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研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共14页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皇权不止于县"的猜想,进一步梳理了县以下各种不同的行政编组和区划,为深入认识清代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制度层面上的契合点,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佐贰 政权结构 行政区划
下载PDF
辽金时期的民族迁徙与辽西走廊滨海州县的发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凤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辽金时期迁徙汉、渤海、女真等族人口到辽西走廊滨海地区,并建置州县以对他们实施政治统辖和行政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辽西走廊滨海地区交通环境的改善,直接促使辽西走廊傍海道成为交通要道,也进一步提升了辽西走廊沿海州县的军事地位,... 辽金时期迁徙汉、渤海、女真等族人口到辽西走廊滨海地区,并建置州县以对他们实施政治统辖和行政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辽西走廊滨海地区交通环境的改善,直接促使辽西走廊傍海道成为交通要道,也进一步提升了辽西走廊沿海州县的军事地位,更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民族 辽西走廊傍海道 州县
原文传递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阿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3-48,共6页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侨州郡县 原则郡县 当地州郡县
下载PDF
明代州县区划及其沿革 被引量:3
4
作者 柏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40,共9页
明代州县增设改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有历史的遗留 ,二是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三是有当时政治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固然有其优势 ,但它不能把人完全隔绝 ;历史遗留和当时的政治 ,都是人为的因素。州县的增改、疆域的划分 ,无疑是... 明代州县增设改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有历史的遗留 ,二是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三是有当时政治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固然有其优势 ,但它不能把人完全隔绝 ;历史遗留和当时的政治 ,都是人为的因素。州县的增改、疆域的划分 ,无疑是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分析明代 740多个州县增改的原因 ,不但可以看出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而花费的苦心 ,而且也可以看出州县的政治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 疆界 改置 行政区划 等级
下载PDF
里耶秦简牍所见郡县订补 被引量:6
5
作者 晏昌贵 《历史地理研究》 2019年第1期50-57,160-161,共10页
《里耶秦简(贰)》新出现一些秦代郡县道,本文从中归纳出4个郡和34个县道,其中城父县属淮阳郡、镡成县属洞庭郡。简牍可见从秦都咸阳发文传送至南阳郡—南郡—洞庭郡,以及文书在内史和郡属各县道及县下乡里之间的传输路线和传送方式。里... 《里耶秦简(贰)》新出现一些秦代郡县道,本文从中归纳出4个郡和34个县道,其中城父县属淮阳郡、镡成县属洞庭郡。简牍可见从秦都咸阳发文传送至南阳郡—南郡—洞庭郡,以及文书在内史和郡属各县道及县下乡里之间的传输路线和传送方式。里耶简牍还可以复原秦洞庭郡的全部属县,并可由此推论秦洞庭郡的治所先在新武陵县,后迁往临沅县,时间大约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三十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简牍 秦代 郡县
下载PDF
元代中后期四川行省州县复置考
6
作者 伍磊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2期149-156,162,共9页
元中后期,元廷在四川行省复置了部分州县政区。比较明、清志书沿革,参考学校、祠庙等治所建置和名宦、职官等政区特征,可以钩稽出州县复置的大致情况。大德七年到至正初年复置的州县政区,可考者有荣、资、隆三州,井研、内江、安岳、昌... 元中后期,元廷在四川行省复置了部分州县政区。比较明、清志书沿革,参考学校、祠庙等治所建置和名宦、职官等政区特征,可以钩稽出州县复置的大致情况。大德七年到至正初年复置的州县政区,可考者有荣、资、隆三州,井研、内江、安岳、昌宁、大足、乐昌、江油、保宁、通江九县;另有石羊一县新置。元廷复置四川行省州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流民涌入,存在多由巡检司改设、人口不足额和进程缓慢等三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州县 复置
下载PDF
秦朝郡县关系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战国时期各国普遍以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县在行政、经济、军事上有较强的自主权和相当大的独立性。秦统一后,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县为郡所统辖,而郡却不具备将所辖县的综合实力彻底纳入自己的统辖之下并取而代之的能力。究其原因,除县具... 战国时期各国普遍以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县在行政、经济、军事上有较强的自主权和相当大的独立性。秦统一后,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县为郡所统辖,而郡却不具备将所辖县的综合实力彻底纳入自己的统辖之下并取而代之的能力。究其原因,除县具有一定的经济、行政自主权并贮备有大量的武器、军备物资和战国以来形成的战斗传统外,在基层还存在着浓厚的农村公社遗存。秦朝郡对县的失控,也是国家对地方的失控,从而在起义军的冲击下导致其速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机构 军备 普遍 秦朝 国家 自主权 地方 起义 遗存 考论
下载PDF
汉代郡县关系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9-63,共5页
西汉前期受秦及楚汉战争时期郡县关系的影响和防御关东诸侯王势力的需要,县在经济、行政、军事各方面保持着较强的实力和相当大的自主权,郡对县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管辖。随着诸侯王问题的解决和乡里社会的分裂、政府经济政策、选官制度的... 西汉前期受秦及楚汉战争时期郡县关系的影响和防御关东诸侯王势力的需要,县在经济、行政、军事各方面保持着较强的实力和相当大的自主权,郡对县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管辖。随着诸侯王问题的解决和乡里社会的分裂、政府经济政策、选官制度的变化,县的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失去其独立性而为郡彻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县 乡里秩序 功能
下载PDF
秦封泥所见郡县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宁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92,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在陕西西安市北郊出土的秦封泥,包含了大量有关秦郡县的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些封泥所反映的郡县的空间分布做进一步探讨,以求找出其分布特征。
关键词 秦封泥 郡县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明清府县正佐官地位之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柏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82,共10页
明清府县设有正官及佐贰官,其本意在于正佐相互辅助监督,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出台了《在外正佐官互相纠举例》,在制度上确立正官的优势地位,佐贰官的主干行政权被剥离,失去赞理职权,成为闲曹、冗员。在不断裁冗的情况下... 明清府县设有正官及佐贰官,其本意在于正佐相互辅助监督,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出台了《在外正佐官互相纠举例》,在制度上确立正官的优势地位,佐贰官的主干行政权被剥离,失去赞理职权,成为闲曹、冗员。在不断裁冗的情况下,佐贰官逐渐转向分事、分防事务,其职能也发生根本变化。随着《穷苦佐杂回籍路费例》的颁行,佐贰官则成为"微员"。这些制度上的变化,也导致府县正佐官之间地位的变化,从同僚到僚属,再到属官,直接影响到府县的治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府县 正佐官 地位变化
下载PDF
秦汉王朝对环北部湾地区的治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廷瑜 彭书琳 《钦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环北部湾地区是骆越故地,秦汉时期设郡县管辖,推行移民实边、汉越杂处的民族政策,实行"以其故俗治""毋赋税",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人与骆越人共同开发北部湾,使之成为中国一个具有特色的经济区。同... 环北部湾地区是骆越故地,秦汉时期设郡县管辖,推行移民实边、汉越杂处的民族政策,实行"以其故俗治""毋赋税",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人与骆越人共同开发北部湾,使之成为中国一个具有特色的经济区。同时发展海外贸易,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部湾 郡县 以故俗治 和集百越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东三省新置治蒙机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夺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52-58,154,共7页
东三省在设立行省之后,对所辖蒙旗实施新政深入展开。治蒙机构的新置是筹蒙改制中的重要内容,是东三省对蒙旗集权的表现,是东三省将对蒙治权纳入行省权力之内的重要途径。其中,以东三省蒙务局、吉林蒙务处的新设、道府县的增置为代表。
关键词 东三省蒙务局 吉林蒙务处 道府县
原文传递
明中后期财政困境与府县应对——以华北府县为考察中心
13
作者 陈丽 贺军妙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府县作为一级税收单位,在明代财政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财政体制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在怎样完成中央财政分派税赋的足额上缴、保障府县地方机制的正常运作以及让百姓在征纳税赋时与官府保持合作方面,华北府县官员通过灵... 府县作为一级税收单位,在明代财政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财政体制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在怎样完成中央财政分派税赋的足额上缴、保障府县地方机制的正常运作以及让百姓在征纳税赋时与官府保持合作方面,华北府县官员通过灵活处理彼此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尽管其所用应对举措是限于一县一地的个案,但亦与明代财政体制的整体变化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华北 府县 财政
下载PDF
秦汉地方祠官考
14
作者 范云飞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2-87,共6页
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之简牍、碑刻、封泥等材料,可知西汉王国太常所属之祠官名称并不统一。东汉王国无太常官署,但设有礼乐长、祠祀长之职。郡县一般没有常设的祠官,岁时常祀主要由守、令、长主持。郡县山川之祭祀,从秦、西汉到东汉有较... 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之简牍、碑刻、封泥等材料,可知西汉王国太常所属之祠官名称并不统一。东汉王国无太常官署,但设有礼乐长、祠祀长之职。郡县一般没有常设的祠官,岁时常祀主要由守、令、长主持。郡县山川之祭祀,从秦、西汉到东汉有较大变化。秦、西汉时期五岳四渎多属于中央祭祀,领于太常官署。东汉初年开始,五岳四渎属郡县祭祀,备案于太常,由郡守主持祭祀。县中偶有专职祠官,多由百石卒史充任,掌守神庙,往往因事而设,并非常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郡国 郡县 祠官 祠祀
下载PDF
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被引量:72
15
作者 曹正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共45页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演变。这些演变给我们提出如下三类问题:第一,在地方政治体制上,为什么一部分王朝在开国初期采用了分封制,而当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却又谋求削藩?第二,在边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演变。这些演变给我们提出如下三类问题:第一,在地方政治体制上,为什么一部分王朝在开国初期采用了分封制,而当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却又谋求削藩?第二,在边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元代和明代采用"土司制",清代却推行"改土归流"?第三,在省级政区和省级政府的设置上,为什么汉人政权表现出兴废不定和周期性循环,而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却不存在这种循环?此外,清代之后建立的汉人政权为什么又打破了这种周期循环,建立起稳定的省级政区和统一的省级政府?本文论证了上述问题可以用"风险论"——即中央政府追求"统治风险最小化"的行为及其面临的约束条件——来解释,还同时比较了"风险论"与"帝国的治理逻辑"和"行政发包制模型"在解释能力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行政成本 统治风险 郡县制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 封建与郡县之辨 被引量:60
16
作者 渠敬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共31页
对于中国社会的考察,要接续潘光旦、费孝通等前辈的学术路径,回到传统社会分析的古典范畴。传统社会由殷周、秦汉之变,以及后续各代的发展变迁,均围绕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封建一方面以宗法、丧服、宗庙等礼制,以亲亲、... 对于中国社会的考察,要接续潘光旦、费孝通等前辈的学术路径,回到传统社会分析的古典范畴。传统社会由殷周、秦汉之变,以及后续各代的发展变迁,均围绕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封建一方面以宗法、丧服、宗庙等礼制,以亲亲、尊尊的差等秩序为原则,确立了君统与宗统之间的逻辑关联,另一方面则以天命的神圣观,确立了君民之间的自然天养的普遍法则,使民彝与民生成为了根本的治理基础。郡县则强调战国以来的历史势变,革除了封建制各私其土的乱政之源,反而开创了一个"公天下"的世界,确立了一种超国家形态的帝国政制体系。近世以来,王夫之、顾炎武等强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旨在依据圣人对于三代之制的理解,打破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的集权制系统,重新理顺"公""私"之辨。不过,对于经学意义上的封建的考察,仍是一件需要进一步推敲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 郡县制 双轨治理 天命 势变
下载PDF
“顾炎武方案”与央地关系构建:寓活力于秩序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吕冰洋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65,共16页
央地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经济、社会和政治运行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认为,秩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核心概念,中国央地关系深受郡县制传统的影响,郡县制传统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建立国家秩序,但对国家治理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央地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经济、社会和政治运行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认为,秩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核心概念,中国央地关系深受郡县制传统的影响,郡县制传统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建立国家秩序,但对国家治理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在央地关系处理中,信息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性、地方政府规模和数量,决定着活力与秩序这一矛盾的转化方向;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方案的本质,是在处理央地关系问题上同时兼顾活力与秩序的探索。借鉴顾炎武思想,本文提出“寓活力于秩序”的央地关系改革方案,即赋予县级单位更多行政和财政自主权,强调分权和活力,在县级以上单位实行中央政府的垂直管理,强调集权和秩序,形成“哑铃式分权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郡县制 财政分析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唐代安北都护府迁徙考论 被引量:21
18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安北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关。安北都护府曾经三更其名、八迁治所。安北都护府对碛北地区诸羁縻府州实施管辖的历程,大致可分作前(647-688年)后(689-784年)两个时期,后期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而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并未... 安北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关。安北都护府曾经三更其名、八迁治所。安北都护府对碛北地区诸羁縻府州实施管辖的历程,大致可分作前(647-688年)后(689-784年)两个时期,后期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而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并未设立"瀚海都护府"。也不存在所谓圣历元年(698年)安北府迁驻单于都护府故城之变化,是年,安北府仍旧驻在河西走廊的"西安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政治 安北都护府 羁縻府州 军政机关 管理 北方边疆 瀚海都护府 单于府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24
19
作者 徐旺生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95-101,共7页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并结合农业产生特点,指导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中国人生产与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并结合农业产生特点,指导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中国人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其产生的客观基础与黄河流域处于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区有关;其产生的主观背景与中国古代社会悠久的农耕历史、发达的农学思想、和谐的文化理念相关;其产生的技术条件与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知识有关;其产生的制度因素与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度与重农政策密切相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和谐模式的产物,不同于西欧以征服和控制自然为目的的工业文明。因此,"二十四节气"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现实价值,尤其是当中国越来越多地站在世界舞台中心时,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名片,体现出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宗旨,有利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农耕基因 和谐理念 郡县制度
下载PDF
于阗: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孟宪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于阗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阗与唐朝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在军政体制上也发生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本文认为,毗沙都督府与安西都护府是原有的羁縻府州系统,而于阗镇守军与安西四镇节度使是新的军... 于阗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阗与唐朝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在军政体制上也发生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本文认为,毗沙都督府与安西都护府是原有的羁縻府州系统,而于阗镇守军与安西四镇节度使是新的军镇系统。从长寿元年唐朝在四镇驻兵以后,开始了军镇化的过程,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定型,最终军镇体制后来居上,从权力上控制并支配了原来的羁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 安西四镇 羁縻府州 军镇体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