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人居环境 实现科学发展——云浮实验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蒙徽 李郇 潘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云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进行了人居环境科学实验。云浮实验以"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框架包括人居环境愿景、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完整社区建...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云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进行了人居环境科学实验。云浮实验以"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框架包括人居环境愿景、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完整社区建设指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四个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云浮实验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党群关系更为融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科学发展 主体功能扩展 完整社区 云浮
下载PDF
基于社区再造的仪式空间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志森 张玉坤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聚落中的仪式空间进行类型划分与探讨,指出从聚落到住宅的各个层次存在着空间的分离与转换的过程。通过对当代社区仪式空间缺失的反思,首次提出重建社区仪式空间的构想。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仪式空间 类型划分 社区再造
原文传递
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金龙 慎佩晶 +5 位作者 王冲 李一峰 梁箫 沈和定 徐灿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4-909,共6页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日龄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8 d达到最高值,其干重、细菌和硅藻密度分别为0.87 mg/cm2、1.5×107/cm2、1.0×106/cm2,均与日龄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在14 d时达到最大,为2.2μg/cm2,随日龄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日龄无直接关系。随着日龄的增加,微生物膜诱导的稚贝附着率逐渐增加,28 d时达到最高值,为76%。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膜的活性与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显著相关,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7、0.711和0.754。然而,微生物膜的附着诱导活性与叶绿素a无直接相关性。细菌群落结构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微生物膜 稚贝 附着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夏河游牧民定居社区适应性的现状研究——基于夏河牧区定居新村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定萍 贺卫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调查研究发现,牧民在定居地的经济适应状况对牧民的社区适应性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牧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状况、牧民相互间的交往状况,以及对汉语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也对牧民的社区适应性具有一定影响。总之,无论怎样调整产业结构以及... 调查研究发现,牧民在定居地的经济适应状况对牧民的社区适应性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牧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状况、牧民相互间的交往状况,以及对汉语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也对牧民的社区适应性具有一定影响。总之,无论怎样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畜牧业产业化,都要依据自身资源优势,这样才能实现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牧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会大大增强定居地牧民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游牧定居 社区适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自主更新”模式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以广西鼓鸣寨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梦源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0期95-100,共6页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自主更新"的概念,从设计的角度探讨该模式运用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和更新过程,提出了一种既适应聚落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鸣寨 少数民族 传统聚落 自主更新 社区营造
下载PDF
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熊月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45,共13页
近代上海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意外地成为中外利益共同体。治外法权、租界存在、战时中立是这一共同体形成的政治前提,华洋混处、面积广阔是这一共同体存在的空间基础。这一共同体发轫于小刀会起义以后华洋混处局面的... 近代上海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意外地成为中外利益共同体。治外法权、租界存在、战时中立是这一共同体形成的政治前提,华洋混处、面积广阔是这一共同体存在的空间基础。这一共同体发轫于小刀会起义以后华洋混处局面的出现,定型于庚子事变以前,其突出影响表现为持续增强租界安全岛功能、强力保障上海枢纽港地位,以及超常的自我增强功能。其安全系数与生产要素集聚互为因果,其溢出效应惠及整个上海地区,对于各色有权、有财、有才的人,吸引力特大,包括政要、遗老、政客与众多文化人。这一共同体明显地呈现西强中弱、西主中辅特点,但中国在这个共同体中也获得巨大利益。上海能够成为中国多功能经济中心、民族资本主义大本营、历代政府主要财税来源地,上海能够吸纳那么多的人口,成为中国多种人才高地,成为中国多方面文化中心.都与这一共同体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租界 中外关系 利益共同体
原文传递
移民定居与社区发展--对河西走廊少数民族两种类型定居点的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海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6-12,共7页
沿河西走廊分布的各少数民族自上世纪末持续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移民与牧民定居工程,由此产生很多新的民族社区。在这些社区中民族生活空间、生计方式及民族传统文化均产生剧烈的变迁。研究其特点、规律,找出社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持... 沿河西走廊分布的各少数民族自上世纪末持续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移民与牧民定居工程,由此产生很多新的民族社区。在这些社区中民族生活空间、生计方式及民族传统文化均产生剧烈的变迁。研究其特点、规律,找出社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持续推动新的民族社区稳定、健康、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少数民族 移民定居 社区发展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组织功能演化的行为策略分析--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伟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40,共9页
集中拆迁安置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产物之一,其社会变迁的剧烈性引发了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资源依赖理论,作为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的经典理论,被引入分析社区组织的功能演化。从拆迁后社区组织的功能发展来看,其主要经历了... 集中拆迁安置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产物之一,其社会变迁的剧烈性引发了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资源依赖理论,作为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的经典理论,被引入分析社区组织的功能演化。从拆迁后社区组织的功能发展来看,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公共功能急剧拓展、次级组织创建阶段,经济自治拓展、专业化管理初步涉入阶段,社区服务专业化扩展、自治空间收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社区组织分别采取了需求整合策略、多元化发展策略、依附联盟策略等应对环境的变化。社区组织行为策略的发展轨迹对调整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提供了更为深入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拆迁安置社区 自治组织 功能演化 资源依赖理论
下载PDF
阳际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斌 陈鹏 +3 位作者 杨菲 韩玉清 陈绍萍 阮禄章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2016年8月,对江西省贵溪市境内的阳际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6种611只,隶属于10目、26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在个体数量和种类上都占据了优势地位,树麻雀是其中的优势种。在居留型组成上,留鸟无论在个体数... 2016年8月,对江西省贵溪市境内的阳际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6种611只,隶属于10目、26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在个体数量和种类上都占据了优势地位,树麻雀是其中的优势种。在居留型组成上,留鸟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种类数量上都占据优势,分别为83.6%和80.3%。阳际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36,均匀度指数为0.83。在调查的6中鸟类生境中,阔叶林群落鸟类多样性最高,为3.08,而混交林的均匀性指数最高,达到0.92。分析结果表明,各群落之间相似性较低。其中阔叶林生境与村落生境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达到0.43;混交林生境与灌丛生境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09。总之,栖息地的相似性则决定了鸟类群落结构组成的相似程度,包括生产力的不同、种间竞争、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在内的诸多因素决定了鸟类分布的不同。在这些因素当中,栖息地的生产力高低是决定不同生境鸟类分布数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在保护区内的6个不同生境中,阔叶林生境和村落生境拥有最大的生产力,两者也拥有最多的鸟类数量和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居留型 鸟类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下载PDF
云南城镇工人住区历史演变及其更新模式探讨
10
作者 陈雅婷 杨大禹 《住区》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最主要的居住形式,工人住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城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人住区在此进程中逐渐破败甚至拆除。由于工人住区承载着特殊时期的生活痕迹,是城市...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最主要的居住形式,工人住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城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人住区在此进程中逐渐破败甚至拆除。由于工人住区承载着特殊时期的生活痕迹,是城市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云南城镇部分工人住区发展演变的梳理分析,归纳出各时段云南工人住区的格局变迁,结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城镇工人住区特征与现状问题,探寻对城镇既存工人住区改造提升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住区 格局变迁 旧区改造 更新模式 住区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社区规划探讨——以贺街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姗 陈燕燕 陈清怡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7页
扶贫生态移民是我国生态移民的主要类型,而依托城镇集中安置将是各地未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安置模式之一。文章在深入分析城镇集中安置生态移民工程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搬得出、留得住、有出路"的生态移民安置社区... 扶贫生态移民是我国生态移民的主要类型,而依托城镇集中安置将是各地未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安置模式之一。文章在深入分析城镇集中安置生态移民工程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搬得出、留得住、有出路"的生态移民安置社区规划思路,并以广西贺州市贺街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提炼了"生态·宜居"的生态移民安置社区规划理念,通过全面考虑移民需求,重点协调城镇生态移民安置社区与周边用地布局的关系、安置社区规划与各项规划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生态移民与城镇居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生态为基调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布局,以宜居为基调打造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安置社区,以期为其他同类型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集中安置 社区构建 生态宜居 贺州市贺街镇
下载PDF
面向未来教学模式的创新校园设计研究
12
作者 谢德萍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81-184,共4页
中国的新时代校园设计正走向转折点,教育形式的变革对教育体及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深刻影响了校园规划设计。设计师们对教育模式与校园空间的探索与结合,校园生活的激发创造,邻里社区的资源共享,以及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区域文... 中国的新时代校园设计正走向转折点,教育形式的变革对教育体及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深刻影响了校园规划设计。设计师们对教育模式与校园空间的探索与结合,校园生活的激发创造,邻里社区的资源共享,以及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区域文脉的融入给予了更多关注。文章以深圳市开展的各类学校建筑设计竞赛为背景,分析新时代中小学建筑设计的迭代变革和新教育理念下校园设计创新理念应用,并总结未来校园范式变革的六大要素特点,以期对未来的创新校园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空间 线型平面 组团聚落 解构空间 社区融合 共享自然 教娱一体
下载PDF
略谈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耀鹏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3,32,共6页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服考古资料的模糊性特征,尤其是民族考古学研究还需密切关注文献资料的模糊性与局限性。相对而言,考古资料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特点,使得考古学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宏观性和长时段性(过程)研究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社会研究 考古学研究 人类共同体 史前 社会历史 考古资料 地域文化 物质形态 精神文化 意识形态 文献资料 模糊性 局限性 物质性 全面性 客观性 时段性 宏观性
原文传递
北京旧城历史地段人居环境整治与社区参与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立 王一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6页
针对旧城历史地段人居环境恶化的问题,北京过去采取了着眼于物质空间改造的整治策略,这种策略在保护历史风貌完整性和整治投入的可持续性上均存在局限性。而社区参与模式主张当地民众和社会各方协同共建、持续渐进地改善历史地段人居环... 针对旧城历史地段人居环境恶化的问题,北京过去采取了着眼于物质空间改造的整治策略,这种策略在保护历史风貌完整性和整治投入的可持续性上均存在局限性。而社区参与模式主张当地民众和社会各方协同共建、持续渐进地改善历史地段人居环境,已被诸多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文章旨在对北京历史地段人居环境整治的历程及社区参与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社区参与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对整治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字]北京旧城 历史地段 人居环境 整治 社区参与
下载PDF
集中安置区开发旅游的城市设计策略--以四川省汶川水磨羌城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可石 罗勇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2,共5页
旅游开发是目前城市设计研究的新热点,在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开发,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现城市多重复兴。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通过在集中安置区的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资源,实现了以旅... 旅游开发是目前城市设计研究的新热点,在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开发,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现城市多重复兴。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通过在集中安置区的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资源,实现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振兴,保障了社区持续发展。在社区旅游和城市设计研究综述基础上,解读水磨羌城城市设计策略及开发旅游的具体做法,分析在集中安置区规划设计中旅游导入的优势,为灾后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也为具有资源潜力的小镇或较大尺度的居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安置区 城市设计 旅游开发 水磨羌城 汶川县 四川省
下载PDF
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与网络分析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鸣 王旭 +2 位作者 吴晶霞 彭文俊 李小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工程共同体是工程建设和管理专业迅速发展的研究新领域,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引导作用。论文提出了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概念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研究了该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并分析了... 工程共同体是工程建设和管理专业迅速发展的研究新领域,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引导作用。论文提出了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概念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研究了该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并分析了其职能特征。研究了现代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社会网络构成,构建了该共同体的网络分析模型,包括: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实地调查、构建关系矩阵与绘制网络图、共同体的网络特征指标评价等三个模块,提出了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卡兹指数4个评价优化指标。以堰河生态村为实例,通过长期深入调研和运用所建模型及UCINET网络软件,评价了该村建设工程共同体的实际作用和优化对策,验证了模型的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建设 工程共同体 社会网络 分析模型
下载PDF
地震灾民安置点的社区护理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茂琼 成翼娟 刘素珍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5期53-54,共2页
"5.12"汶川地震后,为做好"大灾后防大疫",文章作者对都江堰灾民安置点幸福家园的社区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档案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管理,... "5.12"汶川地震后,为做好"大灾后防大疫",文章作者对都江堰灾民安置点幸福家园的社区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档案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管理,社区康复,心理援助,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满足了灾民的健康需求,阻止了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并使老年病、多发病得到救治或及时转诊,返乡地震伤员得到有效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民安置点 社区护理 探索
下载PDF
社区主导的可持续历史保护与地方营造——以中国香港薄扶林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非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我国香港的都市历史聚落薄扶林村在面临拆除重建的威胁困境下村民主导可持续保护和社区营造为例,系统剖析本地社区如何使用营造的方法,在向内和向外两个方面有效地主导聚落保护过程、平衡永续生存和发展间的关系,解读其尊重弘扬地方... 以我国香港的都市历史聚落薄扶林村在面临拆除重建的威胁困境下村民主导可持续保护和社区营造为例,系统剖析本地社区如何使用营造的方法,在向内和向外两个方面有效地主导聚落保护过程、平衡永续生存和发展间的关系,解读其尊重弘扬地方文化传统以形成社区凝聚力,以历史活化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手段促进社区发展,以及协调地方内部社区与外界社会之间关系形成良性协作等策略,以期为我国都市或乡村历史保护和有机更新营造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扶林村 历史聚落 社区主导 社区营造 有机更新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居民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陶 徐超毅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6期44-46,50,共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置小区建设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行排序,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划分,得出群众在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最关注的因素,为政府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全面合理地了解影响安置小区建设的...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置小区建设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行排序,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划分,得出群众在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最关注的因素,为政府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全面合理地了解影响安置小区建设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对拆迁工作的认可度,推动安置小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小区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对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核心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心悦 高静 《建筑与设备》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希腊建筑师C.A.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此理论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核心内容来进行理解.
关键词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元素 发展 社会 系统 相互关联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