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诗歌文体学分析法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久英 文慧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变异、前景化、比喻的语言以及押韵、拟声、节奏与格律等方面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简要归纳出较为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诗歌分析模式。结尾部分以狄金森的诗为例分析了诗歌文体,旨... 采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变异、前景化、比喻的语言以及押韵、拟声、节奏与格律等方面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简要归纳出较为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诗歌分析模式。结尾部分以狄金森的诗为例分析了诗歌文体,旨在帮助中国学生提高他们理解和欣赏英语诗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诗歌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诗,必须用“心”译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传彪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11,共6页
诗歌翻译没有定法。诗所以为诗不在其诗“形”,而在其诗学价值。从诗的本质出发探讨诗歌翻译的深层矛盾,并在此基础上论证黄杲火斤先生提出的“三兼顾”译诗法理论上缺乏根据,实践上难以令人信服。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诗的本质 “三兼顾”译诗法
下载PDF
翻译与表现:读钱兆明主编《庞德与中国》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本文通过解读钱兆明主编的《庞德与中国》一书,探讨了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这个领域的研究在西方的最新发展。本文从庞德研究吸引中国学者这一现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了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的得与失,以及他的翻译... 本文通过解读钱兆明主编的《庞德与中国》一书,探讨了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这个领域的研究在西方的最新发展。本文从庞德研究吸引中国学者这一现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了庞德的中国诗歌翻译的得与失,以及他的翻译与原创诗歌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本文探讨了庞德所表述的"中国"与真正的中国的关系,从而澄清了庞德"发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真正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 异域化翻译 东方主义 表述 建构 表意法 东方与西方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黎鲲 周丽妤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4期188-189,共2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时期却严重缺失。作为一笔珍贵的精神宝藏,近年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一些幼儿园教师不断通过经典诵读、绘本共读、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开展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时期却严重缺失。作为一笔珍贵的精神宝藏,近年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一些幼儿园教师不断通过经典诵读、绘本共读、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开展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学习古诗词。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教师都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幼儿所起到的滋养作用。本文站在一个大学教师的角度,就"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探讨,也是希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深远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进行探讨
下载PDF
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月林 严沁荷 +1 位作者 李雨荷 宋立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26-433,共8页
目的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竞争,探索诗词文化启发下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法,以促进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实现文化创意的情感价值和诗词文化价值再生。方法以诗词文化因子为文化创意设计的切入点,探讨了移情应用于诗词文化创意... 目的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竞争,探索诗词文化启发下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法,以促进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实现文化创意的情感价值和诗词文化价值再生。方法以诗词文化因子为文化创意设计的切入点,探讨了移情应用于诗词文化创意设计的方法。基于移情视角,从诗词文化的“三境”进行发散分析,构建了“诗词文化+移情方法”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进行文化创意开发。结果以《出郊》为元素进行茶具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由此推导出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通用模型。结论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能够以产品为载体将用户和诗词文化关联起来,使文创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更具情感价值。能够拓宽文化创意设计的基本思路,丰富文创设计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文化 移情 文化创意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诗歌修辞:“活法”的创造——叶燮《原诗·内篇》修辞论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和红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修辞 叶燮 “活法” 《原诗·内篇》 诗人 艺术思维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路径探微
7
作者 杨敏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4期17-20,共4页
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材资源挖掘不足、经典诵读流于形式等。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巧... 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材资源挖掘不足、经典诵读流于形式等。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古典诗词之美、传承文化核心精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深刻感悟文化韵味,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文化学习兴趣等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 语文教学 教材资源 古典诗词 经典诵读 民俗文化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
8
作者 黄莉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范成大以田园诗闻名且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通过这一矛盾的文学现象可以进一步体认清淡诗风的包容性与封闭性。以范成大田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范成大、陶渊明比较为研究路径,突出清淡与风雅的结合。范成大在书写重点上... 范成大以田园诗闻名且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通过这一矛盾的文学现象可以进一步体认清淡诗风的包容性与封闭性。以范成大田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范成大、陶渊明比较为研究路径,突出清淡与风雅的结合。范成大在书写重点上,注重地域性特征;在书写姿态上,形如旁观者记录风俗;在书写心态上,动态调整仕隐矛盾。以上三者,加之田园诗与描绘农村现实的诗曾被视为二途,范成大并未被视作清淡诗派成员,而被拒绝的原因恰好成为其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陶渊明 清淡诗风 田园诗 比较路径
下载PDF
晦暗中的透明——论车前子诗歌的悖论艺术
9
作者 赵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车前子认为诗不是发现,是发明。其诗歌创作实践遵循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诗歌的创新思维。车前子在书写江南古典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现代诗歌精神,并在想象与隐喻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统一。车前子诗歌创作的特... 车前子认为诗不是发现,是发明。其诗歌创作实践遵循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诗歌的创新思维。车前子在书写江南古典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现代诗歌精神,并在想象与隐喻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统一。车前子诗歌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隐秘幽深的幽人写作、点铁成金的语言艺术和表意法的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当代诗歌 悖论 点铁成金 表意法
下载PDF
论宁调元对杜诗的传承与发扬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江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3-90,共8页
宁调元一生对杜诗极为喜爱和推崇,其在诗歌创作中,以仿杜风、集杜诗、用杜韵和化杜句等独特方式传承杜诗,并继承和发扬了杜诗忧国忧民的创作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思想... 宁调元一生对杜诗极为喜爱和推崇,其在诗歌创作中,以仿杜风、集杜诗、用杜韵和化杜句等独特方式传承杜诗,并继承和发扬了杜诗忧国忧民的创作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我国近代诗歌中的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调元 杜诗 诗歌创作 创作思想 创作方法
下载PDF
语义偏离: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云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6-91,共6页
语义偏离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典型表意方式之一。从类型上看,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语义偏离可分为意义的偏离、感情色彩的偏离和功能的偏离三种类型;就新生成语义与原有语义关系来说,偏离又可分为比原有语义多、与原有语义无关以及与原... 语义偏离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典型表意方式之一。从类型上看,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语义偏离可分为意义的偏离、感情色彩的偏离和功能的偏离三种类型;就新生成语义与原有语义关系来说,偏离又可分为比原有语义多、与原有语义无关以及与原有语义相悖三种情况。语义偏离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与词/物对应关系,超越了词语原有意义的限定,实现了语义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偏离 20世纪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增殖
下载PDF
叶燮《原诗》中的诗歌辨体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兴存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9-103,共5页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规则的清晰认识,以及他通达的文学发展观和尊体与破体相结合的辨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辨体 诗法
下载PDF
对“兼顾”译法的一些看法——兼议黄杲炘《英诗汉译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鲁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6,F0003,共5页
黄杲炘提出的"兼顾"译法兼顾的是英诗格律准确移植,突出的是译诗的借鉴功能;忽视的是诗歌的意境、神韵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学者的"译诗必经之路"的评价夸大了兼顾译法,"译作缺乏审美价值论"则曲解了译... 黄杲炘提出的"兼顾"译法兼顾的是英诗格律准确移植,突出的是译诗的借鉴功能;忽视的是诗歌的意境、神韵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学者的"译诗必经之路"的评价夸大了兼顾译法,"译作缺乏审美价值论"则曲解了译作的真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兼顾译法 格律
原文传递
浅谈古诗教学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文娟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1期106-106,112,共2页
古诗教学往往会陷入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古诗不再头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呢?
关键词 古诗 兴趣 方法 追问
下载PDF
高校非中文专业古典诗词教学法摭谈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丹 《科教文汇》 2012年第13期93-94,共2页
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习学,对于个人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和情感品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学生思想情感特点选读和精讲作品,结合学生不同专业背景赏读作品并突出对重点字词的讲解,对于提高学生接受古诗词的兴趣、... 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习学,对于个人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和情感品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学生思想情感特点选读和精讲作品,结合学生不同专业背景赏读作品并突出对重点字词的讲解,对于提高学生接受古诗词的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古诗词 教学法
下载PDF
遵循诗歌特性开展诗歌教学——中小学诗歌教学浅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守金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仍存在着非诗的教学弊端。问题主要在于没能从诗歌的特性出发,来开展诗歌教学。古人的宝贵经验和现代许多老师的成功实践表明,诵读和鉴赏是"诗教"的两大门径。高中阶段以鉴赏为主,主要方法是...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仍存在着非诗的教学弊端。问题主要在于没能从诗歌的特性出发,来开展诗歌教学。古人的宝贵经验和现代许多老师的成功实践表明,诵读和鉴赏是"诗教"的两大门径。高中阶段以鉴赏为主,主要方法是比较感悟与意象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特性 中小学 诗歌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意象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玉英 《丽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5-97,共3页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形象、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运用比较法解读、鉴赏诗歌,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诗歌 教学法 比较法
下载PDF
Faithfulness in Poetry Transl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omas Hardy's“The Darkling Thrush”
18
作者 谢颖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2期165-168,共4页
People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on the criteria applicable to poetry transl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kind of principle should be followed in poetry translation.It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one in... People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on the criteria applicable to poetry transl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kind of principle should be followed in poetry translation.It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one interesting dispute over the standards and criteria applicable to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upon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wo conflicting theories raised by Professor Xu Yuanchong(许渊冲)and Professor Liu Yingkai(刘英凯),this paper compares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omas Hardy’s"The Darkling Thrush"for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the idea that"faithfulness"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paramount principle and criteria in poetry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TRANSLATION PRINCIPLE method theory
下载PDF
Composing Like an Ancient Chinese Poet:Learn to Generate Rhythmic Chinese Poetry
19
作者 何明 陈艳 +5 位作者 赵洪科 刘淇 吴乐 崔羽 曾贵华 刘贵全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1272-1287,共16页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still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cently,Encoder-Decoder models have provided a few viable methods for poetry generation.However,by reviewing...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still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cently,Encoder-Decoder models have provided a few viable methods for poetry generation.However,by reviewing the pri-or methods,two major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settled:1)most of them are one-stage generation methods without further polishing;2)they rarel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strictions of poetry,such as tone and rhyme.Intuitively,some an-cient Chinese poets tended first to write a coarse poem underlying aesthetics and then deliberated its semantics;while oth-ers first create a semantic poem and then refine its aesthetics.On this basis,in order to better imitate the human creation procedure of poems,we propose a two-stage method(i.e.,restricted polishing generation method)of which each stage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poems(i.e.,semantics and aesthetics),which can produce a higher quality of generated poems.In this way,the two-stage method develops into two symmetrical generation methods,the aesthetics-to-semantics method and the semantics-to-aesthetics method.In particular,we design a sampling method and a gate to formulate the tone and rhyme restrictions,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rhythm of the generated poem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our proposed two-stage method in both automatic evaluation metrics and human evaluation met-rics compared with baselines,especially in yielding consistent improvements in tone and rhy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S poetry generation POLISHING semantics two-stage method
原文传递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法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冰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0-71,69,共3页
本文对学生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难点进行了探讨,主张从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品味语言、分析技巧等方面出发,找到一条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渠道。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意境 语言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