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接力创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天柱 侯锡林 马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创新特性。在此基础上,从"高校-企业"接力创新这一新视角,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双向协同机制、信息交互机... 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创新特性。在此基础上,从"高校-企业"接力创新这一新视角,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双向协同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对接辅助机制、价值实现机制与环境优化机制。最后,对加速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接力创新 促进机制 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
下载PDF
红色文化的政治内涵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水弟 傅小清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现实中的红色文化是一种政治现象,是反映和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文化。拟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从红色文化的内容、形式、特征等方面深入而系统地剖析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政治文化 政治内涵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意涵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立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160-168,共9页
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具有全面而又丰富的含义,其政治意涵最为关键,但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势必给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带来隐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的、人才自身成长的规律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 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具有全面而又丰富的含义,其政治意涵最为关键,但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势必给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带来隐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的、人才自身成长的规律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来看,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意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是立德树人的价值统领;爱国报国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立德树人的政治意涵,才能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意涵
下载PDF
刘禹锡《竹枝词》的经学渊源与政治意涵
4
作者 吴夏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中唐文人创作竹枝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白居易等人的他者叙事之法,一是刘禹锡以第一人称模拟本地人传唱的写法。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突破新乐府传统,其思想当渊源于《公羊传》采诗古义,是对“行人”采诗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刘禹锡主张... 中唐文人创作竹枝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白居易等人的他者叙事之法,一是刘禹锡以第一人称模拟本地人传唱的写法。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突破新乐府传统,其思想当渊源于《公羊传》采诗古义,是对“行人”采诗传统的扬弃和超越。刘禹锡主张用公羊学古义,与中唐新《春秋》学关系密切,是其经学思想在乐府诗学上的实践。从“上达天听”角度看,刘禹锡的创作行为内蕴了对底层社会信息真实性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他去蔽求真的政治理念,与其早年所受江南风习熏染及后来江南任职经验有关。通过刘禹锡《竹枝词》个案,可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唐学术思想、政治观念与诗学实践之间错综复杂的联动关系,为研究经学与文学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竹枝词》 新《春秋》学 经学渊源 政治意涵
原文传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意蕴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守蓉 程显雅 陈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政治意蕴 党的领导 生态安全 底线思维
下载PDF
情理冲突、政治隐衷与求真之叙事策略——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内涵新论
6
作者 吴怀东 梅媛媛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历来备受选家赞美,被认为是方苞“义法”“雅洁”等创作理论的精彩实践。左光斗是晚明著名抗阉斗士,在方苞此文之前已有人分别为其作传。方苞此文与前人所作的细微差异,恰恰表明此文突破了方苞...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历来备受选家赞美,被认为是方苞“义法”“雅洁”等创作理论的精彩实践。左光斗是晚明著名抗阉斗士,在方苞此文之前已有人分别为其作传。方苞此文与前人所作的细微差异,恰恰表明此文突破了方苞之散文理论,这种理论与实践矛盾实是情、理之冲突,是方苞所信仰之程朱理学天然的内在矛盾。此文与戴名世《左忠毅公传》互动互补,写左、史师徒二人之事迹,实包含共同的追念前朝之政治隐衷。此文采用独特的史书“逸事”文体,表明方苞有意区别于已有传记;开篇短句与结尾一段前后呼应,交代“逸事”资料来源可靠,增加此文所述事情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既往以为篇首短句“先君子尝言”只是领起所述雪日披衣一事,此说实为误解,方苞其他“逸事”之文足为旁证。按照钱锺书所论,此出处之说亦可能出于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忠毅公逸事》 情理冲突 政治隐衷 求真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概念内涵·政治意涵·形象塑造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利沙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F0003,共8页
政治话语外译在当前政治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目的指向,国家机构译者的理念也随之与时俱进。将有关经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理性认识,构建成体系化的理论范畴对深化政治话语外译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阐释了三大核心理论范畴的特点、... 政治话语外译在当前政治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目的指向,国家机构译者的理念也随之与时俱进。将有关经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理性认识,构建成体系化的理论范畴对深化政治话语外译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阐释了三大核心理论范畴的特点、理论职能及相互关系,拓展了政治话语外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维度,并通过典型译例剖析和归纳,演绎出相应的理论范式,确证了其规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内涵 政治意涵 形象塑造 政治话语 理论范畴体系
原文传递
论《搜神记》变异故事所反映的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樊伟峻 宋博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9-34,43,共7页
《搜神记》中搜罗了众多的变异故事,它们折射出先秦至汉魏时期的哲学、宗教、政治等思想文化。对这些变异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时期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宗教的执着信仰,以及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也可以发现中古人们对于王朝... 《搜神记》中搜罗了众多的变异故事,它们折射出先秦至汉魏时期的哲学、宗教、政治等思想文化。对这些变异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时期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宗教的执着信仰,以及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也可以发现中古人们对于王朝兴废更替的朴素解释,以及君权至上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变异 哲学意蕴 宗教意蕴 政治意蕴
下载PDF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齐惠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3,共11页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不是孤立静止的历史性事件,它既是中国革命完全成熟和人民民主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又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过程,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文本重在探讨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力... 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不是孤立静止的历史性事件,它既是中国革命完全成熟和人民民主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又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过程,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文本重在探讨协商建国与创立人民政协的政治意蕴,力求从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实践中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要素、本质特征以及在其展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必然发展趋势,从而确立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主性观念。文本旨在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概念和模式束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协商建国和创立人民政协过程中生动而丰富的协商与合作的理念与实践,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建国 人民政协 政治意蕴
下载PDF
元明时期安南贡物“代身金人”及其政治寓意考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建光 拜根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9,F0003,共15页
元明时期,安南曾向中国贡送过一种特殊的物品———"代身金人"。通过梳理安南贡送"代身金人"的史事可知,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安南计向中国贡送"代身金人"8次。"... 元明时期,安南曾向中国贡送过一种特殊的物品———"代身金人"。通过梳理安南贡送"代身金人"的史事可知,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安南计向中国贡送"代身金人"8次。"代身金人"作为安南统治者物化的政治代表,在维系、修复元明时期的中越宗藩关系过程中作用非凡,它所赋予藩属国应有的恭顺、臣服等政治寓意,远胜于其作为贡品物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南 朝贡 代身金人 政治寓意
原文传递
台湾对外经援的政治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嘉树 林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1-86,共6页
对外经援是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手法,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及经济目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台湾的对外经援活动已逐渐建立机制完备、制度化程度高的运行体系,在政治上成为"务实外交"的工具,在经济上促进了台湾的海外贸易... 对外经援是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手法,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及经济目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台湾的对外经援活动已逐渐建立机制完备、制度化程度高的运行体系,在政治上成为"务实外交"的工具,在经济上促进了台湾的海外贸易,为海外私人投资项目培植了社会基础。台湾对外经援经过数十年积累,形成以双边经援为主,以多边经援为辅,与对外投资相互补充,以化解政治压力为目的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对外经援 政治因素 务实外交
下载PDF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实用主义回应及其政治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国阶 张晓杰 孙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回应基本属于"实用主义回应"。从治理转型的视角看,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用主义回应的政治价值在于其有利于政府与民众的"互训",但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能否良性、渐进、彻底地持续进...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回应基本属于"实用主义回应"。从治理转型的视角看,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用主义回应的政治价值在于其有利于政府与民众的"互训",但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能否良性、渐进、彻底地持续进行下去,取决于宏观制度供给的改变。视宏观制度供给的情况,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用主义回应既有可能滑向机会主义和鸵鸟主义,在制度性漠视和个案选择性回应之间徘徊,也有可能从维稳驱动型回应转为权利驱动型回应,从实用主义的个案回应转到系统的制度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监督 地方政府 实用主义回应 政治意蕴 制度根源
下载PDF
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自治发展中的政治内涵与政治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5-30,共6页
党的领导为基层自治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它要求乡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农村政治事务的决策遵循自治的原则,使基层自治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理性。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的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也是中国农村基层实行民主自... 党的领导为基层自治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它要求乡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农村政治事务的决策遵循自治的原则,使基层自治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理性。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的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也是中国农村基层实行民主自治的政治特色。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可以更好地使乡村社会形成健全的政治体系和良好的自治状态,使整个社群成员对基层自治形成发自内心的坚守和由此而形成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与状态。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在基层自治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和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基层自治 政治内涵 政治价值
下载PDF
菲利普·罗斯《愤怒》中的叙事策略及其政治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雨然 杨金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菲利普·罗斯于2008年创作的小说《愤怒》主要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犹太青年马库斯·梅斯纳虽然各方面表现良好,却因“不服管教”被送上战场的悲惨命运。罗斯在小说中通过不同叙事空间将大历史与小人物的命运相... 菲利普·罗斯于2008年创作的小说《愤怒》主要以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犹太青年马库斯·梅斯纳虽然各方面表现良好,却因“不服管教”被送上战场的悲惨命运。罗斯在小说中通过不同叙事空间将大历史与小人物的命运相联结,反复切换不同叙述视角以观照小人物的创伤与情感,并运用多种形式的副文本呼应正文本,在展延历史的同时,对历史本身进行深刻反思。罗斯试图通过多样的叙事手法对宏大历史进行解构,一方面通过聚焦小人物的命运来体现大历史下普通人的无助和愤怒;另一方面批判现代战争的残酷和不合理:该小说也暴露了美国价值的历史观,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反思朝鲜战争本身内含的美国帝国主义行径及其侵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愤怒》 叙事 政治意蕴
原文传递
论汤显祖早期的政治倾向——以《紫箫记》、《紫钗记》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仰东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紫箫记》 《紫钗记》 政治寓意
下载PDF
习近平抗美援朝战争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理论特色和政治意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14,共8页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进行了多次阐述,形成了习近平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抗...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进行了多次阐述,形成了习近平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抗美援朝战争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指向深远,顺应了国内发展要求和国际发展大势,充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彰显了其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习近平抗美援朝战争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蕴,是做好新形势下斗争精神的新动员,是应对异常复杂形势中国自信心的新展示,是新时代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新号召,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抗美援朝 理论特色 政治意蕴
下载PDF
试析燕瓦当纹饰嬗变的政治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鹏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东周时期,瓦当作为一种贵族阶层所用的建筑装饰构件,其当面纹饰的发展演变深受使用者思想意识与审美倾向的影响。通过考察燕瓦当的主体纹饰兽面纹,战国中期的山形纹,战国晚期的多样纹饰,再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燕瓦当纹饰的嬗变... 东周时期,瓦当作为一种贵族阶层所用的建筑装饰构件,其当面纹饰的发展演变深受使用者思想意识与审美倾向的影响。通过考察燕瓦当的主体纹饰兽面纹,战国中期的山形纹,战国晚期的多样纹饰,再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燕瓦当纹饰的嬗变,反映了东周时期燕国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国中期燕瓦当纹饰的推陈出新,当与燕国的政治改革有关;而战国晚期燕瓦当的多样纹饰所反映的各地间的文化交流,应是秦统一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瓦当 瓦当纹饰 政治意蕴 兽面纹 山形纹
下载PDF
《万壑松风图》与院画山水的同异及其寄寓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子青 杨学是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0-153,155,共5页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两宋转捩前夕创作的作品,它对北宋院画山水在风格、笔墨等的继承与创新,彰显了李唐在宋代山水画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万壑松风图》寄寓、承载了李唐的政治隐情。
关键词 《万壑松风图》 李唐 院画 无人之境 政治隐情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政治意涵、规律遵循与实践关键
19
作者 刘红卫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中极具时代气质和创新思维的举措,是回应新时代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关键一招,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双重内涵: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也是建构自主学术话语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中极具时代气质和创新思维的举措,是回应新时代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关键一招,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双重内涵: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也是建构自主学术话语的切入点。“课程思政”的出场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教育本质回归,恪守和遵循教育规律的特点更加凸显。属于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将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属于隐性教育的“课程思政”铸就人才的“灵魂血肉”,两者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对教师而言,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是从“经师”到“人师”的磨砺进阶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政治意涵 教育规律
下载PDF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的政治启示
20
作者 缪羽龙 刘富丽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汉娜·阿伦特的"恶的平庸性"概念为理论工具对石黑一雄《浮世画家》进行分析发现,主人公小野增二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对待过去的态度绝非个人现象,而是更多地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无力进行政治思考和漠视政治责任的... 以汉娜·阿伦特的"恶的平庸性"概念为理论工具对石黑一雄《浮世画家》进行分析发现,主人公小野增二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对待过去的态度绝非个人现象,而是更多地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无力进行政治思考和漠视政治责任的事实。正是思考的无能和责任的荒疏使日本深陷帝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深渊,并且至今无法直面和反思历史。小说的现实所指和政治内涵因此得到了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浮世画家》 恶的平庸性 政治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