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shenhuoxu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ate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ediated signaling in a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Wei Zhang Yixin +6 位作者 Yu Wentao Gao Weijuan Shen Ning Jin Bing Wang Xiangting Fang Chaoyi Wang Yanju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9-58,共10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shenhuoxue(BSHX)in a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VD).METHODS:A rat model of VD was developed using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shenhuoxue(BSHX)in a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VD).METHODS:A rat model of VD was developed using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Rats were administered BSHX(10.14 or 5.07 g/kg),nimodipine(11.06 mg/kg;positive control),or saline(control)by gavage daily for 30 d post-surgery.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observ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 K),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and 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were measur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and Western blot,respectively.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rats with BCCAO exhibited impaired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Morris water maze)and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neuronal morphology(light microscopy)and ultrastructure(TEM)in the hippocampus.They also had decreased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BDNF,Trk B,PI3 K,AKT,and CREB in hippocampal tissue(all P<0.05).In rats with BCCAO,administration of BSHX attenuated deficits in learning and memory,improved th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hippocampal neurons,and enhanced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BDNF,Trk B,PI3 K,AKT,and CREB(all P<0.05).CONCLUSION:BSHX may protect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improv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at least in part via the activation of BDNF/Trk B/PI3 K/AKT/CREB sign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ntia vascula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Bushenhuoxue prescription
原文传递
PI3K/AKT信号通路及AKR1C3在人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麻艺群 汤諹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活性氧簇(ROS)、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9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男6例,女3例,年龄24~4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活性氧簇(ROS)、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9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男6例,女3例,年龄24~40岁),以及6例进行其他手术的志愿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男4例,女2例,年龄20~45岁),部分行组织包埋,部分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AKT(丝氨酸磷酸化位点473)[p-AKT(S473)]、AKT(苏氨酸磷酸化位点308)[p-AKT(T308)]和AKR1C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2)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35、40、45、50 mmol/L)PI3K特异性抑制剂2-吗啉代-8-苯基色酮(LY294002)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LY294002最佳的实验浓度。(3)以ROS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4、6、8、10、12 mmol/L)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15 mmol/L LY294002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4)将瘢痕疙瘩或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组(0.002%DMSO处理)、LY294002组(15 mmol/L LY294002处理)和NAC组(6 mmol/L NAC处理),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中AKT mRNA、AKR1C3 mRNA及p-AKT(S473)、p-AKT(T308)和AKR1C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p-AKT(S473)、p-AKT(T308)和AKR1C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6.75±3.30、16.20±1.56、26.69±2.50,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4.02±1.50、1.82±0.50、1.47±1.07(P<0.01)。(2)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LY294002干预24 h后,15~50 mmol/L LY294002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活性氧 磷酸肌醇3-激酶类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鑫磊 余永波 +1 位作者 李鹏 牛海涛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浓度为0、1、5、10、20、40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细胞划痕方法检测其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浓度为0、1、5、10、20、40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细胞划痕方法检测其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使用浓度为5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0、0.5、1、2、6、24 h,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PD-L1蛋白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T24细胞分为A~C组,A组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B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培养,C组培养基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及SB431542培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组细胞中PD-L1相对表达量;将T24细胞分为D~G组,D组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E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培养,F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AKT抑制剂MK2206培养,G组培养基加入终浓度5μg/L的TGF-β1、ERK抑制剂U0126处理T24细胞,均处理24 h,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G组细胞中p-AKT、p-ERK和PD-L1相对表达量。结果浓度0、1、5、10、20、40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24 h,其他浓度的TGF-β1处理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相较于0μg/L时均显著增强(t=3.59~12.18,P<0.05),各浓度之间T24细胞的迁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浓度为5μg/L时相较于其他浓度,PD-L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3.22~5.64,P<0.05);浓度为5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0、0.5、1、2、6、24 h后,T24细胞PD-L1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F=199.20,P<0.05),并且处理时间为0.5 h相较于其他处理时间,p-AKT、p-ERK表达量显著升高(t=6.26~64.24,P<0.05);B组与A组比较,T24细胞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1.24,P<0.05),C组与B组比较,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17.04,P<0.05);E组与D组比较,T24细胞的PD-L1、p-AKT、p-ER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9.44~37.29,P<0.05),G组与E组比较,p-AKT、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B7-H1抗原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
下载PDF
过表达乙酰肝素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闻波 刘子祥 +3 位作者 张子艳 陈佳伟 王郑林 周少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增殖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HPSE真核表达载体,然后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GBD-S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增殖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HPSE真核表达载体,然后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GBD-S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GBC-SD和GBD-SD中HPSE 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集落形成实验、MTT来评估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I3K、p-AKT和AKT)的水平。结果成功转染后的GBD-SD中HPSE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表达HPSE的GBC-SD相比,过表达HPSE的GBD-SD细胞光密度(OD)值和集落形成能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GBC-SD细胞相比,过表达HPSE的GBD-SD组细胞p-AKT、p-PI3K蛋白表达水平、p-AKT/AKT值和p-PI3K/PI3K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AKT和总PI3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GBC-SD细胞经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2 d后,其增殖能力和p-AKT/AKT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HPSE能够促进GBC-SD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乙酰肝素酶 细胞增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罗思静 林群 雷立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条件培养基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急性...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条件培养基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MSCs条件培养基组(M组)和急性肺损伤+MSCs条件培养基+LY294002组(L组)。ALI组、M组和L组采用气管内雾化吸入LPS 5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给予LPS 1 h后,C组和ALI组静脉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基1 ml;M组静脉注射MSCs条件培养基1 ml;L组于造模前2 h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30 mg/kg,造模后1 h静脉注射MSCs条件培养基1 ml。给予LPS后24 h,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计算p-Akt/Akt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肺组织p-Akt表达下调,p-Akt/Akt比值下降(P<0.05),肺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与ALI组比较,M组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血清TNF-α和IL-6浓度下降,肺组织p-Akt表达上调,p-Akt/Akt比值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L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L组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肺组织p-Akt表达下调,p-Akt/Akt比值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4组间肺组织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MSCs条件培养基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间质干细胞 骨髓 内毒素类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膝关节炎慢性痛老龄大鼠术后神经认知障碍时海马RIPK1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6
作者 于丽丽 黄冬冬 +5 位作者 宋盼盼 李春雷 孙秀伟 李晨晨 赵娟 常玉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炎慢性痛老龄大鼠术后神经认知障碍时海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18月龄,体质量5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膝关... 目的评价膝关节炎慢性痛老龄大鼠术后神经认知障碍时海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18月龄,体质量5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膝关节炎慢性痛组(P组)、膝关节炎慢性痛+手术组(PS组)、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膝关节炎慢性痛+手术组(NPS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膝关节炎慢性痛+手术组(DPS组)。采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盐(MIA)1 mg的方法制备膝关节炎模型并于12周后行七氟烷麻醉下剖腹探查术。NPS组和DPS组分别于术前1 h腹腔注射Necrostatin-16.25 mg/kg或等剂量DMSO。于关节腔内注射MIA前1周、注射后6和12周时测定热痛阈。于术后7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取海马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RIPK1、磷酸化RIPK1(p-RIPK1)、NLRP3、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4组大鼠MIA注射后6和12周时热痛阈较注射前降低(P<0.05),4组大鼠各时点热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S组、DPS组和NP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组织RIPK1、p-RIPK1、NLRP3、cl-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IL-1β和IL-18含量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发生明显病理损伤;与PS组和DPS组比较,NPS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组织RIPK1、p-RIPK1、NLRP3、cl-caspase-1和ASC表达下调,IL-1β和IL-18含量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结论膝关节炎慢性痛老龄大鼠术后海马RIPK1功能增强,进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发神经炎症,可能参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老年人 术后认知并发症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原文传递
ZBP1/RIPK1信号通路在LPS-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7
作者 熊瑞驿 于春锐 +4 位作者 王宜博 王蓓莹 张晓 马福国 孙立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评价Z-DNA结合蛋白1(ZB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9):空白对照组(C组)、LPS-ATP组、LP... 目的:评价Z-DNA结合蛋白1(ZB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9):空白对照组(C组)、LPS-ATP组、LPS-ATP+转染阴性对照scRNA组(LPS-ATP+scRNA组)、LPS-ATP+ZBP1小干扰RNA组(LPS-ATP+siRNA组)、LPS-ATP+二甲基亚砜组(LPS-ATP+DMSO组)和LPS-ATP+RIPK1抑制剂nec-1组(LPS-ATP+nec-1组)。LPS-ATP+siRNA组使用siRNA技术抑制ZBP1的表达,LPS-ATP+nec-1组给予nec-1抑制RIPK1的表达;C组常规培养,余5组给予10 μg/ml LPS孵育24 h,然后加入5 mmol/L ATP孵育30 min构建细胞焦亡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IL-18和TNF-α浓度;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ZBP1、RIPK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LPS-ATP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焦亡率升高,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升高,细胞ZBP1、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上调( P<0.05);与LPS-ATP组比较,LPS-ATP+scRNA组和LPS-ATP+DSM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LPS-ATP+scRNA组比较,LPS-ATP+siRN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降低,细胞ZBP1、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下调( P<0.05);与LPS-ATP+DSMO组比较,LPS-ATP+nec-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降低,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下调( P<0.05),ZB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ZBP1/RIPK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LPS-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三磷酸腺苷 细胞焦亡 巨噬细胞 DNA结合蛋白质类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原文传递
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AMPK∕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维 冷燕 +4 位作者 孟庆涛 吴洋 陈榕 刘慧敏 夏中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 评价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10~220 g,腹腔注射柠檬酸盐-链脲佐菌素... 目的 评价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10~220 g,腹腔注射柠檬酸盐-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8周后用于实验.取糖尿病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组)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型HDAC抑制剂MS-275组( I∕R+MS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S-275+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 I∕R+MS+CC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I∕R+MS组腹腔注射MS-275 10 mg∕kg,连续7 d,1次∕d,给药结束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MS+CC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 0.5 mg∕kg.于再灌注结束时,处死6只大鼠,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另取6只大鼠,右颈内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MB和LDH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AMPK (p-AMPK)、AMPK、磷酸化mTOR(p-mTOR)、mTOR、泛素结合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计算 p-AMPK∕AMPK 比值、p-mTOR∕mTOR比值和LC3Ⅱ∕Ⅰ比值.结果 与SH组比较,I∕R组、I∕R+MS组和I∕R+M+CC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水平升高,I∕R+MS组心肌组织p-AMPK∕AMPK比值和LC3Ⅱ∕Ⅰ比值升高,p-mTOR∕mTOR比值降低,P62表达下调(P<0. 05),I∕R组和 I∕R+ M+CC组心肌组织 p-AMPK∕AMPK比值、p-mTOR∕mTOR比值、LC3Ⅱ∕Ⅰ比值和P6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与I∕R组比较,I∕R+MS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水平降低,心肌组织p-AMPK∕AMPK比值和LC3Ⅱ∕Ⅰ比值升高,p-mTOR∕mTOR比值降低,P62表达下调(P<0. 05),I∕R+M+C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I∕R+MS组比较,I∕R+M+CC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糖尿病 心肌再灌注损伤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怡 卜若晨 +5 位作者 唐福波 秦百君 卜保献 麦威 钟远鸣 卜献忠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21-1531,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治疗靶标数据库(TTD)等数据库挖掘SCI的疾病相关靶点;最终获取中药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与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潜在核心靶点;运用R软件和Metascape平台分别用于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的富集;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获取138个活性成分及111个潜在作用靶点;获取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核心活性成分,白蛋白(ALB)、白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录因子AP-1(JUN)、白介素1B(IL1B)、转录3的信号换能器和激活子(STAT3)等核心靶点;共筛选获取179条信号通路,关键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RLX)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信号通路、叉头盒O(FoxO)信号通路、阿佩林(AP)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的最小结合能均<-5.0 kJ/mol,提示对接较良好。结论脊髓伤方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关键活性成分,调控ALB、IL-6、AKT1、VEGFA、CASP3等潜在核心靶点,调控AGE-RAGE、PI3K-AKT、HI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伤方 脊髓损伤 网络药理学 木犀草素 槲皮素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脊髓mTOR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万友 王汉兵 +3 位作者 杨承祥 贺简 杨子文 赵伟成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评价脊髓mTOR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2月龄,体重180—220g,随机取45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60mg/kg,3d后尾静脉血糖〉16.7mmol/L确定糖尿病造模成功。余下15只大鼠腹腔注射... 目的评价脊髓mTOR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2月龄,体重180—220g,随机取45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60mg/kg,3d后尾静脉血糖〉16.7mmol/L确定糖尿病造模成功。余下15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枸橼酸一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于造模前、造模后3、6、9、12、15、18、21d时采用yonFrey纤维丝测定右后足机械性痛阀。糖尿病大鼠造模后21d时机械性痛阈较基础值下降〉50%时纳入糖尿病神经痛组(DP组),而机械性痛阈较基础值下降〈25%时纳入糖尿病非神经痛组(NP组)。于造模后21d,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脊髓r胛0R与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P组和NP组脊髓mTOR表达上调(P〈0.05),DP组脊髓p.mTOR表达上调,NP组脊髓p-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DP组P—mlTOR表达上调(P〈0.05),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mTOR活化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糖尿病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mTOR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HIF-1α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波 王晓俏 +2 位作者 邱小弟 汪灵芝 黄焕森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 评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0~ 12周龄,体重220~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 目的 评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0~ 12周龄,体重220~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雷帕霉素+右美托咪定组(Rpm+ Dex组).S组腹部正中切口,双侧肾蒂游离后,缝合腹腔;I/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5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Rpm+Dex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和右美托咪定50 μg/kg,30 min后制备模型.于再灌注即刻、4和24 h(T13)时采尾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各时点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于T3时取肾行HE染色,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T2,3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HIF-1α、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T3时A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组T23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降低,肾组织HIF-1α、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升高,A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降低(P<0.05),Rpm+De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可能与右美托咪定上调肾组织HIF-1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右美托咪啶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海马mTOR信号通路在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庆鑫 王彬 +3 位作者 陈文芳 丛丽 王明山 毕燕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18月龄,体重400~ 5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1):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mTOR抑制...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18月龄,体重400~ 5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1):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M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和7d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于术后1、3和7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每组处死7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和丝氨酸第396位点磷酸化tau(pS396 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O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pS396 tau蛋白表达上调,术后各时点海马mTOR表达上调,M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mTOR和pS396 tau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O组相比,M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升高,海马pS396 tau蛋白表达下调,术后各时点海马mTOR表达下调(P<0.05).结论 海马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海马 认知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蛋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韦任 吴雪萍 +3 位作者 周玉杰 钱赓 沙媛 王锦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k3^(-/-)组(联合组)。使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Ca^(2+)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3、7 d的Ripk3表达较钙化前明显增加,14 d的Ripk3表达较7 d明显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Ripk3^(-/-)组比较,钙化组Ca^(2+)、碱性磷酸酶活性、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Ca^(2+)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102.8±12.8)nmol/mg vs(457.1±51.2)nmol/mg,(136.1±15.4)U/mg vs(412.2±46.7)U/mg,P<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1.07±0.15 vs 1.84±0.23,1.27±0.14 vs 3.01±0.25,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3.9)%vs(31.1±4.2)%,1.19±0.14 vs 2.21±0.23,P<0.05]。结论Ripk3通过促进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起到加重血管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血管钙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脊髓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志勇 程智刚 +6 位作者 王喜梅 王云姣 杨文茜 潘冰冰 邢纪宾 郭曲练 吴晓英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 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 目的 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雷帕霉素组(R组).除C组外,各组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术成功后观察3d.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NP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R组结扎坐骨神经后4h鞘内注射4%雷帕霉素10μl,连续3d.在结扎坐骨神经前1d和结扎后3、5和7d时测定机械痛阈,定量分析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的细胞器和突触结构变化.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NP组和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降低,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增加(P< 0.05或0.01);与NP组比较,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升高,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结论 脊髓m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脊髓背角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神经痛
原文传递
海马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丹 王准 +3 位作者 杨艳梅 栾静 郑莹 贺永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R组).采用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50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C组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组给予2%二甲基亚砜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R组给予雷帕霉素10 mg/kg(溶于2%二甲基亚砜中)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磷酸化mTOR(p-mTOR)、核糖体S6激酶(S6K)和磷酸化S6K(p-S6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P组和DMSO组MWT降低,TWL缩短,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上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DMSO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MWT升高,TWL延长,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下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马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海马 疼痛 炎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脾切除术后老龄大鼠海马mTOR/tau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彬 尹曾 +4 位作者 陈怀龙 孙立新 时飞 王明山 毕燕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脾切除术后老龄大鼠海马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au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18月龄,体重400~54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3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手术...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脾切除术后老龄大鼠海马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au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18月龄,体重400~54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3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ml/100g;O组实施脾切除术;D组切除脾脏前5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NS组切除脾脏前5min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7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于术后1、3和7d观察海马CA3区病理学结果,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mTORmRNA和tau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mTOR及磷酸化tau蛋白(pS396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组、D组和NS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延长,海马mTOR和pS396tau蛋白及mTOR和tau蛋白的mRNA表达上调(P〈0.05),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比较,D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缩短,海马mTOR和pS396tau蛋白及mTOR和tau蛋白的mRNA表达下调(P〈0.05),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海马CA3区病理学损伤较O组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mTOR/tau蛋白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TAU蛋白质类 老年人 认知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脊髓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在小鼠慢性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17
作者 王龙 徐凌飞 +3 位作者 王行何 李童 曹君利 刘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Gli1信号通路在小鼠慢性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10周龄,体重23~25 g。实验Ⅰ取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S组,n=10)和吗啡... 目的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Gli1信号通路在小鼠慢性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10周龄,体重23~25 g。实验Ⅰ取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S组,n=10)和吗啡组(M组,n=40)。M组和S组分别皮下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10 mg/kg,2次/d,连续7 d。于给药前1 d和每天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M组于给药后1、3、5和7 d热痛阈测定结束后、S组于最后1次热痛阈测定结束后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脊髓组织。实验Ⅱ取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KU-0063794+吗啡组(KU+M组)、二甲基亚砜(DMSO)+吗啡组(DM+M组)、吗啡+KU-0063794组(M+KU组)和吗啡+二甲基亚砜组(M+DM组)。4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7 d。于第1~3天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时,KU+M组腹腔注射mTOR特异性抑制剂KU-0063794200μl(1μg/μl),DM+M组腹腔注射10%DMSO 200μl,2次/d;于第5~7天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时,M+KU组腹腔注射KU-0063794200μl(1μg/μl),M+DM组腹腔注射10%DMSO 200μl,2次/d。于吗啡注射前1 d和每天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计算MPE。最后1次热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mTOR、p-mTOR、S6K1、p-S6K1和Gli1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与S组比较,M组给药后各时点MPE升高,给药后第3、5和7天时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与DM+M组比较,KU+M组注射吗啡后第3~7天时MPE降低,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DM组比较,M+KU组注射吗啡后第6和7天时MPE升高,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类 锌指蛋白GLT1 脊髓 吗啡 药物耐受性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诱发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李娟 陈婷 +5 位作者 郑锋 陈畅 钟琦 张宗泽 彭勉 王焱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诱发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机械通气组(V组)。C组自主呼吸,V组机械通气...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诱发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机械通气组(V组)。C组自主呼吸,V组机械通气6 h。机械通气结束后1和3 d时行旷场实验和场景恐惧实验。机械通气结束后1 d时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磷酸化mTOR(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计算p-mTOR/mTOR比值;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与C组比较,V组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跨格次数减少,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mTOR/mTOR比值和凋亡指数升高(P<0.05)。结论机械通气诱发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细胞凋亡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磊 白艳辉 +2 位作者 贾军 闻庆平 丁彦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88,共5页
摘要: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5只,体重170~ 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摘要: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5只,体重170~ 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1):对照组(C组)、PBS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BMSCs组(ALI+BMSCs组)、急性肺损伤+PBS组(ALI+PBS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PBS组尾静脉注射0.5 ml PBS;ALI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0.5 ml)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ALI+ BMSCs组腹腔注射LPS后经尾静脉注射1×10^4/ml BMSCs(0.5ml);ALI+PBS组腹腔注射LPS后尾静脉注射PBS 0.5 ml.于静脉注射BMSCs后6、24和48 h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随后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ALI组、ALI+BMSCs组、ALI+PBS组各时点pH值和PaO2降低,PaCO2和W/D比值升高,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表达上调(P<0.05).与ALI组比较,ALI+ BMSCs组各时点pH值和PaO2升高,PaCO2和W/D比值降低,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表达下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BMSCs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mTOR在炎性痛大鼠内嗅区-海马结构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丹 王准 +5 位作者 蒋文臣 盛明薇 杨艳梅 栾静 郑莹 贺永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评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炎性痛大鼠内嗅区-海马结构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4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雷... 目的评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炎性痛大鼠内嗅区-海马结构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4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R组)。采用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50μl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C组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二甲基亚砜组给予2%二甲基亚砜灌胃3d,1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R组给予雷帕霉素灌胃3d,1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制备海马脑片,倒置显微镜下定位出CA1区和齿状回(DG区),采用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诱发有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fEPSPs幅度>基础值的20%)的通道数和标准化fEPSP幅度。结果与C组比较,IP组MWT降低,TWL缩短,不同刺激强度下有效fEPSPs通道数增加,DG区和CA1区标准化fEPSP幅度升高(P<0.05或0.01),R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R组MWT升高,TWL延长,不同刺激强度下有效fEPSPs通道数减少,DG区和CA1区标准化fEPSP幅度降低(P<0.05或0.01),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参与了炎性痛大鼠内嗅区-海马结构突触可塑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海马 内嗅区 疼痛 炎症 神经元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