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衰退与全球气候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肖辉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改变着大气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着全球的气候。气候变率影响着森林的生长,甚至能导致森林衰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森林衰退的机制可能有几种。全球变暖、降水模型的改变以及蒸散作用的提高,将给一些森林带来...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改变着大气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着全球的气候。气候变率影响着森林的生长,甚至能导致森林衰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森林衰退的机制可能有几种。全球变暖、降水模型的改变以及蒸散作用的提高,将给一些森林带来高温胁迫和水分胁迫,危害植物的生理过程。CO_2的施肥作用及其与气温升高的协同效应,将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加速树木的成熟和衰老。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植物种竞争和分异将加强,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干扰将增加,因而森林生态系统将更易发生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气候 森林衰退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金刚藤咀嚼片辨证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顾莹 芮宇骋 +3 位作者 周芳 沈青青 黄馥郁 王家俊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金刚藤咀嚼片辨治湿热瘀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之;观察组联合给予金刚藤咀嚼片口服,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比... 目的:探讨金刚藤咀嚼片辨治湿热瘀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之;观察组联合给予金刚藤咀嚼片口服,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有效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盆腔包块直径大小变化,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血清细胞因子CRP、TNF-α、IL-6水平及宫颈黏液中s Ig 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9%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盆腔包块直径相比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宫颈黏液中s Ig A水平经治疗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金刚藤咀嚼片辨治湿热瘀结证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疗效确切,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腔包块的消退,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利于血液微循环及调控因子水平以提高宫颈黏膜对病原微生物反复上行感染的防御能力、减轻免疫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深入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藤咀嚼片 湿热蕴结证 慢性盆腔炎性包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晏红明 李崇银 周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36-2449,共14页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ubtropical Dipole Pattern,SDP)是印度洋存在的另一种很明显的偶极型海温差异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而目前有关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印度洋地区,针对南印度洋地区的...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ubtropical Dipole Pattern,SDP)是印度洋存在的另一种很明显的偶极型海温差异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而目前有关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印度洋地区,针对南印度洋地区的工作还比较少,特别是有关南印度洋海温与ENSO(EI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关系的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年际尺度上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型海温变化差异与ENSO事件的关系,发现SDP与ENSO事件有密切的联系,SDP事件就像连接正负ENSO位相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SDP事件前后期ENSO的位相刚好完全相反.进一步,本文通过分析SDP事件前后期海温、高低层风、低层辐合辐散、高空云量和辐射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DP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不仅涉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正负反馈过程,还与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特别是与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异常纬向风由赤道印度洋向赤道太平洋传播的过程等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SDP对ENSO事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尺度平均气流随季节的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DP) ENSO循环 正负反馈过程 可能机制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季节转变特征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志伟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进一步对东亚副热带季风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可能机理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东亚副热带季风经向风分量的季节性转变特征界定了东亚副热带季风活动代表区;联合"热成风"原理和"热力适...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进一步对东亚副热带季风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可能机理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东亚副热带季风经向风分量的季节性转变特征界定了东亚副热带季风活动代表区;联合"热成风"原理和"热力适应"理论推导得出了"热风雨"关系式,即纬向海陆热力(温度)差异、经向风垂直切变以及与季风雨相联系的垂直运动三者在副热带季风演变过程中的一致相关关系;比较分析了季风区不同时段的区域平均风向垂直变化以及相应的冷暖平流特征。结果表明:冬季风期间,区域平均风向随高度逆转,呈现冷平流特征;夏季风期间,区域平均风向随高度顺转,呈现暖平流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区域平均的风向季节转变,讨论了副热带季风经圈环流的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地面10 m风场转变过程特征。上述研究表明,无论是纬向海陆温度差异、经向风垂直切变、低层风向角、冷暖平流,还是中高层垂直运动及其相应降水距平都统一于18—22候发生显著季节转变,这说明副热带夏季风应于3月底4月初开始建立。最后给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季节转换概念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季风 “热风雨”关系式 季节转变时间 转变特征 可能机理
下载PDF
Insight into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summer diapause of Delia antiqua (Diptera: Anthomyiidae) through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被引量:8
5
作者 You-Jin Hao Yu-Juan Zhang +3 位作者 Feng-Ling Si Dan-Ying Fu Zheng-Bo He Bin Che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38-451,共14页
The onion fly, Delia antiqua, is a major underground agricultural pest that can enter pupal diapause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molecular regul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genomic... The onion fly, Delia antiqua, is a major underground agricultural pest that can enter pupal diapause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molecular regul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genomic resource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ummer diapause (SD), high-throughput RNA-Seq data were generated from non-diapause (ND) and SD (initial, maintenance and quiescence phase) pupae. Three pair-wise 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and identified, 1380, 1471 and 435, and were significantly regulated transcript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nrichment of several functional terms related to juvenile hormone regulation, cell cycle, carbon 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nate immune and stress responses, various signalling transductions, ubiquitin-dependent proteosome, and variation in cuticular and cytoskeleton components were found between ND and SD and between different phases of SD. Global characterization oftranscriptome profiling between SD and ND contributes to the in-depth elucid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D. Our results also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insect diapause and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the onion fly as a model to compare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events of summer and winter diap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a antiqua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ossible mechanism qPCR RNA-SEQ summer diapause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6
6
作者 晏红明 杨辉 +1 位作者 袁媛 李崇银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5-1356,共12页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re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monthly Hadley Ce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and selecting a representative Ea...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re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monthly Hadley Ce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and selecting a representativ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index,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WM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Some possible mechanisms regarding this relationship were also explored.Results indicate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WM and EASM:a strong EAWM led to a strong EASM in the following summer,and a weak EAWM led to a weak EASM in the following summer.Anomalous EAWM has persistent impacts on the variation of SST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and on the equatorial atmospheric thermal anomalies at both lower and upper levels.Through these impacts,the EAWM influences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in summer and the low-level atmospheric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ver the Indo-Pacific region.It further affects the meridional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EASM.Numerical simulations support the results of diagnostic analysis.The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EASM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s of preceding EAWM and tropical S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TERACTION possible mechanism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减少的热动力分析——基于PIOMAS模式结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璐 徐世明 曾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70,共14页
本文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IOMAS海冰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减少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的特征,并探讨了海冰减少与北极大气环流模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弗拉姆海峡输出的多年冰的厚度自1995年以来有显著减少;... 本文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IOMAS海冰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减少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的特征,并探讨了海冰减少与北极大气环流模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弗拉姆海峡输出的多年冰的厚度自1995年以来有显著减少;(2)海冰的热力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是海冰减少的主导因素;(3)大气模态中的北极涛动(AO)和北极偶极子(AD)均对北极海冰的动力输出有影响,各自与海冰输出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并且AO和AD的多元线性回归能很好的拟合出海冰输出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减少 热力和动力分析 PIOMAS(Pan-Arctic Ice OCEAN Modeling and ASSIMILATION System)模式 可能机理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覃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5-919,共15页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OAA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同期联系,并初步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OAA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同期联系,并初步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是广西前汛期降水的显著影响源,海温正位相(负位相)的异常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西前汛期降水增多(减少).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变化可以独立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影响前汛期降水,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可以起到调制作用,增强两者联系.北太平洋为正位相海温异常时,大气为“+-+”的经向三极型位势高度异常响应.与此同时,海温异常激发了向下游中高纬传播的Rossby波列,引起东亚沿岸位势高度正异常和反气旋环流异常.在上述机制下,贝加尔湖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均显著增强,使得中高纬冷空气更易南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调制作用体现在对中低纬环流的影响.关键区海温正位相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后者引起局地异常上升运动,减弱Walker环流进而导致赤道西太平洋出现下沉异常,抑制了对流活动,在西北太平洋强迫出异常反气旋,使得副高加强西伸.副高的增强西伸增强了暖湿气流输送,这一方面有利于广西一带的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另一方面有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交汇,对流不稳定增强,促进上升运动,最终导致降水增多.北太平洋为负位相时上述异常形势相反,导致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前汛期降水 可能机制 冷空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对乳腺癌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范学英 杨怡 赵悦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18-20,38,共4页
近年来,塑化剂逐渐被大家知晓,不知不觉中,塑化剂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身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今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现有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塑化剂暴露有关,塑化剂暴露会增... 近年来,塑化剂逐渐被大家知晓,不知不觉中,塑化剂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身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今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现有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塑化剂暴露有关,塑化剂暴露会增加出现乳腺癌的风险。了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塑化剂暴露对乳腺癌产生的潜在作用机制,对疾病预防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塑化剂的危害及对乳腺癌潜在威胁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乳腺癌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娇文 何金海 +1 位作者 徐海明 金啟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7-830,共14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CMAP降水资料及Hadley中心海温,进一步对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250 hPa两个固定关键区的气温,计算全年逐候的亚太纬向热力差指数,结果表明其与赵平等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CMAP降水资料及Hadley中心海温,进一步对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250 hPa两个固定关键区的气温,计算全年逐候的亚太纬向热力差指数,结果表明其与赵平等采用各季不同关键区的APO指数高度一致,但该指数(下称APTD指数)可用于确定热力场季节转变的时间点。发现用APTD指数确定的季节转变时间点能表征东亚大气环流冬季型向夏季型的转变,环流的转变特征为:低层大陆冷高压东移人海,低空偏北风转为偏南风;中层东亚大槽东移减弱,副热带高压单体在菲律宾附近出现,中心显著加强;高层南亚高压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西部,西风急流和东风急流发生北跳,高空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大气环流场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紧密的可能机理是:在亚太热力场转变的背景下,低空南风的出现,首先改变经向风的垂直切变,触发垂直运动释放潜热,加快冬季加热型向夏季型转变,而夏季加热型又进一步推进环流的调整,促进低空南风高空北风的形成与加强,进而通过热力场和环流场的正反馈过程,最终建立起一个低空南风高空北风的季风经圈环流。最后指出该转变点的早晚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季节转变 亚洲.太平洋涛动 可能机理
下载PDF
关于年代际气候变化可能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共21页
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的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 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的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除简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将着重就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一个系统的综合性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海温变化模态的影响、气候系统相互关系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大气行星尺度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的影响等。大家知道,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但也可以看到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却十分复杂,不少问题还没有搞的十分清楚,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深入的研究结果必将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预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业务预测及其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气候变化 可能机制 主要海温模态 气候系统相互关系 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ASIAN-PACIFIC THERMAL FIELD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娇文 何金海 +1 位作者 徐海明 金啟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4期466-478,共13页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CMAP rainfall and Hadley Cent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set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Asian-Pacific thermal ...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CMAP rainfall and Hadley Cent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set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Asian-Pacific thermal contrast, together with the possible causes. Based on the 250 h Pa air temperature over two selected key areas, the Asian-Pacific thermal difference(APTD) index is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TD index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APO) index defined by Zhao et al., in terms of different key areas in different seasons. Moreover, the time point of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the Asian-Pacific thermal contrast can be well determined by the APTD index, indicative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East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ircul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continental cold high at lower tropospheric level moves eastward to the East China Sea and decreases rapidly in intensity, while the low-level northerlies turn to southerlies. At middle tropospheric level, the East Asia major trough is reduced and moves eastward. Furthermore, the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ens and appears near Philippines. The South Asia high shifts from the east of Philippines to the west of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prevailing southerlies change into northerlies in upper troposphere. Meanwhile,both the westerly and easterly jets both jump to the north.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rmal contrast,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TD seasonal transition, the southerly wind appears firstly at lower troposphere, which triggers the ascending motion via changing vertical shear of meridional winds. The resultant latent heating accelerates the transition of heating pattern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summer heating pattern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circulation,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low-level s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MONSOON seasonal TRANSITION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PO) possible mechanism
下载PDF
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进国 张新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从牛初乳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特征出发,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及现状,探讨了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可能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作为运动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前景。
关键词 牛初乳 运动员 运动能力 可能机制 现状 问题
下载PDF
NMP促进N-肉桂酰胺的合成研究
14
作者 祝显虹 温小洪 +1 位作者 毛刘量 周安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83-2987,共5页
在N-甲基吡咯烷酮的促进下,肉桂酸与草酰氯在10℃酰氯化反应1 h后,再与加入的胺在35℃酰胺化反应4 h得到目标化合物N-肉桂酰胺;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等表征;同时提出了NMP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该方法具有反... 在N-甲基吡咯烷酮的促进下,肉桂酸与草酰氯在10℃酰氯化反应1 h后,再与加入的胺在35℃酰胺化反应4 h得到目标化合物N-肉桂酰胺;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等表征;同时提出了NMP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和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吡咯烷酮 N-肉桂酰胺 合成 可能机理
下载PDF
On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Principal Mode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15
作者 王国民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4-60,共7页
With the specified basic flow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a study is made of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principal mode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a linear baro... With the specified basic flow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a study is made of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principal mode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a linear barotropic model. Statistical and dynamical analyses of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 and the related dominant-forcing excitation zone are featured by evid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mode bears fetation to the zonal asymmetry of the basic flow and the associated barotropic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On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Principal Mode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LFV
下载PDF
可能自我对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理论模型
16
作者 王颖 杨莉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可能自我对行为的影响力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明,可能自我对行为发生作用的机制,具体包括:平衡可能自我对行为的作用;可能自我作为对未来的认知表征对行为的作用;可能自我的动机与目标导向功能对行为的作用;自动调节的可能自我对行为的作... 可能自我对行为的影响力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明,可能自我对行为发生作用的机制,具体包括:平衡可能自我对行为的作用;可能自我作为对未来的认知表征对行为的作用;可能自我的动机与目标导向功能对行为的作用;自动调节的可能自我对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可能自我对行为发生作用的理论模型,包含平衡可能自我作用、选择性信息加工与目标选择、目标实施和自动调节的可能自我作用四个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自我 行为 作用机制 理论模型
下载PDF
PPI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及可能机制研究
17
作者 程家宁 钟碧燕 +1 位作者 黄超 别彩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与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PPI组)42例和对照组(H2RA组)42例。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究与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PPI组)42例和对照组(H2RA组)42例。比较两组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率,用药前后的血尿酸、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痛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尿酸、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及肾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I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能机制是影响到肾脏的酸碱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I 上消化道出血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临床情况 可能机制
下载PDF
牛初乳与运动能力
18
作者 张新辉 熊正英 《四川体育科学》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文从牛初乳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特征出发,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及现状,探讨了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可能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作为运动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前景。
关键词 牛初乳 运动员 运动能力 可能机制
下载PDF
论阿是穴与穴位特异性 被引量:59
19
作者 喻晓春 高俊虹 付卫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3-186,190,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特异性的穴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是穴 穴位特异性 牵涉痛
下载PDF
不同型别重组人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上抗SARS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段招军 张丽兰 +12 位作者 谢志萍 喻志爱 张丽萍 张滨 刘永清 王健伟 李武平 张成海 马学军 舒跃龙 段淑敏 李德新 侯云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α1b、β1b和ω1b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在人横纹肌瘤 (Rda)细胞系培养上测定干扰素的抗SARS病毒活性。结果 高度纯化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α1b、β1b和ω1b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在人横纹肌瘤 (Rda)细胞系培养上测定干扰素的抗SARS病毒活性。结果 高度纯化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α1b、β1b和ω1b在Rda细胞培养上抑制SARS病毒产生 5 0 %细胞病变 (CPE)的最小活性单位各为 (16 0 5± 12 9 5 )IU ml、(14 9 0± 71 7)IU ml、(6 9 5± 6 1 5 )IU ml、(87 3± 4 7 1)IU ml或各为 (0 6± 0 5 )ng ml、(10 6± 5 1)ng ml、(3 5± 3 1)ng ml、(0 9± 0 5 )ng ml。结论 本研究中所用的重组人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上均具有较好的抑制SARS病毒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 细胞培养 SARS病毒 临床应用 免疫机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