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视觉性特点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阿晶 马雅萍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通过对美国诗人埃兹拉 .庞德 (EzraPound )、威廉 .卡洛斯 .威廉姆斯 (WilliamCarlosWilliams )和卡明斯 (e .e .Cummings )诗歌中呈现的事物本身及其词汇、段落的独到安排的分析 ,详细阐述意象派诗歌的鲜明的视觉性特点。
关键词 美国 意象派诗歌 视觉性 文学风格
下载PDF
东西方意象诗的对比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琼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11-113,共3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使得现代诗歌汲取了广泛的营养。在世界文学的精神影响下,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的推崇,尤以中国古典诗歌最为显著。对东西方意象诗歌的对比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文艺的鉴赏力以及文学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使得现代诗歌汲取了广泛的营养。在世界文学的精神影响下,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的推崇,尤以中国古典诗歌最为显著。对东西方意象诗歌的对比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文艺的鉴赏力以及文学的批评能力,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诗 意象 逻辑 色彩
下载PDF
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筱祥 《风景园林》 2005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图画,有时一块“太湖石”便是一座抽象雕塑,有时一处人造溪谷,正在演奏一部天籁乐章,或植花木以倾情,或设亭榭以赏景。第二,本文又指出,在文人园林艺术作品的创作进程中,必经过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第一为“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第二为“画境”,即视觉与听觉形象美的境界;第三为“意境”即心灵美与理想美的境界。最后,本文又提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她是一个通过光信息、声信息、符号信息,贮存了艺术家对人生对自然的“爱心”与“情感”的“宝库”作为结论。本文最后还指出,这个“宝库”中的许多信息,即使是对现代的追逐时尚的崇洋的景观大师们,也许也是很有用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 园林艺术主角 园林艺术创作进程的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 步移景异 诗情画意 尺幅窗 无心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运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追求简洁 ,突出意象 ,时空自由 ;会意性强 ,分析性弱 ,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 ,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 ,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 。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诗歌 意象 语言 绘画 常规 变异
下载PDF
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文生态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策吾 王振东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4-57,共4页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从自然,自适自得的人文生态思想;此外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生态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人文生态思想 诗歌意象
下载PDF
“谁能够筑起墙垣,围得住杜鹃?”——论朱英诞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泽龙 张嘉琪 《写作》 2021年第5期61-66,共6页
朱英诞甚少应时而歌,而是始终秉持“诗近田野”的真诗理念,甘守小园一隅,坚持着静观万物、咏叹山水的诗歌创作。化飞鸟入诗,凝为意象,无论是融生命体验于意旨书写的“以鸟叹己”,还是藉心物交融显诗性思维的“以鸟结思”,抑或是隐京派... 朱英诞甚少应时而歌,而是始终秉持“诗近田野”的真诗理念,甘守小园一隅,坚持着静观万物、咏叹山水的诗歌创作。化飞鸟入诗,凝为意象,无论是融生命体验于意旨书写的“以鸟叹己”,还是藉心物交融显诗性思维的“以鸟结思”,抑或是隐京派情致于诗美取向的“以鸟抒怀”,都体现出朱英诞独一无二的精神向度、诗思方式和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英诞 诗歌 飞鸟意象 以鸟结诗 以鸟抒怀
下载PDF
车延高诗歌花意象的审美无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桂成 晏涵 《写作》 2019年第3期43-53,共11页
车延高在其诗歌创作中大量选取和应用了传统审美意象——花,这些花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色调,四大色系。一类是以红、黄色系为代表的暖色调系列,一类是以白、紫色系为代表的冷色调系列。车延高诗歌意象对生活的暖意书写和灰意书写并行... 车延高在其诗歌创作中大量选取和应用了传统审美意象——花,这些花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色调,四大色系。一类是以红、黄色系为代表的暖色调系列,一类是以白、紫色系为代表的冷色调系列。车延高诗歌意象对生活的暖意书写和灰意书写并行,在视觉效果、情感节制上呈现出一种平衡,整体诗风呈现出冷、暖色调相调和的理性温情。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被一种审美无意识牵引,这种无意识既包括集体无意识遗存的普遍精神和历史传统,也包括诗人受人生阅历影响的个人无意识。因为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诗人在意象的选取上才会钟情于花意象;因为个人无意识的影响,诗人在众多花意象中尤其偏爱莲花。这些意象选取背后潜藏的无意识对当代诗歌审美意象的破坏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延高 诗歌意象 无意识
下载PDF
李白李贺诗歌意象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阳建雄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因时代、出身、个性、遭际等的不同 ,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意象的基本特点、仙意象与鬼意象、意象的疏密度、意象的跳跃性及意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李白和李贺的诗歌审美意象进行了比较 ,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 ,... 因时代、出身、个性、遭际等的不同 ,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意象的基本特点、仙意象与鬼意象、意象的疏密度、意象的跳跃性及意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李白和李贺的诗歌审美意象进行了比较 ,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 ,正是这种审美意象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李贺 诗歌意象
下载PDF
广东近代诗歌海洋意识与海上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松才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4-20,共7页
广东近代诗歌浓郁的海洋意象与海上丝路有着密切的联系。海上丝路深刻地影响了广东近代文学 ,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空间 ;而广东近代文学又反过来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 海上丝路 广东近代文学 广东近代诗歌 海洋意象 对外贸易 口岸
下载PDF
李贺诗歌形象的异质性
10
作者 黄文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长吉体”诗歌形象 ,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诗歌整体风格上的差异。诗人选择了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重组世界的方式 ,通过非“物态化”的审美追求 ,汹涌澎湃的浪漫激情 ,含蓄鲜明的诗歌意象 ,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色。
关键词 李贺 诗歌形象 异质性 唐朝 诗歌创作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本真的意象与装饰性意象——魏晋南朝诗歌意象美学风貌之比较
11
作者 祝菊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0-85,共6页
魏晋诗人的审美趣味受玄学影响,以天然、清真、本色为美,诗歌中出现真挚、自然、简约、本真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其一,去缘饰而得简要;其二,以本色为佳,自然为妙。南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世俗化促使许多诗人趋向于创造感性声色动人心... 魏晋诗人的审美趣味受玄学影响,以天然、清真、本色为美,诗歌中出现真挚、自然、简约、本真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其一,去缘饰而得简要;其二,以本色为佳,自然为妙。南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世俗化促使许多诗人趋向于创造感性声色动人心魄的装饰性意象。有的装饰性意象恰切地传达出生命的华美富丽和人对生命感性欢乐的无比留恋;齐梁以后,诗人着意强调外在于审美情感的妍丽、明艳、光色灿烂的语言独立的美和意象耀目眩心的感官愉悦性,意象的感性美程度不同地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诗歌意象 美学风貌
下载PDF
《九歌》艺术美探微
12
作者 刘晓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风格别致的具有艺术美的优秀诗篇。《九歌》在意象群体的塑造上极为成功,而且结构严密、精美,语言上也极富于艺术魅力。《九歌》堪与《离骚》媲美,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屈原。
关键词 <九歌> 艺术美 意象群体 结构 语言
下载PDF
英诗中国形象:文学虚构与西方意识的对读
13
作者 曾繁健 刘汉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英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来看,它必然是虚构、想象与事实的对立统一;其中虚构与想象是诗性的必然,而中国事实与西方主体意识却是前两者存在的基础与归宿。假如兼以本土诗论方法对读考察英诗中国形象的本质,... 英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来看,它必然是虚构、想象与事实的对立统一;其中虚构与想象是诗性的必然,而中国事实与西方主体意识却是前两者存在的基础与归宿。假如兼以本土诗论方法对读考察英诗中国形象的本质,尤其从文学虚构与西方意识的角度主客观照,从具体的英诗语言数据进行实证,它虚构、想象、西方意识及中国事实的核心特质则得以越发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中国形象 文学虚构 想象 西方意识 对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