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时代下个性化体育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石晓萍 石勇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30-38,共9页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人工智能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取得非常显著进展和成果,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加优质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此背景下,本...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人工智能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取得非常显著进展和成果,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加优质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提出个性化体育健康管理的界定,分析个性化体育健康管理服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必要性,探讨“人工智能+个性化体育管理服务”系统设计思路、系统操作流程、管理阶段设计。展开了以家庭、学校、社区为单位及智能无人健身场馆的体育健康管理服务实施路径研究,为助力体育健康管理服务业转型升级,助推体育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创新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体质健康测试 运动健身评估 运动健身服务 运动干预处方
下载PDF
老年人体育锻炼及其对抑郁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红 李萍 +1 位作者 严建雯 陈传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抑郁障碍的现状、特点及体育锻炼对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老年人抑郁量表》与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表》抽样调查宁波市三类不同生活环境(公共场所、社区及医院)的270名老年人。结果老年人抑郁障碍...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抑郁障碍的现状、特点及体育锻炼对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老年人抑郁量表》与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表》抽样调查宁波市三类不同生活环境(公共场所、社区及医院)的270名老年人。结果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三类被试的体育锻炼态度及抑郁程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锻炼态度较冷淡、次数较少、时间较短、伙伴较少、锻炼后感觉较累者的抑郁程度较高,反之,抑郁程度较低。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减轻和克服老年人抑郁障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 抑郁障碍 干预
下载PDF
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运动干预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士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6,130,共10页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联系程度;观察结合有氧运动、力量和伸展练习的康复运动处方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对222名绝经后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的...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联系程度;观察结合有氧运动、力量和伸展练习的康复运动处方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对222名绝经后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以OR值与95%CI表达与疾病危险性的关联程度。在此研究基础上,对81名绝经后2~10年的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干预实验(运动组n=45,对照组n=36),观察期12个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和随访结果,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骨密度变化率和骨痛改善指数。结果: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并结合专业依据确定了27个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8个可能对PMOP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总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水平达到活跃,跳健身舞蹈、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运动、经常喝豆浆可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运动干预12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值均降低(P<0.01),但运动组L4、平均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组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骨痛症状加重(-85.05%±77.17%vs0.26%±26.38%)。运动组退出率为11.1%,依从性平均为82.2%。结论: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水平、锻炼方式及青少年时期体育运动可以影响PMOP的发病风险。本研究设计的康复运动模式可延缓负重部位骨量丢失,有效减轻骨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 运动干预 骨密度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德同 刘建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选取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育锻炼和传统谈话法进行为期10周的对比实验,实验前、后用SDS和SA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较明显的降低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干预效果显... 选取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育锻炼和传统谈话法进行为期10周的对比实验,实验前、后用SDS和SA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较明显的降低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干预效果显著;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但是干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2.谈话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但对二者都没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结论:与谈话法相比,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抑郁 焦虑 干预
下载PDF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与运动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吕晓昌 杨剑 韩建伟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制定运动处方干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体型、学业成就、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寄... 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制定运动处方干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体型、学业成就、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寄宿形态及学校类型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心理学 身心健康 运动干预 中小学生
下载PDF
基于不同体质指数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伟 顾若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质指数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南京8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质指数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南京8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学女生偏低体重组比例为19.65%,高于同级别男生7.52%,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比例高于同级别女生6.75%、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与维尔维克指数呈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BMI异常对大学生肺功能及有氧能力具有显著地负面影响,不同BMI组的学生与立定跳远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耐力跑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相对力量素质、心肺耐力能力、身体柔韧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体质指数学生体质健康特点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健康教育和医务监督,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体质健康 心肺耐力 运动干预 医务监督
原文传递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阶段干预效果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申 马云霞 朱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结合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寻找一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问卷、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状况调查表,对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体育锻炼行为、运动量以及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 目的结合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寻找一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问卷、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状况调查表,对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体育锻炼行为、运动量以及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实验后干预组的参与性体育人数有所增加;干预后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项指标得分发生了变化,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体育锻炼行为得分[分别为:(3.34±0.30)分、(2.83±0.23)分、(2.79±0.22)分]及各阶段行为均分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学生运动量与行为得分之间的相关显著(r=0.36,P<0.01),对照组4个月前后测试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处于体育锻炼行为转变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行为教育,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行为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一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段艳平 刘立凡 韦晓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46,52,共5页
本研究基于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进行了纵向准实验的心理学干预研究。研究被试为武汉某高校18名本科二年级学生。研究开始前所有被试... 本研究基于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进行了纵向准实验的心理学干预研究。研究被试为武汉某高校18名本科二年级学生。研究开始前所有被试均处于体育锻炼的决定前阶段。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控制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周的旨在促进体育锻炼意向的心理干预。分别在四个测量时间点测量所有被试的锻炼意向变量和锻炼计划变量,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与控制组在锻炼意向的变化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通过比较效果量的大小,干预组表现出在锻炼意向变化上的优势。在锻炼计划的变化上,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针对决定前阶段个体,阶段匹配干预对锻炼意向的促进作用,为今后更加有效地促进个体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和行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HAPA模型 体育锻炼阶段 体育锻炼意向 体育锻炼计划 阶段匹配干预
下载PDF
大学生拖延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钟俊 褚跃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116,133,共5页
目前,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治疗和预防拖延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以2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等手段,初步探讨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拖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拖延的预防和治疗找... 目前,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治疗和预防拖延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以2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等手段,初步探讨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拖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拖延的预防和治疗找到一种更具操作性的方法——体育活动。结果:1)男生比女生的拖延得分稍低,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拖延行为的大学生达到85.9%;2)拖延得分与运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也有显著相关(P<0.01),而与运动频率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3)3个体育活动等级个体的拖延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大学生拖延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表现出中度拖延,拖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2)拖延与运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行中等或大运动量体育活动个体的拖延程度显著低于小运动量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拖延 体育活动 运动量 时间管理倾向 运动干预
原文传递
运动干预辅以健康教育对不同身体形态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齐大路 凌昆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改善体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低重型和肥胖型体弱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并辅以健康教育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重型受试者的体重和皮褶厚度指标有明显提升趋势,肥胖型受试者的... 为改善体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低重型和肥胖型体弱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并辅以健康教育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重型受试者的体重和皮褶厚度指标有明显提升趋势,肥胖型受试者的BMI值有明显改善,所有受试者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亦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干预能够改善体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弱势群体 体弱大学生 运动干预 健康教育 体质健康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传桃 顾艳荭 +2 位作者 唐红梅 胡晶喆 汪亚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62,71,共5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锻炼自我效能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上海市4个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272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锻炼自我效能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上海市4个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272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1周总体力活动量为1872(569,2859)MET-min/周;体力活动强度中等以上占比69.5%;体力活动类型以家务及休闲为主,分别占比34.3%和41.6%。年龄、性别、家庭月收入及锻炼自我效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体力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尤其是40~59岁、男性、家庭月收入高、锻炼自我效能低者,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指导,提高此类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体力活动 自我效能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PWV和ABI的测定在体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艺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9,共4页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应用于体质检测的效果和适用性。选取3 348名年龄为20~89岁的普通市民,同时测量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ABI以及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发现baPWV随年龄增长...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应用于体质检测的效果和适用性。选取3 348名年龄为20~89岁的普通市民,同时测量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ABI以及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发现baPWV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女子的baPWV明显低于男子;ABI异常(ABI<0.9或ABI>1.3)的占3%左右;baPWV与BMI成正相关(r=0.19~0.20,P<0.001)。结论:在普通人群中进行PWV和ABI普查,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早期控制并结合运动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治及亚健康的改善极具实用性,十分适合在国民体质检测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血压指数 体质检测 动脉硬化 运动干预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轻度智障儿童体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尉 郝传萍 张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选取30名5~6岁轻度智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实施6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运动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轻度智障儿童的体质水平,说明运动干预对于改善智障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今后在培智学校开... 选取30名5~6岁轻度智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实施6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运动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轻度智障儿童的体质水平,说明运动干预对于改善智障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今后在培智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应对运动时间、频率、强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促进智障儿童体质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体质 运动干预 轻度智障儿童
下载PDF
八段锦锻炼对“体弱”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运动动机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恒正 高亮 +1 位作者 肖留根 王晨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8,共7页
目的:了解八段锦锻炼对"体弱"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运动动机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某两所高校大一体育保健班(自然班)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干预。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体自尊... 目的:了解八段锦锻炼对"体弱"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运动动机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某两所高校大一体育保健班(自然班)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干预。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得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得分以及无动机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在身体自我价值和身体吸引力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外(P>0.05),身体自尊总得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得分以及无动机得分均有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P<0.01);(2)实验组干预后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身体自尊总分、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ES值在0.465~0.978);实验组干预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得分均有提高,无动机得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ES值在0.570~1.262);(3)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体弱"大学生总体身体自尊实验前后得分差值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实验前后得分差值均呈正相关(P<0.01,P<0.05),其中身体吸引力维度与外部动机呈正相关(P<0.05),身体状况维度与内部动机呈正相关(P<0.01),而运动技能维度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呈正相关(P<0.01)。结论:八段锦锻炼能够提高"体弱"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运动动机水平,且随着身体自尊水平尤其是"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其运动动机水平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弱”大学生 身体自尊 运动动机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促进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二刚 张亚楠 +1 位作者 杜天华 朱偲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3-17,共5页
随着生理功能、地位、角色和关系等的改变,我国社区老年人易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认知功能减退、失落感和无价值感等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在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财政和心理困境的同时,更会使我国的医疗和社会养老体系日益捉襟见肘。研究发现... 随着生理功能、地位、角色和关系等的改变,我国社区老年人易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认知功能减退、失落感和无价值感等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在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财政和心理困境的同时,更会使我国的医疗和社会养老体系日益捉襟见肘。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虽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精神健康的有力支持,满足其关于健康美好生活、尊重、社会支持的需求,但由于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统筹规划,未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限制了社区老年人心理能力提升、情感交流、精神养老等深层次方面的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开创良好环境、实现运动干预精准供给等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动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促进,进而为构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等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体育锻炼 运动干预 心理健康 社区体育 协同促进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淦芳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第5期90-97,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随机选取600名大学生采用熊婕等编制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筛选,特选定总分前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体育锻炼干预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效应进...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随机选取600名大学生采用熊婕等编制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筛选,特选定总分前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体育锻炼干预改变手机成瘾倾向效应进行观察。对选定的60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者利用转变阶段模式,采用2×3重复测试法(两组实验、三个阶段),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一阶段MPATS的总分的变化。结果:通过8周体育锻炼干预对手机成瘾倾向行为改变能够产生作用。结论:体育锻炼干预对手机成瘾倾向行为改变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成瘾倾向 体育锻炼 干预
下载PDF
体育社交媒体对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568,共4页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方式,扩大了体育锻炼人群的范围,增强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促进使得体育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成为体育锻炼者之间良好的沟通纽带。利用体育社交媒体进一步提...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方式,扩大了体育锻炼人群的范围,增强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促进使得体育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成为体育锻炼者之间良好的沟通纽带。利用体育社交媒体进一步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借助体育社交媒体的平台,让居民形成全民健身的意识,为居民体育锻炼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交媒体 体育锻炼 干预
下载PDF
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锋 吴雪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47-350,共4页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广泛性的骨骼肌纤维体积和数量(质量)减少、骨骼肌力量下降以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其会导致老年人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概率,造成老年人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有良...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广泛性的骨骼肌纤维体积和数量(质量)减少、骨骼肌力量下降以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其会导致老年人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概率,造成老年人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文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运动干预方法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抗阻训练、有氧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运动结合营养和药物干预逐渐成为新的有效途径。其结果可为我国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为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肉衰减综合征 运动干预
下载PDF
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效益调查与运动干预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善彬 边宇 +3 位作者 朱梦兰 刘彤彤 吕红芳 马廉祯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5,共12页
为提高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康复工作效能,以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我国强戒人员专用体质测评标准系统》作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对广东省26个强戒所的强戒人员体质效益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不同强戒时间、干预方式的强戒人员体... 为提高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康复工作效能,以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我国强戒人员专用体质测评标准系统》作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对广东省26个强戒所的强戒人员体质效益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不同强戒时间、干预方式的强戒人员体质数据的比较,揭示各类运动干预措施在强戒人员体质增强中的效益,发现影响强戒人员体质变化的因素,初步构建分级分类的强戒人员运动干预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广东省强戒人员整体体质效益不容乐观,离所解戒人员仅比新入所人员体质高约1%;各强戒所强戒人员体质效益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来源于性别、平均基础体质、收容人数、年龄结构和吸毒时长,而非现有运动干预措施的区别,由此推论每周1~2次、每次1 h左右、内容统一的低强度锻炼不能有效促进我国强戒人员的体质效益;对强戒人员体质水平能够产生独立显著影响的解释变量有性别、吸毒时长、毒品类型,由此构建出“2(性别)-3(毒品类型)-2(吸毒时长)”分级分类强戒人员运动干预体系和相对应的干预内容配置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强戒人员运动干预模型。下阶段研究方向是各级各类运动干预方案的优化,通过机器学习与训练,构建强戒人员体质预警与应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 体质效益 运动干预 毒品损害
下载PDF
国内外基于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干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武海潭 黄沙海 《体育科研》 2017年第2期87-91,98,共6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干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1)青少年儿童时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2)国内外的干预策略都比较注重干预的系统化,但...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干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1)青少年儿童时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2)国内外的干预策略都比较注重干预的系统化,但发起单位不同。(3)国外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注重手段的多样化,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国内则更加关注的是学生体力活动的内容,强调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保证,运动负荷的保障,突出干预的针对性,干预后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儿童 学校 身体活动 运动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