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性、化学、生物活性相关联优选黄芩炭炮制终点
1
作者 孙静 孙艺璇 +2 位作者 尹贻慧 朱博 董玲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0期43-49,共7页
目的:基于抗炎药效挖掘黄芩炭炮制过程的形性、化学、生物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关联,寻找黄芩炭炮制终点判断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改变加热温度或时间以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黄芩炭,使用色差仪测定饮片粉末色度值(L^(*)、a^(*)、b^(*))... 目的:基于抗炎药效挖掘黄芩炭炮制过程的形性、化学、生物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关联,寻找黄芩炭炮制终点判断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改变加热温度或时间以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黄芩炭,使用色差仪测定饮片粉末色度值(L^(*)、a^(*)、b^(*))作为形性指标;HPLC测定浸膏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作为化学指标;以黄芩炭浸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IL-6的抑制率作为生物指标。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三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加热程度的增加,黄芩炭饮片颜色逐渐加深,L^(*)、b^(*)持续降低,a^(*)先增后减;黄芩炭饮片及其浸膏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持续减少,黄芩素、汉黄芩素先增后减;黄芩炭浸膏对IL-6的抑制率先增后减,过度加热时对NO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显示,黄芩炭饮片的L^(*)、b^(*)、黄芩苷、汉黄芩苷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a^(*)、黄芩素、汉黄芩素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NO抑制率、IL-6抑制率与前述两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三性指标结果,150℃炒制50 min、150℃炒制60 min、180℃炒制30 min、210℃炒制20 min的黄芩炭炮制适中。结论:黄芩炭炮制过程的形性、化学、生物指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联。根据细胞抗炎药效,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达到极大值时为黄芩炭炮制终点,而此终点可以通过a^(*)达到极大值进行快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炭 颜色 黄芩苷 黄芩素 抗炎活性 炮制终点
下载PDF
三种快速检测大黄炭炮制程度的光谱技术的比较
2
作者 徐茂玲 孙静 +1 位作者 杨丽 陈建波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9期2082-2088,共7页
目的 比较可见、近红外、中红外三种光谱技术用于大黄炭炮制程度评价的可行性,为大黄炭及其他炭药的快速质量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改变加热温度(180~320℃)和加热时间(10~60 min)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结合颜色特征与成分含量将大黄... 目的 比较可见、近红外、中红外三种光谱技术用于大黄炭炮制程度评价的可行性,为大黄炭及其他炭药的快速质量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改变加热温度(180~320℃)和加热时间(10~60 min)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结合颜色特征与成分含量将大黄炭按照炮制程度分组,分别使用可见、近红外、中红外三种光谱技术对不同组大黄炭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可见光谱显示大黄炭炮制程度增加时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降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SIMCA分类模型对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鉴别准确度最高。中红外光谱能够解释大黄炭炮制程度增加时常量成分变化规律。结论 近红外光谱可以直接检测大黄切片,反映炭化程度增加时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变化,可用于大黄炭炮制程度快速评价与炮制过程在线监测。中红外光谱可以直接检测大黄粉末,识别不同炮制程度大黄炭的常量成分特征,可作为大黄炭炮制终点鉴别标准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炭 炮制终点 可见光谱 近红外光谱 中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