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活性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文哲 曲洪美(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和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内在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胎盘缺氧缺血是HDC...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和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内在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胎盘缺氧缺血是HDCP发病的主要机制。胎盘缺血缺氧促进生物活性因子释放到母体循环,一方面导致全身重要器官(脑、肾、肝)血管内皮增生、痉挛,从而引发高血压、蛋白尿、脑水肿和子痫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生物活性因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血管重塑能力不足,增加血管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加而加重胎盘缺血缺氧,引发HDCP循环往复。参与HDCP发病机制的生物活性因子主要有以下3种:抗血管生成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促炎性因子。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3种活性因子在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HDCP早期预测、早期诊断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先兆子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细胞因子类 促血管生成因子 抗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利红 伏杰 +5 位作者 隋华 冯媛媛 季青 王炎 李雁 李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39例(包括回顾性与前瞻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血浆...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39例(包括回顾性与前瞻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血浆分离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总体上,大肠癌患者中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比例约为1∶4。②大肠癌患者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同时,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③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术后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大肠癌血瘀证组患者的血清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与非血瘀证患者相比,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清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更高,提示中医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瘀证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血液流变学 血管新生 中医证型 活血化瘀
下载PDF
PIGF、25-羟基维生素D及sFlt-1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翠影 韩永宾 +4 位作者 张靖霄 尹鑫 王亚冰 张佳佳 亢志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25-羟基维生素D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接受诊治的子痫前期孕妇70例,其中孕早期41例,孕晚期29例...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25-羟基维生素D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接受诊治的子痫前期孕妇70例,其中孕早期41例,孕晚期29例;子痫前期轻度43例,重度2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体检者70名作为实验正常对照组。PIGF、25-羟基维生素D及sFlt-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PIGF、25-羟基维生素D及sFlt-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孕妇PIGF、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sFl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早期孕妇相比,孕晚期孕妇PIGF、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产妇PIGF、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GF与25-羟基维生素D之间呈正相关(r=0.354,P=0.003);PIGF与sFlt-1之间呈负相关(r=-0.559,P=0.001);25-羟基维生素D与sFlt-1之间呈负相关(r=-0.522,P=0.001)。结论PIGF、25-羟基维生素D在子痫前期孕妇中低表达,sFlt-1在子痫前期孕妇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孕早、晚期及不同病程程度相关。PIGF、25-羟基维生素D之间呈正相关,PIGF、25-羟基维生素D与sFlt-1直接呈负相关,在子痫前期中起重要的参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促血管生成因子 25-羟基维生素D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IGF、Vaspin、ESM-1诊断HDP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纪芬 杨艳艳 王须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血清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的HDPL患者86例为病例...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血清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的HDPL患者86例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IGF、Vaspin、ESM-1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析在诊断HDP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PIGF(271.56±45.56 pg/ml)低于对照组(330.15±50.35 pg/ml),Vaspin(0.46±0.04 ng/ml)、ESM-1(1.38±0.51μg/L)高于对照组(0.39±0.08 ng/ml、1.01±0.07μg/L),多普勒超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79±0.14)、搏动指数(PI)(0.83±0.21)、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2.26±0.74)均高于对照组(0.51±0.20、0.44±0.19、1.41±0.35),且病例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有差异(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IGF、Vaspin、ESM-1、RI、PI、S/D及各项联合,诊断H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80、0.691、0.944、0.860、0.813、0.999,截断值分别为291.56 pg/ml、0.43 ng/ml、1.12μg/L、0.58、0.53、1.87,联合检测的特异度(96.5%)、准确度(93.4%)最高(均P<0.05)。结论:HDP患者血清PIGF、Vaspin、ESM-1、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异常改变,且对HDP有较好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也为靶向药物治疗HDP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多普勒超声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糖尿病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武相锋 刘韬 张倩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0期18-22,共5页
糖尿病足是继发于糖尿病终末期的下肢溃疡缺血性疾病。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不同促血管生成因子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缺血损伤区域的修复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上升,参与组织缺血损伤区... 糖尿病足是继发于糖尿病终末期的下肢溃疡缺血性疾病。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不同促血管生成因子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缺血损伤区域的修复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上升,参与组织缺血损伤区血管结构的重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缺血损伤得到修复。病理情况下,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炎症级联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还可能诱导硬化斑块破裂、增加能量的代谢消耗,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深入,促血管生成因子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逐渐成为糖尿病足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促血管生成因子 再生医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扶正培本祛邪汤辅助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凤元芳 梁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1847-1852,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培本祛邪汤辅助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9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调强放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扶正培本祛邪汤辅助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9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调强放疗,治疗组在常规调强放疗基础上配合扶正培本祛邪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期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2个月生存率],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3α,CCL20)]、免疫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ng factor 1α,HIF-1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57.14%(28/49)高于对照组39.58%(19/48),疾病控制率87.76%(43/49)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CL2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CEA、CA19-9、CCL2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TGF-β1、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VEGF、TGF-β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调强放疗 扶正培本祛邪汤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促血管生成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RNAi抑制促血管形成因子治疗结肠癌的研究
7
作者 齐霁 邹小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33-37,共5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促血管形成因子基因的表达,观察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及对结肠癌肿瘤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60只裸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通过移植瘤内注射pshRNA-Del1...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促血管形成因子基因的表达,观察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及对结肠癌肿瘤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60只裸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通过移植瘤内注射pshRNA-Del1和pshRNA-VEGF载体质粒,观察并比较pshRNA-Del1治疗组、pshRNA-VEGF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进一步探讨基于RNA干扰的治疗对结肠癌疗效的影响。结果:RNAi通过抑制基因VEGF和Del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结肠肿瘤的生长,减低肿瘤的血管密度,减弱肿瘤细胞增殖。结论:协同阻断基因VEGF和基因Del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结肠肿瘤的生长,并在结肠癌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促血管形成因子 结肠癌
下载PDF
丹参多种活性成分调节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1
8
作者 庄钦 毛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种活性成分对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为丹参防治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血管新生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奠定基础。[方法]从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出发,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多种丹参活性成分对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丹参多种活性成分对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为丹参防治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血管新生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奠定基础。[方法]从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出发,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多种丹参活性成分对内皮细胞、离体肿瘤细胞以及体内移植瘤的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结果]丹参的众多活性成分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能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但调节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丹参酮IIA、丹酚酸B,表现在调节VEGF、bFGF等促血管新生因子、MMPs、HIF-α、PI3K/AKT/eNOS通路等几方面。并且,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对血管新生的调节具有双向性。[结论]丹参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作为一种血管新生调节剂,为防治血管新生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血管新生 促血管新生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丹酚酸B 丹参酮IIA 双向调节
下载PDF
人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抑制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
9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2 位作者 张能 董浦江 汤为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S组,U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S组,E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S组,DN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管腔结构形成实验检测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标本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标本体积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pEGFPN1-DNEGFR质粒的人胃癌细胞株出现HUVEC管腔结构形成抑制,培养液中VEGF水平降低,MVD计数降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小。结论 DNEGFR可能通过下调VEGF分泌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及裸鼠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最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形成能力 显性负性突变体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