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鲁华 李强 吕育齐 《黑龙江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如何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是药剂学设计的重点。现就近年来微粉化技术、环糊精包含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传统技术和其它一些新方法对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 微粉化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固体分散体技术
下载PDF
固体分散技术增溶的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聪 高永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6期3145-3147,共3页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是药剂学设计的重点。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的途径包括应用混合溶剂、加入助溶剂、固体分散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本文就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研究做一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新工艺。
关键词 固体分散技术 难溶性药物 增溶 新工艺
原文传递
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刚 王洁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22-24,共3页
如何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已成为药剂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微粉化等技术和Potential of hydrogen(pH)调节剂、增溶剂的使用方法对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难溶性药物 溶出度 固体分散体 包合物 PH调节剂
下载PDF
共聚维酮对交联聚维酮改善溶出度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如意 刘怡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考察共聚维酮对交联聚维酮改善溶出度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头孢呋辛酯、阿苯达唑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片剂,以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交联聚维酮和共聚维酮用量对难溶性模型药物溶出度的影响。结果共聚维酮的加... 目的考察共聚维酮对交联聚维酮改善溶出度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头孢呋辛酯、阿苯达唑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片剂,以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交联聚维酮和共聚维酮用量对难溶性模型药物溶出度的影响。结果共聚维酮的加入,可以在超级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较大的提高头孢呋辛酯和阿苯达唑的溶出度,而对吲哚美辛的溶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共聚维酮可以显著增强交联聚维酮对某些药物溶出度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维酮 共聚维酮 难溶性药物 溶出度
原文传递
注射用难溶药物增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汪菊芬 吴旭日 陈依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253-259,共7页
活性成分水溶性差是超过40%新药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不仅会延迟或终止一个重要新药的开发进程,而且使得现有上市产品的剂型改造也变得非常困难。溶解度问题是注射剂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注射用新药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进行... 活性成分水溶性差是超过40%新药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不仅会延迟或终止一个重要新药的开发进程,而且使得现有上市产品的剂型改造也变得非常困难。溶解度问题是注射剂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注射用新药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改善。在解决难溶药物注射剂型问题时,调节pH值、成盐、共溶剂等都是提高难溶药物溶解度的一些常规的重要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新技术如纳米悬浮、超临界处理等为难溶药物注射给药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该综述主要探讨难溶药物注射给药系统的各种增溶技术和方法,以期降低因溶解度问题导致的新化学实体开发成药失败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溶药物 增溶 注射给药 共溶剂 酸碱度 助溶物 纳米悬浮
原文传递
水难溶性药物的新型载体—干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宜广 蒋曙光 周建平 《海峡药学》 2009年第7期14-19,共6页
通过分析、整理、归纳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乳剂、微乳等脂质处方促进水难溶性药物体内吸收的原因,介绍干乳常用制备工艺及相应干乳物性研究、促进药物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的情况。
关键词 水难溶性药物 干乳 自微乳 缓控释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李倩倩 +1 位作者 余江南 徐希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制备三维有序大孔(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的载体,对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3DOM二氧化硅载体,... 目的:制备三维有序大孔(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的载体,对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3DOM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溶剂沉积法将药物载入载体中。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孔结构的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考察载药量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得的3DOM二氧化硅载体呈三维有序多孔网状结构,当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3和1∶5时,药物的结晶状态明显减弱,在2 h时体外释放度达到80%。结论: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成功制备了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 载体 难溶性药物 体外释药特性
下载PDF
PEG6000固体分散体系对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素的增溶作用与晶格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凤前 胡晋红 +3 位作者 王慧 朱全刚 孙华君 蔡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 研究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系对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相关晶格变化规律。方法 用熔融法制备水飞蓟素的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 ,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对水飞蓟素的增溶作用 ,以X 射线粉末多晶衍射结合相应的衍射峰处理软件... 目的 研究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系对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相关晶格变化规律。方法 用熔融法制备水飞蓟素的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 ,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对水飞蓟素的增溶作用 ,以X 射线粉末多晶衍射结合相应的衍射峰处理软件系统分析PEG 60 0 0及药物的晶格参数的变化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验证PEG 60 0 0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原药比较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明显增大 ,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系对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素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X 射线多晶衍射分析表明 ,PEG 60 0 0及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晶格点阵面间距离、衍射峰位移及其相对强度等发生了规律性变化 ,药物与载体间无相互作用。结论 PEG 60 0 0固体分散体系的增溶作用与载体材料和药物的晶格参数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6000 难溶性药物 水飞蓟素 固体分散体系 X-射线粉末衍射 溶出度 增溶作用 晶格变化
下载PDF
纳米晶体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爱萍 石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固体分散体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雅芬 胡滨 +1 位作者 杨秋娅 娄月芬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固体分散体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固体分散体常用载体、常用的溶剂、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的机制和制备方法以及其他替代的方法,以期将难溶性药物制备为固体分散体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胥娜 钟文英 朱丹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05-1607,共3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就固体脂质纳米粒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机理及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元彪 许俊男 +4 位作者 陈颖翀 刘阳 岳鹏飞 郑琴 杨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788-1793,共6页
纳米晶体技术为改善难溶性药物或难溶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对药物纳米晶体制剂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期为进... 纳米晶体技术为改善难溶性药物或难溶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对药物纳米晶体制剂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期为进一步促进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技术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应用纳米技术增加难溶性药物吸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勤 顾王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随着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出现,涌现出许多难溶性的候选药物。利用纳米技术能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增加其溶解度、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减少食物效应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商用的专利纳米技术以及应用纳米技术成功上... 随着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出现,涌现出许多难溶性的候选药物。利用纳米技术能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增加其溶解度、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减少食物效应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商用的专利纳米技术以及应用纳米技术成功上市的药品。纳米技术对改善生物药剂学分类体系(BCS)Ⅱ类药物的吸收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综述
下载PDF
液固压缩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丽然 王成港 +1 位作者 郭红 任晓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液固压缩技术是利用液体赋形剂溶解难溶性药物,然后用涂层材料吸收后得到固体粉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水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通过液固压缩技术制得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工艺简单、成熟... 液固压缩技术是利用液体赋形剂溶解难溶性药物,然后用涂层材料吸收后得到固体粉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水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通过液固压缩技术制得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工艺简单、成熟。重点介绍液固压缩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并对液固压缩技术在难溶药物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压缩技术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缓释 溶出速率
原文传递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建清 张晶 +1 位作者 赵佳丽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54-256,277,共4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能促进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探讨并总结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机制。
关键词 纳米结构脂质体 难溶性药物 促进吸收 机制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盛竹君 徐维平 +3 位作者 徐婷娟 金勤玉 吴亚东 杨东梅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随着新技术广泛应用在药物研制中,大量有活性难溶性药物被研究,其水溶性较差的问题又制约了此类药物的开发。目前纳米技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研究日益增多,纳米技术分为纳米晶体药物(纳米混悬剂和纳米固体制剂)和纳米载体药物(脂质... 随着新技术广泛应用在药物研制中,大量有活性难溶性药物被研究,其水溶性较差的问题又制约了此类药物的开发。目前纳米技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研究日益增多,纳米技术分为纳米晶体药物(纳米混悬剂和纳米固体制剂)和纳米载体药物(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等)。本文对纳米给药系统和纳米晶体的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溶性药物 纳米 溶解度
下载PDF
纳米混悬剂研究概况及在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汤丽华 易涛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米混悬剂作为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系统,在药物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列举了其在药... 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米混悬剂作为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系统,在药物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列举了其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应用,并对其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混悬剂 难溶性药物 应用
下载PDF
两种难溶性药物的输液调配规范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超 谭喜莹 +4 位作者 陈树 刘秦 邰怡悦 徐韩 姚毅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第5期400-402,共3页
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两种难溶性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与溶媒、振荡时间及调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其调配规范。通过光阻法测定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探讨这两种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合理的调配方法... 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两种难溶性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与溶媒、振荡时间及调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其调配规范。通过光阻法测定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探讨这两种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合理的调配方法,使输液中不溶微粒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兼顾调配效率。研究两种难溶性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控制输液中的不溶微粒数,对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微粒 难溶性药物 溶媒 振荡时间 光阻法
下载PDF
流池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春晓 彭玉帅 +1 位作者 许卉 陈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2,共8页
流池法作为一种溶出度的检查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流池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流池法溶出度检查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进一步为难溶性药物、特殊剂型等提供一种... 流池法作为一种溶出度的检查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流池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流池法溶出度检查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进一步为难溶性药物、特殊剂型等提供一种新的体外溶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池法 溶出度 难溶性药物 特殊剂型 体内外相关性
原文传递
光散射法测定难溶性药物粒度 被引量:6
20
作者 关玉晶 杨波 蒋翠莺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光散射法中湿法测定难溶性药物粒度的方法及要求。方法通过仪器参数设定、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验证确定原料药粒度测定的方法,根据生产工艺、体外溶出及体内吸收制定原料药粒度标准,对利伐沙班原料药进行粒度测定。结果与结论... 目的研究光散射法中湿法测定难溶性药物粒度的方法及要求。方法通过仪器参数设定、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验证确定原料药粒度测定的方法,根据生产工艺、体外溶出及体内吸收制定原料药粒度标准,对利伐沙班原料药进行粒度测定。结果与结论粒度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湿法测定原料药的粒度方法稳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应对药物粒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并制定符合要求的粒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难溶性药物 粒度 利伐沙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