人 容错性 构形设计 容错控制
下载PDF
模块化轮腿式月面机器人方案设计
20
作者 岳念 李聪 +1 位作者 韩亮亮 张元勋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2,共6页
针对传统月面轮腿式机器人受限于结构及尺寸的问题,引入模块化设计观点,基于图论理论建立了机器人构型与模块之间的数学关系。以直线运动车身动态平稳度为评价标准,通过机器人足式运动学分析,以直线型与环形六支链轮腿式月面机器人为例... 针对传统月面轮腿式机器人受限于结构及尺寸的问题,引入模块化设计观点,基于图论理论建立了机器人构型与模块之间的数学关系。以直线运动车身动态平稳度为评价标准,通过机器人足式运动学分析,以直线型与环形六支链轮腿式月面机器人为例,进行了机器人构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直线型构型机器人在足式直线运动步态下更加平稳,可作为模块化可重构轮腿式月面机器人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可重构机器人 运动学分析 轮腿式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