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豆生产自给的潜力、路径与挑战 被引量:31
1
作者 朱文博 韩昕儒 问锦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5,207,共15页
大豆在中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关系饲料、油脂和食用蛋白安全。在大食物观下,中国食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食物生产结构已滞后于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突出表现为大豆供给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而这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大豆在中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关系饲料、油脂和食用蛋白安全。在大食物观下,中国食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食物生产结构已滞后于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突出表现为大豆供给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而这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风险所在。中国大豆虽然面临着单产低且增速慢、种植面积不稳定和供需结构不匹配的“三元困境”,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在增产空间。遵循现阶段的常规性技术发展路径提升大豆单产所带来的增产潜力有限,需要采取创新性甚至突破性的非常规手段提升单产水平,同时依靠农民积极性提升和技术创新挖掘多元耕地空间来扩大种植面积。从需求侧引导降低大豆的饲用需求也可有效缓解生产端的增产压力。但是,提单产、扩面积和调需求等增产路径都面临严峻挑战,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可能会制约大豆增产潜力的有效释放,需要规避“运动式”的增产方式,探索长期可持续性的增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增产潜力 粮食安全 大食物观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丹 李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结果】1961-2014年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气候生产潜力呈北部低、南部高特征。近55年双季晚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534和465 kg·hm^(-2)(10a)^(-1),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89.7 kg·hm^(-2)(10a)^(-1)。对江西省晚稻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降水,其次是温度,但降水的影响在逐年减少。【结论】双季晚稻存在着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增产潜力高值区集中在南部地区、低值区集中在中北部地区。未来可以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安排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晚稻可持续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气候生产力 增产潜力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耕地资源优化视角下农产品增产潜力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赖永波 汤植超 黄振香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4-43,共10页
从耕地资源优化视角探究农产品增产潜力,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占比及单产量等进行预测。在未来三年耕地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漳州市的主要农产品仍... 从耕地资源优化视角探究农产品增产潜力,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占比及单产量等进行预测。在未来三年耕地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漳州市的主要农产品仍有明显的增产潜力,其中水果、茶叶以及食用菌的单产呈增长的趋势,而稻谷单产平稳中略降。应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等,从而深挖农产品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漳州经济 耕地资源优化 农产品 增产潜力
下载PDF
地热井酸化增产潜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天懿 刘庆 +6 位作者 刘伟 杨淼 李文 柯柏林 林海亮 付昌鸿 熊馨 《矿产勘查》 2022年第5期662-669,共8页
为节约地热井酸化增产成本,提高地热资源经济开发利用效率,开展酸化增产潜力评价模型研究。针对近井地带储层伤害情况,以达西定律为基础,选取储层伤害解除时渗透率恢复至地层原始条件下的增产倍数表征增产潜力大小,推导建立地热井酸化... 为节约地热井酸化增产成本,提高地热资源经济开发利用效率,开展酸化增产潜力评价模型研究。针对近井地带储层伤害情况,以达西定律为基础,选取储层伤害解除时渗透率恢复至地层原始条件下的增产倍数表征增产潜力大小,推导建立地热井酸化增产潜力计算模型,采用Newton-Simpson迭代求取热储层渗透率、地热井影响半径等关键参数,借助Python程序语言建立增产潜力计算模块。以北京平原区的一口地热井为例,酸化前评价其增产潜力为2.14倍,实际酸化增产后,相同降深下的产能增加至初始产能的2.23倍,与模块预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增产潜力评价模型和模块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该模型和计算模块可快速评价地热储层物性和增产潜力,对优化改造方案和改造规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酸化改造 增产潜力 储层物性 表皮系数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增产潜力及技术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山虎 卢和顶 +1 位作者 童川拉 林建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介绍福建省玉米生产水平及技术现状,分析指出,福建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比现实生产力高52.8%~105.4%,并提出各气候生态区高产目标。至“十五”末的2005年,全省单产从5 295 kg·hm-2增至6 600kg·hm-2,增产25%。其主要技术途... 介绍福建省玉米生产水平及技术现状,分析指出,福建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比现实生产力高52.8%~105.4%,并提出各气候生态区高产目标。至“十五”末的2005年,全省单产从5 295 kg·hm-2增至6 600kg·hm-2,增产25%。其主要技术途径是培育高产稳产土壤;选用耐密品种;提高植株整齐度;乳苗移栽;加强后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玉米 增产潜力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土壤培肥 品种选择 移栽
下载PDF
水稻中位蘖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汉良 鲁学林 郑秋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以冀粳 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 1~ 4次分蘖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中位蘖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结果证实 ,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两个蘖位转折期 ,依此将主茎蘖位划分为下、中、上 3部分 ;水稻主茎 3~n - 1蘖位为中部蘖位。在中位蘖中 ,主茎... 以冀粳 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 1~ 4次分蘖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中位蘖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结果证实 ,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两个蘖位转折期 ,依此将主茎蘖位划分为下、中、上 3部分 ;水稻主茎 3~n - 1蘖位为中部蘖位。在中位蘖中 ,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 - 2蘖位下一次分蘖具有n - 2的蘖、蘖同伸规律 ,即纵向上主茎每长 2片叶 ,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 1次的规律 ,在所有 1次分蘖中 ,n - 1和n - 2蘖位 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在所有 2次分蘖中n - 3和n - 4蘖位 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在所有 3次分蘖中n - 5和n - 6蘖位 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 ;合理利用中位蘖优势具有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位蘖 分蘖规律 生产力 增产潜力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致陆 张德凤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7-839,共13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市场与资源 可利用程度 增产潜力 出口潜力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新时期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仕 王亚楠 +3 位作者 王晓夕 王桂荣 崔栗 谭鑫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12-15,29,共5页
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 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津冀合作、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粮食产业 增产潜力 制约因素 路径研究
下载PDF
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的湖北省分区评价管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林蔚 陈家赢 +2 位作者 张海涛 任艳 孙凯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791-3794,3799,共5页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实地调查结合,核算出的耕地生产能力能够对耕地整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区域比较分析中区域规模和区域优势计算分析方法,采用与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相关的产能优劣指...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实地调查结合,核算出的耕地生产能力能够对耕地整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区域比较分析中区域规模和区域优势计算分析方法,采用与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相关的产能优劣指标、与耕地面积有关的规模优劣指标和与耕地可实现利用强度有关的增产潜力指标,对湖北省各县(市、区)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现阶段可增产潜力水平进行比较和分区。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资源条件,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价和结构优化调整,在不损坏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各分区生产潜力,有针对性地提高湖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旨在为今后湖北省农业生产的耕地整理和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能力 农用地分等 区域评价 增产潜力 湖北省
下载PDF
氧化铝沉降系统节能提产改造
10
作者 李芳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6期28-29,共2页
我公司生产系统的泥量逐步增加,但沉降槽产能有限,系统泥层高位运行,多次因沉降系统泥层高,被迫减产,沉降槽的产能成为制约公司生产的瓶颈之一,节能降耗是我国企业规划和运行的主旋律,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 沉降槽系统 节能降耗 挖潜提产
下载PDF
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长清县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侯西勇 孙希华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24-29,共6页
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 GIS技术和遥感数据 ,按照“机制法”原理计算耕地资源粮食生产潜力。重点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 ,从而得到耕地生产潜力和社会生产潜力像元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 ,进行粮食增产潜力... 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 GIS技术和遥感数据 ,按照“机制法”原理计算耕地资源粮食生产潜力。重点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 ,从而得到耕地生产潜力和社会生产潜力像元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 ,进行粮食增产潜力计算 ,并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发展趋势 ,探讨未来的人口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 :该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但是粮食问题仍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用土地增产潜力研究——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希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年第4期24-26,共3页
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按照“机制法”原理计算济南市长清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重点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从而得到土地生产潜力和社会生产潜力的像元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增产潜力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GIS 遥感 农用土地 增产潜力 济南市 长清区 粮食生产 机制法 土壤有效系数 社会有效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