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被引量:157
1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3-916,共14页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而90年代则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异质性特征日渐突出.继而,通过数学模型的回归研究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单核心模型的同归表明,Clark模型在拟合北京城市人口分布方面占据优势,而Smeed模型拟合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效果更好,参数变化说明当前郊区化的主体仍属'近郊化'.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1990年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核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主要的次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市区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增长特性 空间模型 分布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0
2
作者 孟向京 姜向群 +4 位作者 宋健 万红霞 陈艳 韩中华 何云燕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9,共7页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深入访谈 北京 自身因素 决定 问卷调查 原因 中国 流动 经济状况
原文传递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吕晨 蓝修婷 孙威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5-1397,共13页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特征,从乡镇街道尺度研究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城市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特征,从乡镇街道尺度研究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城市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然因素对不同类型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对常住人口作用强度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对外来人口作用力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地形起伏度、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2)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除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外,坡度和河网密度分别对六环内、外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较大。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对六环外人口格局作用力高于六环内地区;3)两类自然因素叠加对人口密度作用的强化方式体现为因素相互协同或因素作用力非线性增加。5类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力交互作用探测值为1,各类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力协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格局 地理探测器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扬 刘慧 +1 位作者 金凤君 汤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138,共8页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的集聚趋势,而远郊区的老年人口扩散效应明显大于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ESDA—GIS 时空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公平最大化目标的2020年北京市养老设施布局优化 被引量:59
5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1 位作者 戴特奇 李雪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09-1616,共8页
北京市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其布局公平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预测了自然增长状态下2020年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然后建立设施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各需求点到养... 北京市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其布局公平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预测了自然增长状态下2020年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然后建立设施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各需求点到养老设施的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目标;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对北京市养老设施进行以公平最大化为目标的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平最大化的目标下,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即中心城区)所提供的机构养老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本地需求。城市发展新区在满足当地的机构养老需求之外,还将为中心城区提供大量机构养老服务,生态涵养发展区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少量机构养老服务。该布局导向与《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提出的布局建议相一致,且符合中心城区用地紧张、郊区自然环境较舒适的现实情况。研究结果能为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建议,所采用的方法也能为其他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优化 公平最大化 人口预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养老设施 北京
原文传递
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亮 刘慧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0-352,共13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价研究成果众多,研究视角多侧重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传统途径。本文构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体系,通过建立"PS-DR-DP"正六边形相互作用力理论模型,将资源环境承载力分解为... 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价研究成果众多,研究视角多侧重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传统途径。本文构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体系,通过建立"PS-DR-DP"正六边形相互作用力理论模型,将资源环境承载力分解为"压力—支撑力""破坏力—恢复力""退化力—提升力"三对相互作用力,分别对应资源支撑能力、环境容量和风险灾害抵御能力,根据不同作用力大小变化所引起的六边形的形状和面积的变化综合测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的变化。基于上述理论模型,采用分类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研究了北京市2010-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5年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趋于理想承载状态。2010年正向因子综合承载作用力与负向因子综合承载作用力的比值为1.0143,比值大于1,区域承载状态较好;而2015年该比值为1.1411。与2010年相比,2015年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相对更佳。2015年相比较于2010年,负向因子作用力均减弱,正向因子综合作用力增强。2015年人口规模为2171万,承载贡献均值为0.7025,进入最佳承载门槛,且仍具有进一步承载的空间。研究结论对北京市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以内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PS-DR-DP模型 人口规模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45
7
作者 鲁奇 吴佩林 +1 位作者 鲁礼新 王国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1-862,共12页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来源构成 就业特点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 流动人口 北京城区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特征 就业结构 教育水平 年龄结构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我国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9
8
作者 肖周燕 王庆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4,共10页
特大城市功能准确定位被认为是破解"城市病"的一项良策。以北京为例,从城市功能结构入手,在分析其城市功能及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探究特大城市功能布局在疏解人口规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 特大城市功能准确定位被认为是破解"城市病"的一项良策。以北京为例,从城市功能结构入手,在分析其城市功能及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探究特大城市功能布局在疏解人口规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病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北京政治功能较为稳定,经济功能明显增强,文化科技功能有所减弱。北京各区县实际发展不符合城市内部主体功能规划、政府投入偏差等原因加重了城市功能调控人口规模难度,因此,应该促使城市发展与其功能定位相符,减少核心功能区在经济功能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尊重市场机制对人口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缓解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城市功能 人口疏解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的行业差异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9
作者 孙铁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1-363,共13页
北京不同行业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错位程度较低的是制造业和教育,较高的是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郊区化迟缓是造成北京居... 北京不同行业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错位程度较低的是制造业和教育,较高的是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郊区化迟缓是造成北京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的重要原因,行业就业郊区化程度越低、居住郊区化程度越高,则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越严重。但相比于郊区化,人口和就业的集聚程度对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有更强的解释力。在郊区化过程中就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的集聚程度,而居住则相对分散化,这会进一步加剧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此外,行业的"去单位化"程度、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平均单位规模以及就业增速等非空间因素对各行业居住—就业空间错位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布 就业分布 空间错位 行业差异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匡文慧 杜国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自内向外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分布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小尺度变异在全局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特征;从中观角度分析,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阶段波动性递减特征,在0~8.5、8.5~13.5、13.5~33.0km范围内分别符合抛物线模型,各段内人口密度在小距离增加后表现出长距离的减少趋势。城市空间结构分布所呈现的"单中心波浪散射"布局模式,显著区别于国外经典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口密度 变异特征 北京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鲁奇 黄英 +2 位作者 孟健 王国霞 李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63,共9页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地带分布差异 调查研究 北京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区精细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振山 苏锦华 +1 位作者 杨航 赵永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94,共18页
城市功能分区研究在时空尺度上不断细化,多源数据融合有利于推动城市功能分区研究的精细化发展。本文对比国内外城市功能区研究中对多种新型地理数据的内涵挖掘和应用,通过融合北京市2017年14400个栅格区域的手机信令数据和2016年高德地... 城市功能分区研究在时空尺度上不断细化,多源数据融合有利于推动城市功能分区研究的精细化发展。本文对比国内外城市功能区研究中对多种新型地理数据的内涵挖掘和应用,通过融合北京市2017年14400个栅格区域的手机信令数据和2016年高德地图380975条兴趣点(POI)数据,量化区域功能使用强度的日夜差异和内部功能混杂程度,完成区域主导功能类型判定及功能混合度评价,并对北京城市功能区划分结果进行分析与验证,主要结论:①北京的日间活跃区域面积是夜间活跃区域面积的3倍,其中餐饮、生活等服务设施的夜间使用强度更高,金融、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日间使用强度更高;②北京市面积占比最大的三类功能区是旅游(28.2%)、居住(12.1%)、交通(11.4%),面积占比最小为金融功能区(2.8%),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金融、公共功能区聚集,其他功能区具有离散分布的特征;③居住、餐饮、生活等功能服务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旅游、企业功能服务存在较强的排他性,北京中心城区内除旅游功能区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功能特征,高度功能混合区约占研究区域的24.6%。功能区划分结果对于北京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多源数据 人口热度 混合功能区 北京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利用多状态模型对未来人口、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功 曹桂英 +5 位作者 刘玉博 庞丽华 张蕾 任强 王海涛 郑晓瑛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4期29-41,共13页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力资本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测 多状态模型 北京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特征——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孟延春 汤苍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研究结论表明,近30年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规模总量不断膨胀的基本态势,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领先,全市人口重心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北部位置,位移距离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全市域人口密度由内到外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梯状递减特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近郊区人口密度梯度差异逐渐变小,近郊区与远郊区的人口密度的梯度差异逐渐扩大,以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分布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集聚趋势依然明显,反映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北京市人口标准离差椭圆长短轴均呈缩短趋势,长短轴之比亦呈变小趋势,反映了在北京市人口规模整体扩张的基本态势上,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更强烈的向心极化趋势和同心圆集聚趋势。总之,北京市仍然表现为人口增量型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稳定的人口重心变化和较小的标准离差椭圆变化表明了北京市人口增加趋势呈现出城市化中后期趋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质量型城市化将进一步成为北京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重心 标准离差椭圆 人口普查 北京
下载PDF
留京,还是回乡——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玉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5,共6页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在京流动人口留京还是回乡的迁移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近一半的人有长期居住北京的打算,且意愿较为强烈。对于微观层次的个体来说,在京生活状况实际上决定了他们对北京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对其迁移...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在京流动人口留京还是回乡的迁移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近一半的人有长期居住北京的打算,且意愿较为强烈。对于微观层次的个体来说,在京生活状况实际上决定了他们对北京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对其迁移意愿有明显影响,而个人特征和与家乡的社会联系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从心理和主观感受上来讲,流动人口迁移动机也不仅限于经济考虑,他们对在京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这也是影响其迁移意愿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意愿 留京 回乡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驱动力 被引量:30
16
作者 蔺雪芹 王岱 +1 位作者 王女英 任宇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街道数据,多尺度考察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0年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老年人口分布最为集中,城市发展新区增长迅速;10年间老龄化程度加深,区县间空间分布差异增大;老年... 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街道数据,多尺度考察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0年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老年人口分布最为集中,城市发展新区增长迅速;10年间老龄化程度加深,区县间空间分布差异增大;老年人口总体呈"中心高、外围低、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社会隔离度区域面积显著扩大且在郊区集中分布,低社会隔离度区域面积缩小;养老设施总体供给不足,老年人口与养老设施空间分布不匹配;基于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最后从人口自然加龄、外来人口、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老龄化 空间分布特征 驱动力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与机构养老意愿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余杰 Mark W.Rosenberg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77-1585,共9页
在20世纪婴儿潮、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影响下,中国过去几十年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政府已经将"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社会化"确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针。要想实现引导老年人居家养老... 在20世纪婴儿潮、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影响下,中国过去几十年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政府已经将"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社会化"确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针。要想实现引导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目标,必须充分把握老年人现有生活的实体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的目标是剖析老年人对实体与社会环境的认知,并阐明其与居家养老体验的关联性,并进而研究其对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北京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北京市作为案例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对实体和社会环境的负面评价与其对居家养老体验的负面认知是有关联的,对拥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人口学与健康属性得以细分。此外,子女的看望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及其机构养老意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养老 健康地理学 老年人群 社会环境 北京
原文传递
北京市人口时空变化与情景预测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梁昊光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7-1495,共9页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北京全域乡镇街道尺度人口空间变化格局特征,并借助CA-MAS模型对未来城市人口格局进行情景模拟,以期增进对北京人口时空动态的认识,为北京城市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1 2000-201...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北京全域乡镇街道尺度人口空间变化格局特征,并借助CA-MAS模型对未来城市人口格局进行情景模拟,以期增进对北京人口时空动态的认识,为北京城市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1 2000-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3.5%,年均增加近60万人,是同期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2北京全域人口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圈层式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心区人口增长几乎停滞、近郊区人口快速增长、远郊城市发展新区人口高速增长、远郊生态涵养区往往仅区县政府驻地及重点乡镇人口明显增长;3基于CA-MAS的情景模拟分析表明,在自发布局情景下,就业机会进一步向城市中心集聚,人口居住不断郊区化,这将增大城市的通勤压力,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而通过调整就业参数,强化工作地居住功能的引导政策,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内部空间尺度产城失衡的问题,可促进小城镇群的形成,有利于降低城市通勤压力,发挥城市的辐射和扩散作用。本文认为,为实现北京人口空间布局优化,应着力促进就业与居住相协调,推动区域间公共资源均等化,规划多中心组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 优化布局 CA-MAS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陆杰华 李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特大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近年来主要由人口规模膨胀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制约着我国特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北京市是我国特... 特大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近年来主要由人口规模膨胀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制约着我国特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北京市是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调控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本文对北京市人口发展历程和人口规模调控手段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人口规模调控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调控 北京
原文传递
北京东灵山地区春夏季鸟类群落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晓辉 张正旺 +3 位作者 宋杰 李磊 毕中霖 付兴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7-682,共6页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春夏季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 ,共记录到鸟类 8目 2 6科 73种 ,其中留鸟 2 7种 ,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 37.5% ;迁徙鸟 4 6种 ,占 6 2 .5% .本地区鸟类中有 56 9%为古北界种 ,15 3%为东洋界种 ,2 7 8%为广布种 .山雀科鸟...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春夏季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 ,共记录到鸟类 8目 2 6科 73种 ,其中留鸟 2 7种 ,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 37.5% ;迁徙鸟 4 6种 ,占 6 2 .5% .本地区鸟类中有 56 9%为古北界种 ,15 3%为东洋界种 ,2 7 8%为广布种 .山雀科鸟类、环颈雉、北红尾鸲、燕雀、普通、黄雀为本地区春夏季鸟类的优势种 .调查中记录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2种 ,Ⅱ级保护动物 11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相对密度 多样性指数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