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诗性的阅读——兼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家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3期112-114,129,共4页
当前,作为社会层面的诗歌阅读呈现出略化,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层面的诗歌教学呈现出弱化,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诗性阅读应当是体会而不是解释,诗歌的意蕴、意象、语言等都是读者无尽的再创造空间。中学诗歌阅读教学应... 当前,作为社会层面的诗歌阅读呈现出略化,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层面的诗歌教学呈现出弱化,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诗性阅读应当是体会而不是解释,诗歌的意蕴、意象、语言等都是读者无尽的再创造空间。中学诗歌阅读教学应遵循诗歌的特质,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整体判读、经验对接、归纳共性指导生活是中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诗性阅读 文学素养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兵初 朱开成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111-112,共3页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巨擘与艺术泰斗,都有艺术情怀与科学素养;科学与艺术,都揭示表观的多样性与内质的统一性;科学与艺术,都创造美、表现美,都用美改善人;教育的应然目标与功能是改善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同等重要。科学与诗互包互容,科学家与诗人互生互长,科学教育与诗育互化互成;诗性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培养科学家兼艺术家或艺术家兼诗人式大师的必要途径,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最佳路线选择。诗性教育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开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充满诗性的教师、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今大学教育体制下存在两种极端,理工科教育往往不重视形象思维,文科教育则容易忽视逻辑思维,致使科学与艺术分离;只有跨越科学与诗之间的荆棘林,现代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科学教育 科学与艺术 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 人类活动 李政道 普遍性
下载PDF
体认在原著与修订之间——重读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3
作者 夏中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重读《中国诗与中国画》1978年修订版,大体有“版本学”“学术史”两种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界主要着眼于前者,确认此文在1949年前后的版本有六种。至于1978年修订版与1947年开明版原著相比,除篇幅增加一倍外,著者注入修订版的深... 重读《中国诗与中国画》1978年修订版,大体有“版本学”“学术史”两种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界主要着眼于前者,确认此文在1949年前后的版本有六种。至于1978年修订版与1947年开明版原著相比,除篇幅增加一倍外,著者注入修订版的深意究竟何谓,这需诉诸“学术史”视角。从“学术史”考辨修订版及原著,可得出三点结论。其一,原著重在论述王维为符号的“神韵派风格”,在“画品”系统所享有的影响暨地位,并不与它在“诗品”系统所占有的影响暨地位呈“一律”或“对称”。其二,著者敏锐地感觉到“‘诗品-画品’的古典对立”这一逻辑建模,拟可被用来隐含他所体认的“‘风气-风向’的今世疏离”这一学术史现象,这恐是他执笔修订版的内驱力。其三,有识者只需咀嚼修订版一再提及的那个“作者——他”,将其读作给定语境中的“钱锺书——我”,也就不难领悟其修订版究竟想给后世留下何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中国诗与中国画》 版本学 学术史 诗品 画品
下载PDF
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大诗 被引量:6
4
作者 何云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2,共3页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巨擘与艺术泰斗,都有艺术情怀与科学素养;科学与艺术,都揭示表观的多样性与内质的统一性;科学与艺术,都创造美、表现美,都用美改善人;教育的应然目标与功能是改善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同等重要。科学与诗互包互容,科学家与诗人互生互长,科学教育与诗育互化互成;诗性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培养科学家兼艺术家或艺术家兼诗人式大师的必要途径,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最佳路线选择。诗性教育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开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充满诗性的教师、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今大学教育体制下存在两种极端,理工科教育往往不重视形象思维,文科教育则容易忽视逻辑思维,致使科学与艺术分离;只有跨越科学与诗之间的荆棘林,现代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教育 科学 诗性
下载PDF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刍论
5
作者 勾祖鹏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7期124-127,共4页
语文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鉴赏、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古代文化风貌、感受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人教版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趣味游戏、激发兴趣,注重诵读、... 语文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鉴赏、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古代文化风貌、感受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人教版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趣味游戏、激发兴趣,注重诵读、深化理解,设置问题、启发思考,稳抓诗眼、注重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多元评价、综合发展,以夯实学生的古诗词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
下载PDF
爱伦·坡诗歌在中国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振武 张秀丽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8,共6页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爱伦·坡诗歌的关注,尽管尚处萌芽阶段,但也对后来、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大规模译介、评述和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爱伦·坡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爱伦·坡诗歌的关注,尽管尚处萌芽阶段,但也对后来、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大规模译介、评述和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爱伦·坡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呈多元化趋势,但与国内爱伦·坡小说丰硕多维的研究成果相比,与爱伦·坡在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相比,与爱伦·坡诗歌与中国文坛的对话程度相比,这些研究则有些捉襟见肘,还明显不成比例。因此,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危机的凸显,重新挖掘和阐释爱伦·坡诗歌的美学品质与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当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研究 美学品质 文化内涵 本土视角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诗词教育与青少年的人文素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景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古典诗词之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人文精神富矿。大力弘扬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青少年学生在技术理性、实用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心理残缺灵魂荒芜的技术人、工具人。用古典诗词长时期地熏陶濡染广大青少年,... 古典诗词之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人文精神富矿。大力弘扬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青少年学生在技术理性、实用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心理残缺灵魂荒芜的技术人、工具人。用古典诗词长时期地熏陶濡染广大青少年,一定能收潜移默化之功,渐渐变易他们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一代气质高雅、人格健全的新型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教育 青少年 人文素质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红军 卢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佛经翻译是古汉语同印欧语之间的一次大规模语言接触,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佛经翻译的“文”、“质”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直译、意译原则,指出佛经翻译在声韵、白话倾向、意象意境等方面促进了我... 佛经翻译是古汉语同印欧语之间的一次大规模语言接触,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佛经翻译的“文”、“质”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直译、意译原则,指出佛经翻译在声韵、白话倾向、意象意境等方面促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古典诗歌 “文”与“质”
下载PDF
唐代诗歌品格与诗意之关系——以“诗格”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晓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0-66,共7页
与后人或从整体印象、或从个体分析入手讨论唐诗的品格不同,本文立足唐代"诗格"材料,探讨在唐人尤其是中晚唐人的眼中高品格诗歌的标准。其中"诗意"是决定诗歌品格的核心要素,"裨益风雅""似易而难到... 与后人或从整体印象、或从个体分析入手讨论唐诗的品格不同,本文立足唐代"诗格"材料,探讨在唐人尤其是中晚唐人的眼中高品格诗歌的标准。其中"诗意"是决定诗歌品格的核心要素,"裨益风雅""似易而难到""深新"的诗意生成方式,讲求结构功能与"中庸""含蓄""谨严"的诗意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高贵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格 诗意 唐诗 品格
下载PDF
现当代古体诗词应否入史之论争的核心问题思考
10
作者 谭光辉 王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文学史是一个具有某种逻辑链的叙述文本。现当代古体诗词未能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根本原因,是其未能进入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三个主要逻辑链:革命历史逻辑链、现代性逻辑链和文学自身逻辑链。现当代文学史收录古体诗词不符合“故事链逻辑... 文学史是一个具有某种逻辑链的叙述文本。现当代古体诗词未能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根本原因,是其未能进入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三个主要逻辑链:革命历史逻辑链、现代性逻辑链和文学自身逻辑链。现当代文学史收录古体诗词不符合“故事链逻辑自洽”的文学史叙述原则。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体诗词创作思想创新不足,未能形成具有可叙述性的史学品质;二是现当代文学史家视野不够宽广,为文学史观所局限;三是古代文学史家思想不够开放,未能将研究视野拓展至当下。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文学研究内部各学科、各群体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取长补短,消除偏见,与时俱进,打破学科壁垒,重塑文学研究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诗词 现当代文学史 入史品质 文学史观 历史逻辑链
下载PDF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品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瑞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164,共4页
李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与山水融为一体,感兴赋诗,超越苦难,名为“逸兴”。大自然催发了他的浪漫思维和灵感,他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吟咏,同时摆脱以往山水诗歌的写作定势,用来解脱苦闷,艺术时空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生... 李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与山水融为一体,感兴赋诗,超越苦难,名为“逸兴”。大自然催发了他的浪漫思维和灵感,他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吟咏,同时摆脱以往山水诗歌的写作定势,用来解脱苦闷,艺术时空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怀古意识,拓展了山水诗歌的表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独特品格
下载PDF
诗,可为殉道者的宗教——昌耀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当代诗人昌耀独具魅力的诗歌品质的形成,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远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用诗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用诗诠释了精神追求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诗歌品质 生命价值 诗人 历史意识
下载PDF
高棅的“四唐七变”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锡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3-58,共6页
《唐诗品汇》承接并改造了严羽、杨士弘之说,对唐诗"诗体"流变作了历史性的概述,确立了唐诗演变的"四唐"概念。可见,高棅在对"四唐"诗歌源流体制的分辨中包蕴着较为丰富的"诗变"观念。
关键词 《唐诗品汇》 四唐 诗变 诗歌品质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新诗形式的演变(1917-1927)
14
作者 郭洋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在中国新诗研究史上,诗歌形式演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新诗研究不外乎对"诗形"和"诗质"两方面的探索。大体上看,新诗是在"自由"与"格律"的此消彼长中渐进发展的,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出... 在中国新诗研究史上,诗歌形式演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新诗研究不外乎对"诗形"和"诗质"两方面的探索。大体上看,新诗是在"自由"与"格律"的此消彼长中渐进发展的,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各异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趋向。论文以1917-1927年有代表性的新诗形体为例,从历时性角度探讨新诗形式演变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特征及其呈现出的意义价值。而围绕"白话诗""自由诗""格律诗"等展开的论述,有效彰显了不同时期新诗形式演变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 白话诗 自由诗 格律诗 诗形 诗质
原文传递
2004儿童诗创作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旭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61-63,共3页
2004年里执著于儿童诗创作的人并没有减少,儿童诗艺术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不少人在意象的天空里飞翔。北京少儿社出版了金波、高洪波、樊发稼、王泉根、尹世霖、谭旭东、安武林等少儿文学专家指导编选《新童谣》(幼儿版、小学版),《新童谣... 2004年里执著于儿童诗创作的人并没有减少,儿童诗艺术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不少人在意象的天空里飞翔。北京少儿社出版了金波、高洪波、樊发稼、王泉根、尹世霖、谭旭东、安武林等少儿文学专家指导编选《新童谣》(幼儿版、小学版),《新童谣》,希望出版社出版了“希望少儿诗丛”,等等,这些都给儿童诗创作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不论儿童诗创作处于何种境地,它注定是在路上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 中国文化 精神对话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诗性思维:大学教育的精神天平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文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3,111-112,共3页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 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巨擘与艺术泰斗,都有艺术情怀与科学素养;科学与艺术,都揭示表观的多样性与内质的统一性;科学与艺术,都创造美、表现美,都用美改善人;教育的应然目标与功能是改善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同等重要。科学与诗互包互容,科学家与诗人互生互长,科学教育与诗育互化互成;诗性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培养科学家兼艺术家或艺术家兼诗人式大师的必要途径,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最佳路线选择。诗性教育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开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充满诗性的教师、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今大学教育体制下存在两种极端,理工科教育往往不重视形象思维,文科教育则容易忽视逻辑思维,致使科学与艺术分离;只有跨越科学与诗之间的荆棘林,现代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诗性思维 天平 精神 科幻电影 分工合作 社会形态 思想者
下载PDF
《诗品》“雄浑”与西方“崇高”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景生 《济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9-23,31,共6页
作为文学的审美范畴,《诗品》的"雄浑"与西方的"崇高"既相似又有所不同。两者在关于主体心质和对象特征的见解上非常接近,都强调审美主体高尚心灵和高昂激情的突出特色,都强调审美对象、审美境界时空数量的"大... 作为文学的审美范畴,《诗品》的"雄浑"与西方的"崇高"既相似又有所不同。两者在关于主体心质和对象特征的见解上非常接近,都强调审美主体高尚心灵和高昂激情的突出特色,都强调审美对象、审美境界时空数量的"大"和力量气势的"猛"两个侧面的形态特征;而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物关系上,由于哲学文化根源不同,二者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的"崇高"强调主客体之间激烈的对立冲突,表现为由痛感到快感的心理过程;《诗品》的"雄浑"具有物我同构、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的特征,主客体之间是和谐、同体、共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雄浑 崇高 比较
下载PDF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赠怡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它改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它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历史传统,避免了诗歌主题过于严肃、缺乏生活情味的弊端,体现了孔子"游于艺"的文艺功能思想。"画中有诗"则强调给绘画注入诗性特征,使绘画诗化、雅化,进而改善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绘画的社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功能 诗性 娱乐性
下载PDF
最具诗人气质的现代学人——论吴宓先生的旧体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士林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20,共8页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中,吴宓先生无疑是其中最具诗人气质的。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诗人气质是伴随着中国民族现代性情感的启蒙和发育而生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由于这种现代性情感主要是以个体意识之觉醒和现代爱情婚姻观念...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中,吴宓先生无疑是其中最具诗人气质的。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诗人气质是伴随着中国民族现代性情感的启蒙和发育而生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由于这种现代性情感主要是以个体意识之觉醒和现代爱情婚姻观念之确立为代表的。而从这两方面看,其代表人物无疑就是酷爱写诗同时又一生坎坷的吴宓先生。如果说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与其所学之专业密切相关,那么对于20世纪学人之诗影响巨大的无疑是现代西方学术。而对于精通多种外语、一生主要从事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古代希腊文学史、新人文主义、中西比较诗学讲授与研究的吴宓先生,当然尤其如此。尽管吴宓先生以文化保守主义者自居,但由于这种选择是建立在西方文学、哲学和文化之现代学术基础上,因而他的学术旨趣则可谓是更加西方化和具有现代性的。而这种充满现代性内涵的个体生命,其归宿可以说至今仍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情感 学人之诗 诗人气质
下载PDF
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及其文化品相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在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1,共4页
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一、提出"物情多贵远"的美学观念,对创作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二、极力标举诗歌创作中的"兴",强调兴致、兴会,以及诗歌境界的多重性。三、受佛教思想影响,明确提出"... 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一、提出"物情多贵远"的美学观念,对创作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二、极力标举诗歌创作中的"兴",强调兴致、兴会,以及诗歌境界的多重性。三、受佛教思想影响,明确提出"诗从静悟得之"的创作观。孟浩然善于将文化的复杂性浓缩成一种至醇至厚的表意方式,他的诗歌充分敞现出中国山水田园诗歌自我发展中所形成的"诗品——山水——人品"三位一体的内在构架特征下所隐藏的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和文化品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诗歌 美学观 文化品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