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设计中多指标的优化:星点设计和总评“归一值”的应用 被引量:307
1
作者 吴伟 崔光华 陆彬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 用数学方法将实验设计中的多指标“归一”化 ,星点设计法对总评“归一值”进行优化。方法 微球采用O W溶剂挥发或萃取法制备 ,考察因素为外相聚乙烯醇浓度 (X1 ) ,内相聚丙交酯浓度 (X2 )和理论载药量 (X3)。将各项指标如载药量... 目的 用数学方法将实验设计中的多指标“归一”化 ,星点设计法对总评“归一值”进行优化。方法 微球采用O W溶剂挥发或萃取法制备 ,考察因素为外相聚乙烯醇浓度 (X1 ) ,内相聚丙交酯浓度 (X2 )和理论载药量 (X3)。将各项指标如载药量、包封率、粒径、跨距、1d时释放百分数 (P1 )和释放 85 %时间 (t85 )采用Hassan或Harrington方法分别转化为 0~ 1之间的“归一值” ,各处方号的“归一值”求算几何平均值 ,得总评“归一值” ,以总评“归一值”对各因素的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 ,按二项式描绘三维效应面 ,从效应面上选取对总评“归一值”较佳的实验条件。结果 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较高 ,r2 =0 .85 ,依较佳条件制备的微球总评“归一值”为 0 .5 0 0 4,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 - 2 .0 9%。结论 以总评“归一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 微球 聚丙交酯 醋酸地塞米松 归一值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丁春宇 张大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用3′RACE和RT-PCR扩增并克隆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型毒株C80和Ⅰ型变异株E63的3′末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80株和E63株基因组3′末端均包含1 359 nt的3D、终止密码子TGA、长314nt的3′UTR,而poly(A)尾分别含18... 用3′RACE和RT-PCR扩增并克隆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型毒株C80和Ⅰ型变异株E63的3′末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80株和E63株基因组3′末端均包含1 359 nt的3D、终止密码子TGA、长314nt的3′UTR,而poly(A)尾分别含18个A和19个A。由2株DHV 3D核苷酸序列所推导的3D蛋白均含453个氨基酸,均包含KDELR、DxxxxD、GxxCSGxxxTxxxNS、YGDD和FLKR等小RNA病毒RNA聚合酶的特征基序,该结果进一步证实Ⅰ型DHV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成员。两株DHV与小RNA病毒科9个已知属之间3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6%-37%,介于属间3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范围(18%-60%)之内;此外,Ⅰ型DHV的3′UTR在小RNA病毒科是最长的。用3D蛋白进行进化分析的结果表明,Ⅰ型DHV可能属于小RNA病毒科的一个独立的病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3D基因 3′UTR poly(A) 3′RACE
下载PDF
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44
3
作者 陆彬 吴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自变量为外水相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聚丙交酯浓度和投药比,以微球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 目的: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自变量为外水相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聚丙交酯浓度和投药比,以微球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因变量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于较优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载药量和包封率可用线性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γ2分别为0986和0991;载药量、粒径和跨距可用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γ2分别为0998,0912和0935,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分别为-409%,-518%和-833%。结论: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有使用方便,预测性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地塞米松 聚丙交酯 微球 中心多点等距设计
下载PDF
肥料增效剂聚天冬氨酸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冷一欣 韶晖 +1 位作者 蒋俊杰 谢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412-413,共2页
以L -天冬氨酸为原料 ,热缩合成聚天冬氨酸酐 ,水解得到聚天冬氨酸。采用凝胶色谱法 (GPC)测定了聚天冬氨酸的分子量 ,用核磁共振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稻谷生长试验初步证实 。
关键词 肥料增效剂 聚天冬氨酸 应用效果 凝胶色谱法 核磁共振 水稻 生长试验
下载PDF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POLYMERS: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 被引量:45
5
作者 AlanJ.Heeger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5-572,共28页
INTRODUCTIONIn 1976, Alan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 and I, together with a talented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discovered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the ability to dope these polymers over... INTRODUCTIONIn 1976, Alan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 and I, together with a talented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discovered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the ability to dope these polymers over the fullrange from insulator to metal. This was particularly exciting because it created a new field of research on theboundary between chemistry and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nd because it created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polyMERS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毒性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明星 董静 +2 位作者 杨亚江 杨祥良 徐辉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6-560,共5页
目的 探索可生物降解聚乳酸 [poly(D ,L lacticacid) ,PLA]纳米粒口服给药后降低毒性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 ;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 目的 探索可生物降解聚乳酸 [poly(D ,L lacticacid) ,PLA]纳米粒口服给药后降低毒性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 ;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及载药量 ;X 射线粉末衍射 (X ray)初步研究纳米粒中药物的物理状态 ;考察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特性 ;评价口服给予纳米粒对大鼠的降毒性作用。结果 确定适合处方的工艺为 :水相 有机相为 4 0∶15 (v v) ,表面活性剂浓度为 1% (w v) ,药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 0 3% (w w) ,TP PLA为 1∶15 (w 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 14 9 7nm ,多分散指数为0 0 88,平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 74 2 7%和 1 36 % ;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分为两相 ;纳米粒非常显著降低肝的毒性 (P <0 0 1) ,显著降低肾的毒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聚乳酸 自乳化溶剂蒸发法 纳米粒 毒性
下载PDF
含睾丸酮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家蕙 沈正荣 +1 位作者 王芳 马臻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目的:对国内开发睾丸酮微球长效注射剂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医用材料乳酸(LA)乙醇酸(GA)共聚物(PLGA,LAGA8∶2)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溶剂萃取法制备含睾丸酮的PLGA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 目的:对国内开发睾丸酮微球长效注射剂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医用材料乳酸(LA)乙醇酸(GA)共聚物(PLGA,LAGA8∶2)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溶剂萃取法制备含睾丸酮的PLGA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评价睾丸酮PLGA微球的药物缓释作用。结果:采用溶剂挥发溶剂萃取法可得到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含药量均满意的睾丸酮PLGA微球。结论:睾丸酮PLGA微球有望成为新的睾丸酮长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 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微球 长效制剂
下载PDF
医用聚乳酸的合成及其管型材料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永言 夏淑贞 +1 位作者 吴蒙 王海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以无毒的辛酸亚锡作催化剂,将丙交酯聚合成聚乳酸(PLA)。研究了在760~0.05mmHg范围内压力改变对PLA分子量的影响,并将PL制成内径为2mm的管型材料,经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降解性能等试验,结果都表明此管材可用作引导神经再生导管材料。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合作用 神经导管 丙交酯
下载PDF
聚乳酸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4,共3页
为改善聚(D,L乳酸)(PDLLA)的亲水性,以过氧化二苯甲酷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了 PDLLA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试验.IR和1H NMR测试结果表明:PDLLA可与 VP实现接枝反应,摩尔接枝率为... 为改善聚(D,L乳酸)(PDLLA)的亲水性,以过氧化二苯甲酷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了 PDLLA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试验.IR和1H NMR测试结果表明:PDLLA可与 VP实现接枝反应,摩尔接枝率为1.0%-1.6%.与PDLLA相比,接枝产物的[η] 值下降,但吸水率增加、接触角变小,亲水性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共聚 亲水性 聚乳酸
下载PDF
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亲/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4 位作者 潘君 谷俐 罗琦 苏爱华 夏烈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7-51,59,共6页
合成了基于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 (MPLA)和丁二胺的新型改性聚乳酸 (BM PLA) ,旨在提高聚乳酸的亲水性 ,克服聚乳酸和MPLA在降解过程中的酸性 ,并为进一步引入多肽和胶原等生物信号分子提供活性基团。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到了丁二胺已成功引... 合成了基于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 (MPLA)和丁二胺的新型改性聚乳酸 (BM PLA) ,旨在提高聚乳酸的亲水性 ,克服聚乳酸和MPLA在降解过程中的酸性 ,并为进一步引入多肽和胶原等生物信号分子提供活性基团。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到了丁二胺已成功引入到MPLA中。利用接触角和吸水率评价了BMPLA的亲 /疏水性变化 ,表明丁二胺改性所得BMPLA的亲水性相对于PDLLA和MPLA已大大改善 ,测定了材料在 12周降解过程中的 pH变化 ,表明丁二胺改性聚乳酸不表现酸致自加速降解特征 ,未出现pH陡降现象 ,已完全克服了聚乳酸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酸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丁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族新型的具有优良亲水性和良好降解行为的组织工程材料 ,预示着它可望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 ,在组织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乳酸 马来酸酐 二胺 生物材料 亲水性 疏水性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庆军 张永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aentrysite, IRES)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oly(C)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IRES 对翻译的起始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Poly(A)越长,病毒的感染性越强。病毒的ORF包括P1、P2、P3基因。L、P2、P3研究的相对较少,其中3A与病毒的宿主嗜性有关,3D为RNA聚合酶,可作为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P1 为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是研究口蹄疫免疫机制和新型疫苗的基础。VP1 可以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很多国家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基因组结构 poly(A)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RNA聚合酶 流行病学调查 RNA合成 鉴别诊断 疫苗研制 IRES 诊断抗原 感染动物 抗原结构 新型疫苗 免疫机制 感染性 VPG VP1 基础 疫源 全长 宿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2 位作者 郑绿茵 许娟 曹曼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分别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左旋乳酸(L-LA)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外消旋乳酸(PDLLA)和聚左旋乳酸(PLLA),并用特性粘度[η]、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热分析(DSC)... 分别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左旋乳酸(L-LA)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外消旋乳酸(PDLLA)和聚左旋乳酸(PLLA),并用特性粘度[η]、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PLLA、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比较,发现相同合成条件下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熔融温度、熔融热、结晶度等明显比PDLLA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聚外消旋乳酸(PDLLA) 聚左旋扎酸(PLLA) 熔融聚合 直接合成 表征
下载PDF
HCV抗原、HCV抗体及HCV-RNA联合检测与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邵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HCV-RNA阳性丙肝患者核心抗原(HCV-cAg)、抗体(HCV-Ab)以及HCV-RNA含量3种检测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CV-RNA阳性丙肝患者应用酶速率法检测ALT含量、ELISA法检测HCV-cAg、CLIA... [目的]探讨HCV-RNA阳性丙肝患者核心抗原(HCV-cAg)、抗体(HCV-Ab)以及HCV-RNA含量3种检测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CV-RNA阳性丙肝患者应用酶速率法检测ALT含量、ELISA法检测HCV-cAg、CLIA法检测HCV-Ab、FQ-PCR法检测HCV-RNA,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血清中HCV-Ab阳性率为97.0%,HCV-cAg阳性率为83.0%;HCVRNA载体含量越高,HCV-Ab阳性率越高;ALT含量的变化与HCV-RNA载体含量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HCV-Ab检测可反映机体对HCV感染的免疫状态,能间接证实HCV感染;HCV-R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HCV-RNA与HCV-cAg阳性检出率呈现一致性,且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可以反映临床病情;3种方法同时检测能准确诊断丙肝病毒的感染,以及预测是否具有传染性,联合ALT可有效预测和评价肝脏损伤和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酶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PLGA-(PEG-ASP)_n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周长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8,共4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共聚物的亲水性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和粘附效率均明显优于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PEG-ASP)n共聚物 合成方法 表面接触角 细胞培养 亲水性 粘附能力 粘附效率 聚乳酸
下载PDF
聚乳酸微球表面的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常江 盛京 +1 位作者 常津 原续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17-20,32,共5页
分别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溶液为外水相制备了疏水性聚乳酸(PDLLA)微球,并采用氨气氛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修饰,以产生较高的亲水性表面。以X-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薄层层析法(TLW)研究PDLLA微球表面特性及亲水性。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溶液为外水相制备了疏水性聚乳酸(PDLLA)微球,并采用氨气氛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修饰,以产生较高的亲水性表面。以X-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薄层层析法(TLW)研究PDLLA微球表面特性及亲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含氮基团能通过低温氨气氛等离子体处理而连接到微球表面。微球表面的亲水性与未经处理的微球相比有所提高,对于表面改性后的微球,其接触角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等离子体 聚乳酸 表面改性
下载PDF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mediated by a unique polymer scaffold seeded with neural stem cells and Schwann cells 被引量:17
16
作者 CHEN Gang HU Yan-rong +6 位作者 WAN Hong XIA Lei LI Jun-hua YANG Fei QU Xue WANG Shen-guo WANG Zhong-c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7期2424-2431,共8页
Background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of transplant studies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has been to provid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axonal growth. Moreover, the continuing discovery of new grafts is providing new... Background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of transplant studies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has been to provid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axonal growth. Moreover, the continuing discovery of new grafts is providing new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transplant candidates. Our purpose was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pair effects of the co-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 (NSC), Schwann ceils (SCs) and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 (PLGA) on the spinal cord injury of rats.Methods A scaffold of PLGA was fabricated. NSCs and SCs were cultured, with the NSCs labeled with 5-bromodeoxyuridine, and the complex of NSC/PLGA or NSC+SCs/PLGA were constructed. Thirty-six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transplantation of PLGA), group B (transplantation of NSC/PLGA) and group C (transplantation of NSC+SCs/PLGA). The 3 mm length of the right hemicord was remo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in all rats. The PLGA or the complex of PLGA-celI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injury site. 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locomotion scores, motor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of lower limbs were examined to lear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 at 4 weeks, 8 weeks, 12 weeks and 24 weeks after injury. All the recovered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issues were observed with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ranselectronmicroscopy to identify the survival,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cells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neural fibres at 4 weeks, 8 weeks,12 weeks and 24 weeks after injury.Results (1) From 4 weeks to 24 weeks after injury, the BBB locomotion scores of cell-transplanted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cell-transplanted group, especially group C (P 〈0.05). The amplitudes of 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and motor-evoked potential (MEP) were improved after injury in groups B and C, but the amplitude of SEP and MEP at 4 weeks was lower than that at 12 weeks and 24 weeks after injury. C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ies neural stem cell Schwann cells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 TRANSPLANTATION
原文传递
表面修饰的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大鼠体内药动学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卉芳 刘明星 +4 位作者 刘清飞 罗国安 王川 王义明 陈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同时考察了游离药物和纳米药物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用泊洛沙姆188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反相...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同时考察了游离药物和纳米药物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用泊洛沙姆188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血浆样品中灯盏花素的含量,药时数据采用DASver1.0药代计算程序处理。结果: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77.2和319.6nm,多分散指数分别为(0.11±0.叭)和(0.12±0.02),平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9±0.9)%,(8.0±0.2)%和(93.1‘0.6)%,(8.5±0.1)%,游离灯盏花素iv后呈二室模型,fI/2p为(0.81±0.14)rain,纳米组则呈一室模型,2种粒径的纳米粒的t。p分别为(8.90±0.16)min(177.2nm)和(13.90±0.07)min(319.6nm)。游离灯盏花素和2种粒径的灯盏花聚乳酸纳米粒的AUC。一。分别为(158.82±69.96),(1476.25±51.22)和(704.95±25.39)mg·rain·L~。经t检验,游离药物与纳米药物之间的t。p和AU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素制成纳米粒后明显增加了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且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对药动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自乳化溶剂扩散法 聚乳酸 纳米粒 药动学
下载PDF
两种聚酯微球的体外降解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刚 平其能 刘拥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 羟基乙酸及聚乳酸微球降解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用 5种方法分别研究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及表面状态 ;②测定干燥失重 ;③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④测定介质pH值 ;⑤测定介质中乳... 目的 :研究聚乳酸 羟基乙酸及聚乳酸微球降解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用 5种方法分别研究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及表面状态 ;②测定干燥失重 ;③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④测定介质pH值 ;⑤测定介质中乳酸含量。结果 :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呈现明显外形改变和蚀解 ,聚乳酸微球降解表现为明显的溶胀和伴有孔洞形成。两者均降解成为分子量分布小的低聚物 ,介质中乳酸量明显增加以及pH显著下降。共聚物微球的降解速度随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而加快。结论 :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为表面溶蚀与本体蚀解结合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乳酸 微球 降解
下载PDF
刚性链侧链型液晶高分子(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其凤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4-61,共8页
普通的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属柔性链高分子,而“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虽从化学结构看属于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其性质却和典型的主链型液晶高分子相似,具有很大的分子链刚性。本文介绍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这一科学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刚性链 侧链型 液晶高分子 甲壳型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Ⅲ.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20
作者 廖凯荣 赵剑豪 +1 位作者 罗丙红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HA对PDLLA的降解有较大抑制作用,圆棒的力学强度保持时间比纯PDLLA棒长.SEM观察表明,纯PLA材料的“双态降解”(bimodeldegradation)现象在 PDLLA/HA复合材料中同样出现.复合物中PDLL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但它们的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小于纯PD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强度 降解速率 内固定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