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3
1
作者 李瑛 李妍 +7 位作者 刘立安 赵凌 胡卡明 吴曦 陈晓琴 李桂平 邙玲玲 戚其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0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加灸、分期针刺加电针、分期针刺加经筋...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0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加灸、分期针刺加电针、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以及不分期针刺5个治疗组,分剐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并在入组、治疗4个疗程后以及治疗后1月、3月随访中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等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从患者治疗的介入时机和疾病的神经定位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急性期、静止期介入治疗的痊愈率分别为50.1%(223/445)、52.1%(162/311),均优于恢复期的25.9%(35/135)(均P〈0.001)。5种治疗方案各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期针刺、不分期针刺在急性期介入均优于恢复期介入(均P〈0.01)。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对鼓索以上和鼓索以下神经定位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索以下疗效优于鼓索以上。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为急性期和静止期,即发病后的1~3周;5种治疗方案均为贝尔面瘫的优势治疗方案。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性期治疗推荐使用单纯毫针刺;对鼓索以上患者不推荐使用经筋排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灸疗法 治疗时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王晓玲 王芗斌 +2 位作者 侯美金 王华华 纪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下肢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脱落4例)。观察组穴取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合阳、... 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下肢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脱落4例)。观察组穴取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合阳、风市,行温针灸治疗,每次约40min,前6次治疗每日1次,后6次治疗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共3周。对照组未给予治疗,仅观察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肌最大等速向心力量指标(总功、屈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比),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和综合疗效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总功、屈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均高于治疗前(P<0.01,P<0.05),屈肌/伸肌比值降低(P<0.05),对照组屈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降低(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功、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P<0.01),屈肌/伸肌比值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及总分均降低(均P<0.01),对照组WOMAC量表各项积分降低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难度评分虽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结论: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伸屈肌力量(尤其是伸肌)和肌力平衡,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等速肌力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4
3
作者 孙培养 储浩然 +5 位作者 李佩芳 王颖 李飞 夏建国 杨娅 郭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HAMD评分(18.93±6.49)、MESSS评分(17.47±6.56)均低于药物组(26.07±8.66,22.43±8.26),BI评分(65.67±8.97)高于药物组(49.67±8.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组抑郁症总有效率96.7%(29/30)、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3.3%(28/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100.0%(30/30),均优于药物组的83.3%(25/30)、80.0%(24/30)、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不仅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西药百忧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针刺疗法 通督调神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84
4
作者 黄馨云 夏秋芳 +5 位作者 朱慧雯 姜淑云 俞艳 朱润佳 陈晓桐 李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运动针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两组均穴取百会、大椎,患侧T1~T8夹脊穴、天宗、肩贞、肩髃、曲垣等,均每日治疗1次,14d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FMA-U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处MAS评级均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后观察组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改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7、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1)。结论:对于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肘关节及掌指关节的肌张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且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运动针法 针刺疗法 上肢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周娅妮 黄月莲 +5 位作者 易光强 周宾宾 吴舸 冯卓 韦含汐 陆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和外关穴治疗。两组患者均隔天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统计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0分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络辨证 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葵 张培琴 +2 位作者 陈昱江 刘瑶 张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价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60例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疗程3月。结果... 目的:评价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60例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疗程3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总显效率55.1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总显效率23.33%,2组间疗效比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比较,治疗组各项参数与治前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项参数与治前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稳定患者肺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芪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疗效确切,能稳定肺功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补肺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气虚证 随机对照实验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2
7
作者 赵勇 刘振寰 金炳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和手功能训练,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 目的:比较"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和手功能训练,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0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疗法,穴取百会、风府、身柱、至阳、筋缩、腰阳关、命门、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0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定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4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39/60,P<0.05)。结论:"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法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儿童 针刺疗法 康复疗法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八邪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8
作者 黄春水 樊文朝 +2 位作者 余安胜 崔晓 吴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合八邪透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八邪透刺法,穴取患侧八邪穴、外劳宫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合八邪透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八邪透刺法,穴取患侧八邪穴、外劳宫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休息2d,共观察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的肿胀程度及患手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肿胀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1)。结论:八邪穴透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及时地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手肿胀以及患手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手肿胀 八邪透刺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灸序贯疗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IVF-ET的影响 被引量:70
9
作者 周莉 夏有兵 +4 位作者 马翔 唐李梅 卢静 唐青青 王茵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序贯疗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巢功能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采用体外受精(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序... 目的:观察针灸序贯疗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巢功能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采用体外受精(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序贯治疗,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依次采取辨证治疗,即月经期穴取十七椎、命门;经后期穴取肾俞、膈俞、三阴交、太溪;排卵期穴取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经前期穴取气海、关元、阳陵泉、太冲,每周2次,针灸至第2个月经周期取卵前,总疗次为(15±2)次,针灸结束后接受IVF-ET周期治疗。对照组不予针灸疗法直接进入IVF-ET周期治疗。分析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窦卵泡数(AFC)、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IVF-ET周期治疗结局(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序贯针灸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_2值、窦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均较针灸治疗前增加(均P<0.05);HCG日E_2值、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均P<0.01),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序贯疗法能有效改善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进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 针灸序贯疗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对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68
10
作者 孙培养 储浩然 +6 位作者 李佩芳 王涛 浦芳 吴杰 刘霞 罗春梅 刘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3-757,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百忧解与单纯百忧解相比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起效时间和总体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组(针药组)33例和对照组(药物组)30例。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早上7:00服药,连...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百忧解与单纯百忧解相比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起效时间和总体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组(针药组)33例和对照组(药物组)30例。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早上7:00服药,连续服药4周;针药组在口服百忧解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上升(均P<0.01),而药物组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时,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评分均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2周、4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BI评分均高于药物组(P<0.01,P<0.05)。针药组抗抑郁总有效率97.0%(32/33)、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0.9%(30/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97.0%(32/33),均优于药物组的80.0%(24/30)、80.0%(24/30)、83.3%(25/30,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缩短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起效时间,且能提高总体疗效,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通督调神 针刺疗法 起效时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11
作者 徐秀梅 徐彦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0-673,共4页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矩阵取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予以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矩阵取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予以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每天1次,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矩阵取穴结合"三阴穴"行针灸治疗,每日治疗2次,8日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即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论脊髓损伤节段,治疗后较治疗前残余尿量均减少、膀胱容量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增加(P<0.05)。结论:常规康复联合矩阵取穴结合"三阴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矩阵针法 三阴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和睡眠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6
12
作者 李静 陆瑾 +7 位作者 孙建华 阮志忠 徐大可 耿昊 周雪 黄志兰 徐万里 司鹤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调神健脾"配穴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按2∶1比例将8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4例)和西药组(27例)。针刺组采用"调神健脾"配穴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天枢、... 目的:比较"调神健脾"配穴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按2∶1比例将8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4例)和西药组(27例)。针刺组采用"调神健脾"配穴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mg,每日3次,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6周后观察IBS症状严重度积分(IBS-SSS),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脱落病例3例、西药组脱落1例。除西药组治疗1周后腹胀程度积分无显著改善外,两组治疗1周、6周后IBS-SSS各单项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1周后,针刺组腹痛程度积分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6周后,针刺组除了保持缓解腹痛的优势外,在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积分及总积分方面降低也较西药组明显(P<0.01,P<0.05);治疗6周后,针刺组PSQI评分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缓解合显效率均高于西药组[(51.0%(26/51)vs 19.2%(5/26),P<0.01;64.7%(33/51)vs 34.6%(9/26),P<0.05)]。结论:"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治疗早期缓解腹痛即优于西药匹维溴铵片,治疗后期可明显地改善腹痛程度与发作频率,可提高排便满意度和减少生活干扰、优化睡眠质量,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调神健脾针法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任秀梅 曹锦瑾 +4 位作者 沈雪勇 王丽祯 赵玲 吴凡 张海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46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贾澄杰 张宏如 +3 位作者 倪光夏 张一楠 苏彬 徐新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评价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单纯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音乐联合康复组(25例)和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26例)。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评价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单纯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音乐联合康复组(25例)和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26例)。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正确的体位摆放和物理治疗;音乐联合康复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予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师用节奏听觉刺激、模式性感觉促进及治疗性器乐演奏3类技术为患者治疗;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在音乐联合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头针疗法,取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进行透刺并留针,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次2 min。以上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及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BI、MAS这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MAS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康复组(P<0.05)。结论: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常规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相比,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偏瘫 头针 音乐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王延武 王翀敏 +1 位作者 陈华德 叶新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索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40例。电针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穴位取患侧肩贞、肩髎、肩髃、天宗、肩前、臂臑,其中肩髎与肩髃、肩... 目的:探索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40例。电针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穴位取患侧肩贞、肩髎、肩髃、天宗、肩前、臂臑,其中肩髎与肩髃、肩贞与天宗连接韩氏电针仪;康复组仅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包括肩胛骨松动、静态关节松动及动态关节松动;针康组采用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通过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定、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有下降、UCLA评分均有上升、ROM均有提高(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VAS评分、UCLA评分、ROM较电针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在VAS、UCLA评分改善方面,电针组治疗后优于康复组(均P<0.05);在ROM改善方面,康复组治疗后优于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改善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优于单纯电针及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疼痛 肩袖损伤 电针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艾灸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0
16
作者 俞红五 朱艳 +4 位作者 潘喻珍 杨佳 吴炳坤 胡雪 曹云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提高疗效的方法及对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次0.3g,每日2次;2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 ta... 目的:探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提高疗效的方法及对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次0.3g,每日2次;2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 tablets,MTX)1次10mg,1周1次;3叶酸片1次5mg,1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在肿、痛关节处行艾灸,每天灸1次,一次15~20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治疗6次后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及关节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明显降低RA患者RF、hs-CRP、ESR、DAS-28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水平(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RF、hs-CRP、ESR、DAS-28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水平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17/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16/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辅助治疗能够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0
17
作者 孙华堂 万欢 +1 位作者 张录杰 何晓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评价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电针治疗,穴取肩髃、肩髎、肩前、肩贞、曲池、阿是穴为主,每天1次,治疗9d。观察... 目的:评价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电针治疗,穴取肩髃、肩髎、肩前、肩贞、曲池、阿是穴为主,每天1次,治疗9d。观察组再予减压放血疗法,于患肩阿是穴点刺后拔罐,出血量3~10mL,每3d1次,共3次;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每日2次,共9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组第1次、第3次放血后患者罐血中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采用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等级改变和肩关节活动改善程度,并评定两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第3次放血后罐血中5-HT、PGE2含量均较第1次放血后显著降低(均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RS疼痛等级、肩关节活动程度均明显改善(均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10例、15例、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镇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合电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放血疗法可直接排出患肩局部血液里炎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减压放血 电针 5-羟色胺(5-HT) 前列腺素E2(PGE2)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9
18
作者 屠建锋 王丽琼 +7 位作者 石广霞 杨静雯 李金玲 李永婷 赵静洁 侯海鲲 杜仪 刘存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假针刺 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rct)
原文传递
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9
19
作者 高雁鸿 李建梅 +1 位作者 粟茂 李燕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比较疏肝调气配穴针刺与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每组30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 目的:比较疏肝调气配穴针刺与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每组30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穴取膻中、气海、天枢、内关、公孙、太冲,每天1次;乳果糖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每次20~30mL,晨起顿服,每日1次。本研究共11周,包括基线评估1周,治疗6周,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结束至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以及相关胃肠激素水平如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至首次排便时间针刺组为(30.18±16.14)h,乳果糖组为(43.22±28.4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与随访时两组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均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升高血浆MTL、SP水平(均P<0.05),降低SS、VIP水平(均P<0.05),且变化程度针刺组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气配穴针刺较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有取效快、疗效优、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与升高兴奋性调节肽、降低抑制性调节肽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慢传输型便秘 针刺 疏肝调气法 乳果糖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付慕勇 张智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运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9周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西药组为88.3%(53/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优于西药组的61.7%(37/60,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周随访针刺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近期疗效相当,而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针刺疗法 辨证论治 针灸效应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