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胃黏膜黏蛋白5A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饶晶 杨晓军 +2 位作者 樊冬梅 陈万群 王金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脾虚湿热瘀血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清热化瘀方,1剂/d,水煎分两次2次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4片/次,3次/d,饭...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脾虚湿热瘀血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清热化瘀方,1剂/d,水煎分两次2次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4片/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病理评分的变化、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胃黏膜黏蛋白5 AC(MUC5 AC)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65.0%,优于对照组的26.3%(P<0.05);治疗后治疗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MUC5 AC阳性表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方可以明显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症状,减轻腺体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对胃癌前病变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上调胃黏膜MUC5 AC蛋白的表达,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健脾清热化瘀方 黏蛋白5 AC
原文传递
胃癌前病变“痰”“湿”证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思汉 李书楠 +2 位作者 黄铭涵 赖虔青 林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0-973,共4页
目的:基于证素辨证对胃癌前病变(PLGC)"痰、湿"证素进行证候分析,初步建立相应的中医临床诊断规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随机选择PLGC患者142例,运用证素理论,对提取的"痰、湿"证素单元进行调查登记探讨,研究PLG... 目的:基于证素辨证对胃癌前病变(PLGC)"痰、湿"证素进行证候分析,初步建立相应的中医临床诊断规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随机选择PLGC患者142例,运用证素理论,对提取的"痰、湿"证素单元进行调查登记探讨,研究PLGC"痰""湿"证素特征。结果:PLGC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胃、肝、脾、肾、心、胆、心神、肺等,病性证素主要分布在气滞、阳虚、气虚、湿、血瘀、痰、热、食积等;PLGC症状归纳为10组公因子,其中4组为有效公因子(F1~F4)。在PLGC中,病性证素"痰"的证素特征以形体肥胖、胸闷、咽部异物感、吐痰、舌苔腻、脉滑为主,病性证素"湿"的证素特征以环境潮湿、肢体酸重或困重、头蒙如裹、口黏腻、便溏、舌苔腻、脉滑为主。结论:明确PLGC"痰""湿"证素特征,可为临床辨别PLGC"痰""湿"证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 辨证 胃癌前病变 湿
原文传递
胃康宁治疗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及调节COX-2蛋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涛 张霞 魏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46-48,68,共4页
目的观察胃康宁治疗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调节COX-2蛋白的机制。方法将90例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口服胃康宁组方,对照组口服胃... 目的观察胃康宁治疗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调节COX-2蛋白的机制。方法将90例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口服胃康宁组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病理改变,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COX-2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7.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炎症、萎缩、肠化生积分和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炎症、萎缩、肠化生积分和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胃痛、痞满、嘈杂、乏力、纳呆积分和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痛、痞满、纳呆积分和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COX-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OX-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康宁治疗脾虚寒热瘀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胃黏膜炎症,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降低胃黏膜COX-2蛋白表达可能为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宁 辛开苦降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临床疗效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志刚 白兆芝 +1 位作者 徐列明 王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防治PLG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造模组。预...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防治PLG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造模组。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灌服胃安泰胶囊,最后和其他组进行比较。确认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预防组,胃安泰高、中、低剂量组,维酶素组和病理对照组,以胃安泰胶囊(不同剂量)分别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进行灌胃,以维酶素片作为西药对照。实验结束后摘取胃,测定胃黏膜AgNORs颗粒的水平。[结果]经胃安泰胶囊治疗后,PLGC大鼠胃黏膜AgNORs颗粒数明显减少,疗效优于维霉素组(P<0.01);预防组大鼠胃黏膜AgNORs颗粒数明显少于病理对照组(P<0.01)。[结论]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期病变有很好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期病变 胃安泰胶囊 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原文传递
益胃冲剂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粘膜上皮细胞DNA量及AgNOR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文 夏天 +5 位作者 张仲海 王宗仁 张金洲 李锋 李军昌 行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 :从实验角度对益胃冲剂的药效进行观察 ,并对其逆转机制加以探讨 .方法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冲剂高、低剂量治疗组、维酶素对照组 ,分别对各组病理变化 ,胃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 ,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 目的 :从实验角度对益胃冲剂的药效进行观察 ,并对其逆转机制加以探讨 .方法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冲剂高、低剂量治疗组、维酶素对照组 ,分别对各组病理变化 ,胃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 ,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进行观察 .结果 :模型组大鼠 87.5 %出现粘膜变薄 ,腺体萎缩 ,10 0 %出现炎细胞浸润 ,6 6 .5 %出现肠上皮化生 ,37.5 %出现异型增生 ,其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 ,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明显增高 ,而治疗组粘膜变薄、腺体萎缩 ,炎细胞侵润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高剂量组 :11.1% ,11.1% ,11.1% ,0 ,0和低剂量组 :2 2 .5 % ,11.1% ,2 2 .2 % ,11.1% ,0较模型组的 87.5 % ,87.5 % ,10 0 % ,6 2 .5 % ,37.5 %明显改善 (P <0 .0 1) .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相对倍体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与维酶素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益胃冲剂能有效地逆转胃粘膜癌前病变 ,其逆转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病变细胞DNA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 益胃冲剂 胃癌前病变 DNA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扶正祛邪、调枢守神”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威 马小娜 +3 位作者 邵奇 赵京博 王晓慧 王庆国(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78-181,共4页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属于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对PLGC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对PLGC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王庆国教授认为,PLGC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枢...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属于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对PLGC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对PLGC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王庆国教授认为,PLGC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枢机不利,临床应坚持“扶正祛邪、调枢守神”法,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并针对病理因素“湿热”“瘀血”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同时调畅肝胆之枢、脾胃之枢,调和阴阳,形神同治。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柴胡桂枝汤 半夏泻心汤 名医经验 王庆国
下载PDF
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研究欣胃颗粒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国英 奚玉杰 +2 位作者 孙志文 刘金凤 李贺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77-80,224-225,共6页
目的研究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recah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患者胃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 目的研究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recah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患者胃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Ⅱreceptor,TβR-Ⅱ)、Smad4、Smad7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治疗PLGC提供中医诊疗思路和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夹毒型PLGC患者60例设为疗前组,并将其随机分为欣胃颗粒组和胃复春组,分别给予口服欣胃颗粒和胃复春片,连续服用12周,另设1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空白组作为对照且未予药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中TGF-β1、TβR-Ⅱ、Smad4、Smad7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疗前组患者TGF-β1、TβR-Ⅱ、Smad7表达升高,Smad4表达降低(P<0.05),且与空白组、欣胃颗粒组、胃复春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欣胃颗粒组、胃复春组均可下调TGF-β1、TβR-Ⅱ、Smad7的表达,上调Smad4的表达。两组相比,欣胃颗粒组下调TGF-β1、TβR-Ⅱ、Smad7表达水平的作用明显(P<0.05),而胃复春组上调Smad4表达水平的作用明显(P<0.05)。结论欣胃颗粒能有效治疗PLGC,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GF-β/Smads通路传导,下调TGF-β1、TβR-Ⅱ、Smad7的表达,同时上调Smad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TGF-β/Smads信号通路 欣胃颗粒
下载PDF
肥大细胞促早期胃癌形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亚楠 蔺丽慧 +6 位作者 王娟 李佳 彭霞 肖辉 李飞 戴慧蓉 李莉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分布,了解肥大细胞与肿瘤形成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癌、40例胃癌前病变、3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标记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分布,了解肥大细胞与肿瘤形成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癌、40例胃癌前病变、3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标记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分析肥大细胞在胃癌(高、中、低分化)组织中的数目及分布,并与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P均<0.05),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将胃癌组和胃癌前病变组分别以肥大细胞数中位数(28、43)分组比较,胃癌、胃癌前病变中肥大细胞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大细胞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Ki-67表达强弱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早期肿瘤的形成,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胃癌;肥大细胞与Ki-67的关系提示其促进肿瘤增殖与进展,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同时,肿瘤组织中肥大细胞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生存期
下载PDF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党民卿 段李桃 王道坤(指导)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关键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痰瘀互阻、胃络血瘀;治疗主要以健脾益气、理气祛湿、活血通络为大法,随证加减,灵活变通,使人...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关键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痰瘀互阻、胃络血瘀;治疗主要以健脾益气、理气祛湿、活血通络为大法,随证加减,灵活变通,使人体气血旺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健脾益气 理气祛湿 活血通络 临床经验 王道坤
原文传递
健脾法与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杰 王文 +1 位作者 杜永平 孟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电子胃镜并活检,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Ⅷ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前后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8,u=3.35,P<0.0005;u=3.73,u=3.52,P<0.0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后,组间Ⅷ因子,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9,u=0.94,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和活血化瘀法可以抑制胃癌前病变(PLGC)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LG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健脾法 活血法 Ⅷ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