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的湖南省主体功能区优化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恺 张旭阳 +2 位作者 夏依宁 张瑞霞 曾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3,共13页
【目的】主体功能区对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为了应对人口和用地的紧缩发展新趋势,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进行回顾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本文运用人口普查和土地调查数据,探究湖... 【目的】主体功能区对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为了应对人口和用地的紧缩发展新趋势,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进行回顾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本文运用人口普查和土地调查数据,探究湖南省区县人口-土地的增长/收缩时空演变规律,定量分析2010—2020年区县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结合《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总结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人地变化特征,并对比规划实现情况,探讨未来主体功能区的优化发展方向。【结果】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湖南省各区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收缩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全省城镇建设用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②2010—2020年区县人口和土地不平衡现象普遍,大量的区县存在人多地少(集约型发展)与人少地多(宽松型发展)两种不匹配趋势,既存在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滞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也存在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略快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③《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虽然体现出引导人口和土地协调发展的作用,但各区县城镇人口和土地发展仍然存在与所属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相违背的情况。【结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主体功能区进行优化方案探索。一方面,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各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都可能存在多种发展情景,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类型划分,提出湖南省各区县多类型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主体功能区类型与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常住人口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未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结合数据分析得出人口和土地增长关系,从人地协调发展视角对主体功能区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地协调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收缩城市 湖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的社会福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289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小勤 吴士炜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7,57,共8页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89个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2004-2013),并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角度分析了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扩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显示: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89个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2004-2013),并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角度分析了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扩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显示: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相对较高,且各省内部不同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机会、经济条件、防护性保障、政治自由和透明性担保对社会福利指数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2004-2013年,各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各省会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呈倒U型曲线,且最优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随工业化进程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 社会福利 影响分析 可行能力理论
原文传递
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政策启示——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佩仪 崔许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界定了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概念,建立了完整表达三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武汉市2000—2014年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武汉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经过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 界定了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概念,建立了完整表达三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武汉市2000—2014年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武汉市的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经过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最终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状态;武汉市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指数差距较大,存在土地城镇化过度、产业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城镇化虚高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加快取消二元户籍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城镇化继续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土地-产业 城镇化 协调性测度 政策启示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关联与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小龙 鲍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3-70,共8页
冒进式的土地城镇化是影响人口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从“人口结构水平、人口素质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土地规模水平、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五个维度,构建适合新时期“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个地级... 冒进式的土地城镇化是影响人口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从“人口结构水平、人口素质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土地规模水平、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五个维度,构建适合新时期“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发展的现实效应水平以及波动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发现,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共生水平虽然逐年平缓提高,但区域间的共生水平依然是不平衡的,呈现从南向北的阶梯性递减趋势,并且苏北地区均衡度较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统一“人口—土地”要素市场,从而推进城乡融合共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土地”城镇化 共生发展 现实评价 波动效应
下载PDF
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云霞 南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0,共6页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2002—2012年西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2002—2012年西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6年之前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之后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度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由2002年的0.154 0上升为2012年的0.976 8;人口城镇化系统中人口构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均衡,人口构成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安市政府应在保持人口与土地优度协调发展态势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模型 西安市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西省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1 位作者 吴巍 李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8,共8页
城市人地协调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01年、2012年城市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逐步形成轴带状"核心-... 城市人地协调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01年、2012年城市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逐步形成轴带状"核心-边缘"结构、而城市建成区则呈"一轴多核"格局,城市规模的南北差异随着赣南地区城市发展而逐步缩小。2)从城市类型空间分布看,土地扩张型城市主要集中在地级市及其周边县市、交通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型城市则主要为省域边缘县市。3)对江西省人地协调关系进行多视角统计分析得到行政等级体系下市级以上城市土地扩张特征显著,人口规模体系下大中城市呈土地显著增长、中小城市人地相对协调,地形要素下城市类型分布与江西省"平原-丘陵-山区"的地形特征显著正相关。4)在人地关系多视角统计及空间分布基础上立足各类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发展建议及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土地扩张 空间分析 协调性系数 新型城镇化 江西省
下载PDF
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祝明明 董莹 +1 位作者 田玲玲 罗静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531-538,共8页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质量呈现区域间不均衡、城镇化不同步的空间格局;3)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子系统内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地区和襄十随地区等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空间联动效应较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空间格局统计 湖北省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锡才 彭燕梅 +3 位作者 王学良 许永涛 王天强 潘玉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用灰色系统预测2021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年、2018年和2021年的协调度数据并用A...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用灰色系统预测2021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年、2018年和2021年的协调度数据并用Arcview 3.3软件制图探索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最后用变异系数分析法分析协调度的时空动态差异,从而揭示协调度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000年协调、相对协调、相对不协调和不协调4种类型在长江经济带上相间分布;(2) 2018年相对协调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相对不协调类型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集聚,不协调类型区域重庆、湖北和上海呈现"飞地"分布的空间格局;(3) 2021年不协调类型区域四川、贵州和湖南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而安徽则被协调类型区域江西所阻断。协调类型区域江苏、上海、浙江和江西在长江下游集聚,与上游的云南呈现"飞地"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对协调类型区域重庆和湖北则在地理位置上紧邻。鉴于2021年的协调度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 协调度 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梧州市“人地挂钩”政策实施路径初探
9
作者 彭冬兰 谭颖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梧州市大量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工作、生活,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村宅基地废弃闲置、建新不拆旧等现象加剧,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反增,城镇发展空间受限”的不良发展局面。针对此状况,以“人地挂钩”理念为切入点,结合... 梧州市大量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工作、生活,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村宅基地废弃闲置、建新不拆旧等现象加剧,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反增,城镇发展空间受限”的不良发展局面。针对此状况,以“人地挂钩”理念为切入点,结合梧州市实际,初步构建梧州市“人地挂钩”实施路径,解决梧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问题,破解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的土地“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市 人地挂钩 城镇化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敏 徐冉 张文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年13a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变化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2)18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地区间协调发展度差距大,且有扩大趋势,空间分异明显.3)河南省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逐渐呈现空间弱化的态势,空间负相关增强.4)高值区主要位于豫西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塌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