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种植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贤 胡秀莲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底提升 牙槽嵴顸入路
原文传递
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其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燕婷 李悦 +6 位作者 何晶 江鹭鹭 邓春富 张翀 尚德浩 王丹宁 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共561颗种植体)...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年累计存留率及患者相关因素对上颌后牙区不同术式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共561颗种植体)。根据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的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种植术(native bone implant,NB)、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internal sinus floor elevation,ISFE)及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术(lateral sinus floor elevation,LSFE),术后随访3~10年,比较3组的累计存留率。并分析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习惯、缺牙原因、种植部位、骨密度)对3组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NB、ISFE、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4.38%、90.13%、9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作为3组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降低3组种植体的成功率。骨密度是NB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38),种植体的成功率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年龄是ISFE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47),高龄者的种植体成功率较低。结论上颌后牙区种植时,采用不同术式(NB、ISFE及LSFE)的种植体累计存留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作为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的重要预后因素,在术前、术后均应严格控制以提高种植体的长期存留率。在常规种植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高龄者和骨密度低者的种植体成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种植修复 累计存留率
原文传递
倾斜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轶群 黄伟 +3 位作者 张志勇 王旭东 王凤 王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中34颗种植体采用倾斜植入,44颗轴向植入。所有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常规愈合3个月,除1颗种植体失败外,其余种植体均功能性负载支持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方式为黏结固位和螺丝固位。每例患者均于负载后12、24和36个月接受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有1颗轴向种植体在术后2个月时失败,倾斜种植体无失败。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上颌轴向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97.72%,倾斜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100%,修复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保持稳定,平均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可靠的,能有效避免植骨手术,并节约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种植体 上颌后牙区 萎缩 固定修复 上颌窦
下载PDF
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艳婷 葛鑫 +6 位作者 顾舒扬 张燕婷 江鹭鹭 何晶 尚德浩 邓春富 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 目的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以种植体为研究单位,根据是否行骨挤压术,将纳入的病例分为常规种植术组(53颗种植体)和骨挤压种植术组(58颗种植体)。术后随访5年,计算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并测量种植体植入后半年和1、2、3年时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上颌后牙区Ⅲ类骨行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常规种植术组和骨挤压种植术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分别为96.23%和98.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骨挤压种植术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常规种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1、2、3年时两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种植术和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的5年成功率及远期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中对于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病例,术者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需要决定是否行骨挤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常规种植 骨挤压 成功率 边缘骨吸收
原文传递
翼上颌区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瑾 李明 汤春波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98-303,共6页
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气化,剩余牙槽嵴骨量减少或骨质差等因素,一直是种植治疗最为困难的区域。过去采用穿牙槽嵴顶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植骨,以增加剩余骨高度,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条件。但该术式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破裂和上... 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气化,剩余牙槽嵴骨量减少或骨质差等因素,一直是种植治疗最为困难的区域。过去采用穿牙槽嵴顶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植骨,以增加剩余骨高度,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条件。但该术式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破裂和上颌窦炎等并发症,故有学者提出了将种植体植入翼上颌区的技术。翼上颌区域由上颌结节、腭骨锥突和蝶骨翼突组成的骨性支柱可以提供一定长度的密质骨,植入的长种植体能够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该技术无需使用骨移植物,缩短了愈合时间。此外,翼上颌区种植体能够为上部修复体提供后部支持,避免了远端悬臂,生物机械稳定性较好。联合上颌前部短种植体支持上部修复体,能够帮助无牙颌患者实现即刻负重。本文就翼上颌区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种植 翼区种植 上颌后牙区 倾斜种植体 上颌结节
下载PDF
口腔种植专题研讨会学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宝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此次研讨会有国内15所大学的23位种植学专家就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后区骨量不足及无牙颌种植修复三个重点进行典型病例研讨。针对上颌窦底提升、onlay植骨、种植体长度直径及冠根比、种植导航、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种植的风险、即刻负载... 此次研讨会有国内15所大学的23位种植学专家就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后区骨量不足及无牙颌种植修复三个重点进行典型病例研讨。针对上颌窦底提升、onlay植骨、种植体长度直径及冠根比、种植导航、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种植的风险、即刻负载、不翻瓣种植、all-on-4种植及附着龈等9个问题进行了专家与听众互动式提问、解答及争论。通过研讨认为应该强调循证医学,临床创新,处理好常规与尝试、安全与风险、一般和特需及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专家共同的体会是:口腔种植的发展已进入"自由王国"阶段,快速的学科发展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如何迎接种植大潮,遵守自然规律防止进入误区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后区 骨量不足 无牙颌 种植
下载PDF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与风险 被引量:4
7
作者 施斌 廖一林 晏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上颌后牙区种植常面临可用骨高度不足的问题,使用短种植体可以避免骨增量手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些因素会给短种植体的成功应用带来风险。本文介绍了短种植体的定义与发展,对短种植体应用于上领后牙区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 上颌后牙区种植常面临可用骨高度不足的问题,使用短种植体可以避免骨增量手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些因素会给短种植体的成功应用带来风险。本文介绍了短种植体的定义与发展,对短种植体应用于上领后牙区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对种植体与修复方式的选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上颌后牙区 风险因素 修复设计
下载PDF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芷萱 朱宪昕 +1 位作者 杨益 江飞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图像分析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差异,为临床能否将翼上颌区种植技术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种植术前检查者中上颌一...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图像分析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差异,为临床能否将翼上颌区种植技术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种植术前检查者中上颌一侧游离端缺失至前磨牙且骨高度低于5 mm、另一侧非游离端缺失且未曾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共26例),测量翼上颌区牙槽骨在缺牙侧与非缺牙侧宽度、高度、翼突高度和体积的差异。结果除翼突高度外,翼上颌区骨宽度、高度及体积均因上颌后牙缺失而显著减少(P=0.000),其中游离端缺失侧和非游离端缺失侧骨宽度分别为(6.11±1.05)mm、(6.81±0.99)mm,骨高度分别为(15.16±1.39)mm、(16.73±1.44)mm,体积分别为(388.84±81.26)mm^(3)、(465.85±91.98)mm^(3)。结论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仍可在该区域倾斜植入种植体,配合近中短种植体或基牙完成上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后牙区 牙槽骨萎缩 上颌结节 翼突
下载PDF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俭 王立军 +2 位作者 刘克礼 王晓玲 顾晓明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0期509-51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患者应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共植入161颗Straumann种植体,平均随访(2.1±1.7)年,最长达6.5年,计算种...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患者应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共植入161颗Straumann种植体,平均随访(2.1±1.7)年,最长达6.5年,计算种植体在此期间的累计存留率。结果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种植体的累计存留率为98.71%。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牙种植 磨牙 上颌窦内提升术 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下载PDF
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功能载荷下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俭 顾晓明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9期799-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功能状态下,上颌后牙区不同种植模式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方法】调整上颌窦底的高低,形成上颌窦底部高度不一的2个上颌骨模型(即正常窦嵴距和低窦嵴距2种模型);建立4种种植体有限元模...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功能状态下,上颌后牙区不同种植模式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方法】调整上颌窦底的高低,形成上颌窦底部高度不一的2个上颌骨模型(即正常窦嵴距和低窦嵴距2种模型);建立4种种植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为穿窦种植体:4.1 mm×8.0 mm及4.8 mm×8.0 mm;非穿窦种植体:4.1 mm×10.0 mm及4.8 mm×10.0 mm。根据种植体植入方式不同,将4种种植体模拟植入相应的上颌骨模型中,即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组:(种植体)穿窦模型;种植体常规植入组:(种植体)非穿窦模型2种,并通过垂直加载200 N力量和斜向45°加载100 N力量模拟种植体的功能状态。【结果】经有限元计算及分析,在垂直力作用下,穿窦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同非穿窦组无明显差别;在斜向力作用下,非穿窦组位移及应力集中情况与穿窦组差异较小。【结论】虽然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组骨量少,但选用相对短且粗的种植体可以克服骨量不足带来的缺陷,能为种植体周围创造良好的成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种植 三维有限元
原文传递
Success Rate of Dental Implants Placed in the Atrophic Posterior Maxilla with Intentional Sinus Floor Perforation in Lieu of Indirect Sinus Augmentation: A Retrospective Report of 26 Consecutive Patien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11
作者 Khurram M.Shahzad Andrew Q.Madson +1 位作者 Evan M.Shipp Andrew W.Ellis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7年第2期113-120,共8页
Purpose: To assess surgical success rate of placing dental implants in the atrophic posterior maxilla engaging the maxillary sinus floor in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 posterior maxillary alveolar bone height (PMABH). Me... Purpose: To assess surgical success rate of placing dental implants in the atrophic posterior maxilla engaging the maxillary sinus floor in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 posterior maxillary alveolar bone height (PMABH). Methods: 26 patients with PMABH of 7 - 10 mm had 39 implants placed between July 2012 and June 2014. These implants were placed protruding apically 1 - 3 mm into the maxillary sinus engaging the sinus floor. At stage one, implants and cover screws were placed, followed by stage two, 5 - 6 months later. The implants were considered osseo-integrated in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mobility and inflammation. Periapical radiographs were taken to rule out peri-implant radiolucency. Restorative treatment was completed 2 months thereafter. Patients were scheduled to have a dental exam (6 - 12 months after delivery of prosthesis) and the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surgical success rate of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Clinic charts, radiographs and digital implant log were reviewed for all patients with PMABH of 7 - 10 mm who received dental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Results: 26 patients who had 39 implants place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implants (100%) were osseo-integrated at the time of uncovering (stage 2). None of the implants (0%) had mobility or inflammation around them. Stage 2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all 39 implants (100%). All implants (100%) in these patients had been restored, and were in good condition without mobility or inflammation, and had been functioning well 6 - 12 months after restora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 high success rate can be attained placing dental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 while perforating and engaging the cortical maxillary sinus floor. A future prospective study that compares this technique with the internal sinus lift would likely help elucidate this sugg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maxilla Implants SINUS PERFORATION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端缺失,当可用骨量不足3 mm时,应选择上颌窦底提升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咏 刘鑫 +3 位作者 汪洋 孙雅慧 刘东升 何家才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35-738,共4页
当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缺失,可用骨高度不足3 mm时,避开上颌窦的倾斜种植技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窦前和窦后区必须要有充足的骨量,角度基台和复合基台的应用会使种植体产生非轴向受力,且对患者张口度和操作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 当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缺失,可用骨高度不足3 mm时,避开上颌窦的倾斜种植技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窦前和窦后区必须要有充足的骨量,角度基台和复合基台的应用会使种植体产生非轴向受力,且对患者张口度和操作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相比于倾斜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适应证更广泛,并且术野清晰,可保证种植体平行植入,后期修复相对简便,手术的技术敏感性相对较低,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预期性。因此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端缺失,当可用骨量不足3 mm时,应选择上颌窦底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提升 倾斜种植
下载PDF
锥形束CT影像评估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位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兆霞 曲哲 韩文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上颌结节区、翼板区骨密度分别为(288.9±168.6)HU、(553.8±188.3)HU。年龄和性别与上颌结节区及翼板区骨密度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种植体的长度为(13.1±1.8)mm,直径为(3.6±0.5)mm。相对于Frankfort平面,种植体近远中、颊腭向倾斜角度分别(66.17±3.98)°、(83.51±3.24)°。沿种植体长轴骨柱长度(17.0±2.5)mm,穿过翼上颌连接处的距离为(1.7±1.0)mm,种植体肩台中点与上颌结节最后端的距离平均为(6.9±1.5)mm。结论:本研究建议采用长度10~18 mm种植体,以近远中70°左右,颊舌向80°左右角度植入能更充分利用密质骨,提高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板区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后牙区严重萎缩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的牙种植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锁吴采(综述) 顾章愉(校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种植体植人区具有足够量的健康骨组织是牙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天然牙拔除后,牙槽骨即发生生理性吸收,剩余牙槽嵴的宽度在1年内将减少约25%,且此过程持续进行,最终可导致50%的牙槽骨丧失。而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 种植体植人区具有足够量的健康骨组织是牙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天然牙拔除后,牙槽骨即发生生理性吸收,剩余牙槽嵴的宽度在1年内将减少约25%,且此过程持续进行,最终可导致50%的牙槽骨丧失。而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拔除后牙后上颌窦有气腔化的现象,常导致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距离过近,垂直骨量不足,加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牙种植 骨量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