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国现代诗歌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珂 代绪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8-43,共6页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诗体的定型 ,纠正了以英国传统诗歌为诗体模式的新格律诗过分重视诗的格律的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代诗歌 中国新诗 诗体 象征派 散文诗 自由化
下载PDF
巴赫金《史诗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的贡献与局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怀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史诗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标志着巴赫金对传统小说理论和体裁理论的革命性突破,巴赫金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将不同文学体裁的分野归结为史诗与小说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观,为平凡文体(prosaics)的... 《史诗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标志着巴赫金对传统小说理论和体裁理论的革命性突破,巴赫金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将不同文学体裁的分野归结为史诗与小说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观,为平凡文体(prosaics)的发展繁荣推出了理论先导。但同时巴赫金的理论又具有相对局限性。巴赫金在二元对立的文学世界中弃史诗而扬小说,为平凡文体的发展繁荣扫清了理论障碍;而思考巴赫金的相对局限性则有助于增益文学的多元丰富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长篇小说 史诗 体裁 平凡文体 贡献 局限
下载PDF
《呼兰河传》的散文化特征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建平 桑晓飞 许净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804-808,812,共6页
《呼兰河传》成功地将"散文化"叙述运用于长篇小说,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线性情节结构,以背景氛围为描写对象取代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强烈的抒情代替了叙事成分的主体地位,通过作者与叙述者相分离和隐性... 《呼兰河传》成功地将"散文化"叙述运用于长篇小说,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线性情节结构,以背景氛围为描写对象取代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强烈的抒情代替了叙事成分的主体地位,通过作者与叙述者相分离和隐性评论的方式成就了情感的含蓄表达,形成了一种结构散化、情节淡化、人物虚化和抒情含蓄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散文化 特征
下载PDF
散文时代的美与真——从黑格尔到维尔默
4
作者 刘心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8,共9页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和真是同一的。而理念必须在历史中呈现自身,因此美学本质上就是描述感性地呈现理念的诸种方式的艺术史。这一模式受到了以下两种挑战:首先,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呈现出"散文化"...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和真是同一的。而理念必须在历史中呈现自身,因此美学本质上就是描述感性地呈现理念的诸种方式的艺术史。这一模式受到了以下两种挑战:首先,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艺术成为与社会现实相对立的"彼岸",理性的真和感性的美产生分裂。其次,到了现代,阿多诺意识到启蒙正走向它的反面,哲学体系带来的是现实中不合理的统治。维尔默认为艺术必须重新界定美和真的关系,以便发挥出批判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散文气味” 后形而上学
下载PDF
周作人的“美文”和前期散文
5
作者 张慧 《潍坊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周作人提出“美文”观点确立了散文的独立地位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其前期散文分“时政评论”和“美文”两类,具有冲淡中见情趣,平和中见凌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周作人 美文 冲淡 情趣 凌厉
下载PDF
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建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象式批评",李健吾践行"随笔式批评",表面上是模拟式地学习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实质上是创造性地承续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文体,他们的"西就"之路实为"东归"之途。三位批评家在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游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出路和走向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和典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传记体 印象式 随笔体
下载PDF
略评翁显良、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叶拉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0-84,共5页
在古诗英译方面,许渊冲、翁显良是两个大家。韵体派代表许渊冲的"三美"理论立志高远,但容易因韵害意、以形害意;散体派代表翁显良抛开韵律和形式的束缚,专注于意象的传达,显得更为现实可行。
关键词 古诗英译 翁显良 许渊冲 散体 韵体 三美 意象
下载PDF
李健吾文学批评文体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希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49-54,共6页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随笔体 絮语风格
下载PDF
守候乡土的魂灵——论迟子建对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继承及其流变 被引量:5
9
作者 樊星 赵涵漠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155,共3页
黑龙江籍的女作家,萧红和迟子建无疑是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两位。然而,将迟子建视为萧红的追随者和继承者无疑是有失偏颇的。而迟子建和沈从文的自我觉醒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具有强烈的文化溃败感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他们通过重新发掘... 黑龙江籍的女作家,萧红和迟子建无疑是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两位。然而,将迟子建视为萧红的追随者和继承者无疑是有失偏颇的。而迟子建和沈从文的自我觉醒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具有强烈的文化溃败感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他们通过重新发掘自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从而完成了"自我觉醒"。故乡深印在他们灵魂的深处。对于城市文明的对立和抗争,使他们的乡村故事,在精神上获得了更深远的回归。与沈从文不同的是,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死亡和生存并非以二元尖锐对立的姿态存在,而是在生命的轮回与永恒的怀念中获得和谐的统一。迟子建的独特风格还在于:她在表现那片土地的神秘的同时,也展现了神秘中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沈从文 散文化小说
下载PDF
诗体的纠结: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东风 赵嘏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体现了他对中国诗体转变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诗歌翻译和新诗发展的全程。他初期的"韵体—归化"翻译,再现了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外国诗歌译入中国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当时国人诗... 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体现了他对中国诗体转变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诗歌翻译和新诗发展的全程。他初期的"韵体—归化"翻译,再现了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外国诗歌译入中国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当时国人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主流意识。随着白话文运动兴起,他以"散体—自由化"的翻译诗歌引领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与翻译,对中国诗体的转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的"歌体—准异化"翻译时期,他汲取外国民歌体的精华,引进了大量外国民歌,推动了国内民歌创作的发展,并对中国新诗的进一步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 韵体—归化翻译 散体—自由化翻译 歌体—准异化翻译
原文传递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红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象地传达了她对公众之声的重新思考和意图弥合精英与公众之间的鸿沟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公众 日常历史观 散文化小说
下载PDF
赋体叙事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春保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8-11,共4页
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兴而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果,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学体式影响、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了初步成绩。以赋的文学成就... 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兴而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果,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学体式影响、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了初步成绩。以赋的文学成就来比照,汉赋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尤其显得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 叙事研究
下载PDF
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散文化小说重视回味,重视情趣,重视氛围,重视对象世界的诗意观照,表现出诗意化的文本特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本文以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为个案,分析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化创造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 散文化小说 诗意化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诗体和散体 被引量:2
14
作者 颜学军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义”的弊端。实际上 ,译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原文深层意义的传达 ,译诗无论押韵还是不押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诗体 散体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汪氏文体”特征——论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1期20-32,共13页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共同在汪曾祺身上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通过梳理汪曾祺在散文化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流脉里的师承和传承关系,看其风俗画特征的、将风俗视为"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写作。汪曾祺小说多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在视点几乎不发生转换的情况下,借由贴近人物叙述,依然写出了生动感人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明小品 抒情散文化小说 贴近人物叙述
下载PDF
有意味的形式:人类学视野下的词典体小说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马桥词典》等词典体小说的文体意义进行了论述。分别从词典的"大"与"实"和小说的"小"与"虚"之间的张力,论述了词典体小说文体的本体论意义;从文体形式的散文化倾向和文本内...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马桥词典》等词典体小说的文体意义进行了论述。分别从词典的"大"与"实"和小说的"小"与"虚"之间的张力,论述了词典体小说文体的本体论意义;从文体形式的散文化倾向和文本内容的边缘书写这一角度论述了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同构性;从人类学展演理论的视角重新探讨了词典体小说文本重构性和再创造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 小说 散文化 情境
下载PDF
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萍 吕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诗论的核心。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是形式上的口语化和内容上的形象化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而这二者又都是为充分表现诗人的主体情思服务的。
关键词 诗的散文美 口语化形式 形象化内容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的流变轨迹及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珂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7,共6页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散文诗 新诗 散文化 诗化 文体
下载PDF
散体赋的文体特征及其隐语源流说——关于西汉散体赋形成的文体考察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郗文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西汉散体赋和先秦隐语在本质特征上有相似性,它们都以"状物"为表达的目的和手段,从而可确认隐语为散体赋的正源,并以此作为探讨散体赋文体形成的出发点。
关键词 先秦隐语 散体赋 铺陈状物 巧言状物
下载PDF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0,共6页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散文成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扬州文化 人格 散文审美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