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三维视野看政治抒情诗的“得”与“失”——以艾青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杜雪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45-50,共6页
论文拟从三维视野出发,以艾青在建国前后创作的诗歌为中心,具体探讨政治抒情诗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一是"政治"视野,二是"抒情"视野,三是"诗美"视野。以"政治"入诗可以知历史兴衰,以&qu... 论文拟从三维视野出发,以艾青在建国前后创作的诗歌为中心,具体探讨政治抒情诗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一是"政治"视野,二是"抒情"视野,三是"诗美"视野。以"政治"入诗可以知历史兴衰,以"抒情"写诗可以抒写人性之真,以"诗美"为基点可以让诗达至情景交融之境。因而,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政治抒情诗才会实现最高的思想与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政治抒情诗 成就 局限
下载PDF
强度 厚度 力度——新时期政治抒情诗的浪漫主义特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兴泽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诗歌艺术的抒情性决定了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误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但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仍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抒情强度、厚度和力度,这在政治热情激... 诗歌艺术的抒情性决定了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误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但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仍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抒情强度、厚度和力度,这在政治热情激荡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学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政治抒情诗 浪漫主义
下载PDF
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胡丘陵及其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2
3
作者 聂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胡丘陵的作品被称为“后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历史意识,其在历史的褶皱深处发掘人性的光辉,用全球化的视野和人性的光辉照亮读者的心灵;同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作品艺术性、政治性和抒情性的高度统一,使... 胡丘陵的作品被称为“后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历史意识,其在历史的褶皱深处发掘人性的光辉,用全球化的视野和人性的光辉照亮读者的心灵;同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作品艺术性、政治性和抒情性的高度统一,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厚度和精神的广度,又在保持思想高度和作品纯度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寓含了散发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情怀、悲悯精神与世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丘陵 政治抒情诗 历史意识 人类关怀 全球化视野
下载PDF
一个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诗人——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政治抒情诗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利锋 廖海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格的"真"的追求贯注于诗歌之中。他的诗歌是美利坚公民的生命的血液,养育着这个民族的肉体和灵魂,张扬了公民意识,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诗歌也就成了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政治抒情诗 公民 公民意识
下载PDF
含蓄婉约抒胸臆 纵横豪放扬正声——对两首英语政治性抒情诗歌的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丙堂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7,共5页
文章对拜伦和休斯的两首政治性抒情诗歌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从而得出:两首诗歌虽然所揭示的主题意义相近,但阐释主题的艺术手法迥然有别。拜伦的《路德分子之歌》文风豪迈奔放,措辞铺张纵横、汪洋恣肆,韵律强健激昂,中心思想外露直白、一... 文章对拜伦和休斯的两首政治性抒情诗歌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从而得出:两首诗歌虽然所揭示的主题意义相近,但阐释主题的艺术手法迥然有别。拜伦的《路德分子之歌》文风豪迈奔放,措辞铺张纵横、汪洋恣肆,韵律强健激昂,中心思想外露直白、一语破的。而休斯的《未能实现的理想》极尽婉曲之法,措辞含蓄隐晦,意蕴隽永婉约,意深境远。对诗歌的诠释和解读,在于从深层次上考证和挖掘诗人是如何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法,来渲染和烘托诗歌的主题和意蕴的,同时还能帮助读者从多维度解读诗歌话语的本质,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性抒情诗歌 主题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十七年新诗创作概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润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十七年的诗歌理论大力提倡的是对诗歌社会效用的关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规范下,十七年的诗歌创作主要有两大类作品:政治抒情诗和叙事、写实诗。
关键词 十七年 诗歌理论 政治抒情诗 叙事诗 写实诗 颂歌 战歌
下载PDF
论“敬之体”及其文学史意义
7
作者 吴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昂扬奔放,又带有明显的"颂歌"调子,是"十七年"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代表作,被称为"敬之体"。这种诗体往往不用比喻或者象征去设定作品主题,直接歌颂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情感内容的政治对...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昂扬奔放,又带有明显的"颂歌"调子,是"十七年"文学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代表作,被称为"敬之体"。这种诗体往往不用比喻或者象征去设定作品主题,直接歌颂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情感内容的政治对象,"小我"与"大我"近乎重合。抛开对它的褒贬,这种诗体的文学史意义就在于应和成功了的革命对一种新的美学理想的期待,为那个"颂歌"时代找到了一种恰切的艺术方式,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国家话语。不过,由于贺敬之的诗歌被充分"本质化"了,缺少"情绪上、心理上的焦躁不安、困惑和痛苦",缺少论者们可以发现的与体制游离的"缝隙",没有与革命史诗冲突的个人声音,在后革命时期的学界受到了冷遇。但贺敬之的文体建构及其美学特色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最终完成,是这个时代美学理想的完美凝结物,它以自己的模式实现了这个时代的美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之体” 贺敬之 政治抒情诗 “红色抒情”
下载PDF
“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以贺敬之政治抒情诗创作为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8-96,共9页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案,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是对国家美学和人民美学的抒情性建构。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意义及困境源自诗学与政治学的张力与悖谬,是中国现代性悖论的典型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抒情的政治学 贺敬之 国家美学 人民美学
下载PDF
自我 大我 整体精神——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三阶段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浪漫主义传统贯穿了中国新诗的历史。浪漫主义的理论侧重点随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时期而变化,有着一些微妙的理论转换:从小我到大我的理论转换,再由大我到整体精神的转换。
关键词 中国 现代诗歌 浪漫主义 诗歌理论 自我 大我 政治抒情 整体精神
下载PDF
惊世骇俗 振聋发聩——读唐德亮长诗《惊蛰雷》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唐德亮的政治抒情诗《惊蛰雷》是当前政治抒情诗的重要收获,也是当代新诗的重大收获。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整部长诗博大深厚,异彩纷呈。
关键词 唐德亮 《惊蛰雷》 政治抒情诗
下载PDF
诗人的“苦恋”——赏析白桦政治抒情诗《情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广学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情思》,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篇章。该诗既折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之光,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息,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诗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白桦的众多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深刻... 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情思》,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篇章。该诗既折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之光,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息,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诗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白桦的众多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先生的为人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情思》 政治抒情诗 爱国主义
下载PDF
政治抒情诗:渊源与嬗变
12
作者 王海丰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2-77,共6页
虽然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特指从建国到文革前夕的主流诗歌,但事实上它所体现的政治与文学的联姻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论文将其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归结为士文化心理和实用理性,并从这个角度,简单梳理了政治抒情诗的变迁。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士文化心理 实用理性
下载PDF
对当代政治抒情诗的探讨
13
作者 吴姝娜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政治抒情诗,既是50年代颂诗中政治抒情诗的发展,又是当时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样式,我们在新的历史高度将这些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进行考察,能得... 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政治抒情诗,既是50年代颂诗中政治抒情诗的发展,又是当时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样式,我们在新的历史高度将这些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进行考察,能得到全新的启悟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政治性 鼓动性 时代精神
下载PDF
论殷夫政治抒情诗的创作个性
14
作者 黄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7,21,共8页
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中,殷夫的政治抒情诗以耳目一新的姿态,恢复了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所忽视的政治抒情诗的艺术个性,其特点是以坚定的政治信仰,远大的革命理想,宽广的革命视野,恢宏的浪漫气度,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塑... 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中,殷夫的政治抒情诗以耳目一新的姿态,恢复了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所忽视的政治抒情诗的艺术个性,其特点是以坚定的政治信仰,远大的革命理想,宽广的革命视野,恢宏的浪漫气度,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塑造出政治抒情诗独特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鼓动性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夫 政治抒情诗 创作个性
原文传递
中国革命与农民书写
15
作者 吴进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 2021年第1期25-34,共10页
"五四"新白话的目的虽然也是言文合一,但其明显的欧化倾向使它与真正的"大众语"仍然区别明显。但是新白话文学的"欧化"并不仅是"新词汇轰炸"和知识分子式的长句,更意味着以"描写"取... "五四"新白话的目的虽然也是言文合一,但其明显的欧化倾向使它与真正的"大众语"仍然区别明显。但是新白话文学的"欧化"并不仅是"新词汇轰炸"和知识分子式的长句,更意味着以"描写"取代了"叙述"以及知识分子的叙述视角。这些特点不能够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革命的要求,所以在延安文学里得到了深刻改造。但"俗"化的文学并不能体现中国革命的美学理恕和"现代性",也没有在建国后的文学中成为主流文体,中国革命又重拾"欧化"文体——虽然已经是革命化了的"欧化"文体,最后演变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殴化 农民书写 中国革命 政治抒情
下载PDF
消弭在谄谀里的政治抒情诗
16
作者 韩仰熙 王凤芝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政治抒情诗的源头有两个:中国新诗中的浪漫派和西方19世纪浪漫派,其所具备的接受环境为政治抒情诗提供了“发展”乃至“高潮”的契机。政治抒情诗缺乏民间化的写作立场、个性化的写作气质和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其消弭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创... 政治抒情诗的源头有两个:中国新诗中的浪漫派和西方19世纪浪漫派,其所具备的接受环境为政治抒情诗提供了“发展”乃至“高潮”的契机。政治抒情诗缺乏民间化的写作立场、个性化的写作气质和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其消弭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创作追求与诗性的彻底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接受环境 诗性 民间化 个性化
下载PDF
独战的战士 时代的歌手--论郭小川及其诗歌创作
17
作者 孙景鹏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
郭小川既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又是一个"独战的战士"。他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不断奋战,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同时笔耕不辍,勇于探索,创造了著名的"郭小川体",展现出优秀作家应有的创新精神;他带着"战... 郭小川既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又是一个"独战的战士"。他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不断奋战,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同时笔耕不辍,勇于探索,创造了著名的"郭小川体",展现出优秀作家应有的创新精神;他带着"战士"与"歌手"的双重身份,写下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战歌",走完了"战士兼诗人"的一生。在诗歌创作、诗歌形式、诗歌美学、诗歌理论等方面,郭小川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战士诗人 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体 新诗 诗体
下载PDF
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及其当下价值
18
作者 胡功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172,192,共11页
“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学永葆本色的遗传因子和生命密码,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学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红色基因”最切实的承载者和传递者,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信仰之忠诚,二是情感之... “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学永葆本色的遗传因子和生命密码,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学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红色基因”最切实的承载者和传递者,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信仰之忠诚,二是情感之真挚。贺敬之的诗歌深化了中国革命诗歌的红色传统,又创造了新的高度,成为一种更纯粹更深厚的“红色基因”。文学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或者说文学如何书写政治,贺敬之的诗歌在新时代的文学书写中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红色基因” 革命文学 政治抒情诗
下载PDF
论郭小川长篇叙事诗及心灵信仰的复调艺术
19
作者 孙佳媛 梁小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6-79,共4页
郭小川作于1957年的长篇叙事诗文本中潜匿着深层的话语和涵义,存在复调,结合郭小川当时的现实经历和私人日记能够得到佐证。在延安成长起来的郭小川始终带着延安记忆认同延安之子和浪漫诗人的两重身份。作为左翼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和个... 郭小川作于1957年的长篇叙事诗文本中潜匿着深层的话语和涵义,存在复调,结合郭小川当时的现实经历和私人日记能够得到佐证。在延安成长起来的郭小川始终带着延安记忆认同延安之子和浪漫诗人的两重身份。作为左翼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和个性两种伦理之间存在复杂的纠葛心理,其作品深层及精神信仰上也始终存在一种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政治抒情诗 信仰 复调
下载PDF
赶在风雨之前──论傅承得政治抒情诗的思维结构
20
作者 陈大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拟讨论马华诗人傅承得为了批判"茅草行动"而写的一辑名为《赶在风雨之前》的政治抒情诗,它在非常特殊的政治语境中急速催生出来,却能在抽象的氛围营构与具象的政治现实描绘之间,口语叙述与典雅修辞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 本文拟讨论马华诗人傅承得为了批判"茅草行动"而写的一辑名为《赶在风雨之前》的政治抒情诗,它在非常特殊的政治语境中急速催生出来,却能在抽象的氛围营构与具象的政治现实描绘之间,口语叙述与典雅修辞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进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政治抒情诗,可说是1980年代马华诗坛最出色的创作成果。本文先后分析诗中由"菁英-书斋"意识、"月如"策略、"风雨"幻象所组成的思维结构,经由三者不同比重的化合作用,产生强大的控诉力道。然而它的内在孤独,却暴露了这是一个文人孤独的战争,独自带著他的书斋意识、菁英读者和爱国精神,写下一些红色的文字,去记载茅草行动之后的不安年代和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傅承得 茅草行动 政治抒情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