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医疗干预对86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任磊 宁彬 +7 位作者 马震 郭影 张婷婷 胡成燕 唐丽丽 国小丽 李传芳 张大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7-890,共4页
目的:研究双心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以及AMI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照组和双心组各纳入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双心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双心医疗干预。对比合并焦... 目的:研究双心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以及AMI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照组和双心组各纳入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双心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双心医疗干预。对比合并焦虑抑郁组和未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合并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干预后双心组LVEF(左室射血分数)水平、QOL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LVED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女性、工作时长≥10h/d、配偶和父母直系亲属有慢性重大疾病均是AMI合并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心医疗的应用可促进AMI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高龄、女性、长时间工作、配偶和父母直系亲属有慢性重大疾病可能是AMI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 双心医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病郁同存”理论从痰、瘀、毒分期辨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森杰 高翔 +5 位作者 王卢曦 陈洁 吴辉 李静 方红城 冼绍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675-5680,共6页
郁证(焦虑、抑郁)作为典型的心理疾病,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兼而并见、互为影响,构成心之血脉与心之神志共病的双心疾病。基于“病郁同存”理论,提出CHD与郁证既独立存在,又因果关联。郁之因素贯穿于CHD的始终,在不同阶段... 郁证(焦虑、抑郁)作为典型的心理疾病,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兼而并见、互为影响,构成心之血脉与心之神志共病的双心疾病。基于“病郁同存”理论,提出CHD与郁证既独立存在,又因果关联。郁之因素贯穿于CHD的始终,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因果关系,存在“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的病机演绎。慢性隐匿期以痰为重,因郁生痰,痰结气阻,启动双心互损进程,为疾病之肇端;病理发展期以瘀为主,因郁致瘀,瘀阻气滞,加速疾病恶化进展,为疾病之机转;急性发作期以毒为要,因郁化毒,毒损气血,扰动神机,诱导病情急剧骤发,为疾病之遽变。据此确立痰郁同治、瘀郁同治、毒郁同治的分阶段“病郁同治”法,研究发现该治法可同步改善器质损伤与情志障碍,并具有反映于微观的证候指标调节作用,从而实现双心同调、形神共治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郁证 痰浊 血瘀 毒邪 双心医学
原文传递
高血压伴失眠机制研究及探讨新双心医学模式下的防治 被引量:8
3
作者 蒋明 金伟伟 +1 位作者 刘旭光 吴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高血压因其并发症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失眠是与不良情绪或心境相关的重要躯体症状,常伴发于高血压病患者,而睡眠障碍又会加剧血压水平的波动,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由此提出双... 高血压因其并发症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失眠是与不良情绪或心境相关的重要躯体症状,常伴发于高血压病患者,而睡眠障碍又会加剧血压水平的波动,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由此提出双心医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新双心医学模式正是从中西医结合指导思想对心脏及心理两方面进行干预,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优化血压管理。探究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中医病机时尤重阴阳失衡的识别,两病属异病同治范畴,故在辨证施治时应重证轻病;现代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内皮功能障碍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高血压则通过血压水平、血压节律和其他因素加重患者失眠。新双心医学模式依托现代医学的诊治手段,结合中医药治未病、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特色优势,既可考虑到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个体特殊性,又可结合整体规律性;通过概括近年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临床研究,总结了新双心医学模式下高血压伴失眠的治疗,以期更好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提供参考,而未来新双心医学模式的成功势必也会广泛运用于其他各临床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失眠 发病机制 双心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莉 王向明 +2 位作者 刘万洋 姚晶 侯钦沛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1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观察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鹤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 目的观察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鹤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C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人际心理治疗;D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西酞普兰+运动疗法+人际心理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变异性[24 h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24 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24 h内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结果治疗后各组SAS、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组治疗6个月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A、B、C组(P<0.05)。治疗后各组血小板聚集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组治疗6个月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治疗后,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均有改善,D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B、C组(P<0.05)。各组SDNN、SDANN、rMSSD、SDN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SDNN、SDANN、rMSSD、SDNNi高于A、B、C组(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对身体及精神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理障碍 双心医学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心功能
下载PDF
双心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昊鹏 朱富 +1 位作者 胡海玲 唐可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3期2600-2603,共4页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属于“双心医学”的范畴,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虽然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各不相同,但在对疾病的诊治上均重视心理因素。此文梳理了近年大量国内外关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文献,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属于“双心医学”的范畴,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虽然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各不相同,但在对疾病的诊治上均重视心理因素。此文梳理了近年大量国内外关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文献,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病因、发病机制、药物及非药物的治疗。现对此进行综述,为临床对“双心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郁证 冠心病 负性情绪医学结合疗法 双心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现代“双心医学”的应用与外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止境 陈晓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心主神明”理论以藏象学说为基石,社会人文学、古代哲学与中医心理学思想渗透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实践反馈,其内涵愈发深刻,现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发病原理、诊断辨证、治疗法则以及预后保健等。结合现代生理病... “心主神明”理论以藏象学说为基石,社会人文学、古代哲学与中医心理学思想渗透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实践反馈,其内涵愈发深刻,现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发病原理、诊断辨证、治疗法则以及预后保健等。结合现代生理病理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心主神明”的科学性得到证实,并形成了心血管科和心理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双心医学”。“双心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要,旨在跨越临床与人文的藩篱,追求心身健康的和谐统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神明 双心医学 心身医学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胸痹与郁病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孟阳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根据现代“双心医学”研究,胸痹与郁病关系密切。此文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胸痹与郁病医案,分别对两者的症状、舌脉、治法、方剂、中药、药物归经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两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高度相似性,疏肝理气是两者共同的常用治... 根据现代“双心医学”研究,胸痹与郁病关系密切。此文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胸痹与郁病医案,分别对两者的症状、舌脉、治法、方剂、中药、药物归经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两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高度相似性,疏肝理气是两者共同的常用治法,温胆汤是两者共同的常用方剂,郁金是两者共同的常用中药。该研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的方法,讨论了胸痹伴郁病是中医界的“双心医学”,且中医药对于认识与治疗该领域的疾病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郁病 双心医学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在双心病的应用
8
作者 张曾宇 何清湖 +2 位作者 孙贵香 刘子毓 张冀东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0期4211-4214,共4页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研究并处理与心脏相关的个人情绪波动、社会生活环境及个人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病是一种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并存的疾病,两者互为因果且互相影响,属于中医心系相关疾病的范畴,临床上较多从心、肝、脾三...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研究并处理与心脏相关的个人情绪波动、社会生活环境及个人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病是一种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并存的疾病,两者互为因果且互相影响,属于中医心系相关疾病的范畴,临床上较多从心、肝、脾三脏论治。中医在“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防治治疗、治未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此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并结合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等诸多理论,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双心病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亚健康 双心医学 综述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怿泽 王哲义 +5 位作者 陈雅丽 唐卓然 齐鑫 刘祥 贾子昊 赵海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6期2940-2950,共11页
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病人预后较差,尽管相关预测因素可协助诊断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抑郁,但相关定义和临床特征不明确,临床识别处于较低水平。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细胞凋亡、5-羟色胺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 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病人预后较差,尽管相关预测因素可协助诊断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抑郁,但相关定义和临床特征不明确,临床识别处于较低水平。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细胞凋亡、5-羟色胺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来源于心脏的信号分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心脏康复5个处方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药物处方和心理处方对心脏结局的影响尚无统一结论。中医药治疗身心疾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思维模式,但在中药、针灸、外治等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均有不足。综述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和科研梳理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探索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抑郁 双心医学 中医药 西医 综述
下载PDF
王师菡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心房颤动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佳 吕乾瑜 +1 位作者 吴茜 王师菡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心慌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王师菡教授强调心阳不足为致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临证时将温阳活血法贯穿始终,标本兼治,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双心...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心慌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王师菡教授强调心阳不足为致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临证时将温阳活血法贯穿始终,标本兼治,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双心医学”引入心房颤动的治疗当中,随证灵活加减。后附医案1则分析总结其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师菡 心房颤动 温阳活血 双心医学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樊瑞红教授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辨治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明明 许浩然 樊瑞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764-766,共3页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属“双心医学”范畴,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樊瑞红教授认为该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心肝同治、心脾胃同治、心肺同治、心肾同治之法配合语言疏导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临床疗效。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抑郁状态 双心医学 樊瑞红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的中医治疗进展
12
作者 董晓娜 朱业 顾翔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0期4252-4256,4263,共6页
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表现为病情共损且两者相互影响,是双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思想和双心医学的诊疗理念,探讨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的形神同治研究有助于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向双心健康的方向发展。酒精性... 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表现为病情共损且两者相互影响,是双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思想和双心医学的诊疗理念,探讨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的形神同治研究有助于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向双心健康的方向发展。酒精性心肌病伴酒精依赖的治疗需要强调戒酒和综合性原则,涵盖药物治疗、外治法、情志治疗和传统导引功法等手段治疗心脏和精神心理疾病。中医学既要发挥独特优势,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制订出更完善的治疗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依赖 双心医学 整体观念
下载PDF
“双心”干预在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庄晓赛 葛慧娟 +3 位作者 王洪旗 毛婉 苏昕 宁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研究“双心”干预在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90例行PCI术的青年(年龄≤45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 目的研究“双心”干预在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90例行PCI术的青年(年龄≤45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心”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及PCI术后6个月内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D-7及PHQ-9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干预可明显改善PCI术后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并降低术后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焦虑 抑郁 双心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