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35年城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与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预测 被引量:55
1
作者 张立龙 史毅 胡咏梅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12,共12页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变动趋势,是做出合理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学龄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5年我国学龄人口总规模将从3.28亿持续减少至约2.50亿,学龄人口年龄结构也将由“两头小、中间大...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变动趋势,是做出合理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学龄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5年我国学龄人口总规模将从3.28亿持续减少至约2.50亿,学龄人口年龄结构也将由“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逐步向“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结构转变。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将分别在2020年、2023年、2026年、2029年、2032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快速减少趋势;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快速变化对教育资源的供给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应加强人口与教育数据的信息融合、监测预警和趋势研判,重点处理好生育政策短期调整效应与教育政策中长期规划的关系、人口城镇化与教育城镇化的关系、教育资源数量需求下降与质量需求上升的关系,有效应对生育政策变化对教育资源供需格局产生的波动性冲击,推动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探索低生育水平下教育资源整合、转化、提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龄人口 城镇化 总和生育率
原文传递
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核算方法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28
2
作者 戚伟 刘盛和 金浩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632,共17页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户籍人口城镇化研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理解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重要参考。通过厘清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本地""城镇""户籍&q...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户籍人口城镇化研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理解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重要参考。通过厘清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本地""城镇""户籍"等指标的统计口径,提出直接核算法、间接核算法两种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方法。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核算出中国县市尺度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并与县市尺度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半城镇化率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27%,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9.3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较高的单元往往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形成较高的半城镇化率,外来流入人口对常住人口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2)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分布格局与非农就业机会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沿海、沿江、北部沿边等地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流入人口主要在沿海城市群地区以及中西部省会或首府等大城市高度集聚,半城镇化率呈现显著的极化格局,使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高值区相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值区显著收缩。(3)中国三分之二的县市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半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城市群地区及省会或首府等发达城市的半城镇化水平较高,应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而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应积极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人口 城镇化率 核算方法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卢新海 柯楠 +1 位作者 匡兵 韩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98,共7页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剧。②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③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大致呈现出"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④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中部地区 城市建成区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民族人口城市化差异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以民族为基本单位,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51个民族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口城市化率存在巨大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近20... 本文以民族为基本单位,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51个民族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口城市化率存在巨大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近20倍,城市化水平的民族差异远大于其地区差异。文章分析了影响各民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各民族人口的城市化率高低,与所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以及所在地区的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比例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族人口 城市化率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人口城镇化影响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中介机制分析--基于随机边界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22
5
作者 范建双 任逸蓉 虞晓芬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52-66,共15页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雾霾的大量出现使得区域绿色经济增长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纳入到效率测算框架,采用超越对数随机边界分析模型对2000-2014年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雾霾的大量出现使得区域绿色经济增长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纳入到效率测算框架,采用超越对数随机边界分析模型对2000-2014年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进一步从人口集聚、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值在研究期内普遍偏低,在时间上有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有趋同的现象。人口城镇化本身对绿色经济效率有促进作用。中介变量方面,人口集聚程度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源于其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净正外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作用源于其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与创新,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供了基础条件;产业结构构成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源于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经济增长
下载PDF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探讨——以博乐市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婕 罗巧灵 魏伟 《规划师》 2005年第7期90-94,共5页
利用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探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现状分析、GDP总量预测、市域人口规模预测、城市化率预测、市区人口规模预测,以获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人口规模。
关键词 总体规划 人口规模 人均GDP 城市化率
下载PDF
城镇化扩大消费需求了吗?——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子联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城镇化建设及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扩大是构建中国经济增长长效机制的主要动力之一。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口城镇化带来了消费需求总量的扩... 城镇化建设及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扩大是构建中国经济增长长效机制的主要动力之一。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口城镇化带来了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但土地城镇化所带来的总量效应不明显;第二,统计制度和户籍管制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口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有悖于常理,人口城镇化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第三,城镇化进程中开放程度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都能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产业支撑对消费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第四,人口城镇化引致了政府消费支出的增加,土地城镇化则为政府消费支出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率 政府消费率
下载PDF
三大历史性趋势下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帆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7,178,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趋势相互交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化相对减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而数字和绿色经济崛起则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双刃剑”效应。新时代我国应基于三大历史性趋势的交汇特征,因势利导地完善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向、城乡劳动力流动基础、城乡空间分布、城乡部门产业特征、城乡部门功能定位等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 城市化率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转移与分布空间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学浪 潘泽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追踪预测,从城镇化率、潜力系数、"三力模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30年农村累积转移人口数将达3~3.5亿左右,农村未来转移人口的规模、潜力及动力仍然比较大。鉴于此,国家可以尝试选择:传统地... 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追踪预测,从城镇化率、潜力系数、"三力模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30年农村累积转移人口数将达3~3.5亿左右,农村未来转移人口的规模、潜力及动力仍然比较大。鉴于此,国家可以尝试选择:传统地理大区"组团"、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化率"等级规模结构"这三种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同时,围绕"分散"、"集中"、"优化"的分布方式,实施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破解农村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选择及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镇化率 潜力系数 “三力模型”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人口城镇化率影响因素的空间杜宾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8—2014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随机效应的SDM结果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经济外向度、信息化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对本省区的直接效应为...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8—2014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随机效应的SDM结果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经济外向度、信息化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对本省区的直接效应为正,但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说,三产产值比重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相邻省区之间体现为竞争关系;经济外向度、信息化水、人均受教育水平则为互补互促关系,且省域人口城镇化率具有明显的正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率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
下载PDF
城市化与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关系研究——采用跨国数据的门限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亚东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共9页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不一致,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可能不同。采用52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计量方法,以人均收入水平为门限变量,检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分析...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不一致,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可能不同。采用52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计量方法,以人均收入水平为门限变量,检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降低能源强度,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能源强度,其中,处于中间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城市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负面影响最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城市化对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还有一段"缓冲时期",应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化质量,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人均收入 人口城市化率 大城市化率 新型城市化 城市化新常态
下载PDF
民国湖南城镇用地与城镇人口关系分析
12
作者 杨洵奕 张小彤 王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5-1749,共15页
近代中国城镇人口统计的不系统、不全面,导致以往近代城镇地理研究难以全面系统地展开。如何给近代绝大多数无人口统计的城镇赋予一套较为科学的人口数据,是近代城镇地理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目前可见的民国省域范围城镇用地较高精... 近代中国城镇人口统计的不系统、不全面,导致以往近代城镇地理研究难以全面系统地展开。如何给近代绝大多数无人口统计的城镇赋予一套较为科学的人口数据,是近代城镇地理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目前可见的民国省域范围城镇用地较高精度数据源,即1940年代《湖南省各县市重要城镇地籍一览图》中172个城镇的实测城镇用地数据,结合20世纪80、90年代地方志所载1949-1950年的城镇人口,分析得到近代典型区域的城镇人口-城镇用地面积关系的判定方法。结论显示:(1)民国湖南城镇人口数量同城镇用地面积高度正相关,但同城镇总面积的相关性较小。(2)民国湖南的人口城镇化率在6.19%~7.23%,土地城镇化率在0.04%。(3)民国湖南县城的人口密度一般在25000人/km^(2)左右,市镇的人口密度一般在28000人/km^(2)左右,与江南地区相比,湖南县城略低,市镇显著要高。(4) 1940年代湖南城镇总面积、城镇用地、城镇人口的大小同城镇行政级别呈正相关,但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与行政等级无密切关系。(5)利用高精度的实测近代城镇用地估算城镇人口的技术路线可行,但用土地城镇化率估算城镇化率会显著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城镇用地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近代城镇地籍图 相关性 湖南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率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1-24,共4页
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准确的城市化预测是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过程具有非线性饱和状态的特点,灰色Verhulst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效果。进一步的预测表明,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态势明显,由此引发的住... 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准确的城市化预测是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过程具有非线性饱和状态的特点,灰色Verhulst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效果。进一步的预测表明,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态势明显,由此引发的住房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VERHULST模型 陕西省 人口城镇化率
下载PDF
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及煤耗增量预测
14
作者 王玉博 王强 +4 位作者 王树 董洪芳 李鹏 吴海涛 魏海亮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考虑城乡结构、GDP、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等参数,建立集中供热面积预测模型,对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供暖期集中供热煤耗增量进行预测研究。2032年,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出现拐点,建筑供热能耗达峰。“十六五”末山东省集中供热煤耗出... 综合考虑城乡结构、GDP、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等参数,建立集中供热面积预测模型,对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供暖期集中供热煤耗增量进行预测研究。2032年,山东省集中供热面积出现拐点,建筑供热能耗达峰。“十六五”末山东省集中供热煤耗出现负增长,比“十五五”末减少30.4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面积 煤耗增量 预测 经济水平 人口数量 城镇化率
下载PDF
大中城市总体规划人口预测的几个问题及反思——以四川省17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超深 张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2-57,63,共7页
在土地财政的"绑架"下,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规模普遍存在偏大的问题,评估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的人口规模对下层次城市总规编制的指导效果,发现2000年左右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化率预测普遍偏低,且编制时间与下... 在土地财政的"绑架"下,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规模普遍存在偏大的问题,评估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的人口规模对下层次城市总规编制的指导效果,发现2000年左右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化率预测普遍偏低,且编制时间与下层次城市总规修编时间交叉,在下层次城市总规编制过程中,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的目标没有起到指导与约束作用。进而以四川省17个地级市为例,分析了最新版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存在的问题,包括统计及计算口径不清晰、"刻意"提高城镇化率、预测人口规模偏大等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预测 城镇化率 实施评估 四川
下载PDF
农村人口向城镇“永久性”迁移规模的测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向虎 朱淑芳 潘晓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统计资料的欠缺,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农村人口'永久性'地迁移城镇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是个谜.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数据缺失年份市镇(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估算,进而测算出1979~2003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统计资料的欠缺,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农村人口'永久性'地迁移城镇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是个谜.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数据缺失年份市镇(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估算,进而测算出1979~2003年历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永久性'迁移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迁移 人口城市化 自然增长率
下载PDF
台州市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PADIS-INT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台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颜士平 +5 位作者 王才潮 高建香 马金科 胡少笠 李文兵 马洪旺 《台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分析台州人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对台州市人口规模及其年龄结构进行预测,得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结构改变无实质性影响、人口总量先上升后下降、老龄... 在分析台州人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对台州市人口规模及其年龄结构进行预测,得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结构改变无实质性影响、人口总量先上升后下降、老龄化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的结论,据此提出了采取适当提高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和布局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老龄化 城镇化率
下载PDF
以成都市为例谈城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译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将成都市统计年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成都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等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平均增长率算法、SPSS灰色预测模型以及MATLAB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从量化预测的角度系统性地分别预测成都市... 将成都市统计年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成都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等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平均增长率算法、SPSS灰色预测模型以及MATLAB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从量化预测的角度系统性地分别预测成都市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根据相关发展规律增加相应增长率修正系数,得出2025年成都市城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值。以期能为成都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住房建设,住房保障等政策提供相关参考,引导供需平衡的住房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城镇住房建筑面积
下载PDF
基于GIS可视化的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人口城镇化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叶嘉媛 罗国玮 《科技资讯》 2020年第33期43-49,共7页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时间段内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数据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数据实现GIS可视化,结合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对柳州市各地区GDP数据和城镇化率与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研究对于柳州市的健康城镇化以及开展"人地...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时间段内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数据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数据实现GIS可视化,结合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对柳州市各地区GDP数据和城镇化率与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研究对于柳州市的健康城镇化以及开展"人地挂钩"工作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地理位置上柳州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以城中区为高城镇化率中心点,各地区距离中心点越远户籍人口高度城镇化率相对越低的规律。(2)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人口城镇化率均呈现出了相似的增长趋势并且随时间趋于平稳增长,发展上有着良好平稳的发展趋势。除三江县明显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增长趋势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外柳州市各地区随着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着相应不同程度增长,三江县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口城镇化发展上还需要多加关注和调控。(3)经线性回归分析柳州市除鹿寨县外整体上各地区GDP与地区城镇化率两要素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 户籍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率 GDP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电力消费、产业高级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张梦飞 文成业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电力消费量和产业高级化反映着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对人口城镇化率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对全国电力消费量、产业结构及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电力消费 三产/二产 人口城镇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