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garnet-structured Li_(7)La_(3)Zr_(2)O_(12)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A review 被引量:6
1
作者 Zao-hong Zhang Tao Wei +4 位作者 Jia-hao Lu Qi-ming Xiong Yue-han Ji Zong-yuan Zhu Liu-ti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565-1583,共19页
All-solid-state Li-ion batteries(ASSLIBs)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to achieve Li-ion batteries(LIBs)with high safety and energy density.Recent reviews and experimental papers have focused on methods that improve the io... All-solid-state Li-ion batteries(ASSLIBs)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to achieve Li-ion batteries(LIBs)with high safety and energy density.Recent reviews and experimental papers have focused on methods that improve the ionic conductivity,stabiliz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enhance the electrolyte/electrod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of several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SEs),including oxides,sulfides,composite and gel electrolytes,and so on.Garnet-structured Li_(7)La_(3)Zr_(2)O_(12)(LLZO)is highly regarded an SSE with excellent application potential.However,this type of electrolyte also possesses a number of disadvantages,such as low ionic conductivity,unstable cubic phase,and poor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with anodes/cathodes.The benefits of LLZO have urged many researchers to explor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Herein,we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n garnet-structured LLZO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garnet-structured LLZO-type electrolytes.We not only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discuss the preparation,element doping,structure,stability,and interfacial improvement of LLZOs but also provide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these materials.This review expand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advanced solid garnet electrolytes and provides meaningful guidance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SS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garnet-structured LLZO electrolytes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下载PDF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ervaporation Process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公平 卫旺 +1 位作者 金万勤 徐南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Pervaporation(PV),as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technology,has been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orous ceramic... Pervaporation(PV),as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technology,has been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orous ceramic-supported polymer composite pervaporation membranes.The separation materials of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presented here include hydrophobic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and hydrophilic poly(vinyl alcohol)(PVA),chitosan(CS) and polyelectrolytes.The effects of ceramic support treatment,polymer solution properties,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incorporating or blending modification on the membrane structure and PV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Two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developed for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are also covered in the discussion.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mposite membranes in pervaporation process are summarized as well,which contain the bio-fuels recovery,gasoline desulfuration and PV coupled proc-ess using PDMS/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and dehydration of alcohols and esters using ceramic-supported PVA or PVA-CS composite membrane.Finally,a brief conclusion remark on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is given and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is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PERVAPORATION bio-fuel recovery solvent dehydration PV cou-pled process
下载PDF
Thermally stable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s for microwave antenna applications 被引量:6
3
作者 Li ZHANG Jie ZHANG +1 位作者 Zhenxing YUE Longtu LI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CSCD 2016年第4期269-276,共8页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win screw melt extrusion with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s the matrix and polystyrene-coated BaO-Nd2O3-TiO2 (BNT) ceramics as the filling material.Interestingly,the ...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win screw melt extrusion with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s the matrix and polystyrene-coated BaO-Nd2O3-TiO2 (BNT) ceramics as the filling material.Interestingly,the incorporation of polystyrene (PS) by the coating rout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mal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HDPE-PS/BNT),besides the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thermal displacement.The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a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BNT ceramic particles increased from 10 to 50 vol% in the composites,the dielectric constant increased from 3.54 (9.23 GHz) to 13.14 (7.20 GHz),which can be beneficial for the miniaturization of microwave devices;the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was relatively low (0.0003-0.0012);more importantly,the ratio of PS to HDPE increased accordingly,making the composite containing 50 vol% BNT ceramics have a low value of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onant frequency (τf =-11.2 ppm/℃) from-20 to 60 ℃.The GPS microstrip antennas were therefo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from the HDPE-PS/BNT composites.They possess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τf=23.6 ppm/℃)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of-20 to 60 ℃,promis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antenna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s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thermal stability GPS antenna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ceramic yield polycarbosilane precursor for SiC 被引量:5
4
作者 Mangesh LODHE Narendra BABU +1 位作者 A.SELVAM M.BALASUBRAMANIAN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The polycarbosilane(PCS)precursor for SiC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medium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synthesiz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t normal pressure.The chemical formula,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 The polycarbosilane(PCS)precursor for SiC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medium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synthesiz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t normal pressure.The chemical formula,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and the polydispersivity index of the synthesized PCS are SiC_(1.94)H_(5.01)O_(0.028),1135,and 1.66,respectively,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reaction temperature used for polymerization.The polymer to ceramic conversion of PCS was completed at 900℃with a ceramic yield of 85%.The crystallization started at 1100℃,and at 1200℃,well resolved peaks ofβ-SiC were formed with small amount ofα-cristobalite.The X-ray diffraction(XRD)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studie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nanocrystallineβ-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polycarbosilane(PCS) polymer-ceramic conversion X-ray diffraction(XRD)
原文传递
嵌入式电容器与储能用聚合物/陶瓷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简刚 封亮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行业和能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和国内外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陶瓷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 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行业和能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和国内外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陶瓷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讨论了陶瓷填料的种类和形貌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以及陶瓷填料的表面特性和复合材料的多层结构对介电材料击穿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陶瓷填料形貌及复合材料结构调控材料介电及击穿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开发用于嵌入式电容器和储能器件的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提供相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电容器 聚合物/陶瓷 介电常数 击穿强度 储能密度
下载PDF
聚合瓷嵌体修复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再喜 张春宝 +2 位作者 白石柱 贾骏 吴舜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1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聚合瓷Ceramage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185颗患牙用聚合瓷嵌体修复后6、12、18个月复查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颜色及牙龈健康情况等。结果185颗聚合瓷嵌体中,1颗修复后3个月折断,5颗修复后3~6个月脱落。聚合瓷嵌体修复... 目的探讨聚合瓷Ceramage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185颗患牙用聚合瓷嵌体修复后6、12、18个月复查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颜色及牙龈健康情况等。结果185颗聚合瓷嵌体中,1颗修复后3个月折断,5颗修复后3~6个月脱落。聚合瓷嵌体修复在边缘适合性和牙龈健康方面都能达到比较满意的修复效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有33个(17.8%)嵌体颜色明显不协调。结论聚合瓷Ceramage的嵌体修复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对死髓变色牙进行修复时,颜色的选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瓷 嵌体 修复体颜色 边缘适合性
下载PDF
体层厚度对Ceramage聚合瓷树脂修复体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玲 李雅娟 孟令强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体层树脂厚度的变化对Ceramage聚合瓷树脂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制作遮色层厚度为0.2mm、体层厚度分别为0.8、1.0、1.2、1.4、1.6mm的A2色Ceramage聚合瓷树脂试件,同时制作厚度10mm无遮色层的体层树脂试件作为对照组。使用Vita... 目的研究体层树脂厚度的变化对Ceramage聚合瓷树脂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制作遮色层厚度为0.2mm、体层厚度分别为0.8、1.0、1.2、1.4、1.6mm的A2色Ceramage聚合瓷树脂试件,同时制作厚度10mm无遮色层的体层树脂试件作为对照组。使用Vita Easyshade电脑比色仪测定各组试件的L*、a*、b*值,并计算各厚度组与对照组之间色差值⊿E。结果随着体层厚度的增加,试件的L*值、a*值与b*值均逐渐降低,1.4mm和1.6mm厚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色差值⊿E小于1.5NBS。结论在临床适用范围内,体层树脂厚度变化对聚合瓷修复体的颜色有影响。当遮色层厚度为0.2mm时,体层树脂在1.4~1.6mm左右的厚度范围内,A2色Ceramage聚合瓷修复体能较理想再现选定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厚度 聚合瓷 体层树脂
下载PDF
聚合瓷用于前牙贴面修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陆轩 邢文忠 +1 位作者 李振春 陈小冬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评价聚合瓷在前牙贴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患者的98颗前牙进行C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参照改良Ryge标准,每年复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年复查,有5个聚合瓷贴面折断,7个贴面边缘染色,7个贴面所修复的患牙有牙龈炎,未... 目的评价聚合瓷在前牙贴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患者的98颗前牙进行C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参照改良Ryge标准,每年复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年复查,有5个聚合瓷贴面折断,7个贴面边缘染色,7个贴面所修复的患牙有牙龈炎,未发现聚合瓷贴面脱落、边缘适合性差、颜色不满意及牙本质敏感的情况。结论聚合瓷贴面是一种经济、实用、微创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瓷料 牙修复体 美学 牙科 聚合瓷 贴面 前牙
下载PDF
新型氮化硼陶瓷纤维先驱体——含硅聚硼氮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文华 王军 +2 位作者 谢征芳 王浩 唐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36-1940,共5页
以三氯化硼、六甲基二硅氮烷为起始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氮化硼陶瓷纤维先驱体——含硅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且合成收率约为87%(质量分数).采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机械分析、动态流变分析... 以三氯化硼、六甲基二硅氮烷为起始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氮化硼陶瓷纤维先驱体——含硅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且合成收率约为87%(质量分数).采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机械分析、动态流变分析等对含硅聚硼氮烷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B为含硅聚硼氮烷先驱体的骨架结构,其中,B,N主要以硼氮六环形式存在,而Si则以Si—CH3,Si—N形式存在.该先驱体软化点为110℃,具有优良的成型性,在190℃的N2气氛中可纺丝得到20~25μm的有机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聚硼氮烷 先驱体转化法 陶瓷先驱体 合成
原文传递
聚乙烯基咪唑/陶瓷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绪芝 平郑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3-809,共7页
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硅烷化处理的沉积有SiO2活性层的无机陶瓷微孔膜上接枝乙烯基咪唑(VI),经质子化后,制备出一种聚电解质亲水性有机-无机复合膜.用FT-IR表征了接枝PVI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用TGA测定了单体在二氧化硅粉末上的接枝... 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硅烷化处理的沉积有SiO2活性层的无机陶瓷微孔膜上接枝乙烯基咪唑(VI),经质子化后,制备出一种聚电解质亲水性有机-无机复合膜.用FT-IR表征了接枝PVI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用TGA测定了单体在二氧化硅粉末上的接枝率;用SEM观察了接枝反应前后膜表面形态的变化;并系统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膜用于醇/水(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乙酸/水和丙酮/水溶液的分离都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在所测试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水在透过液中的含量都高于99%.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该膜用于甲醇水溶液分离时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比其他醇水溶液更高的渗透性.膜的渗透性随操作温度的变化表现异常,结合SEM的结果可以推断有机单体主要是在无机膜的孔内接枝形成活性分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聚合物/陶瓷复合膜 聚乙烯基咪唑 阳离子聚电解质
下载PDF
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蕴聪 陈璐 +2 位作者 牛林 陈莎莎 逯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评价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根管治疗的后牙行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56例,参考改良型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分别于修复后1、3、6、12以及2... 目的:评价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根管治疗的后牙行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56例,参考改良型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分别于修复后1、3、6、12以及24个月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边缘染色、修复体折裂/脱落、牙龈健康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56例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边缘染色情况达A级分别为94.6%和89.3%, 2例修复体折裂。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的缺陷或因修复体引起的牙体、牙周等疾患。结论:Enamic■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聚合物渗透陶瓷 髓腔固位冠 牙体缺损 根管治疗 临床评价
下载PDF
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制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来超 余煜玺 +1 位作者 黄奇凡 韩清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69-7172,7177,共5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的温度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聚合物先驱体陶瓷SiCN(PDC-SiCN)为传感器介质材料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并搭建了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系统。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是以聚合物先驱体陶瓷SiCN(PDC-SiCN)...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的温度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聚合物先驱体陶瓷SiCN(PDC-SiCN)为传感器介质材料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并搭建了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系统。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是以聚合物先驱体陶瓷SiCN(PDC-SiCN)作为传感器介质材料,以金属铂作为谐振腔材料。分析了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与测试温度之间的关系,传感器的测试温度达到了610℃。研究发现,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谐振频率随测试温度升高呈单调递减变化,通过对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多项式拟合,610℃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4705 MHz/℃。PDC-SiCN陶瓷基无线无源传感器在高温恶劣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先驱体陶瓷 SICN 无线无源 温度传感器
下载PDF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贾晓莹 李博弘 +2 位作者 徐晓沐 徐鑫 关悦瑜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8期48-50,53,共4页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陶瓷的优异性能,可在高温下变成多孔结构和冲击陶瓷层,陶瓷层可阻碍热量传递,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因此具有很好的阻燃和耐火作用,是一种新型耐火和耐高温材料。介绍了聚合物基陶瓷...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陶瓷的优异性能,可在高温下变成多孔结构和冲击陶瓷层,陶瓷层可阻碍热量传递,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因此具有很好的阻燃和耐火作用,是一种新型耐火和耐高温材料。介绍了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其陶瓷化机理,综述了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分类,包括橡胶类陶瓷化复合材料、乙烯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等。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陶瓷填料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制备高效阻燃剂和高效陶瓷化体系的设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化 橡胶类陶瓷化复合材料 乙烯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酚醛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黄河 王拓 +3 位作者 孙晶晶 刘晶 乔宁 齐艳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第一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全瓷冠修复)和... 目的:探讨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第一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全瓷冠修复)和观察组(60例,采用聚合瓷高嵌体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牙周健康指标、咀嚼功能、美学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周健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表面光滑、边缘密合性、固定良好及颜色匹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继发龋、牙冠折裂、牙龈红肿、咬合痛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瓷冠治疗比较,应用聚合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损能够提高患者远期修复效果,改善牙周健康状况,提升咀嚼功能及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瓷高嵌体 全瓷冠 下颌第一磨牙 牙体缺损 修复 咀嚼功能 美学效果
下载PDF
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翔 黄楷 +2 位作者 孙志杰 向勇 张晓琨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固体电解质是发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基础。由聚合物相与无机相复合形成的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兼具聚合物轻质、柔性,以及无机材料高强度、高稳定性等优势,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目前,制约聚合物复... 固体电解质是发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基础。由聚合物相与无机相复合形成的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兼具聚合物轻质、柔性,以及无机材料高强度、高稳定性等优势,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目前,制约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为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综述了目前关于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制的科学认识以及提升其离子电导率的方法,分析了先进表征工具在揭示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制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展望了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陶瓷杂化界面 离子传导机制 先进表征方法
下载PDF
纳米复相陶瓷SiC/(Hf_(x)Ta_(1-x))C/C的制备、微结构演变及力学性能
16
作者 汪震越 卢丽 +1 位作者 文青波 余兆菊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7-2766,共10页
采用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近致密的SiC/(Hf_(x)Ta_(1-x))C/C纳米复相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对SiC/(Hf_(x)Ta_(1-x))C/C纳米复相陶瓷的微结构演变及其力学性能... 采用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近致密的SiC/(Hf_(x)Ta_(1-x))C/C纳米复相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对SiC/(Hf_(x)Ta_(1-x))C/C纳米复相陶瓷的微结构演变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单源聚合物先驱体进行分子设计,改变SSP中的Hf/Ta比例,可以控制最终固溶(Hf_(x)Ta_(1-x))C的组成。最终块体SiC/(Hf_(0.2)Ta_(0.8))C/C纳米复相陶瓷的开孔率为4.87%,其纳米压痕硬度为(7.72±1.36)GPa,弹性模量为(76.71±7.89)GPa,展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源先驱体 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碳化硅基复相陶瓷
原文传递
PCS/VHPCS复相碳化硅先驱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7
作者 陈义 邱海鹏 +3 位作者 陈明伟 谢巍杰 王岭 张琪悦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固态聚碳硅烷和全氢聚碳硅烷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在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制备了由不同比例固态聚碳硅烷(PCS)和乙烯基全氢聚碳硅烷(VHPCS)组成的复相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并对先驱体及其裂... 固态聚碳硅烷和全氢聚碳硅烷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在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制备了由不同比例固态聚碳硅烷(PCS)和乙烯基全氢聚碳硅烷(VHPCS)组成的复相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并对先驱体及其裂解产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PCS引入量低于30 wt.%时,PCS/VHPCS复相先驱体黏度低于200mPa·s;当PCS引入量低于20wt.%时,陶瓷产率可达到80%以上。PCS/VHPCS复相先驱体陶瓷产物为半结晶状β-SiC,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晶界出现,且元素分布均匀,碳硅比低于PCS衍生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 VHPCS 碳化硅陶瓷先驱体
下载PDF
PDC-SiBCN陶瓷基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煜玺 韩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以耐高温聚合物先驱体陶瓷(PDC-SiBCN)为温敏介质材料,金属铂作为谐振腔材料,并在陶瓷表面开槽形成共面天线,制备出集开槽天线与谐振器一体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信息的无线无源传输。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谐振频率随测试温度的升... 以耐高温聚合物先驱体陶瓷(PDC-SiBCN)为温敏介质材料,金属铂作为谐振腔材料,并在陶瓷表面开槽形成共面天线,制备出集开槽天线与谐振器一体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信息的无线无源传输。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谐振频率随测试温度的升高呈单调递减变化,PDC-SiBCN陶瓷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加,其中热解温度为1000℃的传感器测试温度达1100℃,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和介温特性。同一测试温度下传感器的谐振频率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也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传感器的谐振频率-温度拟合曲线进行一阶偏导得到灵敏度方程,传感器在1100℃的高温下有较高的灵敏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在室温下实际无线传输距离达到42 mm,当测试温度为1100℃时传输距离可达8 mm,可应用于高温恶劣环境下航空发动机的温度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先驱体陶瓷 温度传感器 耐高温
下载PDF
两种刷洗方式对树脂陶瓷材料磨损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祥芹 穆锦全 +2 位作者 吴凤鸣 吴华英 杜劲英 《口腔生物医学》 201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价旋转式和往复式两种刷洗方式对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这三种美容修复材料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制备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试件各12片,按照不同的刷洗方式分成两组,在室温下用自制的电动牙... 目的:评价旋转式和往复式两种刷洗方式对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这三种美容修复材料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制备E-max热压铸瓷、Ceramage聚合瓷、纳米树脂试件各12片,按照不同的刷洗方式分成两组,在室温下用自制的电动牙刷刷洗装置,以牙膏浆为磨损介质,对三组试样分别进行刷洗,每个试样刷洗时间为194.6min,刷洗力度为200N,刷洗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实验前后三种试件的重量损失、粗糙度变化值和色彩改变值。结果:两种方式刷洗时,树脂组和聚合瓷组重量均有损失,热压铸瓷组重量无变化,其中树脂组>聚合瓷组(P<0.05);其中纳米树脂重量损失为旋转组>往复式组(P<0.05)。粗糙度值的变化,旋转式刷洗聚合瓷组和树脂组无明显变化,E-max组粗糙度值增加(P<0.05),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组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热压铸瓷组最大,树脂与聚合瓷的变化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实验前后树脂组的色差值最大,Ceramage聚合瓷其次,E-max无明显变化;树脂组与铸瓷组之间的色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刷洗方式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电动刷洗会造成树脂材料和聚合瓷的重量损失和颜色改变,引起热压铸瓷的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加。旋转式刷洗对树脂材料的磨损要大于往复式刷洗,往复式刷洗造成三种材料的粗糙度值均增加,两种方式对材料颜色变化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刷洗 热压铸瓷 ceramAGE聚合瓷 粗糙度 颜色
下载PDF
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佳妮 张皓 +1 位作者 李石保 傅柏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87-3393,共7页
CAD/CAM技术因方便快捷的特点,逐渐成为当今牙体修复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polymer infiltrated ceramic network,PICN)因具有良好切削性能受到了口腔从业者越来越多的青睐。这种新型材料内部呈现树脂与陶瓷互穿形态,... CAD/CAM技术因方便快捷的特点,逐渐成为当今牙体修复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polymer infiltrated ceramic network,PICN)因具有良好切削性能受到了口腔从业者越来越多的青睐。这种新型材料内部呈现树脂与陶瓷互穿形态,兼具陶瓷和复合树脂性能特点,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评价了这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其中力学性能包括抗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维氏硬度以及耐疲劳性能,同时还评价了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单牙冠临床使用情况。在模拟正常生理咬合试验中,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具有更加优秀的耐疲劳性能,意味着其在抵抗滑动\冲击运动时更有优势。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通过控制内部组分来调控其力学性能,使其在临床和教学中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浸渍陶瓷材料 多孔陶瓷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牙科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