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HT受体亚型mRNAs在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脊髓背根节的表达——PCR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敏 武胜昔 +1 位作者 王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根据 5- HT受体 13种亚型互补 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 ,用 PCR方法对各种 5- HT受体亚型在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脊髓背根节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三叉神经节表达 5- HT1A、5- HT1B、5- HT1D、5- HT2 A、5- HT3、5- HT4 和 5- ... 根据 5- HT受体 13种亚型互补 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 ,用 PCR方法对各种 5- HT受体亚型在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脊髓背根节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三叉神经节表达 5- HT1A、5- HT1B、5- HT1D、5- HT2 A、5- HT3、5- HT4 和 5- HT7亚型。背根节表达的 5- HT受体亚型与三叉神经节者相同 ,但这些亚型的电泳条带密度在两种神经节存在着差异。三叉节的 5- HT1D和 5- HT3电泳条带密度最高 ,5- HT1A和 5- HT4 次之 ,5- HT1B、5- HT2 A和 5- HT7较弱 ;背根节的 5- HT3和 5- HT1D电泳条带密度最强 ,5- HT1B和 5- HT2 A次之 ,而 5-HT1A、5- HT4 和 5- HT7则较弱。将各亚型的 PCR阳性产物进一步克隆至 p CR 载体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这些 PCR产物的 DNA序列与已知的各亚型的序列一致。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探讨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 PCR 初级传入 三叉神经节 背根节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初级传入C纤维内μ阿片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光镜与电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和 王小丽 +2 位作者 张亦农 杨世明 李肇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3-196,I001,共4页
目的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后角内μ阿片受体(MOR)与C纤维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阿片镇痛的突触机制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根据辣椒素对初级传入神经中C纤维的特异性神经毒性,在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以毁损C纤维,用免... 目的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后角内μ阿片受体(MOR)与C纤维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阿片镇痛的突触机制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根据辣椒素对初级传入神经中C纤维的特异性神经毒性,在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以毁损C纤维,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比较脊髓后角内MO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根据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I-B4(grifoniasimplicifoliaisolectinI-B4,I-B4)与初级传入C纤维选择性结合的特性,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技术(ABC-纳金法)分别标记脊髓后角内I-B4结合位点和MOR。结果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3~7d后,其脊髓后角Ⅰ~Ⅱ层内的MOR免疫反应性较对照动物明显减弱;电镜下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MOR不仅定位于树突内,也分布在含I-B4结合位点的C纤维终末内。无论在树突内还是在轴突终末内,MOR主要分布在非突触部位,仅少量MOR与突触前膜和/或突触后膜有关。结论脊髓后角中部分MOR来源于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外源性吗啡或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如内吗啡肽等MOR激动剂在脊髓后角内既可通过突触后(树突内)的MOR发挥作用,也可通过突触前(轴突终末内)的MOR对C纤维产生突触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辣椒素 镇痛 C纤维 脊髓后角
下载PDF
P物质与Griffonia simplicifolia I-B_4结合位点在大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共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丽 张亦衣 +2 位作者 杨世明 李宏莲 李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应用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在大鼠腰段脊神经节中,GriffoniasimplicifoliaI-B.(I-B4)结合反应物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均分布在小细胞中,且34%~43%的I-B4结合反应阳性细胞和87%~95%的P物质阳性细胞为I-B4与P物质双标细... 应用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在大鼠腰段脊神经节中,GriffoniasimplicifoliaI-B.(I-B4)结合反应物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均分布在小细胞中,且34%~43%的I-B4结合反应阳性细胞和87%~95%的P物质阳性细胞为I-B4与P物质双标细胞。切断单侧脊神经后根的大鼠,切断侧脊髓后角内I-B4结合反应在术后第3d即明显减弱,至第5d消失。向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脊髓后角和Lissauer束内的I-B4结合反应于第3d已明显减弱,于第5d、第7d和第10d减弱更显著,但仍有部分残留。电镜下.脊髓后角I~III层有大量轴突终末被I-B4标记,其中许多标记终末参与构成突触小球。在包埋前免疫金-银-ABC法双标电镜标本上,脊髓后角内I-B4与SP双标轴突终末分别占I-B4阳性轴突终未总数和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总数的33%~36%和39%~53%。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B4与初级传入的小神经元结合的特异性,并表明I-B4结合位点是鉴别脊髓后角内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的初级传入来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4 P物质 辣椒素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后角内甲啡肽标记及非标记结构与C纤维间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和 水野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或棘)形成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未与变性终...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或棘)形成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未与变性终末共同会聚于同一甲啡肽阴性树突;(3)少量含甲啡肽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4)变性终末与含甲啡肽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5)甲啡肽阴性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会聚于同一未标记树突并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后角内,脑啡肽除主要以突触后抑制方式调节C纤维传入外,也可通过轴-轴突触或接触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触前抑制;非甲啡肽能神经元也能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出后又突触前抑制.此外,C纤维在脊髓后角内可通过兴奋性轴-树突触直接影响甲啡肽能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脊髓后角 甲啡肽 C纤维 免疫电镜
下载PDF
尿道伤害性刺激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腰骶髓内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娟 丁玉强 +2 位作者 徐俊卿 焦西英 赵广臣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5-89,共5页
观察了给予尿道伤害性刺激后 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腰骶髓内分布情况。在向大鼠尿道内导入1 0 0μl 2 %福尔马林后 ,大量 FOS阳性神经元出现在脊髓腰 6和骶 1节段的后角内侧部和后连合核内。双侧切断阴部神经几乎可完全阻断 FOS在腰骶髓... 观察了给予尿道伤害性刺激后 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腰骶髓内分布情况。在向大鼠尿道内导入1 0 0μl 2 %福尔马林后 ,大量 FOS阳性神经元出现在脊髓腰 6和骶 1节段的后角内侧部和后连合核内。双侧切断阴部神经几乎可完全阻断 FOS在腰骶髓的表达 ,但 FOS表达不受切断双侧盆神经的影响。行为学观察发现神经完整的大鼠和切断盆神经的大鼠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表现为频繁舔舐尿道外口 ,而切断阴部神经的大鼠则未见此明显的行为学反应。结果提示 ,大鼠腰 6和骶 1节段的后角内侧部和后连合核可能为脊髓内接受尿道伤害性信息的主要区域 ,尿道的伤害性信息是由阴部神经传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阴部神经 初级传入 大鼠 尿道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家兔Onuf核及其相关神经元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天祝 袁一平 +2 位作者 杨华 马常升 刘东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0-192,258,共3页
以会阴肌及阴部神经注射为实验组,直肠、盆神经及坐骨神经注射为对照组,以HRP法在家兔骶尾髓白,对Onuf核及其相关神经元进行对照观察。分析了家兔Onuf核及其神经元的特点,提出了盆脏平滑肌与会阴横鈫肌功能密切的骶尾髓内神经机制。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元 传入纤维 会阴肌 家兔
下载PDF
穴位与内脏相关的初级传入联系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格吉乐图 孙志宏 +1 位作者 陈树林 欧阳五庆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综述了穴位解剖组织学、针感及循经感传实质、穴位与内脏的初级传入神经在脊髓前、脊髓内汇聚以及穴位实质、穴位与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和针刺镇痛的关系。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 ,针感和内脏感觉的信号初级传入途径的研究 ,是探明穴位作... 本文综述了穴位解剖组织学、针感及循经感传实质、穴位与内脏的初级传入神经在脊髓前、脊髓内汇聚以及穴位实质、穴位与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和针刺镇痛的关系。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 ,针感和内脏感觉的信号初级传入途径的研究 ,是探明穴位作用的特异性、内脏牵涉痛与针刺镇痛机制的第一步。本文对研究和解释这个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内脏 初级传入 脊神经节
下载PDF
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结构与一级传入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
8
作者 刘庆莹 Raymond H HO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6-142,258,共8页
本文用单纯免疫电镜及免疫电镜与溃变(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SOM)阳性结构之间的突触连结。结果在脊髓胶状质内观察到SOM阳性的胞体、轴突、树突及溃变的轴突,以上结构间形成了几种不同类... 本文用单纯免疫电镜及免疫电镜与溃变(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SOM)阳性结构之间的突触连结。结果在脊髓胶状质内观察到SOM阳性的胞体、轴突、树突及溃变的轴突,以上结构间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突触连结:(1)Ⅰ型或Ⅱ型突触球的中央成份(CⅠ或CⅡ末梢)是溃变的或是SOM免疫反应阳性的,它们与周围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轴轴突触或树轴突触,其中有一些周围的树突还是SOM阳性的。(2)某些简单的轴突(不参与构成突触球的轴突)呈暗型溃变,并与SOM阳性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简单的SOM阳性的致密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或核周质形成轴树或轴体突触。(4)简单的SOM阳性的亮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这些突触关系提示脊髓胶状质内SOM阳性树突和胞体可直接从一级传入纤维或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接受冲动,其中有一些一级传入纤维和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也是SOM阳性的。这表明在脊髓固有神经元与一级传入纤维之间及脊髓固有神经元本身都存在着自调节突触。本实验结果为SOM参与感觉信息的调节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胶状质 生长抑素 突触 一级传入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后角内初级传入C纤维中δ阿片受体的免疫电镜定位
9
作者 王小丽 张亦农 李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δ阿片受体是否存在于初级传入C纤维内,为脑啡肽在痛觉初级传入调制中的突触前抑制机制提供更为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技术标记大鼠脊髓后角浅层(Ⅰ~Ⅲ层)凝集素Ⅰ-B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δ阿片受体是否存在于初级传入C纤维内,为脑啡肽在痛觉初级传入调制中的突触前抑制机制提供更为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技术标记大鼠脊髓后角浅层(Ⅰ~Ⅲ层)凝集素Ⅰ-B4结合位点和δ阿片受体。结果:大量轴突及轴突终末呈δ阿片受体阳性免疫反应,特别是在双标切片上,观察到约40%的凝集素Ⅰ-B4结合位点阳性纤维及其终未内也含有δ阿片受体。结论:脊髓后角浅层内的δ阿片受体部分存在于传递伤害性信息的初级传入C纤维中,以介导阿片物质脑啡肽对初级传入C纤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C纤维 初级传入 脊髓后角 免疫电镜
下载PDF
辣椒素局部用药对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峰 赵云富 +1 位作者 姜晓钟 高爱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辣椒素眶下神经干局部给药对大鼠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三叉神经痛的潜在治疗意义。方法:2%辣椒素溶液直接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干给药,对侧做自身对照,分别在给药后3d及1、2、3、4、5、6周电镜观察双侧眶下... 目的:观察辣椒素眶下神经干局部给药对大鼠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三叉神经痛的潜在治疗意义。方法:2%辣椒素溶液直接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干给药,对侧做自身对照,分别在给药后3d及1、2、3、4、5、6周电镜观察双侧眶下神经纤维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区(CNV)P 物质(SP)阳性颗粒的灰度值。结果:辣椒素给药后无髓神经纤维变性溶解,而有髓神经纤维完好;给辣椒素后CNV区SP免疫阳性颗粒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侧(P <0.01),即SP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时间组之间SP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辣椒素局部神经干给药能选择性毁损初级传入神经中的无髓纤维,减少CNV区SP含量,提示辣椒素局部给药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神经干给药 免疫组织化学 辣椒素 三叉神经痛 初级传入神经 P物质
下载PDF
大鼠膀胱及其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 被引量:7
11
作者 武静茹 张励才 曾因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的 :在确定大鼠膀胱痛牵涉区的基础上 ,明确膀胱及其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的起源。方法 :经静脉注入EvansBlne ,观察染料渗出和皮肤部位 ;将CB HRP分别注入膀胱壁内或牵拉区皮下 ,观察和计数阳性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及数目。结果 :深蓝... 的 :在确定大鼠膀胱痛牵涉区的基础上 ,明确膀胱及其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的起源。方法 :经静脉注入EvansBlne ,观察染料渗出和皮肤部位 ;将CB HRP分别注入膀胱壁内或牵拉区皮下 ,观察和计数阳性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及数目。结果 :深蓝色的染料渗漏斑仅出现在耻骨联合附近皮区 ,膀胱的CB HRP阳性标记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L~L3 和L6、S1 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 ,牵涉区的则主要分布在L2 、L3 节段DRG。结论 :大鼠的膀胱痛牵涉区主要位于耻骨联合附近的皮肤 ,膀胱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广泛 ,而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局限 ,二者在L2 、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伊文氏蓝 牵涉区 初级传入神经元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腓肠神经引起A_δ、C类传入神经纤维的背根反射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东元 牛汉璋 +1 位作者 唐向东 李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距脊髓约 15mm处切断大鼠L5背根 ,将中枢端分成 4~ 5条细束 ,电刺激腓肠神经在背根细束上记录背根反射 (dorsalrootreflex ,DRR)。共记录到DRR 5 1例 ,根据引起DRR所兴奋的腓肠神经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逆向传出的纤维类别将DRR分为 5... 在距脊髓约 15mm处切断大鼠L5背根 ,将中枢端分成 4~ 5条细束 ,电刺激腓肠神经在背根细束上记录背根反射 (dorsalrootreflex ,DRR)。共记录到DRR 5 1例 ,根据引起DRR所兴奋的腓肠神经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逆向传出的纤维类别将DRR分为 5类 :Aαβ Aαβ·DRR、Aβδ Aδ·DRR、Aβδ C·DRR、Aαβδδ C·DRR和C C·DRR。结果证明 ,电刺激外周神经激活各类纤维不但能引起A类 (包括Aδ)纤维的DRR ,而且也能引起C类纤维的DRR。记录的Aδ·DRR和C·DRR为细纤维传入终末产生突触前抑制提供了客观指标 ,为DRR逆向传出冲动到达外周组织 ,释放神经肽类递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背根反射 电生理 初级传入去极化 背根电位 突触前抑制 C纤维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量变化的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园山 吴金浪 +1 位作者 陈穗君 张惠君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2-306,I005,共5页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 ,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 L4脊髓 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 ,直接...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 ,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 L4脊髓 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 ,直接比较了两组动物脊髓 板层神经毡单位面积内突触性终末的数量变化。 结果 吗啡依赖组脊髓 板层来自初级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其中来自无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与对照组同类型的突触性终末数比较增加 6 1%。来自有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增多 70 %。尤其是来自含有致密核芯小泡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多 98%。 结论 吗啡可能促进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脊髓Ⅱ板层 初级传入纤维 突触
下载PDF
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的分支及其向躯体与内脏的分支投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淑芬 刘莎 +1 位作者 吴建中 张作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用大鼠做两组实验。一组用CB-HRP注入其膀胱壁内,TMB法成色,追踪其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发现有的节细胞的周围突在节内出现分支,分二支或多支。另一组实验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分别注射核黄和真蓝于大鼠的坐骨神经干和膀胱壁内,追踪... 本文用大鼠做两组实验。一组用CB-HRP注入其膀胱壁内,TMB法成色,追踪其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发现有的节细胞的周围突在节内出现分支,分二支或多支。另一组实验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分别注射核黄和真蓝于大鼠的坐骨神经干和膀胱壁内,追踪其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结果在L_4—L_6节发现双标细胞,以L_5节最多见,双标细胞出现的比例,均占坐骨神经标记细胞总数的3%左右。结果表明少量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有向躯体与内脏的分支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细胞 躯体-内脏 分支投射
下载PDF
Differential Inhibition of Nav1.7 and Neuropathic Pain by Hybridoma-Produced and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at Target Nav1.7 被引量:4
15
作者 Sangsu Bang Jiho Yoo +12 位作者 Xingrui Gong Di Liu Qingjian Han Xin Luo Wonseok Chang Gang Chen Sang-Taek Im Yong Ho Kim Judith A.Strong Ma-Zhong Zhang Jun-Ming Zhang Seok-Yong Lee Ru-Rong Ji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2-41,共20页
Abstract The voltage-gated Na+ channel subtype Nav1.7 is important for pain and itch in rodents and humans.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a Nav1.7-targeting monoclonal antibody (SVmab) reduces Na+ currents and pain an... Abstract The voltage-gated Na+ channel subtype Nav1.7 is important for pain and itch in rodents and humans.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a Nav1.7-targeting monoclonal antibody (SVmab) reduces Na+ currents and pain and itch responses in mice. 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recom- binant SVmab (rSVmab) binds to and blocks Nav1.7 similar to SVmab. ELISA tests revealed that SVmab was capable of binding to Nav1.7-expressing HEK293 cells, mouse DRG neurons, human nerve tissue, and the voltagesensor domain II of Nav1.7. In contrast, rSVmab showed no or weak binding to Nav1.7 in these tests. Patch-clamp recordings showed that SVmab, but not rSVmab, markedly inhibited Na+ currents in Nav1.7-expressing HEK293 cells. Notably, 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 increased the blocking activity of SVmab and rSVmab in Nav1.7- expressing HEK293 cells. SVmab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rSVmab in inhibiting paclitaxel-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SVmab also bound to human DRG neurons and inhibited their Na+ currents. Finally, potential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ial efficacy of SVmab and rSVmab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afferent neuron Patch clamping (electrophysiology) Sodium channels Animal models
原文传递
家兔胸、腹、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树林 李育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和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对家兔心、肺、肝、胃、肾、子宫和膀胱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内脏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分布节段范围广泛,又有相对集中的节段;内脏与内脏之间的部分分布...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和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对家兔心、肺、肝、胃、肾、子宫和膀胱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内脏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分布节段范围广泛,又有相对集中的节段;内脏与内脏之间的部分分布节段相互重叠,即使远距离相隔的内脏亦不例外,其中胸8~10节段是胸、腹、盆腔脏器共同重叠节段;各内脏的感觉均经交感和副交感两个途径传入,其中心、肺、肝、肾、子宫以交感途径占优势,胃和膀胱以副交感途径占优势。内脏器官初级传入神经元的这种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传入神经元 内脏 传入神经 家兔
下载PDF
SH2-B beta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 beta in lung and visceral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in asthmatic mice
17
作者 Jinping Qi Xiaojie Wang Yun J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4期2703-2707,共5页
A previous study by our research group showed that nerve growth factor is involved in the onset of asthma through regulating SH2-Bβ expression in the lung and visceral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of asthmatic mice. This... A previous study by our research group showed that nerve growth factor is involved in the onset of asthma through regulating SH2-Bβ expression in the lung and visceral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of asthmatic mice. This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terleukin-1β in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in C7-T5 spinal ganglia, spinal cord and lung in asthmatic mice after blockage of SH2-Bβ.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1β protein in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in the C7-T5 spinal ganglia and lung were decreased, and interleukin-1β mRNA expression also down-regulated in the spinal cord, medulla oblongata and lung tissue after blockage of SH2-Bβ.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H2-Bβ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β in C7-T5 spinal ganglia, spinal cord and lung of asthmatic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2-BΒ INTERLEUKIN-1Β asthma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spinal ganglia afferent nerve pathway
下载PDF
初级传入纤维在发育阶段小鼠腰髓背角内生长特点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陈新安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研究通过将亲脂性羰花青染料 Di I置入胚胎 12 d(E12 )到生后 3 d(P3 )小鼠背根神经节内进行追踪的方法 ,观察了初级传入纤维在小鼠腰段脊髓背角内生长过程和终止的形态特点。结果显示 ,初级传入纤维在 E13时生长至脊髓后索 ,在此停留... 本研究通过将亲脂性羰花青染料 Di I置入胚胎 12 d(E12 )到生后 3 d(P3 )小鼠背根神经节内进行追踪的方法 ,观察了初级传入纤维在小鼠腰段脊髓背角内生长过程和终止的形态特点。结果显示 ,初级传入纤维在 E13时生长至脊髓后索 ,在此停留 2d,到 E15时开始进入脊髓灰质。 E16和 E17时 ,生长至脊髓灰质内的初级传入纤维的数量增加并向腹角延伸。有相当数量的初级传入纤维进入脊髓背角深层。至 E18,背角深层的传入纤维的密度进一步增加 ,分支的状态变得更为复杂。一些分支延伸到背角浅层。在出生后 ,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分布特点无明显变化 ,但是在背角前层的纤维数量进一步增多。另外 ,还观察到初级传入纤维发出侧支向对侧脊髓背角的投射。这种向对侧生长的纤维侧支开始于 E16,来源于同侧背角内侧部的传入纤维。至E18和出生时 ,向对侧背角生长的侧支的来源部位增加到两个。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小鼠脊髓背角内初级传入纤维的板层分布模式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晚期和出生后的早期 ,此后初级传入纤维在背角内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调整 ,达到与成年时一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传人纤维 发育 感觉传递 脊髓背角 小鼠 脊髓灰质
下载PDF
家兔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定位投射—HRP跨越神经节追踪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继硕 秦秉志 吕少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9-48,135,共11页
向家兔坐骨神经的分支一胫神经、腓神经、比目鱼肌(腓肠肌)神经、腓肠皮神经分别注入HRP溶液,跨越神经节追踪了各该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得到了下列几点规律性认识。1.来自皮肤的外感性传入纤维分布于后角浅层(Ⅰ—Ⅳ层),来... 向家兔坐骨神经的分支一胫神经、腓神经、比目鱼肌(腓肠肌)神经、腓肠皮神经分别注入HRP溶液,跨越神经节追踪了各该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得到了下列几点规律性认识。1.来自皮肤的外感性传入纤维分布于后角浅层(Ⅰ—Ⅳ层),来自肌肉的Ia类粗纤维分布于后角深层及中间带外侧核区、前角。2.外感性细纤维在后角Ⅱ、Ⅲ层有浓密的投射,各神经有特有的占位区。内脏初级传入纤维不向Ⅱ、Ⅲ层投射。3.与痛党有关的Aδ、C纤维经Lissauer’s束投射向后角Ⅰ、Ⅱ层,其它感觉的外感性纤维经后索分布于后角Ⅳ层并有一部分入Ⅲ层。4.Ia类粗纤维经后索入灰质,首先在Ⅴ、Ⅵ层内侧部形成浓密的晶体形终末区并经Ⅵ层中央部向中间带外侧核区、前角运动核区(Ⅸ层)放散。粗纤维在后索内形成升、降支,向吻侧跨约10个节段逐节发出侧支终止在相当于Ⅴ、Ⅵ层内侧部处;向尾侧终止于骶、尾各节段的后连合核区。5.进入脊髓的各类纤维中,止于Ⅰ、Ⅱ层的细纤维跨节段最少;止于Ⅳ层的外感性纤维向吻侧跨2—3节,向尾侧直达尾髓;Ia类粗纤维跨节段范围最大,升支可达T_(9),降支直达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传入神经元 脊髓 HRP跨越神经节追踪 坐骨神经 家兔
下载PDF
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继固 蔡丽霞 +1 位作者 任立恩 胡松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段。C6~T2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mm)分别为0.996、0.996、0.918、0.783、0.642,而尺神经向C6~T2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54~0.536、0.333~0.542、0.214~0.515、0.144~0.319、0~0.223的范围,显示了反应带从SG的中间区逐渐移至内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一级传入纤维 定量分析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脊髓胶状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