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唐湘博 张野 +2 位作者 曹利珍 张嘉敏 陈晓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52-2263,共12页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新挑战,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目标,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因地制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新挑战,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目标,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因地制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下同);同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碳减排与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全国、八大经济区和各省份的时空特征;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影响因素的空间演化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缓慢增长,污染物排放当量自2014年开始明显下降;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经济区.②2011—2019年我国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整体上明显提高,不同经济区和省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③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鉴于此,本文从制定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加强地区和部门间的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耦合协调模型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然气发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51
2
作者 陈蕊 朱博骐 段天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28,共9页
较之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尽管具有清洁性、高效性、低碳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但受政策、气源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电产业要实现《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1.1×10^8kW的装机容量目标... 较之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尽管具有清洁性、高效性、低碳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但受政策、气源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电产业要实现《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1.1×10^8kW的装机容量目标难度很大。为了推动我国气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了气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气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中长期气电产业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气电对于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天然气工业发展、提高制造业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当前,我国气电产业主要面临政策层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发展定位、燃料成本相对较高、环保价值及调峰价值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发电企业对供气稳定性存在担忧、燃气轮机相关费用较高等制约的因素;③随着国内外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变化、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燃气轮机国产化初见曙光,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气电的条件,在政策推动到位的情况下,我国气电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统一认识,在中长期电力规划中明确"积极发展"气电的定位;②建立产业上下游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气电行业发展;③制定反映气电环保价值和调峰价值的电价和调度机制;④推动大型燃气电厂直供;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燃气轮机国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电 能源转型 大气污染治理 碳减排 政策推动 机制设计 燃气轮机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我国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立祥 赵蓉 张雪薇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尚处于试点运行阶段的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对于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将不同大气污染物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中,基于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在内... 尚处于试点运行阶段的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对于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将不同大气污染物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中,基于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在内的大气污染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证明碳交易政策确实产生了环境红利,利用分位数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减排的有效性。考虑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联动特征,从时空动态角度对比分析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将碳交易政策作为虚拟变量纳入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行会逐步弱化行政命令式规制手段潜在的作用效果,市场化手段的减排效应会得到强化。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碳交易政策-技术进步-能源强度下降-环境改善”的正向传导机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行通过倒逼技术进步和改善能源强度带来了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碳交易政策 协同减排效应 碳交易试点 环境红利
下载PDF
中国沿海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吴洪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74,共15页
在梳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基础上,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测度城市群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回归模型,探讨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规律、协同发展水... 在梳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基础上,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测度城市群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回归模型,探讨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规律、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增效呈稳定增长趋势,具有不同空间分布格局;2)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关联特征由随机性分布向规律化分布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三大城市群城市局部空间集聚不明显;3)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有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较低,增长速度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演化与关联特征,城市群内部不协调;4)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是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协同发展理论 空间自相关 面板数据回归 城市群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内涵阐释与实现方略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4,共13页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2 位作者 李硕硕 魏国恩 李汝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60,共17页
【目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能否协同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数字产业重要集群带和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区域,数字产业集聚能否实现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 【目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能否协同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数字产业重要集群带和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区域,数字产业集聚能否实现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数字产业股权投资数据和环境污染与碳排放数据,刻画其数字产业时空格局及减污降碳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边界。【结果】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投资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极化”的空间演化趋势,净投资流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倾向,形成“中心流出、外围承接”的分布格局。②数字产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减污降碳,且兼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③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呈现“右拖尾U型”特征。同时,在2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区域,250~450 km之间为“衰减”区域,450 km以外空间溢出效应趋近于0且不再显著。【结论】研究证实了发挥数字产业的集聚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据此建议推进数字产业集聚与网络化发展、鼓励数字产业跨区域投资,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楠 李冰迅 +3 位作者 张艺芯 赵滢 苗程凯 安嘉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93-5002,共10页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碳减排与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全国、区域和省域层面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200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引入研发经费...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碳减排与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全国、区域和省域层面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200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引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与大气污染排放存在协同效应,2006~2020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演变呈现倒“U”型趋势,且减污降碳协同存在空间聚集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②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较低,各省份和区域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协调度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③从全国层面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人均GDP以及环保投资占比是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人均GDP、城镇化率、环保投资占比以及交通运输结构对减污降碳系统效应的影响在中、东、西部地区间存在异质性;④研发投入强度在东、中部均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但在西部地区未识别出显著的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环保投资占比和交通运输结构无法单独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影响,要与研发投入强度相配合能够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时空特征 固定效应回归 影响机制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汉华 王亚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2,共15页
【目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准自... 【目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4—2020年23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环境信息公开对减污降碳的直接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1)环境信息公开能够实现减污与降碳双赢,具体而言,该制度使得试点城市污染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相对样本均值分别降低了25.5%和19.2%。(2)环境信息公开的降碳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强环境规制城市更为明显,且该效应随碳排放的水平提高呈边际递减趋势。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效应对不同城市则显现出相对普遍和稳定的特征。(3)绿色技术创新、政府财政支持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环境信息公开促进减污降碳的重要机制;(4)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的减污降碳效应,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强化作用并不明显。【结论】本文准确识别了环境信息公开助力城市减污降碳的关键作用,为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强化协同减排行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此,应进一步提升环境信息公开的深度与广度,设计特色鲜明、精准有效的治理路径,打好减污降碳政策“组合拳”,为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公开 减污降碳 综合治理 政策组合 双重差分 异质性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GTWR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减污降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谭德明 张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各城市群减污降碳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减污降... 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各城市群减污降碳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均达到协调状态,其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则会抑制减污降碳,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在三大城市群间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此,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以及政策规制层面提出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策略,助力各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污染物减排 碳减排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莹莹 姚文艳 +1 位作者 姜玲 薛雅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2021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2021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的减污降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和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的减污降碳,其中降低能源强度在试验区政策促进减污降碳中的中介效应尤为显著;(3)从异质性角度分析,相较于东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中西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减污降碳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需有序扩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建立地区间绿色金融助推减污降碳的协调机制;通过加大对节能降耗和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绿色金融需求与供给桥梁,因地制宜促进绿色金融供需匹配,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绿色金融支持,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减污降碳 双重差分 能源强度 绿色创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新越 班凤梅 +1 位作者 毕旭 李俊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0-2621,共12页
在“双碳”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SEPCER)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减污降碳行动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2022年黄河流域91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 在“双碳”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SEPCER)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减污降碳行动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2022年黄河流域91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平均值呈下降趋势,CO_(2)排放量平均值在2021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但在2022年出现下降,较2021年下降了3.56%。2022年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平均值较2010年增长了18.85%。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但随着时间变化其空间集聚格局也发生改变,未形成路径锁定。②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表明,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局部空间结构上呈“上游活跃、下游次之、中游稳定”的特征,就邻域间依赖程度来讲,下游城际作用较强,中游城际作用较弱。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时空跃迁过程中未发生跃迁的概率为35.80%,具有较强的空间动态性,时空网络格局以正向关联为主。③空气流通水平、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科研投入、产业结构升级是影响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空气流通水平是关键影响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各影响因素交互后存在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应注重多因子协同发展。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逐渐优化的趋势,但各城市仍需通过加强主导因素驱动、完善协同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以缩小流域内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减污降碳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甲烷掺氢扩散火焰形态及污染物排放特性模拟
12
作者 陈石义 徐育斌 +3 位作者 刘乔迈 肖娟 王斯民 廖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1,共6页
氢气作为绿色、高效的清洁能源,富氢燃料燃烧对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但掺氢影响火焰稳定性、形态及污染物排放。以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为背景,设计非预混钝体同轴燃烧器产生回流区以稳定火焰,基于GRI-Mech 3.0燃烧反应机理,采用数值... 氢气作为绿色、高效的清洁能源,富氢燃料燃烧对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但掺氢影响火焰稳定性、形态及污染物排放。以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为背景,设计非预混钝体同轴燃烧器产生回流区以稳定火焰,基于GRI-Mech 3.0燃烧反应机理,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贫燃料条件下掺氢比对甲烷燃烧的速度场、温度场、火焰形态、燃烧反应区及出口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比及燃料体积流量一定时,随着掺氢比的增加,燃烧腔室平均流速降低,钝体下游的回流区涡结构缩小,燃烧反应区前置,火焰结构更为紧凑;燃烧室平均温度和温度均匀性随掺氢比增加而增加,相较纯甲烷燃烧分别提升了1.82%—16.22%和0.59%—1.73%;出口NO摩尔分数升高,但出口CO_(2)摩尔分数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均逐渐增加。掺氢比为20%时,CO_(2)减排6%,高掺氢比下降碳效果显著,但氮氧化物排放成倍增加。因此,研究不同掺氢比下富氢燃料燃烧特性,为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推荐合适掺氢比及非预混稳焰燃烧器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掺氢燃烧 钝体 数值模拟 污染物 碳减排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污水处理及CO_(2)固定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安浩 吴鑫明 +2 位作者 操家顺 李超 刘伟京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目前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菌藻共生技术是一种能同步处理污水和固定CO_(2)的绿色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菌藻共生体系提高减污固碳效率的作用效能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菌藻共生体系降解氮... 目前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菌藻共生技术是一种能同步处理污水和固定CO_(2)的绿色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菌藻共生体系提高减污固碳效率的作用效能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菌藻共生体系降解氮磷污染物及固定CO_(2)的作用机理:微藻通过同化作用实现对氮磷的吸收,并通过光合自养、异养、兼养3种固碳过程实现CO_(2)的固定;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脱氮,利用聚磷菌强化除磷,通过促进碳酸酐酶的产生来提高藻细胞的固碳效率。总结了菌藻共生体系实际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菌藻共生体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处理 CO_(2) 固定 作用机制 减污降碳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on Controlling Air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Jing L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12期23-26,共4页
Based on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combining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we should explor... Based on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combining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we should explore the market mechanisms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urpose needs to establish the carbon trade market based on intensity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By setting the cross-industry,cross-region and cross-time carbon trade scenarios in China,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carbon intensity trade among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nd based on carbon financ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 Air pollution Market mechanism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hina
下载PDF
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贯中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6期84-86,共3页
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工程建设,重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工作。系统性地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作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和思路,并提出对应的重点政策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污染防治 碳减排 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华东地区典型山区县市空气质量分析——以新昌县为例
16
作者 许益超 项俊朝 吕继超 《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3期44-46,共3页
根据2016~2020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新昌县空气质量的变化,同时应用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研究了典型月份代表性污染物传输情况。结果表明,O3污染传输主要来自宁波、舟山方向,其次为湖州、嘉兴和上海方向;PM2.5污染... 根据2016~2020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新昌县空气质量的变化,同时应用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研究了典型月份代表性污染物传输情况。结果表明,O3污染传输主要来自宁波、舟山方向,其次为湖州、嘉兴和上海方向;PM2.5污染传输主要来自湖州、嘉兴,上海,宁波、舟山三个方向,其次为杭州等方向。针对新昌县的大气污染特征,本文提出了工业废气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区域低碳减排等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结果为华东地区山区县市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污染特征 低碳减排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差异及关键路径识别 被引量:60
17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侯智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5-1167,共13页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研究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演化机理,借助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研究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演化机理,借助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结合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差异及空间联系强度;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路径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有序度呈显著增长趋势;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水平较低,系统处于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2)京津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度内部差异逐步减小,长三角内部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珠三角内部差异波动较大。(3)京津冀和珠三角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的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高于长三角,空间联系强度等级较高。为此,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可以从政策、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通过做好顶层设计、转型升级、合作拓展等路径予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城市群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空间联系 路径识别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晓红 张嘉敏 唐湘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87-2398,共12页
工业是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国家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工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行多重调节模型分析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工业存在明... 工业是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国家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工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行多重调节模型分析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工业存在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即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减少的同时会显著促进碳排放量的减少;(2)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是影响协同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能源效率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正向调节效应,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对协同效应呈负向调节效应;(3)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影响机制差异明显,不同调节因素对协同效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因素对各地区协同效应均产生较强的调节效果。最后,本文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化策略等方面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调节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并行多重调节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研究——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华军 郭立祥 乔列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3,共15页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8年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年均增长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更加明显,2012—2018年间,年均增长4.41%。在生态优先、降碳优先和能源革命3种情形下,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提升空间可达到29%~43%。本文为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边际减排成本 量化评估
下载PDF
碳中和约束下绿色减排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田原宇 乔英云 张永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8-1084,共7页
基于对CO_(2)具有“既是亟待减排的温室气体,又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可再生资源”双重性的认知,本文首次提出了碳中和约束下的“污染温室因子禁排、CO_(2)净零排放、调控CH_(4)产生和排放”的温室因子绿色减排体系。文中从两个方面提出... 基于对CO_(2)具有“既是亟待减排的温室气体,又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可再生资源”双重性的认知,本文首次提出了碳中和约束下的“污染温室因子禁排、CO_(2)净零排放、调控CH_(4)产生和排放”的温室因子绿色减排体系。文中从两个方面提出绿色减排体系的构建:在国家层面,通过制定相关减排政策体系、进行国家超级工程和行动,为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提供依据、标准和规范,形成实施绿色碳减排的基石和支撑体系;在微观技术层面,通过全过程控碳排放的CO_(2)绿色减排技术,包括源头上避免高碳排放、过程中控制碳排放、末端强化碳循环与捕集利用(3CU)等。最后指出,依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降耗和生物固碳为抓手,疏堵结合,满足自然界的碳循环平衡需求,高效低成本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低碳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三赢,将会促进我国2030年前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温室因子绿色减排体系 降污减碳 CO_(2)绿色减排 全过程控碳排放 碳循环与捕集利用 二氧化碳捕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