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染料中间体的合成研究——2-氨基-8-羟基-6-萘磺酰-N-甲基苯胺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治民 孙丽芳 +2 位作者 潘吉力 傅妮娜 张玉蓉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71-673,共3页
报道了以 γ-酸 (即 2 -氨基 - 8-羟基 - 6 -萘磺酸 )和 N-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 ( 2 -氨基 - 8-羟基 - 6 -萘磺酰 - N-甲基苯胺 )的方法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 ,与结构相符 ,该... 报道了以 γ-酸 (即 2 -氨基 - 8-羟基 - 6 -萘磺酸 )和 N-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 ( 2 -氨基 - 8-羟基 - 6 -萘磺酰 - N-甲基苯胺 )的方法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 ,与结构相符 ,该合成方法简便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产率高 ,产品纯度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中间体 2-氨基-8-羟基-6-萘磺酰-N-甲基苯胺 r- N-甲基苯胺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R)-扁桃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5
2
作者 阮文兵 陈必钦 +2 位作者 陈素华 陈秉梅 许小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117,共6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Bacillussp.HB20菌株合成(R)-扁桃酸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R)-扁桃酸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麦芽糖、蛋白胨和牛肉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Bacillussp.HB20菌株合成(R)-扁桃酸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R)-扁桃酸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麦芽糖、蛋白胨和牛肉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麦芽糖、蛋白胨和牛肉膏浓度与(R)-扁桃酸产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最佳质量浓度:蛋白胨11.507g/L,牛肉膏6.708g/L,麦芽糖10.907g/L,(R)-扁桃酸产率理论最大值达到66.87%。经模型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优化条件下(R)-扁桃酸产率提高了2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扁桃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中扁桃酸乙酯的酶促不对称水解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垚 高静 +3 位作者 周丽亚 王海鸥 贺莹 卢珂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对脂肪酶在离子液体中不对称水解扁桃酸乙酯制备R-扁桃酸进行了研究,发现脂肪酶N435在离子液体[BMIM]Br中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最高.研究了离子液体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适宜反... 对脂肪酶在离子液体中不对称水解扁桃酸乙酯制备R-扁桃酸进行了研究,发现脂肪酶N435在离子液体[BMIM]Br中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最高.研究了离子液体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适宜反应条件为:1.39mol/LDL-扁桃酸乙酯、1.71mol/L[BMIM]Br、Tris-HCl缓冲液pH7.5、10mgN435酶、30℃、150r/min反应6h,该条件下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可达58.78%,产率为65.23%,并对离子液体进行了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扁桃乙酯 r-扁桃 酶促反应 N435
原文传递
源于Alcaligenes faecalis腈水解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鞠宗勉 李文潇 +2 位作者 徐涛 王储炎 张新红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课题组为探究源于Alcaligenes faecalis腈水解酶突变型Mut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腈水解酶的生物信息学,包括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亲水性和疏水性等。腈水解... 课题组为探究源于Alcaligenes faecalis腈水解酶突变型Mut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腈水解酶的生物信息学,包括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亲水性和疏水性等。腈水解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其进一步分子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解酶 生物信息学 (r)-扁桃 (r S)-扁桃腈
下载PDF
微生物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选择性降解制备(R)-扁桃酸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辉 徐岩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821,共4页
以外消旋扁桃酸为底物,筛选出一株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CCSYU10011,该菌能转化外消旋扁桃酸为(R)-扁桃酸.用全细胞转化法研究发现,其转化过程是不对称降解过程,即选择性降解了(S)-扁桃酸,进而获得(R)-扁桃酸.考察了温度、pH、底物浓... 以外消旋扁桃酸为底物,筛选出一株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CCSYU10011,该菌能转化外消旋扁桃酸为(R)-扁桃酸.用全细胞转化法研究发现,其转化过程是不对称降解过程,即选择性降解了(S)-扁桃酸,进而获得(R)-扁桃酸.考察了温度、pH、底物浓度及细胞量等因素对(S)-扁桃酸降解的影响,转化结束后,收率为48.7%,对映体过量值(e.e.)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扁桃 不对称降解 全细胞转化 BrEVIBACTErIUM sp.
下载PDF
三环已基锡R-扁桃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复兴 邝代治 +4 位作者 冯泳兰 王剑秋 庾江喜 蒋伍玖 朱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99-2104,共6页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R-扁桃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R-扁桃酸酯。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参数a=0.806 41(4)nm,b=1.768 68(9)nm,c=1.834 79(8)nm,V=2.616 9...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R-扁桃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R-扁桃酸酯。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参数a=0.806 41(4)nm,b=1.768 68(9)nm,c=1.834 79(8)nm,V=2.616 9(2)nm3,Z=4,Dc=1.318 g·cm-3,(Mo Ka)=9.98 cm-1,F(000)=1 080,R1=0.039 0,wR2=0.103 9。中心锡原子与环己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己基锡r-扁桃 合成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
下载PDF
生物催化法合成R-扁桃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艳 薛亚平 +1 位作者 柳志强 郑裕国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R-扁桃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手性拆分试剂,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生物催化合成R-扁桃酸的研究已有不少,主要有微生物氧化还原酶、脂肪酶、腈水解酶3种不同途径生物催化合成R-扁桃酸。本文对R-扁桃酸的生物催化法合... R-扁桃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手性拆分试剂,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生物催化合成R-扁桃酸的研究已有不少,主要有微生物氧化还原酶、脂肪酶、腈水解酶3种不同途径生物催化合成R-扁桃酸。本文对R-扁桃酸的生物催化法合成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r-扁桃 氧化还原酶 脂肪酶 腈水解酶
原文传递
发酵液中R-扁桃酸的离子交换分离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剑锋 史迎莹 +3 位作者 陈浩 肖美添 毕鸣波 郭养浩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研究发酵液中R-扁桃酸的离子交换分离工艺.采用711-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分离R-扁桃酸时,最适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值6.0~7.0、R-扁桃酸浓度70~80 mmol/L、苯乙酮酸浓度8~10 mmol/L和流速0.5 Bv/h,最适动态解吸条件为2% HC... 研究发酵液中R-扁桃酸的离子交换分离工艺.采用711-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分离R-扁桃酸时,最适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值6.0~7.0、R-扁桃酸浓度70~80 mmol/L、苯乙酮酸浓度8~10 mmol/L和流速0.5 Bv/h,最适动态解吸条件为2% HCl为解吸液、解吸流速1.5 Bv/h.采用本工艺,发酵液中R-扁桃酸的总提取率为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扁桃 发酵液 离子交换 711树脂 分离
下载PDF
樟脑酸构筑的铜、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妙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2-1878,共7页
分别采用普通溶液法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以樟脑酸(D-H2Cam)为主配体的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Cu(D-HCam)2(phen)]·2H2O(1)为单核配合物,四方晶系,P41212空间群,中心铜离子处于变形的四边形的配位环境;配合物{[... 分别采用普通溶液法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以樟脑酸(D-H2Cam)为主配体的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Cu(D-HCam)2(phen)]·2H2O(1)为单核配合物,四方晶系,P41212空间群,中心铜离子处于变形的四边形的配位环境;配合物{[Co(Hcam)2(4,4'-bipy)(H2O)2]·0.4(H2O)2·3.2H2O}n(2)为一维分子链,正交晶系,C2221空间群,有六个原子在钴原子周围形成一个稍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同时对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钴配合物 (1S 3r)樟脑 邻菲罗啉 4 4-联吡啶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藤黄中藤黄酸2种异构体的HPLC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艳 夏广萍 +2 位作者 赵娜夏 常允平 韩英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68-3270,共3页
目的:建立2种藤黄酸异构体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SunFire(Waters)C8(2.1 mm×15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三氟乙酸溶液(36∶37∶27),检测波长360 nm,流速0.3 mL·min-1,柱温28℃。结果:R-藤黄酸,S... 目的:建立2种藤黄酸异构体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SunFire(Waters)C8(2.1 mm×15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三氟乙酸溶液(36∶37∶27),检测波长360 nm,流速0.3 mL·min-1,柱温28℃。结果:R-藤黄酸,S-藤黄酸线性关系方程分别为Y=2.87×106X-2.24×105,r=0.999 9;Y=3.31×106X-1.44×105,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00.9%;RSD分别为2.1%,2.5%(n=6)。藤黄药材供试品中R-藤黄酸和S-藤黄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0.06%,21.45%。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藤黄中藤黄酸2种异构体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藤黄 S-藤黄 高相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映选择性降解制备R-扁桃酸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卫乐 曾侦 +2 位作者 刘婷婷 李大力 闵伟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66-69,共4页
以外消旋扁桃酸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选择性降解S-扁桃酸的铜绿假单胞菌,可用于选择性降解S-扁桃酸制备R-扁桃酸。考察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S-扁桃酸降解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及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以外消旋扁桃酸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选择性降解S-扁桃酸的铜绿假单胞菌,可用于选择性降解S-扁桃酸制备R-扁桃酸。考察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S-扁桃酸降解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及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35℃、pH值8.0、底物浓度131.4 mmol.L-1的优化条件下,68 h发酵完成,R-扁桃酸收率为48.2%、光学纯度为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r-扁桃 对映选择性降解
下载PDF
浙江嘉兴增加中间体新品种
12
作者 顾福兴 《上海染料》 2003年第3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中间体 品种 浙江嘉兴海晨化工有限公司 生产能力 2r K 1 5—二羟基萘 2—氨基—5—磺苯甲 4 2 6—
原文传递
葡萄酒酵母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合成(R)-扁桃酸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翔 穆晓清 +1 位作者 徐岩 郭金玲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38,共5页
研究了葡萄酒酵母不对称还原制备(R)-扁桃酸的转化,并将其放大至反应罐进行小试研究。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在密闭条件下,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时,苯甲酰甲酸的产率达到72%,扁桃酸的对应过量值(e.e.)值达到99%以上。实验发现,该微生物... 研究了葡萄酒酵母不对称还原制备(R)-扁桃酸的转化,并将其放大至反应罐进行小试研究。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在密闭条件下,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时,苯甲酰甲酸的产率达到72%,扁桃酸的对应过量值(e.e.)值达到99%以上。实验发现,该微生物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全细胞经过10批次反应,产率无明显降低,产物对映体过量值均高于98%。转化反应放大至7 L反应罐体系后,S.ellipsoideus仍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产率提高到81%,e.e.值保持在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 苯甲酰甲 (r)-扁桃 葡萄酒酵母
下载PDF
用H40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的扁桃酸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迎莹 严芬 +1 位作者 赵冠杰 郭养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5-557,共3页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性能,筛选出对(R)-扁桃酸富集率高、杂质吸附率较低的H401阴离子交换树脂。最适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6.0~6.5,流速1.0BV/h;最适动态洗脱条件为:洗脱液为1.0%盐酸,洗脱流速0.5BV/h。优化条件下...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性能,筛选出对(R)-扁桃酸富集率高、杂质吸附率较低的H401阴离子交换树脂。最适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6.0~6.5,流速1.0BV/h;最适动态洗脱条件为:洗脱液为1.0%盐酸,洗脱流速0.5BV/h。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R)-扁桃酸的总提取率为95%,最终产物的纯度达95%,ee值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扁桃 发酵液 离子交换 分离纯化
下载PDF
Alcaligenes sp.腈水解酶组成型毕赤酵母表达条件的优化
15
作者 张新红 朱富成 +1 位作者 常飞 徐涛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4-30,共7页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组成型胞外表达Alcaligenes sp.腈水解酶重组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GAPza-rDNA-NIT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以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组分和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腈水解酶的表...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组成型胞外表达Alcaligenes sp.腈水解酶重组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GAPza-rDNA-NIT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以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组分和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腈水解酶的表达量并检测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甘油培养基d效果最佳,腈水解酶体积酶活可达1.03 U/L,OD600为18.36。经发酵表达条件优化后,在蛋白胨25 g/L、酵母粉10 g/L、甘油20 g/L、MgSO41 g/L、磷酸盐20 mmol/L、培养基初始pH 8.0、装液量20%、诱导温度26℃、发酵时间72 h条件下,腈水解酶体积酶活达1.75 U/L,OD600为45.7,分别是优化前的1.7倍和2.5倍。在此基础上,利用腈水解酶进行扁桃腈催化形成R-扁桃酸的进程研究,反应2h产率可达95.1%,e.e.值达100%,此结果可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可为腈水解酶的研究进一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解酶 毕赤酵母 发酵优化 胞外表达 r-扁桃
下载PDF
接枝赖氨酸D155树脂固定化腈水解酶及其性质
16
作者 陶仁友 江文 +4 位作者 石业新 徐扬 康宏宽 周小华 周志明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471-476,共6页
以赖氨酸(Lys)修饰阳离子交换树脂D155合成出赖氨酸修饰两性阳离子交换树脂(Lys-D155),再以该树脂为载体,制备出固定化腈水解酶(I-Nit-D155),最后以I-Nit-D155为催化剂水解R,S-扁桃腈研究制备固定化腈水解酶的优化条件、主要酶学... 以赖氨酸(Lys)修饰阳离子交换树脂D155合成出赖氨酸修饰两性阳离子交换树脂(Lys-D155),再以该树脂为载体,制备出固定化腈水解酶(I-Nit-D155),最后以I-Nit-D155为催化剂水解R,S-扁桃腈研究制备固定化腈水解酶的优化条件、主要酶学性质并对水解产物进行表征。红外分析表明,经赖氨酸修饰的D155成功制备出固定化腈水解酶I-Nit-D155。制备I-Nit-D155的优化条件为:室温、p H 5.25、载体游离氨基/戊二醛/腈水解酶摩尔比1∶0.11∶2.12×10-4,I-Nit-D15活力为10~15 U/mg、偶联率43.2%、Km值23.11 mmol/L,重复使用15次后活力仍可保持50%以上;I-Nit-D15水解R,S-扁桃腈的产物的熔点、比旋光度等分别为133℃、-155.57°,与R-扁桃酸一致,经红外、1H-和13C-核磁共振波谱表征确证为R-扁桃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解酶 固定化 D-155树脂 赖氨 r-扁桃 水解
原文传递
提高不对称还原合成(R)-扁桃酸的效率
17
作者 韩莹 穆晓清 徐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92-1797,共6页
以葡萄酒酵母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为催化剂,对提高不对称还原苯乙酮酸生产(R)-扁桃酸效率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了分批补料、添加吸附树脂的方法降低底物对反应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反应的底物浓度。并且通过对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考... 以葡萄酒酵母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为催化剂,对提高不对称还原苯乙酮酸生产(R)-扁桃酸效率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了分批补料、添加吸附树脂的方法降低底物对反应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反应的底物浓度。并且通过对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考察,筛选出了一种对底物有较快吸附速率和较大吸附量的树脂NKAⅡ,可以显著降低底物对反应过程的抑制,提高反应的底物浓度。最终发现将两种方法结合,在添加吸附树脂的体系中进行分批补料是最高效的方法,将底物浓度从33.31mmol/L提高到166.53mmol/L,并且产率达到了91.6%,e.e.值为100%,而且菌体重复使用性能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酵母 不对称还原 底物抑制 吸附树脂 (r)-扁桃
下载PDF
酵母耦合原位分离技术不对称合成(R)-扁桃酸甲酯
18
作者 郭金玲 穆晓清 徐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2-536,541,共6页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392)全细胞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R)-扁桃酸甲酯,该催化剂催化速度快、操作稳定性好。研究了底物和产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底物和产物抑制模型,并采取分批加入底...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392)全细胞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R)-扁桃酸甲酯,该催化剂催化速度快、操作稳定性好。研究了底物和产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底物和产物抑制模型,并采取分批加入底物和添加树脂的方式解除底物和产物抑制。通过考察不同树脂对底物和产物的吸附量以及对生物还原反应的影响,筛选出了一种较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NKA-Ⅱ。在优化的树脂加入量和加入模式下,当底物浓度为180mmol/L时,产物产率由35.0%提高到71.2%,对映体过量值(ee)保持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 (r)-扁桃甲酯 产物原位分离 吸附树脂NKA-Ⅱ 酿酒酵母 苯甲酰甲甲酯
下载PD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N-acetyl-glucosamine based thiazolidine derivative
19
作者 李春雷 Yang Yan Han Baoqin Liu Wanshu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7年第4期441-446,共6页
N-acetyl-glucosamine, the monomer of chitin, was cyclo-condensed with L-cysteine to prepare thiazolidine derivative: 2-N-acetyl-glucosamine-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 (GlcNAcCys). The stability of GlcNAcCy... N-acetyl-glucosamine, the monomer of chitin, was cyclo-condensed with L-cysteine to prepare thiazolidine derivative: 2-N-acetyl-glucosamine-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 (GlcNAcCys). The stability of GlcNAcCys was evalu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cNAcCys was more stable than other TCA derivatives, especially in alkaline condition. The direct in vitro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GlcNAcCy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UV radiation-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LPO) in mitochondria and nuclei and . OH-induced LPO in red blood cell (RBC) ghosts models. UV radiation caused dose-dependent LPO in both mitochondria and nuclei. This effect was catalyzed by addition of Fe^2 + while prevented by co-incubation with GlcNAcCys. When nuclei and mitochondria was treated with 100μl, 300μl, 500μl of GlcNAcCys and co-incubated at 37℃ for 30min, LPO was decreased to 96%, 72%, 68% in nuclei and 95%, 72%, 68% in mitochondria when compared to the UV radi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Hydroxyl radicals (. OH) generated by Fenton reaction induced LPO in RBC ghosts. Pretreatment of RBC ghosts with GlcNAcCys could induce antioxidant RBC ghosts and inhibit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londialdehyde (MDA) formation in antioxidant RBC ghosts. Its inhibition percent was 14%, 35%, 36%, 42% at 10, 20, 30, 40mg/ml respectively. In a conclus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GlcNAcCys has antioxidant abili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lipid peroxidation in biological samples tested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 N-acetyl-glucosamine antioxidant lipid pemxid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