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精胺抑制核糖体DNA转录
1
作者 许银丰 万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72-2080,共9页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的唯一细胞器,主要由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和核糖体蛋白组装形成.rDNA转录生成rRNA在细胞内的核仁处完成,是核糖体生物发生的重要限速步骤之一.在正常细胞内,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转录活性...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的唯一细胞器,主要由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和核糖体蛋白组装形成.rDNA转录生成rRNA在细胞内的核仁处完成,是核糖体生物发生的重要限速步骤之一.在正常细胞内,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转录活性受到营养状态的严密调控.而在癌细胞内,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的失调等多种不同的机制均可导致rDNA的转录绕过营养状态的控制.癌细胞内异常激活的rDNA转录是癌细胞快速生长、增殖的必要前提,也是癌细胞的共有特征之一.抑制癌细胞内异常激活的r DNA转录有望开发出新的抗癌药物.我们既往的研究揭示,肿瘤蛋白p53诱导核蛋白2(tumor protein p53 inducible nuclear protein 2,TP53INP2)的核仁定位是其促进rDNA转录的重要前提,可用来指示细胞内的rDNA转录活性.本研究发现,天然活性成分亚精胺可抑制TP53INP2的核仁定位,并显著降低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机制研究表明,亚精胺可抑制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的必需亚基Raptor的乙酰化并降低细胞内m TORC1的活性,进而抑制r DNA的转录.功能研究揭示,亚精胺可显著抑制蛋白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提示,抑制细胞内的r DNA转录活性可能是亚精胺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mTORC1 rdna转录 核糖体生物发生 亚精胺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建国 董建国 +1 位作者 张秀梅 杨昭义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5期538-539,共2页
42例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单纯放疗组 2 6例 ,术后放疗组 1 6例 ,分别在放疗前后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并随访 3年 ,单放组中放疗前无比值 >7病例 ,放疗后比值 >7者 1 6例 ,3年生存率为 68 8% ;术后放疗组中放疗前比值... 42例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单纯放疗组 2 6例 ,术后放疗组 1 6例 ,分别在放疗前后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并随访 3年 ,单放组中放疗前无比值 >7病例 ,放疗后比值 >7者 1 6例 ,3年生存率为 68 8% ;术后放疗组中放疗前比值 >7者 3例 ,放疗后比值 >7者 1 3例 ,3年生存率为 76 9%。研究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淋巴细胞 辐射效应 rdna 核糖体 转录活性 遗传学
下载PDF
PHF6 functions as a tumor suppressor by recruiting methyltransferase SUV39H1 to nucleolar region and offer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HF6-muntant leukemia 被引量:2
3
作者 Hsiang-i Tsai Yanping Wu +14 位作者 Rui Huang Dandan Su Yingyi Wu Xiaoyan Liu Linglu Wang Zhanxue Xu Yuxin Pang Chong Sun Chao He Fan Shu Haitao Zhu Dongqing Wang Fang Cheng Laiqiang Huang Hongbo Ch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913-1927,共15页
Mutations in the plant homeodomain-like finger protein 6(PHF6)gene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eloid(AML)and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In this study,we demonstrated that PHF6 can bind to H3K9... Mutations in the plant homeodomain-like finger protein 6(PHF6)gene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eloid(AML)and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In this study,we demonstrated that PHF6 can bind to H3K9me3 and H3K27me1 on the nucleolar chromatin and recruit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UV39H1 to the rDNA locus.The deletion of PHF6 caused a decrease in the recruitment of SUV39H1 to rDNA gene loci,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the level of H3K9me3 and the promotion of rDNA transcription.The knockdown of either SUV39H1 or PHF6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effects of increase in H3K9me3 and suppressed the transcription of rDNA induc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other interacting partner,thereby establishing 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F6 and SUV39H1 in their control of rRNA transcription.The PHF6 clinical mutant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the ability to bind and recruit SUV39H1 to the rDNA loci,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rDNA transcription activity,the proliferation of in vitro leukemia cells,and the growth of in vivo mouse xenografts.Importantly,significantly elevated levels of pre-rRNA were observed in clinical AML patients who possessed a mutated version of PHF6.The specific rDNA transcription inhibitor CX5461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sistance of U937 AML cells deficient in PHF6 to cytarabine,the drug that is most commonly used to treat AML.Collectively,we revealed a novel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PHF6 recruits methyltransferase SUV39H1 to the nucleolar region in leukemia and provided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HF6-mutant leuk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F6 SUV39H1 AML rdna transcription EPIGENETIC CX5461 METHYLTRANSFERASE LEUKEMIA
原文传递
核糖体基因转录与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庞楠 廖辰 +4 位作者 黄星卫 姜琦 王楠 高萌 雷蕾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406-2412,共7页
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指编码核糖体RNA的DNA序列,通常以串联重复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的核仁位置。由RNA聚合酶I(RNA polymerase I,Pol I)介导的rDNA转录是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哺乳动物细... 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指编码核糖体RNA的DNA序列,通常以串联重复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的核仁位置。由RNA聚合酶I(RNA polymerase I,Pol I)介导的rDNA转录是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多种信号途径通过调控Pol I影响rRNA的转录,如mTOR、MAPK及PI3K途径。研究表明,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中的rDNA重编程效率是由它们的供体细胞中rDNA转录活性决定的。体细胞重编程是指分化的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被逆转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多能性状态。目前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iPSCs)是2种研究较多的重编程方式。成功地将体细胞基因组重新编程到全能性,既要持续沉默体细胞特异性基因,又必须激活必要的多潜能基因。与正常受精胚胎相比,核移植胚胎存在发育率低下的问题。SCNT胚胎的功能核仁发育延迟,rDNA去甲基化,这些可能是其发育率低的重要原因。该文总结了Pol I途径调控rDNA转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rDNA转录活性在早期胚胎发育和体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展望了通过调控rDNA转录促进体细胞重编程的可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 核仁 rdna转录 体细胞重编程
原文传递
消化系恶性肿瘤8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九成 马兴刚 +1 位作者 王昌成 刘树清 《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38-339,共2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无临床价值 ,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全部经病理证实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80例 ,以12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对照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72小时后... [目的]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无临床价值 ,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全部经病理证实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80例 ,以12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对照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72小时后制片 ,计算机分析细胞核的银染核仁积分面积 /细胞核积分面积(I.S) ,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 /细胞核积分光密度(I.O.D)。[结果]非肿瘤组 :I.S :(9.01±2.34) % ,I.O.D:(8.05±2.03) % ;肿瘤组 :I.S:(5.98±1.82) % ,I.O.D :(4.56±1.95) % ,差异显著(P<0.01)。非肿瘤组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颗粒大 ,数目多 ,染色深 ,大部分超过5个 /核。而肿瘤组颗粒较小染色浅 ,在1~3个 /核 ,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系恶性肿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AgNOR)的嗜银强度明显低于非肿瘤患者 ,说明消化系恶性肿瘤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非肿瘤患者。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T淋巴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 转录活性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杰 孙桂芝 +3 位作者 祁鑫 裴迎霞 闫洪飞 贺用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观察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影响及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养胃抗瘤冲剂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 目的 :观察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影响及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养胃抗瘤冲剂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调亡相关蛋白 (Fas/FasL)的表达变化。 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升高 ,与健康人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随着病情的进展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养胃抗瘤冲剂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g -NORs升高、Fas表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养胃抗瘤冲剂可以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能力 ,对增殖能力则有增强作用 ,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可以从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两方面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在胃癌转移的临床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抗瘤冲剂 胃癌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胰腺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文 王继德 +2 位作者 许刚 张卫民 周殿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 5 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 ,并与健...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 5 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胰腺癌组治疗前血清IAP增高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 (32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P <0 0 1)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P <0 0 1) ;而姑息性手术组 (2 6例 )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提示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围手术期 IAP T淋巴细胞 rdna 转录活性
下载PDF
精氨酸对胰腺癌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TNFR-1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光兰 汪望月 +2 位作者 刘晓芬 朱美萍 黎红光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前后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1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sTNFR-1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精氨酸治疗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1下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介入治疗辅以合理的免疫营养素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胰腺癌 介入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下载PDF
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及其与转录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敏 周玲 +2 位作者 黄婧 徐安莉 王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45S rDNA基因由串联重复序列构成,是遗传不稳定性的热点区域,易于发生DNA断裂和重组。以Hela和CH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表型。结果表明,位点特异性的染色体浓缩失败是其... 45S rDNA基因由串联重复序列构成,是遗传不稳定性的热点区域,易于发生DNA断裂和重组。以Hela和CH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表型。结果表明,位点特异性的染色体浓缩失败是其在中期染色体上不稳定性的主要表型。具有这种表型的染色体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落后或粘连现象,甚至有可能引发断裂,形成卫星核。同时,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检测表明DNA双链断裂的标记蛋白(γH2AX)和RNA聚合酶I的上游结合因子(UBF)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共定位现象。该结果为探讨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与转录的关系提供了直观的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 rdna基因 不稳定性 转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
下载PDF
战场仿真训练对学员血清sTNFR-1和T细胞rDNA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金涛 黄文 +4 位作者 钟海忠 范群铭 徐纪平 朱伟 李兆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903-1905,共3页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争模拟教室对参加海训学员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高科技的音像设备如PD3+投影仪、环形屏幕、高保真音响、动感座椅等,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形象逼真影...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争模拟教室对参加海训学员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高科技的音像设备如PD3+投影仪、环形屏幕、高保真音响、动感座椅等,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形象逼真影片,建成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学员训练教室。选择海训学员8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对照组42名,实验组进行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体验训练,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对两组学员海训前后血清sTNFR-1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给参训人员以身临战场所接受的听觉、视觉、触觉的刺激与训练。海训后实验组学员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均无明显性变化(P>0.05);而对照组学员血清sTNFR-1明显增高(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虚拟现代战争环境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在军事应激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海训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楠楠 林雅慧 +1 位作者 司徒博 罗文凡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914-919,共6页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测序 生化表型 念珠菌 真菌鉴定
下载PDF
慢性苯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丽君 赵金垣 丁丽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苯中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对慢性苯中毒人群免疫监测的意义。方法 慢性苯中毒患者 39人、恶性肿瘤患者 2 0人和健康体检者 2 2人分别取静脉血 ,通过细胞培养、银染等方法 ,并采用I CLQ细胞... 目的 观察慢性苯中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对慢性苯中毒人群免疫监测的意义。方法 慢性苯中毒患者 39人、恶性肿瘤患者 2 0人和健康体检者 2 2人分别取静脉血 ,通过细胞培养、银染等方法 ,并采用I CLQ细胞分析系统 ,分别测定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 (IA)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 (IOD)。结果  (1 )慢性苯中毒患者IA和IOD值分别为 7.95 %± 1 .1 3 %和 7.1 5 %± 1 .1 5 % ,较正常对照组 (IA和IOD值分别为 9.59%± 1 .2 6 %和 8.92 %± 1 .1 8% )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慢性中度苯中毒组IA和IOD值分别为 6 .54 %± 0 .88%和 5 .47%± 0 .80 % ,较观察对象组 (IA和IOD值分别为 7.98%±1 .0 6 %和 7.1 3 %± 0 .96 % )和轻度中毒组 (IA和IOD值分别为 8.1 9%± 1 .0 6 %和 7.44 %± 1 .0 6 % )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恶性肿瘤组IA和IOD值分别为 4 .1 0 %± 1 .50 %和 3 .67%±1 .42 % ,较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苯中毒组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T淋巴细胞 基因转录 免疫监测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13
作者 李杰 林洪生 +2 位作者 祁鑫 裴迎霞 孙桂芝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 (Fas/FasL)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 (Fas/FasL)的表达。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升高 ,与健康人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随着病情的进展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可以从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两方面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在胃癌转移的临床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图像反卷积复原技术在玉米45S rDNA转录图式研究中的运用
14
作者 温若愚 唐燕城 +1 位作者 马璐 李立家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由于成像焦平面外杂光的干扰,宽场荧光显微镜所得的图像往往较模糊,使其不适合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核内的精细结构。该实验讨论了反卷积软件中对图像复原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经过合适的图像反卷积复原,由宽场荧光显微镜... 由于成像焦平面外杂光的干扰,宽场荧光显微镜所得的图像往往较模糊,使其不适合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核内的精细结构。该实验讨论了反卷积软件中对图像复原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经过合适的图像反卷积复原,由宽场荧光显微镜获取的玉米45S rRNA原位杂交信号图像得以清楚显示。对所得杂交图像的分析表明:玉米45S rDNA转录往往先发生在核仁外围,且随着核仁转录活性的提高逐渐向核仁内部扩散,并最终与5S rRNA一起,在核仁内部的空洞结构中形成成熟rRNA。研究结果显示,反卷积复原可有效提高宽场荧光显微镜所得二维图像的分辨率,从而使宽场荧光显微镜在植物细胞核内精细结构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卷积 45S rdna转录 ImageJ软件
下载PDF
宫颈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15
作者 王旭平 黄文 +1 位作者 朱伟 艾雅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增高[(688.5±53.3)μg/mLvs(479.1±48.4)μg/mL],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6.24±0.64)%vs(8.33±0.7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根治性手术组(35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511.3±54.8)μg/mLvs(668.2±44.2)μg/mL](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6.96±0.34)%vs(6.12±0.51)%](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9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657.2±58.3)μg/mLvs(674.9±48.7)μg/mL;(6.12±0.41)%vs(6.18±0.37%)](P>0.05)。结论提示宫颈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二者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AP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手术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检测的意义
16
作者 李其云 牛凤霞 +1 位作者 翟金平 赵焕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49-550,共2页
目的 :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对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 :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10 4例癌瘤、心肌梗死、心肌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gNor银染强度 (用以表示rDNA转录活性 )。结果 :... 目的 :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对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 :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10 4例癌瘤、心肌梗死、心肌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gNor银染强度 (用以表示rDNA转录活性 )。结果 :癌瘤、心肌梗死、心肌炎患者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癌瘤患者手术后比手术前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rDNA转录活性与癌组织DNA >5倍体值呈负相关。结论 :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是人体免疫反应的灵敏标志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的参考指标 ,但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 转录活性 图像分析 银染蛋白 肿瘤
下载PDF
癌转移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李前文 杜云翔 +2 位作者 韦淑贞 夏爱红 申文江 《南京部队医药》 1999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病期或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rDNA转录活性分析系统及其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色等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患者(转移组30例,未转移组32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r...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病期或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rDNA转录活性分析系统及其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色等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患者(转移组30例,未转移组32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分析,以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I.S%)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I.O.D%)表示。结果 6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参考值(>7.00),肿瘤或局部广泛侵润或远处转移者则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3.21 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录活性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转录活性的下降程度可被认作反映肿瘤病变的敏感指标,对预测肿瘤是否有转移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转移 核仁组成区上关嗜银蛋白 rdna转录活性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