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放气门操纵机构精度的计算及随机仿真
1
作者 常绿 尹明德 欧阳祖行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以飞机放气门操纵机构为例 ,建立了计算机构运动精度的概率模型 ,并对概率模型进行随机仿真计算 ,根据仿真结果可计算平面机构的可靠度。
关键词 平均机构 运动精度 可靠度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厚度增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顺利 张彩丽 +1 位作者 张春丽 殷晓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4-467,473,共5页
简单介绍了厚度方向增强复合材料的优点及缺点。重点综述了Z-pinned增强复合材料由于pin的插入造成的对复合材料分层破坏的抑制,微观损伤以及由于损伤带来的面内力学性能的下降;同时,对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Z-pinned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力... 简单介绍了厚度方向增强复合材料的优点及缺点。重点综述了Z-pinned增强复合材料由于pin的插入造成的对复合材料分层破坏的抑制,微观损伤以及由于损伤带来的面内力学性能的下降;同时,对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Z-pinned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厚度增强复合材料面内力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增强复合材料 面内力学性能 Z-pinned复合材料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固体密实充填开采覆岩损伤范围分析
3
作者 刘严中 周科平 史文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99,共6页
为了能够科学地预计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覆岩损伤范围,在建立合理的损伤范围预计公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覆岩结构形态演化规律和岩层移动特征。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现场钻孔窥视揭示: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覆岩以完整层状结构的... 为了能够科学地预计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覆岩损伤范围,在建立合理的损伤范围预计公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覆岩结构形态演化规律和岩层移动特征。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现场钻孔窥视揭示: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覆岩以完整层状结构的弯曲带为主要形态,仅在近顶板附近覆岩会发育有一定高度的断裂带,垮落现象不会出现。在较系统地分析充填开采岩层移动的等价采高理论基础上,利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及弹性力学知识,推导了固体密实充填开采覆岩损伤高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将建立的覆岩损伤高度计算公式应用于某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对地下矿体安全回采、地表建筑物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密实充填开采 平面力学模型 弹性力学 覆岩损伤范围
下载PDF
吴方法在平面并联机构位置正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林 张昱 梁崇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采用吴方法对平面并联机构位置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吴方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机械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任何非线性方程组都可以在有限步内得到解决.在给出了吴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本问题进行了求解,并将原始方程组转... 采用吴方法对平面并联机构位置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吴方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机械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任何非线性方程组都可以在有限步内得到解决.在给出了吴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本问题进行了求解,并将原始方程组转化成为一个三角化的方程组.其中单变量方程的次数为6次,说明平面并联机构可以有6个不同的位姿.最后用数值实例进行了验证,给出了计算结果.吴方法在这一问题中的应用,为求解其它机构学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运动分析 平面并联机构 非线性方程 正解
下载PDF
低副机构的一种平面五级组运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林 廖启征 梁崇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03-606,共4页
采用复数与矢量结合的方法,对低副机构中一种8杆12副的平面五级组运动分析问题进行了求解.首先根据不同的环路列出矢量方程,然后将方程转化成复数形式,经过代数消元后得到了输入输出方程.对次数的判定后证明方程的解为42个,... 采用复数与矢量结合的方法,对低副机构中一种8杆12副的平面五级组运动分析问题进行了求解.首先根据不同的环路列出矢量方程,然后将方程转化成复数形式,经过代数消元后得到了输入输出方程.对次数的判定后证明方程的解为42个,即该平面五级组可以有42种构型.最后对一个实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4组实根值.推导过程中的符号运算采用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机构 运动学 机构运动分析 低副机构
下载PDF
空间与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及探讨
6
作者 李娜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阐述了空间机构与平面机构在分析、计算上的共同特点,并在分析和计算上将空间机构和平面机构统一起来,不仅能对已有的机构进行分析计算,而且也为设计新的机构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 空间机构 平面机构 结构分析 运动副 机械
下载PDF
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运动分析
7
作者 王宗德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51-55,共5页
这种分析方法是基于研究传统公式中vmj-1项在计算上繁难这一事实而提出的,由于它能方便地求解平面机构各点的运动,故非常实用。
关键词 刚体运动学 平面机构 绝对加速度
下载PDF
复极单位矢量旋转法在平面机构力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仇长浩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利用复极单位矢量旋转法,以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为例,讨论了对平面机构进行力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 平面机构 动力分析 旋转法 矢量
下载PDF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查杆法
9
作者 王洪书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提出一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新方法——查杆法.该方法只需查出机构中构件总数就可确定出机构的自由度.
关键词 自由度 平面机构 组成原理 查杆法
下载PDF
确定复杂平面连杆机构位置的降级算法
10
作者 张纪元 沈守范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9-64,共6页
提出了降级算法,用以确定复杂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采用平面四边形为基本封闭形建立位移方程,给出了所有四个基本类型的解。
关键词 连杆机构 平面机构 位置参数
下载PDF
探讨应用复数矢量进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11
作者 高英敏 魏文军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提出了用复数矢量法分析平面机构的方法,编制了四个基本子程序,调用这四个基本子程序,使求解简便,编程方便。
关键词 复数矢量 运动分析 三角形 平面机构 四杆机构 位置图 速度图 加速图
下载PDF
在平面运动的刚体上能描绘圆弧或直线的点数定理及其证明
12
作者 颜志仁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3-32,共10页
在作任意平面运动的刚体上,有多少个点能在定坐标(或另一运动刚体)上描绘出圆弧或直线的问题,本文将作出全面分析并用定理形式给出结论和证明。
关键词 刚体 运动平面 平面机构 绘图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井壁稳定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洪 刘庆 +2 位作者 陈乔 王森 王莉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9598-9603,共6页
国内绝大多数页岩气水平井在页岩层段钻井过程都发生过坍塌,严重影响了钻井周期及后续压裂施工。由于页岩气井水平段一般较长,普遍在1 000 m以上;而且页岩地层层理发育,产状多变,岩石性质硬脆,水敏性矿物含量高,很容易发生井漏坍塌等问... 国内绝大多数页岩气水平井在页岩层段钻井过程都发生过坍塌,严重影响了钻井周期及后续压裂施工。由于页岩气井水平段一般较长,普遍在1 000 m以上;而且页岩地层层理发育,产状多变,岩石性质硬脆,水敏性矿物含量高,很容易发生井漏坍塌等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影响页岩气水平井井壁失稳的因素主要包括页岩的综合特性、地质力学因素、钻井液的综合性质及其他工程因素。解决页岩气水平井井壁失稳的首要途径是认识层理页岩的特殊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不同钻井液体系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规律(也是钻井液优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再次,需要对地应力场进行综合研究。最后,通过采用合理的井壁稳定力学模型获得控制井壁失稳的钻井液密度范围,配合使用快速高效钻具,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井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层理面 力学特性 钻井液 井壁稳定
下载PDF
全装配式RC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庞瑞 许清风 +2 位作者 梁书亭 朱筱俊 武川川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4,共8页
为研究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内受力性能,对1/2缩尺的楼盖模型进行了楼盖平面内拟静力试验,对楼盖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平面内变形特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楼盖模型各连接件在加... 为研究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内受力性能,对1/2缩尺的楼盖模型进行了楼盖平面内拟静力试验,对楼盖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平面内变形特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楼盖模型各连接件在加载过程中的板缝剪力和轴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型楼盖具有较大的平面内刚度和较好的整体性能,在加载过程中梁-板连接件和板缝连接件均表现出良好的传力性能;新型楼盖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耗能能力不理想,说明基于弹性楼盖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必要的;加载初期楼盖的变形呈弯曲型,加载中后期随着楼盖损伤的积累,板缝间相对位移增大,变形模式逐渐向剪切型发展;新型楼盖在平面内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规律与简支梁相近,研究成果可为新型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楼盖 平面内受力性能 拟静力试验 延性 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面内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晨 许希武 汪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研究多种缝合方向、缝合密度对复合材料层板面内拉、压、剪等基本力学性能和典型失效模式的影响,并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缝合参数影响层板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缝合对层板面内性能有一定影响,缝合密度的增加导致层板面内性能下降,缝合... 研究多种缝合方向、缝合密度对复合材料层板面内拉、压、剪等基本力学性能和典型失效模式的影响,并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缝合参数影响层板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缝合对层板面内性能有一定影响,缝合密度的增加导致层板面内性能下降,缝合方向对层板性能影响较大;试件破坏位于缝合针孔处;缝合造成的纤维弯曲和纤维断裂引起了较强的应力集中,是缝合影响层板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层板 试验 面内力学性能 缝合参数 纤维弯曲 纤维断裂
下载PDF
复合材料z-pin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波 王晓洁 惠雪梅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5,共4页
简要介绍了复合材料三维增强的方法及优缺点,重点综述复合材料z-pin增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技术。同时,对今后z-pin增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三维增强 z-pin增强技术 层间断裂韧性 面内机械性能
下载PDF
双面叠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谷倩 任靖 +2 位作者 张延宾 赵端锋 谭园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1,共10页
为研究带水平接缝的装配整体式双面叠合剪力墙的平面外受力性能,完成了1片双面叠合剪力墙和1片现浇剪力墙足尺试件的平面外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分析,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刚度退化特征和水平接缝处竖向连... 为研究带水平接缝的装配整体式双面叠合剪力墙的平面外受力性能,完成了1片双面叠合剪力墙和1片现浇剪力墙足尺试件的平面外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分析,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刚度退化特征和水平接缝处竖向连接钢筋的传力性能,提出了双面叠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弯承载力和水平接缝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双面叠合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均为平面外弯曲破坏,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双面叠合剪力墙试件的初始裂缝出现在底部水平接缝处,随后在墙面出现并逐级向上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破坏特征;双面叠合剪力墙试件具有较高的平面外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平面外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现浇剪力墙试件;双面叠合剪力墙试件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着轴压比增加,叠合剪力墙平面外承载力明显增加,但延性明显降低;高厚比越小,叠合剪力墙平面外承载力越高,而对延性则影响不大;提出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叠合剪力墙 水平接缝 平面外受力性能 承载力计算
下载PDF
Z-pin植入对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涛涛 周洪 +1 位作者 史文华 燕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3,共9页
针对植入Z-pin后的碳纤维增强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含Z-pin机织复合材料单层板和层合板的单胞模型。预测了Z-pin直径、分布间隔对单层板的面内纵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Z-pin的机织复合材料单胞在受面内拉伸时,会在... 针对植入Z-pin后的碳纤维增强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含Z-pin机织复合材料单层板和层合板的单胞模型。预测了Z-pin直径、分布间隔对单层板的面内纵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Z-pin的机织复合材料单胞在受面内拉伸时,会在Z-pin附近出现应力集中,单胞首先会在应力集中区域发生失效而导致强度降低。通过三维单胞模型模拟了Z-pin在层合板中拉出脱离的过程,得出了不同Z-pin直径、不同分离层厚度下的拉拔力-位移曲线。建立了用非线性弹簧模拟Z-pin的双悬臂梁(DCB)模型,结合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模拟了含有Z-pin复合材料层合板的Ⅰ型裂纹扩展,结果表明:Z-pin直径越大,分布越密,层合板的等效Ⅰ型应变能释放率GIC越大,且直径越大,GIC随裂纹扩展的波动幅度越大,分布越密,GIC波动的波长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S 机织复合材料 单胞模型 面内力学性能 非线性弹簧元 双悬臂梁 Ⅰ型层间韧性
原文传递
ALC墙板钩头螺栓连接节点平面外抗冲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士洪 郑鸿翔 +3 位作者 张京街 范世杰 宋开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49,共8页
为了解节点的受力性能,对13块钩头螺栓连接的ALC墙板节点试件进行了平面外荷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使用钩头螺栓连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在风荷载平面外吸力或向墙板外侧的水平地震作用下,通过垫片传递荷载,最终形成冲切... 为了解节点的受力性能,对13块钩头螺栓连接的ALC墙板节点试件进行了平面外荷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使用钩头螺栓连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在风荷载平面外吸力或向墙板外侧的水平地震作用下,通过垫片传递荷载,最终形成冲切破坏,整个破坏过程大致可分为开裂前的线性阶段、开裂阶段以及最后的破坏阶段;抗冲切承载力将随着节点区域横向钢筋数量增加或钢筋间距减小而加大;墙板厚度可明显影响抗冲切承载力;配置抗冲切短钢筋是提高抗冲切承载力的有效方式;节点破坏是沿着垫片四周按一定角度发生的冲切破坏,板长度方向的冲切破坏角在67.23°~71.07°之间变化,平均值为69.35°;板宽度方向的冲切角在61.67°~68.4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64.89°;长度方向的冲切角略大于板宽方向,总体较为对称;设计的试验方法符合钩头螺栓连接的受力特点,通过跨中节点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得到端部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约为跨中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73%,可以认为随着节点位置与板端距离的增加,冲切锥体体积及周长将会增大,从而提升冲切峰值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平面外受力性能 拉拔试验 ALC墙板节点 钩头螺栓连接 冲切破坏
下载PDF
分布式连接全装配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缝节点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庞瑞 梁书亭 +1 位作者 朱筱俊 吴东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为研究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板缝节点平面内受力性能,进行了5种共18个板缝节点在平面内水平单调荷载、低周反复荷载和拉剪复合作用下的足尺模型试验,对板缝节点的受剪承载能力、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和拉剪复合受... 为研究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板缝节点平面内受力性能,进行了5种共18个板缝节点在平面内水平单调荷载、低周反复荷载和拉剪复合作用下的足尺模型试验,对板缝节点的受剪承载能力、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和拉剪复合受力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除SPC和SP-CPC节点外其他3种板缝节点均具有较好的受剪承载力和刚度,且节点承载力可由叠加法简化计算;HPC节点、CPC节点和HP-CPC混合式节点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是较为合理的板缝连接节点形式;拉力的存在削弱了板缝节点受剪承载力,且拉剪比越大削弱程度越高;高拉剪比下节点的延性较差,在极限荷载下易发生类似螺栓群连接中的"连锁破坏反应",设计时需对高拉剪比区的连接件进行改进和加强,以满足楼盖对板缝节点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RC楼盖 分布式连接 板缝连接节点 试验研究 平面内受力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