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PBAT/纳米碳酸钙三元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性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祥艳 王翔宇 +2 位作者 李莉 张玉霞 吴湘艳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7,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LA/PBAT)共混物和PLA/PBAT/纳米碳酸钙(PLA/PBAT/nano-CaCO_3)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微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PLA/PBAT共混物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LA/PBAT)共混物和PLA/PBAT/纳米碳酸钙(PLA/PBAT/nano-CaCO_3)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微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PLA/PBAT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熔融与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不同含量的nano-CaCO_3对PLA/PBAT/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中PLA的熔融与结晶行为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nano-CaCO_3在PLA/PBAT共混物中的分布行为。DSC表明,与少量的PBAT共混后,PLA的结晶度提高;而加入nano-CaCO_3后,PLA的结晶温度降低;SEM表明,PLA与少量PBAT部分相容,且nano-CaCO_3选择性地分布在PBAT相中;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PBAT共混后,PLA的韧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且nano-CaCO_3与PBAT起到了协同增韧的作用,冲击强度提高了162%;但nano-CaCO_3的加入量存在阈值,超过10%时,会使PLA/PBAT/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结晶行为 选择性分布 力学性能
下载PDF
PLA/OMMT体系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霞 王星光 +2 位作者 王文昭 王翔宇 聂鑫鑫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7,共5页
采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有机改性蒙脱土(PLA/OMMT)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含量的OMMT对PLA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LA结晶时间接近30 min;加入OMMT后能够明显提高结晶速率,改善球... 采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有机改性蒙脱土(PLA/OMMT)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含量的OMMT对PLA结晶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LA结晶时间接近30 min;加入OMMT后能够明显提高结晶速率,改善球晶尺寸分布。但是OMMT的加入量存在阈值,超过3%时,反而会使体系的成核速率以及结晶速率下降,球晶尺寸分布开始变宽,而且整个体系的结晶度也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改性蒙脱土 结晶行为 成核速率 结晶速度
下载PDF
PLLA/PCL复合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皓 刘瑞来 +3 位作者 齐小宝 胡家朋 赵瑨云 付兴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7,共8页
以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制得了PLLA/PCL H维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利用扫描电镜.探讨PLLA/PCL比例、聚合物浓度和淬火温度等条件对纤维支架形貌影响。通过压缩强度、冲击强度、孔隙... 以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制得了PLLA/PCL H维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利用扫描电镜.探讨PLLA/PCL比例、聚合物浓度和淬火温度等条件对纤维支架形貌影响。通过压缩强度、冲击强度、孔隙率、比表面积和体外生物活性等测试,考察PCL添加对支架机械强度和生物活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是由PLLA结晶所形成,PCL的加入影响了 PLLA结晶,但提高了纤维支架的机械强度。最佳的实验条件为:PLLA/PVP = 8:2、聚合物浓度7 %(wt)、淬火温度一10℃。制得的三维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均一、规整,直径为150~500 nm,支架的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7. 3 MPa和5. 6 kj/m^2、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分別为96.3%和10.84 m^2/g。这样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为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增殖以及养料的传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纳米纤维 支架 多孔
原文传递
星形聚L-乳酸-甲基丙烯酸酐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亚芍 吴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1-817,共7页
目的由于PLLA合成分子量低、疏水性强、韧性差、细胞相容性不佳,通过对PLLA改性,进一步改善其亲水性、血液相容性。方法以L-乳酸(L-LA)为单体,季戊四醇为扩链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通过熔融缩聚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 目的由于PLLA合成分子量低、疏水性强、韧性差、细胞相容性不佳,通过对PLLA改性,进一步改善其亲水性、血液相容性。方法以L-乳酸(L-LA)为单体,季戊四醇为扩链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通过熔融缩聚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星形结构的聚L-乳酸(s-PL-LA);通过合成的s-PLLA与甲基丙烯酸酐(MAAH)的接枝反应,制备了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PLLA聚合物(PLLA-MAAH)。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粉末法动态接触角(DCAT)测试等手段对合成的s-PLLA和PLLA-MAAH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与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由L-乳酸单体合成的聚合物为星形结构s-PLLA,s-PLLA与MAAH接枝反应后形成一个末端多官能团的聚合物PL-LA-MAAH。结论相比于s-PLLA,PLLA-MAAH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亲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星形聚l-乳酸 甲基丙烯酸酐 接枝反应
下载PDF
PLLA/PVP纤维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5
作者 刘瑞来 齐小宝 +1 位作者 赵瑨云 付兴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7,共8页
以四氢呋喃(THF)/水为共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PLLA/PVP纤维三维多孔支架.采用扫描电镜探讨THF/H2O比例、聚合物浓度、PLLA/PVP比例和淬火温度等条件对纤维支架形貌影响,通过水接触角、吸水率... 以四氢呋喃(THF)/水为共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PLLA/PVP纤维三维多孔支架.采用扫描电镜探讨THF/H2O比例、聚合物浓度、PLLA/PVP比例和淬火温度等条件对纤维支架形貌影响,通过水接触角、吸水率和体外生物活性等测试考察PVP添加对亲水性和生物活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是由PLLA结晶所形成.PVP加入影响了PLLA结晶,但提高了纤维支架的亲水性.最佳的实验条件为THF/H2O=90∶10、聚合物浓度9%(wt)、PILA/PVP=90∶10、淬火温度-10℃,得到了直径为270±73nm均一、规整的纤维三维多孔支架,支架的吸水率、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7.29%、96.36%和13.45m2/g,该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为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增殖以及养料的传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烯吡咯烷酮 多孔支架 热致相分离 细胞相容性
原文传递
聚乳酸/石墨烯/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晶型结构及相转变行为
6
作者 扈旭 崔翔 段咏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S1期70-74,共5页
聚乳酸(PLLA)属于多晶型的半结晶聚合物,其各项性能与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聚乳酸及其复合物的晶型结构及相转变,对聚乳酸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溶液共沉淀法将离子液体液相剥离的石墨烯(Graphene/AmimCl)与PLLA共... 聚乳酸(PLLA)属于多晶型的半结晶聚合物,其各项性能与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聚乳酸及其复合物的晶型结构及相转变,对聚乳酸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溶液共沉淀法将离子液体液相剥离的石墨烯(Graphene/AmimCl)与PLLA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变温红外研究聚乳酸/石墨烯/离子液体复合材料(PLLA/Graphene/AmimCl)的晶型结构和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乳酸/石墨烯/离子液体复合材料中,PLLA形成α′晶型;聚乳酸/石墨烯/离子液体复合物在升温过程中经历晶型转变,在140~160℃范围内存在α′晶型向α晶型相转变行为,体现为DSC曲线熔融峰前的微弱放热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石墨烯 离子液体 晶型结构 相转变
下载PDF
COMPUTATION OF FLEXURAL PROPERTIES OF HA/PLLA COMPOSITE USING A CELL MODEL APPROACH
7
作者 Fan Jianping Tang Chak-Yin Tsui C.P.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6年第1期18-25,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flexural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reinforced poly-L-lactide acid (HA/PLLA) biocomposite using three differe...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flexural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reinforced poly-L-lactide acid (HA/PLLA) biocomposite using three different schemes. The scheme 1, originated from a beam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lexural modulus analytically while the scheme 2 and 3 were designed to have different loading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a finite element cell modeling approach. An empirical approach using Chow's formula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save the storage space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varying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s on the flexural properties of HA/PLLA, a superelement technique was applied. The results using the scheme 3 and the Chow's formula were found to b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over the range of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how's formula, loca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failure processes in HA/PLLA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hydroxyapatite (HA) poly-l-lactide acid (PllA)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cell model flexural properties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PVF)
下载PDF
The Assembly of C60 in Semicrystalline PLLA Matrix
8
作者 Li Chen Xiujiang P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to build higher structure composed of C60. However, there has been very few reports on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 addition on the self-assembling behavior of fullerene in orga...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to build higher structure composed of C60. However, there has been very few reports on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 addition on the self-assembling behavior of fullerene in organic solvents. In this research, big needle-like C60 assembling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form of PLLA/C60 composites. The largest C60 needles can be observed by naked eyes. The amount of C60 in the composite influences the length of C60 needles to some extent. DSC results indicate C60 accelerates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lift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PLLA matrix. the results also imply the addition of semicrystalline PLLA influence the assembling behavior of C60. i.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LLA accelerated by C60 also act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enriching and the linear assembling of C60 in PLLA matrix via Van der Waals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poly(l-lactide acid)(PllA) ASSEMBlING
下载PDF
SR-PLLA对家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郭建平 刘云生 綦成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 :观察自身增强多聚乳酸 (SR PLLA)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棒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照比较兔骨折模型SR PLLA固定棒与不锈钢丝结扎固定的愈合情况 ,于术后 2、4、8w进行组织学骨密度观察。结果 :术后 2wSR PLLA组与钢丝组对骨... 目的 :观察自身增强多聚乳酸 (SR PLLA)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棒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照比较兔骨折模型SR PLLA固定棒与不锈钢丝结扎固定的愈合情况 ,于术后 2、4、8w进行组织学骨密度观察。结果 :术后 2wSR PLLA组与钢丝组对骨折钙化过程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术后 4~ 8w ,前者骨折钙化明显加速 (P <0 .0 5 )。结论 :SR PLLA术后 4~ 8w有促进骨折钙化的作用 ,加速骨折愈合过程。在有足够机械强度前提下 ,使用SR PLLA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增强多聚乳酸 下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结构的精密调控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丽 聂涛涛 马海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09-1415,共7页
采用糖球模板法结合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孔径尺寸、内连通度及孔隙率高度可控的左旋聚乳酸(PLLA)支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以及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空间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支架材料孔径从50μm到800μ... 采用糖球模板法结合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孔径尺寸、内连通度及孔隙率高度可控的左旋聚乳酸(PLLA)支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以及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空间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支架材料孔径从50μm到800μm及内连通孔径从10μm到200μm连续可调,微观孔壁结构根据不同溶剂可形成各异的微纳米结构.支架的制备对PLLA化学结构无显著影响,但相分离过程会不同程度地降低PLLA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 糖球模板 热致相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