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 被引量:62
1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3 位作者 乐凤凤 王丹 戴民汉 宁修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45,共14页
根据2004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陆架区的采样调查,对南海北部Utermohl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106属198种(不包括20种未定种).调查期内,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以颗石藻为... 根据2004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陆架区的采样调查,对南海北部Utermohl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106属198种(不包括20种未定种).调查期内,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以颗石藻为主要组份的金藻和固氮蓝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仅在珠江口个别站位被检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 feldii(Grunow) Hallegraeff)、贺胥黎艾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Lohmann) Hay et Mohler)、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 Heiden)、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Cleve et Grunow)、海洋桥球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 Kamptner)、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Stein)、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Ehrenberg) Cleve]和旋沟藻(Gyrodiniumspirale Bergh)为群落的优势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以广温、广布型为主,其次是暖水性种,热带、亚热带和冷水性种都较少.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3.8-2 810.3个/cm^3,平均值为206.4个/cm^3;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高值区位于调查区珠江口南部和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部的多样性较高,近岸和外海区则较低.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盐度和光照的梯度分布是影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磷酸盐和温度的梯度分布也起一定的作用.根据CCA的分析结果,将海区浮游植物物种划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高温度、高盐度、高光照和低营养盐组;Ⅱ.高温度和高光照组;Ⅲ.高磷酸盐和硅酸盐组;Ⅳ.低光强高盐度荫生物种组;Ⅴ.高硝酸盐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Utermohl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断面分布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被引量:48
2
作者 柯志新 黄良民 +1 位作者 谭烨辉 尹健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青 孙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28-3938,共11页
根据2006年2月~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72属177种(包括未定名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此外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和金... 根据2006年2月~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72属177种(包括未定名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此外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和金藻。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以可形成链状群体的物种为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长江口水域全年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另外还有季节性的优势种,春季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夏季的细长翼鼻状藻(Probosciaalata f.gracillima),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浮游植物物种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或大洋高盐种。长江口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细胞平均丰度在夏季最高,为2027.41×104cellsm-3,其次为春季,秋季最低,为22.15×104cellsm-3。冬季的细胞丰度在各站之间变化幅度是最小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及多样性指数在区域上和时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查所获4季度月网采浮游植物的丰度资料与历史资料基本吻合,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季度差别较大,长江径流量的年际变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别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2010年夏季广西北部湾沿岸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发军 陈波 +3 位作者 何碧娟 许铭本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377-383,共7页
2010年6月4日至26日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共设46个站位凋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0属149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41属106种,占总物种数的71.14%,占总细胞丰度的95.81%;甲... 2010年6月4日至26日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共设46个站位凋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0属149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41属106种,占总物种数的71.14%,占总细胞丰度的95.81%;甲藻18属32种,占总物种数的21.48%,占总细胞丰度的1.44%。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1.10×104 cell/L,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58.54×104 cell/L,甲藻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L。浮游植物密集区在防城港海区,此外在北海营盘附近海域有一个较高的密度区。浮游植物丰度在茅尾海和钦州港近岸较低,其余海区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pseudo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拟旋链角毛藻密集区主要在防城港海区,而中肋骨条藻密集区主要在北海海区。浮游植物数量与温度、盐度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盐和硅酸盐无相关性,北海海区和防城港海区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磷在以上两个海区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2 位作者 庄军莲 张荣灿 姜发军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6属12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36属98种(包含变种、变型),占所有物种数的81.67%;甲藻11属13种,占所有物种数的10.83%。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0.52×104~54.47×104 cell/L,平均密度为9.78×104cell/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珍珠湾西侧和钦州港附近海域。硅藻平均细胞数量为6.53×104/L,甲藻平均细胞数量为0.41×104/L。主要优势种为薄壁几内亚藻、(Guinardia cylindrus)、脆根管藻(Rhizosolenia fragillissima)、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斯托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H'值和J值均较低,浮游植物群集稳定性较差;温度、pH值、DIP和COD是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沿岸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下载PDF
2010年秋季北部湾广西沿岸表层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发军 赖俊翔 +4 位作者 庄军莲 何碧娟 许铭本 雷富 陈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18,423,共6页
2010年9月5~15日对广西沿岸46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凋查。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9属,13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2属101种,占所有物种数的77.69%,占总细胞丰度的94.13%;甲藻12属24种,占物种数的18.46%,占总细胞... 2010年9月5~15日对广西沿岸46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凋查。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9属,13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2属101种,占所有物种数的77.69%,占总细胞丰度的94.13%;甲藻12属24种,占物种数的18.46%,占总细胞丰度的3.56%。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为(15.16±22.70)×104/L,变化范围为(0.43~114.89)×104/L,硅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4.27±22.72)×104/L,变化范围为(0.12~114.48)×104/L;甲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0.54±0.82)×104/L,变化范围为(0.11~5.40)×104/L。浮游植物高值区主要位于防城港湾及钦州港外海处,在茅尾海、大风江附近海域、北海海域丰度较小,总体分布趋势为由西向东逐渐递减。主要优势种为拟旋链角毛藻、菱形海线藻、中肋骨条藻、环纹娄氏藻和斯托根管藻。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面分布特征相似,均为外海高于沿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浮游植物群集较成熟稳定。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磷酸盐和总氮是影响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COD和透明度也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沿岸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原文传递
乳山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凤祥 李琪 +3 位作者 刘文广 于瑞海 陈卫民 白须邦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3-98,共6页
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角度分析乳山湾的养殖环境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增养殖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调查研究了乳山湾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 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角度分析乳山湾的养殖环境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增养殖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调查研究了乳山湾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区共有浮游植物2门50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43种,占总数的86%;甲藻为7种,占总数的14%。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呈双峰型,夏末秋初(8,9月)为最高峰,春季(3,4月)为次高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周年变化范围在(248~3 024)×104cells/m3,年平均密度为1 092×104cells/m3。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范围在1.97~40.67 mg/m3之间,年平均为13.26 mg/m3。中肋骨条藻为全年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变化与均匀度基本一致,峰值出现在4,9和12月。丰富度的变化在春夏季与匀匀度大体一致,在秋冬则相反。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峰值出现在7,10月,低谷出现在4,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湾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数量变动
下载PDF
闽粤近岸夏季上升流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雨 林茂 +1 位作者 林更铭 项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基于2009年6月11—16日闽粤近岸(21.6°—24.3°N,115.7°—118.7°E)30个站位133个样品的调查资料,对闽粤近岸上升流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度变化进行了三维结构(水平、垂直、断面)研究,并探讨其与下层水涌升... 基于2009年6月11—16日闽粤近岸(21.6°—24.3°N,115.7°—118.7°E)30个站位133个样品的调查资料,对闽粤近岸上升流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度变化进行了三维结构(水平、垂直、断面)研究,并探讨其与下层水涌升、营养盐补充的关系.共记录浮游植物4门85属159种,以及未定种9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甲藻次之,以束毛藻为主要组分的固氮蓝藻也占有较大比例,而金藻仅在近岸10 m上层检出.细长翼根管藻、菱形海线藻、尖刺伪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线藻、具槽帕拉藻、斯氏几内亚藻、铁氏束毛藻、纺锤角藻和旋沟藻为群落的优势种.调查区内浮游植物以广温种为主,其次是暖水种,而热带高盐和外海广温种较少.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每升67.59×102个.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丰度在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逐渐减小.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和断面分布不均匀,密集区出现在南澳岛邻近海域,与上升流中心重合.上升流强度较弱或在涌升早期阶段,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长不明显,密集区位于或邻近上升流中心.南澳岛至漳浦一线海域的4条断面(B、C、D、E)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值较高,存在经由台湾浅滩的陆架海流向近岸的上涌现象.10 m上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磷酸盐(PO43-)呈显著正相关,幂函数拟合最佳,与无机氮盐(DIN)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浮游植物营养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有助于理解上升流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变化和水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近岸上升流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断面分布 营养盐胁迫
原文传递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术津 孙晓霞 +3 位作者 郑珊 罗璇 朱明亮 梁俊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40,共10页
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冬季和马里亚纳M2海山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海山区共鉴定浮游植物 4门 50属 219种,其中硅藻门 30属 106种,... 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冬季和马里亚纳M2海山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海山区共鉴定浮游植物 4门 50属 219种,其中硅藻门 30属 106种,甲藻门 17属 112种,蓝藻门 1属 2种,金藻门 2属 3种。两个航次研究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以链状硅藻如根管藻(Rhizosolenia)、半管藻(Hemiaulus)和角毛藻(Chaetoceros)等属的种类为主,此外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以及部分角藻(Ceratium)物种优势度也比较明显。Y3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 1.60~16.61cells/L,平均值为 5.02cells/L;M2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 1.36~10.20cells/L,平均值为 4.12cells/L。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趋势均受硅藻影响较大,甲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在属的水平上,角毛藻、根管藻、角藻和半管藻等属的细胞丰度对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的贡献较大。多样性指数方面,Y3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 H′(shannon-wiener index)介于 3.95~4.69,平均值为 4.30;M2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介于 3.23~4.46,平均值为 3.83。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站位间的变化不明显。目前,关于热带西太平洋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亟需后续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海山 热带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