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律的生成:战后中国文学转型的基石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万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典律的生成作为文学作品历史化、经典化的基石,是文学转型最重要的内容。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处于一个文学与政治等外在因素发生着密切复杂关系的特殊年代,其典律形成的复杂性在于文学作品的典律生成既受到外在各种权力的极大干... 典律的生成作为文学作品历史化、经典化的基石,是文学转型最重要的内容。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处于一个文学与政治等外在因素发生着密切复杂关系的特殊年代,其典律形成的复杂性在于文学作品的典律生成既受到外在各种权力的极大干预,又顽强生成着权力无法统辖的文本内在空间。典律建构密切联系着重要文学形态提供的价值尺度,此时期新的文学形态所代表的"大众"和"通俗"的分界和互渗,构成了典律构建的基本课题。而在政治领袖哲学强大影响的时代,切实摆脱单一意识形态的主宰,真正从文学"民间"的人文性、文学性、学理性角度展开包括阅读、批评在内的经典性累积进程,才会提供经典建设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中国文学 文学典律 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文学转型
下载PDF
上海—北京:从媒介生态看战后中国大陆文学转型
2
作者 黄万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再次成为中国书刊出版中心,在1949年后则被北京所取代,这其中发生的媒介生态变化成为战后中国大陆文学转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态始终积极参与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尤其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而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再次成为中国书刊出版中心,在1949年后则被北京所取代,这其中发生的媒介生态变化成为战后中国大陆文学转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态始终积极参与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尤其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而作为文学媒介生态中心要素的文学出版制度,在中国从社会市场经济转变为国家计划经济过程中的变革,成为战后中国大陆文学转型的根本性变革,也是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 文学转型 文学出版制度 战后中国文学
下载PDF
“民国视野”与台湾文学——以战后初期“民国文学”与“台湾文学”的交锋为例
3
作者 张俐璇 《励耘学刊》 2016年第2期8-28,共21页
战后初期,从1945年到1949年,短短四年时间,是台湾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少见洋溢“左翼思潮”的时光,同时也是“台湾文学”与“民国文学”初相会的时期。本文带入民国历史文化语境,指出在民国机制下“登台”的左翼文学,是战后首波“横的移植... 战后初期,从1945年到1949年,短短四年时间,是台湾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少见洋溢“左翼思潮”的时光,同时也是“台湾文学”与“民国文学”初相会的时期。本文带入民国历史文化语境,指出在民国机制下“登台”的左翼文学,是战后首波“横的移植”,为台湾注入富于五四与鲁迅经验的“三民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新现实主义”思潮;同时也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争议转嫁来台,因此台湾《新生报》“桥”副刊上的“新现实主义文学论争”,实质上正是民国机制的问题另辟台湾战地的讨论。同时,“台湾文学”自身也有对日治时期文学发展的“纵的继承”,因而与民国文学呈现出的左翼/异关怀,已有“阶级与省籍”“理论与实务”的分化。战后初期台湾文学与民国文学交锋的结果,实是二者各行其道,无论是合纵抑或连横,皆不可得。不过,“民国视野”至少为既有的台湾文学研究带来了三项新的可能:一是重新看待“桥副刊论争”的方法;二是关于省籍的问题,并非“本省/外省”的“人”的问题,而是更大的“台湾/民国”的“机制”碰撞结果;三是关于“中国”,因此有“民国/共和国”的区隔,以及深化讨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初期 台湾文学 民国文学 现实主义 横的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