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司法中“人治”模式——从元杂剧中透视 被引量:26
1
作者 苏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62,共14页
《元剧选》中以及明代的公案剧在原则上赞美清官司法的同时 ,不经意中也展示了这一司法人治模式的一系列局限 ,展现了这一模式的另一如今容易为人忽视的侧面 :司法错误的严格责任 ;但这种严格责任不仅很难带来司法的改善 ,相反 ,在一定... 《元剧选》中以及明代的公案剧在原则上赞美清官司法的同时 ,不经意中也展示了这一司法人治模式的一系列局限 ,展现了这一模式的另一如今容易为人忽视的侧面 :司法错误的严格责任 ;但这种严格责任不仅很难带来司法的改善 ,相反 ,在一定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官员 严格责任 “人治” 官司 不负责任 法人 条件 公案剧 元杂剧 元剧
原文传递
论《秋胡戏妻》中梅英形象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罗梅英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独特,具有独立坚强、坚韧不拔的品质。此形象在真实性和现实性上要远胜过之前的秋胡妻。石君宝把人道主义精神投射到妇女地位问题上,重新审视夫妻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重视女性在婚姻中应有的独立自主的主动权,... 罗梅英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独特,具有独立坚强、坚韧不拔的品质。此形象在真实性和现实性上要远胜过之前的秋胡妻。石君宝把人道主义精神投射到妇女地位问题上,重新审视夫妻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重视女性在婚姻中应有的独立自主的主动权,进而注意到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尊严和地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罗梅英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试论元杂剧中的文人与科举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丽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8-20,26,共4页
元朝科举曾一度中断70多年之久。但现实社会科举的缺失反而使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繁盛,从元杂剧中文人与科举之间的关系着眼,从科举题材的普遍性和社会性、科举内容的真实性和失实性、科举情节的相似性和深刻性入手,剖析元杂剧中的文人... 元朝科举曾一度中断70多年之久。但现实社会科举的缺失反而使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繁盛,从元杂剧中文人与科举之间的关系着眼,从科举题材的普遍性和社会性、科举内容的真实性和失实性、科举情节的相似性和深刻性入手,剖析元杂剧中的文人与科举,有助于理解其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文人 科举
下载PDF
元后期伦理道德剧兴盛原因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跃忠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9-53,共5页
前人在论及元杂剧后期伦理道德剧创作兴盛的原因时,多从理学的影响来展开。实际上,这一问题如从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角度来看待,它的出现除理学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顺应蒙古统治者倡导伦理纲常以延长统治的时势需要,杂剧前、后... 前人在论及元杂剧后期伦理道德剧创作兴盛的原因时,多从理学的影响来展开。实际上,这一问题如从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角度来看待,它的出现除理学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顺应蒙古统治者倡导伦理纲常以延长统治的时势需要,杂剧前、后期审美趣味的变化,儒家实用功利文艺观的影响,迎神赛社及宗祠祭祀等民俗活动的演剧需要,宋元以来宗教"三教合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南戏 伦理道德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曲辑佚学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珺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戏曲辑佚是戏曲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就卓著,对戏曲史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既与各时代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又与辑佚学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拟以此为线索,分三个阶段论... 戏曲辑佚是戏曲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就卓著,对戏曲史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既与各时代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又与辑佚学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拟以此为线索,分三个阶段论述不同时期的戏曲作品和剧目的辑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辑佚 宋元南戏 元明清杂剧
下载PDF
论《史记》对元杂剧的沾溉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益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的英雄,而且描写了大量有奇特个性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具有壮观的悲剧美。在人物塑造上,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元杂剧无处不显现出《史记》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元杂剧 文学影响 平民形象 人物塑造 悲剧美 情节
下载PDF
论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的原因
7
作者 王广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9-84,共6页
元代杂剧中的部分人物,有明显类型化的痕迹,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社会环境、作家思想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现实基础;叙事文学母题的影响、杂剧演出过程中形成的陈词套语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直接背景。
关键词 元杂剧 人物 类型化 陈词套语
下载PDF
《录鬼簿》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汝斌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70-76,共7页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 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民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 簿》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 传钞所致...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 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民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 簿》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 传钞所致。钟氏撰《录鬼簿》的目的,是为身处社会底层的元杂剧作家鸣不 平,借此书以使高才博识诸名公才人流芳于后世。《录鬼簿》是我国戏曲史 上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不能拔高它为元杂剧的历史著 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嗣成 录鬼薄 目录学 元杂剧 中国 戏曲史
全文增补中
元刊杂剧选择问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家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3,共5页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元杂剧 元刊杂剧 选择问句 并列问句 反复问句
下载PDF
《西游记》杂剧世情笔墨研究
10
作者 马小玉 高益荣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西游记》杂剧前承《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启《西游记》小说,是西游故事发展演进的重要环节。虽是神魔题材,却不以刻画神魔为标的。相反,字里行间,行文细部,都洋溢着凡俗世情: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神魔;穿插诸多世间生活场景;世俗观念... 《西游记》杂剧前承《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启《西游记》小说,是西游故事发展演进的重要环节。虽是神魔题材,却不以刻画神魔为标的。相反,字里行间,行文细部,都洋溢着凡俗世情: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神魔;穿插诸多世间生活场景;世俗观念也暗含其间。世情笔墨的诸多点染,使《西游记》杂剧呈现出神魔其外、世情其内的效果。《西游记》杂剧的精彩,也恰在于它痛快、酣畅地演绎出市民性这一时代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杂剧 世情笔墨 神魔题材 元代 市民性
下载PDF
明清杂剧对元杂剧之继承与扬弃
11
作者 颜建萍 冯静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明清两代是元以后杂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杂剧虽然从总体上比不过元杂剧,但由于明清剧作家们的不断努力,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突破,从而为杂剧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明清杂剧 元杂剧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众生相的多维描画——元杂剧上场诗
12
作者 李利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上场诗是元杂剧体制重要的构成部分,以浓缩的笔墨和生动的表现力形象多维地描画了元杂剧众生相。同中有异的类型化、妇孺皆晓的通俗化、讽刺调笑的滑稽性共同构成了元杂剧上场诗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元杂剧 上场诗 类型化 通俗化 滑稽性
下载PDF
自铸伟词 字字本色——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13
作者 章可敦 《台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关汉卿为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独具语言特色:鲜亮活泼,明白如话,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如话本色的语言,缘于他不以倡优为耻且长期生活在勾栏、行院和书会里,和下层人们生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 关汉卿为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独具语言特色:鲜亮活泼,明白如话,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如话本色的语言,缘于他不以倡优为耻且长期生活在勾栏、行院和书会里,和下层人们生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艺人,对下层艺人的活动、行为、语言都有着极丰富的感性经验,是真正的“梨园领袖”、“编修师首”和“杂剧班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杂剧 语言 本色 倡优 梨园
下载PDF
全真教对元杂剧清丽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14
作者 贺玉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元杂剧清丽派作品是在全真教理念影响下对“自然”理想的文学阐释 ,涉及到戏剧创作之意象、冲突和风格等核心内容 ,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自我心灵观照色彩 。
关键词 全真教 元杂剧 清丽派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简论《李逵负荆》与《水浒传》七十三回在人物塑造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15
作者 朱建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14,29,共4页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造负荆 水浒传 喜剧
下载PDF
试论元杂剧宾白的叙事体特征
16
作者 孙吉民 杨秋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 ,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 ,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 ,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对叙事文学的传承 ,是叙事文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 ,而...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 ,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 ,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 ,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对叙事文学的传承 ,是叙事文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 ,而且在细微处反复强化渲染情节线索 ,不仅为人物的抒情设置了宏观背景 ,而且营造了戏剧情境。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 ,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 ,也更有艺术真实性。元杂剧宾白的非动作性、开放性正与西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封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宾白 叙事体 元代 叙事文学 情节意识
下载PDF
平衡与倾斜——从中西悲剧的结局看观众的审美心理
17
作者 曾育嫔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精品,可与莎士比亚大师的四大悲剧相媲美。剖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悲剧结局的创作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前者的悲剧结局大多"带一...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精品,可与莎士比亚大师的四大悲剧相媲美。剖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悲剧结局的创作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前者的悲剧结局大多"带一条大团圆的尾巴";后者则呈现出"毁灭式"的纯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结局 审美心理 元杂剧 莎士比亚
下载PDF
元杂剧中的“反讽”艺术
18
作者 余小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2-94,共3页
"反讽"是元杂剧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其主要形式有身份误会、讽刺官员和自我反讽三种。元杂剧作者通过身份误会增加剧情的曲折性和趣味性,迎合市民的审美情趣;元朝的建立是落后制度对先进制度的胜利,但统治者在文化制度方... "反讽"是元杂剧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其主要形式有身份误会、讽刺官员和自我反讽三种。元杂剧作者通过身份误会增加剧情的曲折性和趣味性,迎合市民的审美情趣;元朝的建立是落后制度对先进制度的胜利,但统治者在文化制度方面却一窍不通,在元杂剧中蒙古官吏办案求助于令史,这本身就是一种反讽;剧本中的文人往往功名与美女兼得,而现实中的文人却什么都得不到,而他们却乐此不疲的大唱得不到的赞歌,无形中形成了对自己的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反讽 身份误会 讽刺官员 自我反讽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的友谊
19
作者 梁玉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3-65,101,共4页
友谊是文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元杂剧中也多有论述,其中涉及到友谊的普遍性、友谊的真谛、交友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色彩。而元杂剧中,朋友这一身份的设定,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方面起着十分重要... 友谊是文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元杂剧中也多有论述,其中涉及到友谊的普遍性、友谊的真谛、交友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色彩。而元杂剧中,朋友这一身份的设定,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友谊 信义
下载PDF
张生煮海所反映的海洋精神
20
作者 刘明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5-27,55,共4页
元杂剧《张生煮海》是一出神话剧,反映潮州举子张羽与小龙女私定终身而遭到东海龙王阻挠,于是敢与命运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从中折射出元人对海洋的观念变化,反映了我国先民藐视神权、敢于跟强大的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人定... 元杂剧《张生煮海》是一出神话剧,反映潮州举子张羽与小龙女私定终身而遭到东海龙王阻挠,于是敢与命运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从中折射出元人对海洋的观念变化,反映了我国先民藐视神权、敢于跟强大的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人定胜天的海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张生煮海 海洋文化 海洋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