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集成学习模型在岩性-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段友祥 王言飞 孙歧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008,共8页
储层是油藏地质建模的主要对象,储层属性参数的预测是建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难点之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针对单一机器学习方法在孔隙度预测方面存在的容错率低、过拟合等缺点,提出了融合岩性分类进行... 储层是油藏地质建模的主要对象,储层属性参数的预测是建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难点之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针对单一机器学习方法在孔隙度预测方面存在的容错率低、过拟合等缺点,提出了融合岩性分类进行选择性集成学习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岩性分类,并将岩性分类结果作为孔隙度选择性集成预测模型的输入。然后在研究分析典型机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方法分析法从支持向量回归、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岭回归和K近邻回归等经典模型中选择出一组表现优异的个体学习模型组成集成学习模型,个体在集成模型中的权重由“主成分权重平均”法获得,最终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集成学习模型的输出。该方法考虑了岩性对孔隙度的影响,克服了单一模型存在的不足,模型的泛化能力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单一机器学习方法,适应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预测 岩性分类 选择性集成学习 机器学习 主成分方法分析法 主成分权重平均法
下载PDF
基于夏枯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化学成分的动态监测阐释“夏枯质优”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月新 林艳 +4 位作者 谢菁琛 张智敏 廖颖妍 夏伯候 林丽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82-2090,共9页
目的基于紫外(UV)和高效液相(HPLC)全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评价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49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样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阐明夏枯草由草到药的演变过程,解释夏枯草"夏枯质... 目的基于紫外(UV)和高效液相(HPLC)全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评价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49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样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阐明夏枯草由草到药的演变过程,解释夏枯草"夏枯质优"的科学内涵。方法建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全息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其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夏枯草分类的特异性吸收波段,并对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指纹图谱,PCA和PLS-DA分析可直观显示夏枯草样品中总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时动态的变化趋势,其中夏枯草枯萎期可以明显的和其他4个时期区分开来,且其他4个时期有向枯萎期动态渐变的趋势。UV指纹图谱通过PLS-DA筛选出特异性吸收波段为261 nm,HPLC指纹图谱利用PLS-DA的变量因子(VIP)分布图,筛选出VIP值大于1.3的2个色谱峰,经指认为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确定为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夏枯草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020%~0.344%;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为0.0016%~0.0988%。多成分定量结果说明,果穗枯萎期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含量测定结果与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结果一致,两者可相互验证。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多种分析方法并用,全方位整合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夏枯草从草到药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整体化学信息的动态监测。该方法分析全面、操作简便,为阐明"夏枯质优",规范夏枯草药材采收及全面评价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紫外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多成分定量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枳壳与枳实药材质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童培珍 李国卫 +4 位作者 何嘉莹 邱韵静 王利伟 徐敏 何广铭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4期898-904,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枳壳与枳实中多指标成分含量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的方法,为枳壳与枳实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 目的建立测定枳壳与枳实中多指标成分含量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的方法,为枳壳与枳实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对18批枳壳、10批枳实的特征图谱及多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枳壳及枳实UPLC特征图谱中确定18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28个样品按枳壳与枳实聚为两类;同时对已归属的8个特征峰进行含量测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为枳壳及枳实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枳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多指标含量测定
下载PDF
UV结合MIR光谱探讨地黄炮制过程糖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豪 张维方 +3 位作者 雷敬卫 李莹莹 杨春静 樊克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九蒸九制过程中糖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快速鉴别不同蒸制次数地黄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蒸制次数地黄多糖含量;采集不同蒸制次数地黄的红外光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红... 目的探讨地黄九蒸九制过程中糖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快速鉴别不同蒸制次数地黄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蒸制次数地黄多糖含量;采集不同蒸制次数地黄的红外光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红外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地黄中多糖含量逐渐升高,在第五次蒸制时出现转折,而后急剧下降,六次蒸制后多糖含量变化波动范围很小,最后趋于动态平衡。建立的红外图谱共标定8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生地、第五次蒸制的熟地黄各自聚为一类;第一、二、三、四次蒸制的熟地黄聚为一类;第六、七、八、九次蒸制的熟地黄聚为一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两个差异贡献波段3392cm-1和1153cm-1,其中1153cm-1是糖苷的特征吸收峰波段。结论不同蒸制次数地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为快速鉴别地黄蒸制次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附子水煎液指纹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梦磊 蔡淑慧 +2 位作者 张丹 张雯 狄留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18-5922,共5页
目的:建立附子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健全附子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6批附子水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不... 目的:建立附子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健全附子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6批附子水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不同批次水煎液的相似度和差异性。结果:建立了附子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其中5个峰分别被指认为去甲猪毛菜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16批水煎液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在0.701~0.961,3种统计方式结果一致,并筛选出5个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为附子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水煎液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