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聚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党高飞 付志峰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41-46,共6页
介绍了分散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性能的影响,简要归纳了分散聚合成核机理、稳定机理及其反应动力学,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分散聚合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制备的功能微球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散聚合与... 介绍了分散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性能的影响,简要归纳了分散聚合成核机理、稳定机理及其反应动力学,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分散聚合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制备的功能微球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散聚合与其它非均相聚合方法相比,是制备粒径范围在1~10μm且单分散性较好的聚合物微球的有效方法。最近,许多新思路不断引入分散聚合体系,如采用水和超临界CO2作为分散介质,尝试微波和辐射引发聚合以及按照活性聚合机理进行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合物微球 分散剂 稳定剂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广平 朱维平 +2 位作者 李发学 俞建勇 戴干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用DSC手段考察了反应釜内原位共聚制备的含有成核剂及纳米碳酸钙的聚丙烯(PP)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成核剂使PP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度降低,结晶速率略有提高。而纳米碳酸钙则大幅提高了PP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 用DSC手段考察了反应釜内原位共聚制备的含有成核剂及纳米碳酸钙的聚丙烯(PP)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成核剂使PP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度降低,结晶速率略有提高。而纳米碳酸钙则大幅提高了PP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结晶度也增加了约10%。并采用Ozawa法和Caze法描述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碳酸钙 原位聚合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成核剂
下载PDF
有机硅皮革手感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高雄 李临生 +1 位作者 兰云军 张建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综述了溶剂型、乳液型、硅蜡乳液和微乳液型有机硅手感剂的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合成水乳型有机硅手感剂的乳液聚合法。展望了有机硅皮革手感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有机硅 手感剂 乳液聚合 皮革
下载PDF
密胺树脂硫磺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杰 刘红研 +2 位作者 汪树军 游龙 王肃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16-1722,共7页
针对橡胶硫化中的'喷霜'和橡胶裂纹的自修复问题,以升华硫为芯材,密胺树脂(PMF)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密胺树脂硫磺微胶囊。研究了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乳化剂浓度、芯材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以及密... 针对橡胶硫化中的'喷霜'和橡胶裂纹的自修复问题,以升华硫为芯材,密胺树脂(PMF)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密胺树脂硫磺微胶囊。研究了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乳化剂浓度、芯材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以及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液固相比(W/S)、甲醛和密胺的摩尔比对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为4时制备的硫磺微胶囊形态较好;甲醛与密胺的摩尔比为2∶1,水相和硫磺的质量比为8∶1时包覆率较高;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用量为0.05 g时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最后将制备的微胶囊应用到丁腈橡胶(NBR)的硫化中,测试表明:与硫磺硫化NBR相比,微胶囊硫磺延长了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提高了NBR的物理性能,并且能抑制'喷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微胶囊 密胺树脂 硫磺 硫化剂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皮革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学川 孙明 +1 位作者 安华瑞 罗艳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乳化剂w〔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助乳化剂w〔正戊醇(NP)〕=0.75%,引发剂w〔过硫酸铵(ASP)〕=0.2%,w〔丙烯酸(AA)〕=0.4%~0.8%时,w(固体组分)=25%的纳米乳液的胶粒粒径最小(平均19.8nm)。用w〔二乙烯基苯(DVB)〕=1.2%作为交联剂,w〔丙烯酸(AA)〕=0.8%作为功能性单体所制备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对皮革的增强效果最好。用皮革质量2%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复鞣猪二层革,能使革的抗张强度提高68%,撕裂强度提高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复鞣剂 丙烯酸树脂
下载PDF
电磁屏蔽涂料制备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江川 马榴强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7,65,共4页
从导电填料的种类、复合工艺及其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综述了近五年来掺和型电磁屏蔽涂料制备的最新进展。金属、石墨和复合导电填料等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尤以复合导电填料应用效果最好 ;原位插层复 (聚 )合法是制备电磁屏蔽... 从导电填料的种类、复合工艺及其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综述了近五年来掺和型电磁屏蔽涂料制备的最新进展。金属、石墨和复合导电填料等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尤以复合导电填料应用效果最好 ;原位插层复 (聚 )合法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的一种较新复合工艺 ,可获得低逾渗阀值和高导电率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 ,导电填料的用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导电聚合物 导电涂料 插层聚合 分散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永久抗静电剂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璐璐 刘俊龙 +3 位作者 刘国军 陈晨 李玉红 徐千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合成一种新型的亲水聚合物,并作为抗静电剂应用在ABS树脂中。通过对引发剂、乳化剂用量考察,得到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 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合成一种新型的亲水聚合物,并作为抗静电剂应用在ABS树脂中。通过对引发剂、乳化剂用量考察,得到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并研究抗静电剂对ABS试样的抗静电性能和微观形态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70℃下,乳化剂用量为3.5%、引发剂用量为0.8%,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能最佳,转化率达约97.43%。亲水聚合物的加入使ABS试样具有显著的持久抗静电性,表面电阻下降3~5个数量级。通过SEM观察ABS试样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亲水聚合物 引发剂 乳化剂 抗静电剂 表面电阻率
下载PDF
沉淀聚合机理及反应条件因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超 黎钢 何彦刚 《化工中间体》 2005年第12期22-25,共4页
介绍了沉淀聚合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聚合现象和机理,并讨论了溶剂、引发剂、沉淀剂、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聚合条件对沉淀效果和产物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沉淀聚合 溶剂 沉淀剂 引发剂
下载PDF
辐射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长钢 邵赛 +2 位作者 王芊 万巍 谭新红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1年第6期26-27,共2页
介绍了用60 Coγ射线引发丙烯酸钠等单体反相悬浮聚合制备球状高吸水树脂的方法 ,确定了以聚丙烯酸作为悬浮聚合体系稳定剂 ,考察了剂量率。
关键词 制备 辐射聚合 反相悬浮体系 稳定剂 高吸水树脂
下载PDF
氟化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川 廖学品 石碧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40-44,47,共6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混合乳化剂,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壳层富含氟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氟化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液粒子平均粒径约为90nm,并且乳液粒子的核壳结构清晰。在成膜...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混合乳化剂,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壳层富含氟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氟化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液粒子平均粒径约为90nm,并且乳液粒子的核壳结构清晰。在成膜过程中,氟碳链能够迁移至膜表面富集。因此,即使引入少量的氟单体,也能够显著降低成膜的表面能,从而显著提高膜的防水、防油性能。初步皮革涂饰应用试验表明,所合成的氟化丙烯酸树脂,能显著提高皮革的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聚丙烯酸酯 核壳结构 乳液聚合 涂饰剂 皮革
下载PDF
亲水嵌段硅油整理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汤金伟 刘锦凡 +2 位作者 方伟洪 程文静 郑成 《有机硅材料》 CAS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以端环氧基硅油和端氨基聚醚为原料,在异丙醇中合成了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再以季铵化试剂对其进行阳离子改性,制得化纤用亲水嵌段硅油整理剂。采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将产品与市售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 以端环氧基硅油和端氨基聚醚为原料,在异丙醇中合成了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再以季铵化试剂对其进行阳离子改性,制得化纤用亲水嵌段硅油整理剂。采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将产品与市售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经过阳离子改性的化纤用亲水嵌段硅油整理剂能同时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和柔软性能。用其整理后的化纤织物具有蓬松、软滑的手感特点,渗透性好,在锦纶、涤纶等织物上可以达到瞬间亲水,对织物的黄变及色变影响较小,且在复杂的工作液环境中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当工作液质量浓度为20 g/L时,整理后全涤织物亲水1~2 s,锦纶织物可瞬间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硅油 三元共聚 柔软剂 化纤用 亲水
下载PDF
多孔性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军左 史博 +1 位作者 高建平 王有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多孔性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引入致孔剂时,溶剂萃取后的吸油树脂有着更好的油品吸收率,进一步证明了吸油率对树脂内部孔结构的依赖性。当单体用量27%(质量分数,以下同)、交联剂用量1.3%,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多孔性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引入致孔剂时,溶剂萃取后的吸油树脂有着更好的油品吸收率,进一步证明了吸油率对树脂内部孔结构的依赖性。当单体用量27%(质量分数,以下同)、交联剂用量1.3%,引发剂用量0.7%,分散剂用量3%,水油比4∶1,所得树脂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油率分别达到18.082,9.831,9.064g·g-1;致孔剂乙酸乙酯的加入不仅使树脂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油率分别达到了30.174,18.233,16.333g·g-1,而且加快了吸油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性树脂 丙烯酸酯 悬浮聚合 致孔剂 吸油率
下载PDF
纳米T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对亚麻织物的整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旭 隋智慧 +3 位作者 伞景龙 吴学栋 常江 董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5,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为聚合单体,以无机纳米TiO2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含有纳米TiO2/有机硅的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探究乳化剂用量、引...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为聚合单体,以无机纳米TiO2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含有纳米TiO2/有机硅的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探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测试复合乳液粒径分布及大小、热稳定性能、抗紫外线性能、弯曲刚性以及动、静摩擦性能等。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硅用量3.5%,纳米TiO2用量1.0%,乳化剂用量6.5%,引发剂用量1.2%,反应温度80℃。纳米TiO2的加入使得复合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升,防护系数达到65.4;有机硅的引入使亚麻织物的弯曲刚性从5.2 cN/mm下降到3.55 cN/mm,赋予亚麻织物良好的柔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聚丙烯酸酯 纳米TIO2 乳液聚合 亚麻织物 整理剂
下载PDF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俊杰 张宏元 《粘接》 CAS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分析了近年来几种处于发展中的乳液聚合新技术,对每种乳液聚合新技术原理、合成方法和特点作了综述。
关键词 孔液聚合 乳化剂 引发剂
下载PDF
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伟宁 赵春森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5期70-73,共4页
聚表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性聚合物,在各大油田和科研机构进行试验应用,聚表剂能够有效地开发水驱和聚驱过后的残余油,比一般其他化学驱效果更好,能够实现地层水油流度比控制和原油快速增溶等作用,通过提高驱替液的粘度,从而扩... 聚表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性聚合物,在各大油田和科研机构进行试验应用,聚表剂能够有效地开发水驱和聚驱过后的残余油,比一般其他化学驱效果更好,能够实现地层水油流度比控制和原油快速增溶等作用,通过提高驱替液的粘度,从而扩大波及效率。由于聚表剂具有耐高温和耐盐等特性,能够在低渗透和高温高矿化度地层中使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聚表剂优点特性,分析聚表剂的驱油机理,总结了聚表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以后油田开发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 提高采收率 流度比 驱油机理 乳化性 抗盐耐温
下载PDF
哌嗪基改性硅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喜春 文水平 《有机硅材料》 CAS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 )和γ -哌嗪基丙基 -甲基 -二甲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70 8)的乳液共聚 ,合成了半透明或透明的哌嗪基改性硅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硅烷偶联剂用量、乳化剂的选择对硅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温度 60~... 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 )和γ -哌嗪基丙基 -甲基 -二甲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70 8)的乳液共聚 ,合成了半透明或透明的哌嗪基改性硅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硅烷偶联剂用量、乳化剂的选择对硅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温度 60~ 65℃、硅烷偶联剂 70 8的用量为D4 单体质量的 2 %~5 %、采用阳 /非离子型乳化剂时 ,合成的微乳液稳定性好 ;对全棉浅色织物进行整理无明显的泛黄现象 ,并具有很好的手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基 改性 硅乳液 合成 乳液聚合 氨基硅乳液 织物 有机硅 柔软剂
下载PDF
高透明抗冲击聚苯乙烯树脂的研制 Ⅰ.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杨 王梅 +3 位作者 杨力 洪涛 刘宏海 杨素芬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8年第2期11-14,共4页
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法研究了不同增韧剂制备透明抗冲聚苯乙烯,发现只有采用高苯乙烯含量的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增韧剂,才能得到透明性好的抗冲击聚苯乙烯。所得高透明抗冲击聚苯乙烯的透光率与K树脂相当,抗冲击性能优于K树脂。
关键词 透明 抗冲击 聚苯乙烯 自由基聚合 增韧剂
下载PDF
水性光油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文波 郑军 +1 位作者 张士军 刘毅 《化学与粘合》 CAS 2011年第1期43-46,54,共5页
主要考察了Tg值、黏度调节树脂H-8905、脱模剂H-862、耐磨蜡浆H-859对光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满足高光泽度和高耐磨性的上光光油和磨光光油配方。经上机验证,上光油光泽度75以上,耐磨次数6000次以上;磨光油光泽度85以上,耐磨次数8000次... 主要考察了Tg值、黏度调节树脂H-8905、脱模剂H-862、耐磨蜡浆H-859对光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满足高光泽度和高耐磨性的上光光油和磨光光油配方。经上机验证,上光油光泽度75以上,耐磨次数6000次以上;磨光油光泽度85以上,耐磨次数8000次以上,使用性能和VOC含量满足出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光油 乳液聚合 光泽度 耐磨性 脱模剂 耐磨蜡浆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学钢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4年第19期20-21,26,共3页
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简介了其合成工艺 ;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单体、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时间和加料速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及增稠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乳液 单体 增稠剂 加料速度 增稠性能 合成 乳液稳定性 合方 影响 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