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萃取西番莲籽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郝金玉 黄若华 +1 位作者 邓修 王平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微波萃取和索氏提取西番莲籽的结果表明 ,微波萃取法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溶剂回收率高、产品提取率高、所得油色泽清亮、气味清雅的优点。本研究使用经改造的家用微波炉作为主要设备 ,对微波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筛... 微波萃取和索氏提取西番莲籽的结果表明 ,微波萃取法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溶剂回收率高、产品提取率高、所得油色泽清亮、气味清雅的优点。本研究使用经改造的家用微波炉作为主要设备 ,对微波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筛选出最佳的微波萃取工艺条件 ,并对微波萃取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基本原理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的介电常数越大 ,提取率越小。非极性溶剂正己烷和等体积极性溶剂丙酮混合后 ,提取率有明显下降。环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也有同样的现象。这就表明非极性溶剂适用于微波萃取含水物料。3种原料处理中 ,实验前用水浸泡 2 4 h使种子吸水的方法提取率最高。在总辐射时间相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 微波辅助提取 西番莲籽 溶剂极性 食用油
下载PDF
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季铵化反应中的溶剂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清 蒋波 +1 位作者 詹晓力 陈丰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0-6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溶剂对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季铵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溶剂中季铵化反应速率有显著差别,相同温度下在DMSO(二甲基亚砜)中的反应速率高于在其它类型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在大多数溶剂...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溶剂对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季铵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溶剂中季铵化反应速率有显著差别,相同温度下在DMSO(二甲基亚砜)中的反应速率高于在其它类型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在大多数溶剂中该季铵化反应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作者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不同溶剂中季铵化反应速率常数,并以80℃下季铵化反应速率常数对溶剂的介电常数和偶极矩作图,发现反应速率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苄醇显著偏离此规律。实验发现:季铵化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醇类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远大于其它类型的溶剂,120℃下在丙二醇单甲醚溶剂中反应速率是80℃下的113倍,这表明高温破坏了叔胺和醇类溶剂形成的氢键,造成了反应速率显著升高。作者根据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季铵化反应中的热力学参数,表明随着反应速率的增加,季铵化反应的过渡态Gibbs自由能降低,熵值增加、焓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季铵化 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
下载PDF
进样溶剂极性对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色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淑玲 胡蔻蔻 饶竹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分析时采用正己烷为进样溶剂,而考核样品的溶剂通常为甲醇。正己烷和甲醇分别是典型的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文章研究了正己烷和甲醇两种溶剂对地下水中9种必测有机氯农药(六氯苯、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分析时采用正己烷为进样溶剂,而考核样品的溶剂通常为甲醇。正己烷和甲醇分别是典型的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文章研究了正己烷和甲醇两种溶剂对地下水中9种必测有机氯农药(六氯苯、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对有机氯农药的响应值有显著的影响:甲醇为进样溶剂时,由于极性强,造成汽化室内活性位点的暴露,导致某些待测组分被活性位点吸附,甲醇相的待测物响应值明显低于正己烷相待测物响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极性 汽化室 有机氯农药 灵敏度 地下水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春萍 王汇彤 +1 位作者 陈建平 张大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正己烷、苯、二氯甲烷、氯仿4种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烃源岩的实验表明,溶剂极性对抽提物含量和化学组成影响很大.抽提物含量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类型烃源岩抽提物含量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其中湖相泥岩氯仿抽提物仅为正己烷抽提物的1.... 正己烷、苯、二氯甲烷、氯仿4种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烃源岩的实验表明,溶剂极性对抽提物含量和化学组成影响很大.抽提物含量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类型烃源岩抽提物含量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其中湖相泥岩氯仿抽提物仅为正己烷抽提物的1.2~1.4倍,煤系泥岩为2~5倍,煤系炭质泥岩和煤为5~10倍.抽提物族组成分析表明,随溶剂极性增加,抽提物中饱和烃比例明显减少,芳烃比例略为减少,非烃和沥青质比例明显增加.正己烷抽提物的化学组成与煤系原油最相近,氯仿抽提物中饱和烃的含量明显偏低而非烃、沥青质含量明显偏高.抽提物中饱和烃含量定量计算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饱和烃质量相对于岩石质量变化很小,正己烷已经能够萃取出烃源岩中绝大部分饱和烃,极性强的溶剂并不能从煤中萃取更多的饱和烃.这可能意味着虽然煤的氯仿抽提物组成与煤系原油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影响煤的正构烷烃组成,也就可能不影响抽提物与煤系原油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烃源岩 溶剂极性 抽提物 族组成 煤成油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生物标志物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王汇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6-922,共7页
煤的氯仿抽提物族组成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与煤系原油存在很大差别,导致含煤沉积盆地中煤系原油的油源确认十分困难。采用正已烷、苯、二氯甲烷、氯仿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9个煤系烃源岩和3个典型湖相烃源岩的抽提实验表明,随着溶剂极性... 煤的氯仿抽提物族组成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与煤系原油存在很大差别,导致含煤沉积盆地中煤系原油的油源确认十分困难。采用正已烷、苯、二氯甲烷、氯仿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9个煤系烃源岩和3个典型湖相烃源岩的抽提实验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抽提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饱和烃所占的比例明显逐渐减少,正已烷抽提物的组成与煤成油的组成最相似。尽管不同溶剂获得的抽提物的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总体上比较相似,没有显示出某一种溶剂抽提物中某种烃类的明显富集或者减少。正已烷和氯仿抽提物中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浓度)分析表明,正已烷抽提物中中生物标志物的绝对含量相对较低,而氯仿抽提物中相对较高,煤系源岩之间的差异较大,而湖相泥岩之间差异较小。10个烃源岩样品的正已烷抽提物和氯仿抽提物中18种主要生物标志物相对含量的统计分析显示,同一标志物之间相对误差小于 5%(包括实验分析误差在内)的占84%,相对误差大于10%的不足5%。这一结果表明抽提溶剂的极性差异可以导致煤的抽提物中饱和烃相对含量与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的变化,但是在通常使用的抽提溶剂极限范围内,不会导致抽提物中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和相互比值的变化。从而也不会影响应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的结果。使用常规溶剂氯仿抽提煤等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所获得的生物标志物可应用于煤系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烃源岩 溶剂极性 抽提物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含离子液体的极性溶剂中溴苯的二溴代反应选择性
6
作者 田浩 缪程平 +1 位作者 王宏亮 吴建一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7,共3页
以溴苯为原料与液溴反应,通过在极性溶剂中添加离子液体改变溶剂的极性、改变反应温度等条件,提高其邻位或对位的单一选择性。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增大,对位产物选择性提高,溶剂极性降低,邻位产物选择性提高。当CH2Cl2中离子液体含量为2(w... 以溴苯为原料与液溴反应,通过在极性溶剂中添加离子液体改变溶剂的极性、改变反应温度等条件,提高其邻位或对位的单一选择性。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增大,对位产物选择性提高,溶剂极性降低,邻位产物选择性提高。当CH2Cl2中离子液体含量为2(wt)%时,对位产物相对含量达到最大(9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苯 溴代 溶剂极性 离子液
原文传递
溶剂极性对介孔分子筛催化剂Al-KIT-1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惠云 王绍梅 +1 位作者 郭亚辉 于海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共4页
实验以后合成法,将活性组分Al嫁接在介孔H-KIT-1分子筛内外表面,制备含铝介孔分子筛Al-KIT-1。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溶剂极性对Al-KIT-1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制得的试样均保持了基体H-KIT-1的介孔结构,试样的催化活... 实验以后合成法,将活性组分Al嫁接在介孔H-KIT-1分子筛内外表面,制备含铝介孔分子筛Al-KIT-1。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溶剂极性对Al-KIT-1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制得的试样均保持了基体H-KIT-1的介孔结构,试样的催化活性与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其表面酸量有关。在极性溶剂中制备的试样Al-KIT-chl具有规整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较大,表面酸量最高,催化性能良好,于150℃反应4 h,对苯二酚转化率为76.82%,产物2-叔丁基-1,4-苯二酚和2,6-二叔丁基-1,4-苯二酚的产率分别为16.76%和4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Al—KIT-1 溶剂的极性 烷基化反应 结构 催化性能 2-叔丁基-1 4-苯二酚 2 6- 二叔丁基-1 4-苯二酚
下载PDF
光敏Y型分子的合成与有机相中的自组装研究
8
作者 马莉 李金泽 李齐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
仿照卵磷脂的结构,利用点击化学成功合成了含螺吡喃基团的Y型光敏感性分子SP-TPPE-(C16)2。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测试表征了SP-TPPE-(C_(16))_2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了该分子对光的响应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和重复性,紫外光照射... 仿照卵磷脂的结构,利用点击化学成功合成了含螺吡喃基团的Y型光敏感性分子SP-TPPE-(C16)2。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测试表征了SP-TPPE-(C_(16))_2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了该分子对光的响应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和重复性,紫外光照射使螺吡喃基团由非离子型的螺环(SP)结构变为离子型的部花青(MC)结构,从而诱导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发生聚集。此外,溶剂极性能够影响分子的聚集形态;延长紫外光照射时间,有利于分子形成纳米尺度下较为有序的聚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吡喃 卵磷脂 溶剂极性 光响应
原文传递
水相酶解极性有机溶剂提取茶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敏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6年第5期1-4,10,共5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水相酶解极性有机溶剂提取茶籽油工艺。采用乙醇为浸提剂同时提取油茶籽仁中的油脂和茶皂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V_(乙醇)∶V_水=1∶2.5,料液比=1∶4,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茶籽...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水相酶解极性有机溶剂提取茶籽油工艺。采用乙醇为浸提剂同时提取油茶籽仁中的油脂和茶皂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V_(乙醇)∶V_水=1∶2.5,料液比=1∶4,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茶籽油的单次提油率58.91%,3次总提油率为99.82%,同时总粗茶皂素得率39.48%。该方法简单高效地得到了高品质的茶籽油,并且同时获得附加值高的副产物茶皂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极性有机溶剂 乙醇 单次提油率 粗茶皂素得率
下载PDF
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组合色谱法
10
作者 程熠 刘畅 +2 位作者 高琳 洪敏 徐金满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串接组合纯化蛋白质的可行性。方法以溶栓素为纯化对象 ,采用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串接组合与常规方法的纯化结果相对比。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结果显示 ,... 目的研究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串接组合纯化蛋白质的可行性。方法以溶栓素为纯化对象 ,采用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串接组合与常规方法的纯化结果相对比。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结果显示 ,以含低浓度乙醇的缓冲液进行相同的离子交换色谱 ,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结论极性有机溶剂辅助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有效串接组合是一种较好的组合纯化方式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有机溶剂 纤维蛋白溶解酶 离子交换色谱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蛋白质纯化
下载PDF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维治 邹宇晓 +2 位作者 刘凡 施英 廖森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提取物 极性溶剂 总多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用电子顺磁共振法定量检测极性溶剂中的低浓度自由基
12
作者 郑莹光 王萍 +3 位作者 袁博 董凤霞 王国斌 田元 《分析测试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68-71,共4页
本文以定量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增长自由基为例,介绍了如何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定量检测极性溶剂中的低浓度自由基。详细地介绍了用自制的扁平样品池有效地克服了极性溶剂的非共振吸收现象,用计算机减谱的... 本文以定量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增长自由基为例,介绍了如何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定量检测极性溶剂中的低浓度自由基。详细地介绍了用自制的扁平样品池有效地克服了极性溶剂的非共振吸收现象,用计算机减谱的方法扣除了比信号大很多的背景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溶剂 自由基 电子顺磁共振
下载PDF
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慧英 王爱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瑞香狼毒抗肿瘤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区间。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对狼毒进行回流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溶剂提取物分别处理Eca...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瑞香狼毒抗肿瘤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区间。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对狼毒进行回流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溶剂提取物分别处理Eca109、K562、HepG_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法,比较各溶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剂量依赖性,石油醚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8%(Eca-109)、93%(K562)、95%(HepG_2),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3%(Eca-109)、91%(K562)、87%(HepG_2);而丙酮和乙醇提取部位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则显示出很弱的抑制作用;在各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最强。结论:石油醚提取成分是瑞香狼毒中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不同极性溶媒 MTT 抗肿瘤活性 石油醚提取物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和酯化衍生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骆开均 谢明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6-197,共2页
采用微波湿法技术,常压下进行缩合和酯化反应,合成了Meso 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4 HP)P]和它的酯化物.该方法具有反应迅速,产物分离简便等特点.同时也发现用苯 丙酸极性混合溶剂作反应介质有利于缩合和酯化反应的进行.
关键词 微波合成 Meso-四(对羟基苯基)卟啉 酯化物 极性混合溶剂
下载PDF
合成革用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郦向宇 朱建琴 戴文琪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合成了不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弱极性溶剂型脂肪族聚氨酯树脂,考察了软段含量、二次扩链反应温度及nNCO/nOH值对聚氨...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合成了不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弱极性溶剂型脂肪族聚氨酯树脂,考察了软段含量、二次扩链反应温度及nNCO/nOH值对聚氨酯树脂粘度及产品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段质量分数在40%~70%之间,二次扩链温度在30℃以下,nNCO/nOH值为1.6~2.0时,合成过程稳定,得到的弱极性溶剂型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极性溶剂 脂肪族聚氨酯 合成革
下载PDF
“中性”粘土矿物对非水溶液中有机碱的吸附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德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78-983,共6页
理想品格中无同晶转换,因而不带层电行的中性粘土矿物(即:1:1型的高岭石,板状蛇纹石和2:1型的叶蜡石,滑石)对非极性有机溶剂中有机碱(偶氮苯化合物,pKa=1.5-5.0)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型,且吸附在矿物表面的有机碱均... 理想品格中无同晶转换,因而不带层电行的中性粘土矿物(即:1:1型的高岭石,板状蛇纹石和2:1型的叶蜡石,滑石)对非极性有机溶剂中有机碱(偶氮苯化合物,pKa=1.5-5.0)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型,且吸附在矿物表面的有机碱均由其碱型变为酸型.偶氮苯化合物的pKa越大,被吸附的量越多在溶剂为正己烷和二硫化碳时粘土的吸附能力比溶剂为苯时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带层电行的粘土矿物表面存在着酸位.蒙脱石的酸位数量明显地储存于阳离子种类,但在Na+、Ca2+、Mg2+饱和的条件下高岭石的改位数量几乎相同.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两矿物对甲基黄的吸附量均减少,但减少的方式明显不同、因此1:1型高岭石和2:1型叶蜡石一样,也具有与蒙脱石不同的表面酸性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 Lt Pt TC 粘土矿物 有机碱 吸附 表面酸性
下载PDF
氟环唑外消旋体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小茜 魏燕 +3 位作者 刘艳华 常静 仇伟 陈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3,共3页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分别采用正相、反相及极性有机相色谱模式对氟环唑外消旋体进行了拆分,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在手性识别中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氟环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填充CDMPC手性...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分别采用正相、反相及极性有机相色谱模式对氟环唑外消旋体进行了拆分,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在手性识别中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氟环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填充CDMPC手性固定相)上采用反相色谱模式,以甲醇-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获得了最佳的拆分,其两对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Rs分别为1.64和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三(3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极性有机相色谱 对映异构体分离 氟环唑外消旋体
下载PDF
溶剂结晶法分离精制豆甾醇工艺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开忠 《贵州化工》 2012年第3期26-27,33,共3页
通过对溶剂结晶法分离精制豆甾醇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介绍国内外溶剂结晶法(多级分步结晶法、极性溶剂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分离精制豆甾醇的工艺方法并进行对比,可知有机溶剂结晶法中的重结晶... 通过对溶剂结晶法分离精制豆甾醇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介绍国内外溶剂结晶法(多级分步结晶法、极性溶剂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分离精制豆甾醇的工艺方法并进行对比,可知有机溶剂结晶法中的重结晶法工艺比较简单,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植物甾醇 豆甾醇 分离精制 工艺对比 溶剂结晶法
下载PDF
有机金属催化剂对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涛 张杰 胡春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9-1377,共9页
以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PBGA)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为硬段,分别采用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MB 20、BiCAT Zn、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镍、新癸酸钕和新癸酸铈8种有机金属催化剂... 以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PBGA)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为硬段,分别采用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MB 20、BiCAT Zn、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镍、新癸酸钕和新癸酸铈8种有机金属催化剂,合成弱溶剂体系的脂肪族聚氨酯树脂.采用FTIR和GPC研究了聚氨酯树脂的合成;采用机械性能测试仪对聚氨酯弹性体膜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通过高温储存实验,考察了有机金属催化剂对聚氨酯树脂储存稳定性的影响;采用FTIR、GPC和1H-NMR等技术研究了聚氨酯树脂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催化剂对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储存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树脂在高温储存过程中的黏度降低是聚氨酯分子链结构中的酯基发生醇解,进而导致分子量降低,弹性体机械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催化剂 弱极性溶剂 脂肪族聚氨酯树脂 储存稳定性 醇解
原文传递
非极性有机溶剂提质改性印尼褐煤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 刘猛 +3 位作者 段钰锋 马贵林 黄冰冰 王林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965-4971,共7页
选取非极性有机溶剂正乙烷在高压反应釜内对印尼褐煤进行加压提质改性,分析印尼褐煤在改性前后煤质特性、孔隙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煤中化学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规律,阐明有机溶剂加压提质改性褐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褐煤改性后的固产率... 选取非极性有机溶剂正乙烷在高压反应釜内对印尼褐煤进行加压提质改性,分析印尼褐煤在改性前后煤质特性、孔隙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煤中化学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规律,阐明有机溶剂加压提质改性褐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褐煤改性后的固产率随改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改性温度为300℃,压力为12 MPa时,褐煤经正己烷改性后的固产率为74.4%。印尼褐煤改性后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O]/[C]和[H]/[C]降低,热值大幅度提高,表明印尼褐煤经有机溶剂改性后煤阶升高。随着改性温度的升高,褐煤中大孔数量迅速增加,褐煤表面轮廓和线条逐渐清晰,煤的致密程度增加。通过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发现印尼褐煤经正己烷加压提质改性后,煤中的羰基碳和羧基碳,氧化的脂肪碳以及甲氧基碳的相对强度均减少约20%,而与氧相邻的芳香碳和质子化芳香碳的相对强度分别增加45%和14%,说明大部分含氧官能团被脱除,芳构化程度加深,煤阶提升。含氧官能团的脱除主要发生在化学位移δ147处的二羟基酚,δ55处的甲氧基和δ173处的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性有机溶剂 褐煤 加压 提质改性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