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蝙蝠蛾拟青霉与冬虫夏草关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金玲 肖薇 +4 位作者 何惠霞 朱慧新 王淑芳 程克棣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6,共6页
以5月和6月两个不同时段采集的分别产于青海省化隆县和四川省康定县的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新鲜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hepiali)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 以5月和6月两个不同时段采集的分别产于青海省化隆县和四川省康定县的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新鲜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hepiali)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分别对蝙蝠蛾拟青霉及冬虫夏草子座和僵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片段克隆到pMD18-TVector上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46个克隆与某些已在GenBank中注册的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或冬虫夏草的rDNA-ITS序列的一致性均在99%以上,但与蝙蝠蛾拟青霉的rDNA-ITS序列的一致性约为72%。根据蝙蝠蛾拟青霉的rDNA-ITS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分别以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时期共4个批次的冬虫夏草子座和僵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及巢式PCR扩增,均得到了相应片段,该片段与蝙蝠蛾拟青霉的rDNA-ITS序列具有100%的一致性。在GenBank中注册号为AB067740的另一个标明为冬虫夏草的rDNA-ITS序列与注册号为AJ309353的中国被毛孢的rDNA-ITS序列一致性仅为87.3%,但根据AB067740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也从冬虫夏草基因组DNA中扩增到其相应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冬虫夏草中除了中国被毛孢之外,还普遍存在着蝙蝠蛾拟青霉等内寄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蛾拟青霉 冬虫夏草 中国被毛孢 rdna-its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荣 王素芳 +1 位作者 崔静秋 孙广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24-3229,共6页
【目的】确定引起中国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鉴定、rDNA ITS区序列分析、rDNA ITS区特异引物CaInt2/ITS4扩增。【结果】自陕西、河南11个地点采集192份样本,经鉴定... 【目的】确定引起中国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鉴定、rDNA ITS区序列分析、rDNA ITS区特异引物CaInt2/ITS4扩增。【结果】自陕西、河南11个地点采集192份样本,经鉴定引起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2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 J.H.Simmonds)。两种病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分生孢子形态、菌落颜色、对引物CaInt2的特异性等。【结论】首次证实了中国苹果炭疽病可由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引起。两种病原菌在陕、豫两省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所占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炭疽菌 胶孢炭疽菌 rdnaits序列 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省‘甜查理’草莓红叶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宁志怨 伊兴凯 +4 位作者 兰伟 黄锡桂 张殿兴 董玲 钱小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051-5056,共6页
红叶病主要危害甜查理草莓的叶片,造成死苗现象,发病速度非常快,严重时可造成整行或整个大棚草莓死亡。病原菌的鉴定是病害防控的基础,本研究对来源于皖北地区的草莓红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 红叶病主要危害甜查理草莓的叶片,造成死苗现象,发病速度非常快,严重时可造成整行或整个大棚草莓死亡。病原菌的鉴定是病害防控的基础,本研究对来源于皖北地区的草莓红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PDA平板上呈放射状,菌丝的颜色逐渐从白色变为黑色,菌丝体具有分枝的和隔膜。分生孢子是梭形,并且由5个细胞组成。使用PCR法扩增该病原菌的ITS和18S rDNA的序列并进行DNA测序。根据测序的结果,对病原菌的ITS和18S rDNA序列的BLAST同源性对比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根据病原菌的外部特征和分子鉴定的结果证明引起安徽省甜查理草莓红叶病的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本研究为草莓红叶病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红叶病 rdna-its序列 拟多盘鞭毛菌 进化树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晓倩 祁建民 +6 位作者 陈玉森 陈绵才 陈美霞 刘伟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515-3521,共7页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炭疽病菌 病原种类 致病力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檀香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倩丽 周国英 +3 位作者 刘成锋 田媛媛 倪先鹏 刘君昂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66-2273,共8页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条件下生长,且...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条件下生长,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及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该菌菌丝生长能适应的pH值范围为4.0~11.0,最适pH值为6.0,分生孢子萌发pH范围为4.0~11.0,最适萌发pH为5.0,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该病病原菌在以蔗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以蛋白胨、尿素、酵母膏浸粉、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炭疽病 形态学 rdnaits序列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中国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heterothallicum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9
6
作者 甘辉林 柴兆祥 +1 位作者 楼兵干 李金花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4-501,共8页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株腐霉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一致。以其中的P3-1A为代表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将这7个菌株鉴定为Pythium heterothallicum,该菌为中国新记录,异宗配合种。通过土埋法,对玉米、番茄、黄瓜等3种作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腐霉菌对玉米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根腐、根尖变褐、茎基腐等症状,抑制植株生长,使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但对番茄、黄瓜未见有明显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菌 rdna-its序列 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乳白石蒜rDNA-ITS序列分析及种内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妍 高燕会 +1 位作者 廖望仪 童再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5-31,共7页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1个乳白石蒜(Lycoris albiflora Koidz.)种源的rDNA-ITS序列进行了扩增、纯化、克隆、酶切和测序,并对各种源的rDNA-ITS序列长度、G+C含量、碱基差异和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乳白石蒜1...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1个乳白石蒜(Lycoris albiflora Koidz.)种源的rDNA-ITS序列进行了扩增、纯化、克隆、酶切和测序,并对各种源的rDNA-ITS序列长度、G+C含量、碱基差异和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乳白石蒜11个种源的rDNA-ITS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不同种源间的ITS序列长度和碱基变异较大;乳白石蒜rDNA-ITS序列总长度约为700 bp,共有318个变异位点;ITS1、ITS2和5.8S r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22~245、240~252和163 bp;ITS序列中的G+C含量均明显高于A+T含量,ITS1和ITS2片段中的G+C含量分别为53.8%~70.5%和63.4%~73.4%;碱基变异类型多为颠换、转换、插入和缺失。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其中浙江天目山种源(TM3)与浙江宁波种源(NB2)的遗传距离最小(0.000),其他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7~0.323。基于ITS序列分析结果可将11个乳白石蒜种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采自浙江天目山(TM1和TM2)和浙江宁波(NB3)的3个种源,花和花丝多为白色;第2类包含来源于不同产地的7个种源,花多为乳白色或乳黄色;第3类仅有采自浙江兰溪(LX)的1个种源,花色变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乳白石蒜种内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间的ITS序列差异与花的特征变化一致,但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rDNA-ITS序列分析可用于乳白石蒜的亲缘关系、物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白石蒜 rdna-its序列 G+C含量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我国竹材变色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星霞 蒋明亮 +1 位作者 覃道春 吕文华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从华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9个省市地区采集变色发霉竹材和竹制品标本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株竹材变色菌和霉菌,采用核糖体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这些真菌分属于2门、2纲、4亚纲、1... 从华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9个省市地区采集变色发霉竹材和竹制品标本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株竹材变色菌和霉菌,采用核糖体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这些真菌分属于2门、2纲、4亚纲、10目、15科、22属、56种。主要变色菌和霉菌为子囊菌纲真菌,其无性型分别为木霉属、曲霉属、青霉属、镰孢属、链格孢属和球二孢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变色菌 霉菌 子囊菌门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朱辉 覃伟权 +2 位作者 黄山春 阎伟 孙晓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0,共5页
为明确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归属,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ITS序列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梗粗短,顶端具2~5个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4.8~9.3μm&... 为明确一株红棕象甲寄生真菌的归属,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ITS序列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梗粗短,顶端具2~5个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4.8~9.3μm×2.2~3.1μm;ITS通用引物扩增该菌得到了预期的558bp条带,其与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的支持率高达100%。因此,将该红棕象甲寄生真菌菌株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金龟子绿僵菌 鉴定 rdnaits序列
原文传递
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菌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军喜 李诚 宋水林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 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中央产生橘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大小为(15.6~18.0)μm×(3.6~6.0)μm。对其中之一的分离株YRRC-1进行rDNA-ITS区段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536 bp的rDNA-ITS序列,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瑞昌山药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rdna-its序列 胶孢炭疽菌
下载PDF
海南槟榔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辉 宋薇薇 +2 位作者 余凤玉 刘丽 覃伟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 ×(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炭疽病 病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12
作者 布仁其其格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菌群结构演替变化特征。[方法]以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新鲜马奶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制备酸马奶;分别采集发酵0、12、24、36、48、96 h的传统发酵酸马奶样...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菌群结构演替变化特征。[方法]以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新鲜马奶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制备酸马奶;分别采集发酵0、12、24、36、48、96 h的传统发酵酸马奶样品,测定pH值,然后基于真菌rDNA内源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及分析技术表征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Chao1指数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分析表明,传统酸马奶发酵初期(0~12 h)真菌菌群丰度下降、菌群多样性变化不大;发酵12~24 h真菌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同时增加,24~72 h同时减小,72~96 h同时增加,在96 h时二者基本达到发酵初期水平。发酵12 h内,酸马奶发酵体系的pH值急剧下降,发酵12~48 h的pH值下降速度变慢,48~96 h的pH值下降速度继续变慢并趋于平缓。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高通量测序及分析,在传统酸马奶中共鉴定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个真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99.77%和0.02%;在发酵过程中,子囊菌门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属水平上鉴定出9个真菌属,其中,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优势真菌属,二者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和3.75%;克鲁维酵母属的相对丰度在发酵12~96 h的变化趋势与哈萨克斯坦酵母属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在发酵96 h内始终存在。种水平上鉴定出9种真菌,其中,单孢哈萨克斯坦酵母菌(Kazachstania unispora)、乳酸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lactis)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为优势真菌种,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2.10%和1.63%;不同发酵时期3种优势真菌的相对丰度变化趋势不同。[结论]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种类以及真菌菌群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酸马奶 真菌 菌群结构 rdna-its序列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福建省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花秀凤 陈曦 +3 位作者 黄铭奇 陈铣 朱朝辉 陈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4,共6页
为明确近年来福建省草莓根腐病(叶片紫红色)的病原菌,指导该病害的防控,从福建各地采集20个病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菌株,根据菌株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将分离获得的5个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选取真菌通... 为明确近年来福建省草莓根腐病(叶片紫红色)的病原菌,指导该病害的防控,从福建各地采集20个病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菌株,根据菌株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将分离获得的5个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5个菌株测得的ITS序列相同,通过与NCBI数据库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序列与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登录号FJ517545.1)菌株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将分离获得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植株上,表现出与田间相同的发病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基因组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接种试验,鉴定出福建省草莓根腐病病原菌为棒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叶片紫红色 rdna-its序列 序列比对 病原菌 棒形拟盘多毛孢
下载PDF
槟榔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薇薇 牛晓庆 +3 位作者 余凤玉 朱辉 唐庆华 覃伟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6-69,74,共5页
为了解槟榔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槟榔根、叶、花中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真菌,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r DNA-ITS序列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镰孢属(Fusarium)、... 为了解槟榔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槟榔根、叶、花中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真菌,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r DNA-ITS序列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镰孢属(Fusarium)、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弯孢霉属(Curvularia)、黑孢属(Nigrospor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和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菌属,这2个属的内生菌株数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1.91%和2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rdna-its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3个仙草品系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玉吉 黄颖桢 +1 位作者 陈菁瑛 苏海兰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为仙草资源的分子标记和仙草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仙草3个品系的核糖体DNA-ITS序列。结果 3个仙草品系的ITS序列存在2个碱基差异,分别在ITS1区段的第355位和在ITS2区段的第578位。结论 3个仙草品系间既有差异... 目的为仙草资源的分子标记和仙草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仙草3个品系的核糖体DNA-ITS序列。结果 3个仙草品系的ITS序列存在2个碱基差异,分别在ITS1区段的第355位和在ITS2区段的第578位。结论 3个仙草品系间既有差异又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序列结果已登录到NC-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草 品系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琯溪蜜柚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宝春 吴顺章 +1 位作者 郑春明 王家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8-1184,共7页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封丘金银花炭疽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志红 翟凤艳 +4 位作者 张永霞 王迪 邢登可 鲁海菊 刘英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0-23,共4页
为明确河南封丘金银花炭疽病病原种类,对采自封丘的金银花炭疽病病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纯化、回接和再分离,证明获得的分离菌株是金银花炭疽病的致病菌.对其培养性状、在寄主上的形态特征及萌发方式进行观察,并对其r DNA-ITS序... 为明确河南封丘金银花炭疽病病原种类,对采自封丘的金银花炭疽病病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纯化、回接和再分离,证明获得的分离菌株是金银花炭疽病的致病菌.对其培养性状、在寄主上的形态特征及萌发方式进行观察,并对其r 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致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后期菌落中央颜色变暗,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具黑色刚毛,分生孢子长圆柱形,两端钝圆,单细胞.核糖体DNA-IT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胶孢炭疽菌同源性达99%.将封丘金银花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rdna-its序列 鉴定
下载PDF
虞美人白粉病的病原鉴定与防病药剂筛选
18
作者 决超 裴冬丽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2020、2021年在河南省商丘市均发现有严重白粉病症状的虞美人,从其病叶上采集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试验与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筛选适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回接试验证实采集的病菌确为白粉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 2020、2021年在河南省商丘市均发现有严重白粉病症状的虞美人,从其病叶上采集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试验与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筛选适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回接试验证实采集的病菌确为白粉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通用引物ITS1F和ITS4对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BLAST分析,鉴定河南商丘虞美人白粉病的病原菌为二孢白粉病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在6种供试药剂中,以43%戊唑醇悬浮剂和45%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较好,第2次喷施药剂后7 d防效分别为83.37%、7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美人 白粉病 its序列 病原鉴定 药剂防效
原文传递
火龙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翠平 黄慧燕 周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60-1567,共8页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采后火龙果果实上的病原真菌,明确病原菌菌株对季铵化壳聚糖(HTCC)的敏感特性,为火龙果果实的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火龙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采后火龙果果实上的病原真菌,明确病原菌菌株对季铵化壳聚糖(HTCC)的敏感特性,为火龙果果实的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火龙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依据菌株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PI染色法,观察HTCC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白心火龙果果实上分离到1株丝状真菌菌株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为火龙果采后病害病原真菌;经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HTCC对菌株E的作用结果显示,HTCC对菌株E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HTCC浓度呈正相关,0.25、0.50、0.75和1.00 mg/mL HTCC对菌株E的抑菌率分别为20.84%、50.05%、72.91%和83.23%;HTCC处理能破坏菌株E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新月弯孢菌能引起广西采后火龙果发生真菌病害,依据HTCC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火龙果采后流通过程中可使用HTCC来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采后病害 真菌 rdna-its序列 季铵化壳聚糖 细胞膜
下载PDF
香菇L26的菌丝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胥玲 朱莉 +1 位作者 王璐 温洪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共4页
对香菇L 26菌丝生长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酸碱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L 26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玉米粉,菌丝生长速度为0.601 cm/d;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度为0.520 cm/d;当基础培养基中MgSO4.7 H2O浓度为0.5 g/L时,... 对香菇L 26菌丝生长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酸碱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L 26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玉米粉,菌丝生长速度为0.601 cm/d;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度为0.520 cm/d;当基础培养基中MgSO4.7 H2O浓度为0.5 g/L时,菌丝生长最佳,生长速度为0.636 cm/d;培养基初始pH=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33cm/d。采用通用引物ITS 1与ITS 4对香菇L 26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序,获得了757 bp的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JX 205093),基于5.8 S rDNA与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分类学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特性 系统发育学 控制变量法 同源性比对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