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翻译的策略和方案 被引量:4
1
作者 凌莉 刘露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7期226-227,共2页
本文列举了三个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罗伯特·布格兰德以及伯顿·拉夫尔的诗歌翻译观点和策略,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诗歌翻译不同于散文翻译,诗歌翻译更重精神,散文翻译更重风格(句法结构),诗歌翻译... 本文列举了三个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罗伯特·布格兰德以及伯顿·拉夫尔的诗歌翻译观点和策略,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诗歌翻译不同于散文翻译,诗歌翻译更重精神,散文翻译更重风格(句法结构),诗歌翻译需要更多的调整空间,更近似于重写和创造,更偏重于神似而非形似,这一点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策略 方案 神似 形似
下载PDF
《月下独酌》四种英译对比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5-68,共4页
本文就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择其四种英译作一简要的对比评析,其旨不在甄别高下,而是互相探讨译文,切磋译技,以达到译者、作者、读者互为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内容传达 对比 评析 交流与沟通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与鉴赏之“节奏等效”原则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仁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节奏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尤金·奈达博士提出的功能等效为理论依据,用实例来证明诗歌翻译中实现节奏等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阐明诗歌翻译与鉴赏中“节奏等效”原则。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诗中的节奏美—也就是实... 节奏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尤金·奈达博士提出的功能等效为理论依据,用实例来证明诗歌翻译中实现节奏等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阐明诗歌翻译与鉴赏中“节奏等效”原则。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诗中的节奏美—也就是实现“节奏等效”才能更好地再现原作,并实现功能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节奏等效 诗歌 英诗汉译 再现
下载PDF
打工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研究、翻译与新闻报道
4
作者 罗斌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07-112,155,共7页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近年来引起国内文学界和评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打工诗歌也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本研究将综述目前英语世界有关打工诗歌的学术研究、打工诗歌的翻译及有关...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近年来引起国内文学界和评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打工诗歌也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本研究将综述目前英语世界有关打工诗歌的学术研究、打工诗歌的翻译及有关打工诗歌的媒体报道,旨在梳理出打工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国内打工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诗歌 打工诗歌研究 打工诗歌翻译 新闻报道
原文传递
论汉译本《小仓百人一首》的中国古典诗风
5
作者 王米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和歌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和歌诗风清新,意境简隽优美。若将日本和歌与中国唐诗宋词相比较的话,可以看出日本和歌既有唐诗的意境,也有宋词清丽的文风。《小仓百人一首》是和歌的精粹,善于用具有简洁意象的平淡语言表...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和歌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和歌诗风清新,意境简隽优美。若将日本和歌与中国唐诗宋词相比较的话,可以看出日本和歌既有唐诗的意境,也有宋词清丽的文风。《小仓百人一首》是和歌的精粹,善于用具有简洁意象的平淡语言表现出细微的视觉、听觉等微观空间。刘德润先生的译文巧妙使用了中国古诗中的常见词汇,将其翻译为五言四句的古体诗形式,给具体的客观物象赋予了浓浓的诗意,并将日本和歌与中国诗歌之美有效融合在了一起。译文赋予其中国古典诗风,更易使读者达到符合原作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典文学 和歌 小仓百人一首 诗歌翻译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的诗歌翻译特点
6
作者 黎敏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抗日战争期间,文人志士在桂林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文化救亡活动,推动了的诗歌翻译的繁荣发展。该时期的诗歌翻译作品在原著来源、题材选择和译作特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诗歌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人民大... 抗日战争期间,文人志士在桂林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文化救亡活动,推动了的诗歌翻译的繁荣发展。该时期的诗歌翻译作品在原著来源、题材选择和译作特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诗歌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人民大众的抗战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桂林文化城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创译”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白桦 杨璞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6-72,共7页
诗歌是文学文本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唐诗创作于中华诗歌史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诗中的高峰。文章以许渊冲提出的“创译”思想为支撑,以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为翻译语料,从词语、韵律和读者感受三方面,证实“创译”思想使许渊冲的英译... 诗歌是文学文本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唐诗创作于中华诗歌史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诗中的高峰。文章以许渊冲提出的“创译”思想为支撑,以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为翻译语料,从词语、韵律和读者感受三方面,证实“创译”思想使许渊冲的英译唐诗更能贴切表达原作的情感,凸显出了“创译”思想在诗歌英译领域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译”思想 许渊冲 唐诗英译
下载PDF
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译作的再生——论David Hawkes译《红楼梦》的一组诗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可培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从跨文化的角度撷取霍克思译《红楼梦》中《咏白海棠》七律组诗为分析文本 ,从对偶、韵脚、文学意象及诗风等几个侧面分析比较中英文本 ;探讨在作者视界与译者视界发生碰撞 ,或者说 ,中西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发生碰撞时 ,译者如何以强烈... 从跨文化的角度撷取霍克思译《红楼梦》中《咏白海棠》七律组诗为分析文本 ,从对偶、韵脚、文学意象及诗风等几个侧面分析比较中英文本 ;探讨在作者视界与译者视界发生碰撞 ,或者说 ,中西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发生碰撞时 ,译者如何以强烈的文化意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中西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融合不同视界 ,表现差异 ,再创造出译者所处时空认可的文本 ,使原作生命在时空上得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识 差异 诗歌翻译 大卫·霍克思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许渊冲译《武陵春》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文艺 陈爱华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4-77,共4页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其独特的形式和多重的内涵为诗歌翻译树立了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诗歌翻译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译者通过其自身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才有可能使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获得...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其独特的形式和多重的内涵为诗歌翻译树立了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诗歌翻译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译者通过其自身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才有可能使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获得新生。许渊冲教授对李清照词《武陵春》的翻译是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彰显的极好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诗歌翻译 译者主体性 诗学
下载PDF
浅议诗歌翻译中的模糊现象——兼谈诗歌译者的可视性
10
作者 马曦 《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模糊作为诗歌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在增加诗歌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对等翻译的难度。其文学空白的特性促使诗歌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个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造就了诗歌译者的可视性。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模糊现象 可视性 诗歌译者
下载PDF
琵琶声语入西国——克莱默-宾《玉琵琶》汉诗英译考论
11
作者 时丽颖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作为以诗人身份向英美世界译介汉诗的第一人,克莱默-宾出版了一系列汉诗译著,包括《长恨歌及其他》《诗经》《玉琵琶》《宫灯的飨宴》。除此之外,他还致力于出版“东方智慧丛书”。虽然其译作出自转译且不乏错讹,但克莱默-宾的诗人气质... 作为以诗人身份向英美世界译介汉诗的第一人,克莱默-宾出版了一系列汉诗译著,包括《长恨歌及其他》《诗经》《玉琵琶》《宫灯的飨宴》。除此之外,他还致力于出版“东方智慧丛书”。虽然其译作出自转译且不乏错讹,但克莱默-宾的诗人气质使他的译文风格更加自由浪漫,对西方文学界、音乐界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打开了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的新路径。本文将以克莱默-宾《玉琵琶》为例,考辨其选译的诗歌来源,分析该书的译介策略,肯定克莱默-宾为尝试沟通中西方文化所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默-宾 《玉琵琶》 汉诗英译 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新月派诗人的译诗与节奏实验
12
作者 王泽龙 李小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汉译英诗的影响下,新月派诗人开始了新格律诗的节奏探索。以“顿”代“步”、以“停延”代“抑扬”是新月派诗人沟通中英诗歌节奏的重要方法。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是新月诗人中汉译英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均在译诗实践中探寻新格律诗的... 在汉译英诗的影响下,新月派诗人开始了新格律诗的节奏探索。以“顿”代“步”、以“停延”代“抑扬”是新月派诗人沟通中英诗歌节奏的重要方法。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是新月诗人中汉译英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均在译诗实践中探寻新格律诗的创作道路,其译诗活动与新格律诗创作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节奏互动特征。受英诗节奏启发,闻一多提出“音尺理论”,以“尺”(顿)代“步”,寻求中英诗歌节奏的共通性;徐志摩主张“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于规律性的停延节奏中寻自由,追求诗意的流畅表达;朱湘落实“以顿代步”译诗原则,突破“音节对应”的局限,三者共同推动新格律诗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英诗 节奏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下载PDF
古诗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创造性技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金龙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30-34,共5页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译者必须根据需要 ,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 ,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 ,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 ,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进...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译者必须根据需要 ,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 ,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 ,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 ,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进行古诗词翻译 ,可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文学翻译 审美再现 创造性 翻译技巧 中国
下载PDF
中诗英译与译者
14
作者 曾轶峰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中国古诗不可译"是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所坚持的观点。从翻译实践出发,坚信中诗英译是中国古诗在外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中继续存活的方法。中诗英译无论是由外国译者还是中国译者来进行,都有各自的长处和无可避免的天... "中国古诗不可译"是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所坚持的观点。从翻译实践出发,坚信中诗英译是中国古诗在外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中继续存活的方法。中诗英译无论是由外国译者还是中国译者来进行,都有各自的长处和无可避免的天然弱点,而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合作翻译"是中诗英译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诗英译 合适的译者 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