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雷艳雄 尹月玲 +1 位作者 靳国锋 章建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9-364,共6页
为改善聚乙烯醇(PVA)涂膜的阻湿保鲜效能特性,该文采用添加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应用响应曲面方法研究SiO2、硬脂酸、戊二醛对三元复合涂膜材料成膜效能特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O2改性可有效提高... 为改善聚乙烯醇(PVA)涂膜的阻湿保鲜效能特性,该文采用添加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应用响应曲面方法研究SiO2、硬脂酸、戊二醛对三元复合涂膜材料成膜效能特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O2改性可有效提高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湿性能,优化组成膜透湿率8.18g/(m2.d)比对照组(不添加纳米SiO2的PVA复合膜)降低26.61%(p<0.05);硬脂酸、戊二醛对复合涂膜材料成膜透湿率的影响与纳米SiO2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每100mL0.05g/mL的PVA溶液中纳米SiO2添加量在小于0.05g范围内随着SiO2含量增大,复合涂膜材料成膜透湿率随硬脂酸、戊二醛的比例增加而降低,阻湿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包装 优化 聚乙烯醇(pva) 纳米SIO2 复合涂膜包装材料 透湿性
下载PDF
纳米SiO_2、TiO_2改性PVA基液体石蜡复合涂膜保鲜包装材料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龙俊 刘瑶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41-346,共6页
为降低聚乙烯醇(PVA)基涂膜保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采用液体石蜡乳化与PVA复配,应用响应面试验方法研究添加液体石蜡和纳米SiO2、TiO2改性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能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液体石蜡和纳米SiO2、TiO... 为降低聚乙烯醇(PVA)基涂膜保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采用液体石蜡乳化与PVA复配,应用响应面试验方法研究添加液体石蜡和纳米SiO2、TiO2改性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能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液体石蜡和纳米SiO2、TiO2改性可有效降低PVA基涂膜包装材料的透湿性能,优化组成膜透湿率(14.578g/(m2.h))比对照组(不加纳米材料PVA基液体石蜡复合膜)降低了26.02%(P<0.05);纳米SiO2与纳米TiO2和液体石蜡对成膜透湿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纳米SiO2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涂膜材料成膜透湿率随着纳米TiO2比例的适当增大或液体石蜡的比例的适当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液体石蜡 纳米SIO2 纳米TIO2 涂膜材料 成膜透湿率
下载PDF
聚乙烯醇基涂膜材料纳米SiO_2改性对其成膜包装效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雷艳雄 尹月玲 +2 位作者 王佳媚 靳国锋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237,共6页
采用纳米SiO2对聚乙烯醇(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测定PVA基纳米复合涂膜材料的成膜透湿率、吸水率、透光率、透气性以及抑菌效果,研究纳米SiO2对其成膜包装效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改性PVA基复合膜的透湿率(18.7... 采用纳米SiO2对聚乙烯醇(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测定PVA基纳米复合涂膜材料的成膜透湿率、吸水率、透光率、透气性以及抑菌效果,研究纳米SiO2对其成膜包装效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改性PVA基复合膜的透湿率(18.78g/(m2.d))比未改性PVA基复合膜(27.39g/(m2.d))降低31.43%,吸水率(1.40%)降低了35.34%,透O2率(0.055g/(m2.d)和透CO2率(0.174g/(m2.d))分别降低了17.91%和18.31%,且复合膜的抑菌性能也得到提高。纳米SiO2改性可显著提高PVA基纳复合涂膜材料的阻隔性,尤其是阻湿阻水性等成膜包装效能特性,改善其食品保鲜包装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纳米SIO2 复合改性 成膜透湿率 透气性
下载PDF
PVA-Ca(NO_3)_2法包埋固定氧化亚铁硫杆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玉建 李红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59,共4页
首次报道了把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混合水溶胶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混合后滴入1%~5%(W/V)的ca(NO3)2溶液中凝固成型,并把成型后的颗粒置-20℃条件下冷冻1d,从而形成固定化颗粒,把该颗粒在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对Fe^2+最大... 首次报道了把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混合水溶胶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混合后滴入1%~5%(W/V)的ca(NO3)2溶液中凝固成型,并把成型后的颗粒置-20℃条件下冷冻1d,从而形成固定化颗粒,把该颗粒在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对Fe^2+最大氧化速率可达2.45g/(L·h)。而且整个固定化操作简单,颗粒不粘连、强度高、稳定性好,可以同时消除PVA-H3BO3法中PVA颗粒的粘连膨胀和H3BO3对微生物的毒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 聚乙烯醇(pva) CA(NO3)2
下载PDF
层状纳米纤维素膜/PV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谭珏 郑裕东 +4 位作者 彭江 吴健 高爽 田茹 陈红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采用叠层复合与物理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层状纳米细菌纤维素(BC)膜/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研究了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数、BC膜的复合层数以及制备条件对复合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比较了复合水凝胶中BC膜层与PVA... 采用叠层复合与物理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层状纳米细菌纤维素(BC)膜/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研究了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数、BC膜的复合层数以及制备条件对复合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比较了复合水凝胶中BC膜层与PVA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与PVA的质量百分数和BC膜含水量、BC膜的层数以及制备条件有关.PVA质量百分数较高,流动性变差,界面结合差,导致复合水凝胶力学性能下降.当PVA质量百分数为15%、BC膜的层数为2层时,在相同的温度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界面黏结良好,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为7.82、1.7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水凝胶 纳米细菌纤维素 力学性能 界面
原文传递
铽配合物荧光及在农用光波长转换塑料薄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曼丽 张肖会 +1 位作者 尹洪宗 徐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9-1013,共5页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元素铽,以磺基水杨酸作为第一配体,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和水溶液两个体系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铽、磺基水杨酸以及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元素铽,以磺基水杨酸作为第一配体,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和水溶液两个体系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铽、磺基水杨酸以及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不同配合物的荧光均会产生增强效果,十二烷基磺酸钠效果最好;同时探索了酸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对于获得的铽-磺基水杨酸-聚乙烯醇配合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342nm,而荧光发射波长为545nm,将该配合物以适当比例掺加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备出可以使太阳光的紫外部分转换为作物光合作用需要的绿光的稀土光转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聚乙烯醇 光波长转换 薄膜
下载PDF
固定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的氧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玉建 涂玮 +2 位作者 杨晓娟 李红玉 唐德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4-958,共5页
用Ca(NO3)2凝固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复合水溶胶,并把成形后的颗粒置低温冷冻,从而形成固定化颗粒。用该颗粒填充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进行连续操作,考察了不同稀释率下固定床生化反应器氧化Fe2+的情况,在温度31℃、pH值... 用Ca(NO3)2凝固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复合水溶胶,并把成形后的颗粒置低温冷冻,从而形成固定化颗粒。用该颗粒填充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进行连续操作,考察了不同稀释率下固定床生化反应器氧化Fe2+的情况,在温度31℃、pH值1.8、稀释率0.5h—1条件下,Fe2+最大氧化速率达2.90g/(L.h)。系统即使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稳定性保持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 聚乙烯醇(pva) CA(NO3)2 氧化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和红莉 来侃 +2 位作者 松生胜 孙润军 张昭环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对比聚乙烯醇(PVA)膜,采取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以下简称sp/PVA)的热学性能,并分析了聚乙烯醇及sp/PVA热性能的差异.不同sp/PVA测试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含量及线密度影响纤维的热性能.热重分析中,大... 对比聚乙烯醇(PVA)膜,采取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以下简称sp/PVA)的热学性能,并分析了聚乙烯醇及sp/PVA热性能的差异.不同sp/PVA测试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含量及线密度影响纤维的热性能.热重分析中,大豆蛋白含量多少影响失重过程长短,纤维线密度越低,热性能越好.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sp/PVA的第一个峰为玻璃化转化区,第二个峰主要是由于聚乙烯醇的熔融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 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PVA基水性油墨连接料耐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晶 田媛 +1 位作者 吕畅 翁云宣 《塑料助剂》 2016年第3期52-56,共5页
水性油墨可以改善传统油墨由于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从而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聚乙烯醇(PVA)作为一种无毒易溶于水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耐水性较差,在水性油墨、涂料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分别采用硼酸、尿素和双氧水作为改性剂对PVA... 水性油墨可以改善传统油墨由于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从而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聚乙烯醇(PVA)作为一种无毒易溶于水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耐水性较差,在水性油墨、涂料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分别采用硼酸、尿素和双氧水作为改性剂对PVA油墨连接料进行耐水性能改性研究,耐水实验发现硼酸增稠作用较好,但耐水改性作用较弱;尿素用量为3.5%时,耐水改善结果最好;当用双氧水,硫酸亚铁改性时,随着硫酸亚铁用量的增加,耐水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用双氧水和尿素复配改性时,耐水结果和用双氧水改性结果基本相同,且加入尿素可使形成的PVA胶膜韧性增加,改善涂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水性油墨 耐水改性 连接料
下载PDF
高亲水膜-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燕燕 何宗健 《江西化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PVA复合膜是将亲水性的PVA皮层材料负载于支撑体上形成的。本文对PVA复合膜在不同领域(RO、UF、MF)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改性PVA复合膜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亲水性 复合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流动注射复合酶电极法测定麦芽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红波 张先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聚乙烯醇(PVA)包埋法共固定糖化酶和葡萄氧化酶(GOD)制成酶膜,与氧电极结合成为复合酶电极;该电极可以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测定溶液中麦芽糖。对酶电极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作了研究。酶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5-3... 利用聚乙烯醇(PVA)包埋法共固定糖化酶和葡萄氧化酶(GOD)制成酶膜,与氧电极结合成为复合酶电极;该电极可以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测定溶液中麦芽糖。对酶电极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作了研究。酶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5-35mmol/L.响应周期小于2min。变异系数(CV)为1.8%。在半连续使用状态下,酶电极可以使用10d以上。糟化酶保持活力为60%。对延长酶电极寿命和克服共存葡萄糖的干扰的方法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 测定 麦芽糖传感器 复合酶电极
下载PDF
造纸用聚乙烯醇纤维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术丹 周军锋 +2 位作者 王飞 王镜 刘文 《中华纸业》 CAS 2012年第24期82-85,共4页
概述了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的应用状况,在检索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涉及聚乙烯醇纤维的相关专利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特别是对相互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了分析,并就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应用中的专利布局及... 概述了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的应用状况,在检索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涉及聚乙烯醇纤维的相关专利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特别是对相互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了分析,并就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应用中的专利布局及专利战略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造纸 专利
下载PDF
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杜修力 田予东 窦国钦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8,71,共6页
为提高高强、超高强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开裂性能,采用复合超叠加技术在配制出抗压强度110MPa以上基体混凝土的基础上,分别配制出了钢纤维增强超高强混凝土、PVA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同时对不同体积掺量的两种纤维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抗压、... 为提高高强、超高强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开裂性能,采用复合超叠加技术在配制出抗压强度110MPa以上基体混凝土的基础上,分别配制出了钢纤维增强超高强混凝土、PVA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同时对不同体积掺量的两种纤维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轴向抗压、劈裂抗拉、抗弯性能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测试,并对超高强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PVA纤维却降低了高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两种纤维都能明显改善基体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弯曲韧性。对此种超高强基体混凝土,钢纤维的增强增韧效果明显好于PVA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 聚乙烯醇(pva)纤维高强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水凝胶/钛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育松 熊党生 马如银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利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运用正交试验法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滑动速度、载荷和润滑状态对PVA水凝胶/钛合金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及在不同载荷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滑动速度、载荷和润滑状态3种因素对PVA水凝... 利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运用正交试验法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滑动速度、载荷和润滑状态对PVA水凝胶/钛合金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及在不同载荷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滑动速度、载荷和润滑状态3种因素对PVA水凝胶/钛合金球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载荷>滑动速度>润滑状态;在干摩擦和水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变化甚微,平均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载荷增加而升高;当转速从110 r/min升至220 r/min时,平均摩擦系数从0.038降至0.031,降幅达19.4%;当载荷从5 N增至10 N时,平均摩擦系数从0.027增至0.042,增幅达51.8%;PVA水凝胶的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降低且载荷对磨损率影响的显著程度逐渐降低;当载荷从5 N增至10 N时,磨损率降幅高达2.6倍,当载荷从10 N增至15 N时,仅下降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水凝胶 钛合金 摩擦磨损特性
下载PDF
基于分散技术的聚乙烯醇纤维沥青胶浆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阳 贾晓东 +1 位作者 梁乃兴 陈思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13886-13892,共7页
为探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分散后沥青胶浆的疲劳变化规律,探索性地采用旋转活塞式拌和法对PVA纤维沥青进行拌和分散,从PVA纤维的微观形貌出发,探究其纤维提高疲劳性能的原因。利用动态剪切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 为探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分散后沥青胶浆的疲劳变化规律,探索性地采用旋转活塞式拌和法对PVA纤维沥青进行拌和分散,从PVA纤维的微观形貌出发,探究其纤维提高疲劳性能的原因。利用动态剪切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对PVA纤维沥青进行时间疲劳扫描,通过复数模量衰减Nf50和累积耗散能比Nder对PVA纤维沥青胶浆疲劳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旋转活塞式拌和法有效提高了纤维分散均匀性,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复数模量增加,疲劳性能增加。控制应力增大,疲劳性能相应降低。Nf50和Nder都能很好地评价沥青的疲劳性能,从物理表达清晰、结构设计安全角度下更推荐采用Nder指标评价沥青疲劳性能。PVA纤维表面有随机分布的凸起颗粒,它们在沥青中起到了稳定、增黏、复合加筋作用,综合提升了纤维与沥青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乙烯醇(pva)纤维 疲劳损伤 流变性 电镜扫描(SEM)
下载PDF
填充新型抗菌PVA小球的固定柱床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承进 邱树毅 黄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4-178,共5页
通过优化的PVA-H3BO3包埋法制备了抗菌PVA小球,并用新制备的小球填充柱床进行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PVA小球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在杀生剂添加量为m(杀生剂)∶m(PVA)=3∶2时,杀菌率达到(92±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包埋了杀生剂... 通过优化的PVA-H3BO3包埋法制备了抗菌PVA小球,并用新制备的小球填充柱床进行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PVA小球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在杀生剂添加量为m(杀生剂)∶m(PVA)=3∶2时,杀菌率达到(92±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包埋了杀生剂的抗菌PVA凝胶小球是一种多孔性的球形颗粒,结构较密实,并且包埋效果理想.随着填充高度的升高、处理液与抗菌材料接触时间(停留时间)的延长、处理液出口端流量的减小,填充柱的杀菌性能逐渐升高;对于30 mm×300 mm的填充柱,当填充高度≥20 cm,停留时间≥0.5 h,出口端流量为2.7 mL/s时,杀菌效果较好.对于50 mm×500 mm的填充柱,在填充高度为10 cm,停留时间为0.5 h,出口端流量为2.7 mL/s时,其杀菌率为(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杀生剂 填充柱 聚乙烯醇(pva) 水处理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制备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张梅 那莹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 -固相转变特性 ;其结晶峰值温度和相变焓比纯 PEG低 ,接枝率对相变温度和归一化相变焓影响不大 ;接枝率只影响结晶与熔融行为 ,不影响结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接枝共聚 结晶
下载PDF
淀粉基聚乙烯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3
18
作者 那海宁 秦航 +1 位作者 李丽 富露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0-52,共3页
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了高淀粉填充量的淀粉/聚乙烯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研究了提高淀粉用量对淀粉/聚乙烯醇(PVA)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影响;并分析了耐水改性助剂尿素用量对薄膜的吸水率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了高淀粉填充量的淀粉/聚乙烯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研究了提高淀粉用量对淀粉/聚乙烯醇(PVA)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影响;并分析了耐水改性助剂尿素用量对薄膜的吸水率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先糊化、后共混、再交联的薄膜制备工艺过程,能够获得高淀粉填充量的淀粉/聚乙烯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先糊化打破了淀粉颗粒的原有形态结构,促进了淀粉与聚乙烯醇的共混相容性,从而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耐水改性助剂尿素的使用,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材料的吸水率,同时提高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生物降解 薄膜 耐水性
下载PDF
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邦肖 张佩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在描述聚乙烯醇(PVA)成膜工艺制取不同类型的分离膜以及PVA膜的改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PVA膜渗透汽化(PV)分离有机物/水、有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性能,讨论了交联剂、复合膜的支撑膜、高分子网络结构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 在描述聚乙烯醇(PVA)成膜工艺制取不同类型的分离膜以及PVA膜的改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PVA膜渗透汽化(PV)分离有机物/水、有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性能,讨论了交联剂、复合膜的支撑膜、高分子网络结构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V操作参数如料液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PVA膜在今后研究开发中的3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渗透汽化(PV) 分离 性能
下载PDF
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及醇解度对其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惠珍 刘白玲 +2 位作者 罗荣 吴永忠 雷德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7-613,共7页
从四川省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和Curtobacterium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 从四川省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和Curtobacterium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生物降解环境可用于PVA生物降解性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使PVA发生较高程度的降解;在所建立的降解环境中,PVA的分子量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有一定的影响.降解前后FT-IR及1HNMR分析表明,在降解过程中PVA分子链发生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生物降解 聚乙烯醇降解菌 吸光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